书城保健养生同病不同医
33122100000055

第55章 春季易多出水痘

水痘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为特征,疱疹明亮,呈椭圆形,故而得名“水痘”。

水痘的传染性强极,易感儿童发病率可达95%,并且很容易造成流行,水痘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是以春季最为常见,儿童时期任何年龄皆可发病,l~6岁小儿多见。本病中医又称“水花”、“水疱”、“水赤痘”。

虽然水痘的传染性极强,但是出水痘前有先兆,我们可以做如下的鉴别:

1.患儿在2~3周前曾与水痘患儿或患带状疱疹者接触。

2.初起发热,流涕,咳嗽。l~2天内,面部与躯干四肢出现红色斑疹、丘疹,并且很快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外周有红晕,疱壁较薄易破,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头面部少。或是身体某一部位同时见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痴,皮疹分批出现,常伴瘙痒。一周内结痴,半个月左右痴盖脱尽。

水痘一般病情较轻,通常可分出血性、进行性、弥漫胜水痘,新生儿水痘则死亡率高,孕妇在妊娠早期患有水痘,可使胎儿患先天性水痘,致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异常。水痘在发病过程中,可并发继发性皮肤细菌感染、脑炎、肺炎或其它并发症。

中医对水痘的认识

中医认为,水痘多因外感水痘时邪病毒,内蕴湿热所致。水痘时邪病毒从患者的口鼻而入,邪犯肺卫,蕴于肺脾,从而使热毒化火,内窜厥阴,则可引动肝风,内闭心窍。

中医根据水痘病情的轻重,将水痘分以下两种类型:

风热夹湿症状:

发热轻微,咳嗽流涕,纳呆搜黄,痘疹红润,疱浆清亮,疹点稀疏,皮疹稍痒,二便调和,苔薄白,脉浮数。

这就是说:当外感水痘时邪病毒时,伤于肺卫,肺失清宣,故发热,咳嗽,流涕。时邪内犯脾胃,运化失健,因此纳食减少。正气抗邪外达,时邪夹湿透于肌表,故水痘显露。苔薄白,脉浮数,这些都是风热夹湿之象。

邪毒炽盛症状:

壮热口渴,或烦躁不安,面红目赤,痘大而密,根盘红晕较显著,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口、咽、眼亦出疱疹,大便于结,小便色黄,舌质红绛,苔黄糙而干,脉洪数。

证候分析:这就是说,痘布较密,壮热烦躁,面红目赤,口内出疱疹,小便短黄等,这些症状都是邪毒热炽盛之证。同时,邪毒内犯,营热内炽,故见疹色紫暗,疱浆晦浊。音质红绛,苔黄糙而干,脉洪数,也是毒热之象。

水痘的药膳疗养方

中医认为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祛湿为主,以下为几款饮食调养药膳:

三豆汤:

先取黑豆、绿豆、赤小豆各60克(生用),甘草90克。将三种豆都淘洗干净,同甘草用雪水或长流水煮至豆熟为止,去掉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干。每天取适量豆任意食用。本药膳适用于痘疹将发之际,服了以后能令痘多的人变少,少者变无或能使人终生不再出。

止痒药方:

地肤子30克,白鲜皮15克,僵蚕15克,芥穗15克,茵陈15克,败酱草15克,白芷9克,白矾9克,共为细末,擦于患处,每日2~3次。

清营汤合清胃散:

生地15克,银花15克,丹皮15克,麦冬12克,连翘12克,当归12克,水牛角10克,丹参10克,玄参10克,黄连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遇到以下症状,此药方可以酌量加减,加减法如下:

对于疹色深红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桅清热凉营;

对于阴津耗伤甚,口干燥者加花粉、麦冬、芦根等养阴生津;

对于牙跟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燥者,可酌情加服适量硝黄粉或大黄、枳实等泻火通腑。

小提示:

水痘的预防原则

1.减素活水痘疫苗有较好保护作用。带状疙疹恢复期免疫球蛋白和具有高滴度抗体水平的人的血精均可用来被动免疫。

2.对患病者隔离到全部皮疹结痴为止,将居室消毒通风,将被褥用品曝晒、煮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