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无论是在饭店里品尝丰盛的佳肴,还是平时在家普通的饭菜,都少不了汤。因为汤既营养又美味,是很多人的最爱。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煲汤的时间越长,就越好,很多人喜欢用小火煲汤,一煲就是半天甚至一整天,以为这样,食物里的营养就能充分地溶解到汤里。
真的是煲汤的时间越长越有营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煲汤的时间适度地加长确实能够起到增加营养的作用,但是如果煲汤的时间过长,那不仅不能使汤更营养,反而会破坏里面的营养。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煲汤的原料,我们往往选择富含蛋白质的动物肉,比如说牛、羊、猪骨和鸡、鸭骨等,这些原料的蛋白质含量都较高。而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类,它如果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就会受到破坏,煲汤的时间越长,赖氨酸的损失也就越多,致使汤的营养降低。
原料中的维生素也会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尤其使维生素C在煲汤的时候极容易损失掉。煮20分钟后,维生素就会流失的差不多了。所以,长时间煲汤后,虽然看上去汤很浓,其实随着时间的延长,汤中的营养、精华也被悄悄带走了,同时也会影响汤的鲜味。
那么,煲汤到底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呢?同济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所的专家曾专门对此进行了试验。他们选取了3种有代表性的用来煲汤的食物:蹄膀、草鸡和老鸭。经过检测发现:蹄膀汤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半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1.5小时、脂肪加热45分钟可达最大值;鸡肉和鸭肉汤中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加热1~1.5小时,这3种食物所煲出的汤营养价值达到最高,此后逐渐降低。
当然,对于大多数肉类来说,这是科学合理,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食物,对时间的要求就更短。比如鱼汤,鱼肉比较细嫩,煲汤时间不宜过长,只要汤烧到发白就可以了,再继续炖不但营养会被破坏,鱼肉也会变老、变粗,口感变差。还有一些人喜欢在汤里放人参等滋补药材,但是如果煮的时间太长,人参里面的人参皂甙就会分解,也就起不到滋补的作用。如果想要往汤里放蔬菜,最好是等汤煲好以后随放随吃,就能减少维生素的流失。
煲汤的禁忌
一,忌中途加冷水,最好一次把水加足;
二,忌过早放盐;
三,忌葱、姜、料酒等调料放入过多;
四,忌汤汁大滚大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