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虽然武松还是以牙还牙,让西门庆、潘金莲偿还了欠下的血债,但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武大抓奸不成反被奸夫淫妇害死,有理也无法再伸了,若没有弟弟武松给出这口恶气,便只有做个游荡于荒郊野外的孤魂冤鬼。有理之人惨遭不幸,奸淫之徒却逍遥自在,这样的结局难道不让人痛心吗?不错,武大的仇是报了,可武松却也险些因此而丧命,从轻发落后还是落得个刺配边地的命运,好好的一个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了。如果当初武大听从武松的劝告,脸皮稍微厚一点,对潘金莲的行为装傻充愣,任由她胡闹下去而不闻不问,依旧早出晚归,装做什么也不知道呢,天大的事等兄弟回来后再说,结果恐怕就不会是这样了。假装糊涂先将潘金莲稳住,待到武松回来后,或是送官府处理,或是再将他们杀掉,武大郎都不会成为无谓而又毫无价值的牺牲品,代价也就不会那么大了。
人有聪明和糊涂之分,而糊涂又有真糊涂和假糊涂之分。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表面上假装笨拙,这其实就是人生的智慧,所谓的真人不露相就是这个道理。反之,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往往容易在生活中遇到绊脚石。人若是真正领悟了糊涂的奥妙之后,在事业和人际关系方面都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这是一种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生活中的奥妙之处。
能屈能伸,谓之厚
在通往成功的征途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很多人都能忍受艰苦的环境,但是却无法忍受精神上的半点屈辱,这样的话即便有很好的机会,往往也会错失掉。厚黑学中告诉我们:“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很多时候,若只是一味针锋相对,只会弄得头破血流,得不到半点好处。但是如果把别人的嘲笑和羞辱当作自己奋进的力量的话,会拥有更大的收获。
能屈能伸,明哲保身
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就要有“厚脸皮”的狠劲。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做丢脸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人都是身不由己的。毕竟世事艰难,人很难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不丢脸。若想争取成功的机会就不要在乎面子,只有这个样子才有可能得到比别人都多的机会。中国历史上不乏能屈能伸的伟人,勾践的卧薪尝胆,韩信的胯下之辱,刘备的三顾茅庐,他们都是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耻辱,才成就伟业。
三国时有一次,曹操请刘备去赴宴。刘备不知曹操是何用意,心里一直忐忑不安。酒喝到正酣的时候,忽然天空乌云密布,倾盆大雨即将下来。曹操对刘备说:“玄德历经四方,一定非常了解当今世上的英雄吧。请说说你的看法吧。”刘备便说出了袁术、袁绍、刘表、孙坚、刘璋、张鲁、张绣等名人志士。岂料刚说完,曹操便哈哈大笑说:“这些都是碌碌无为之辈,又何足挂齿呢?”刘备说:“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丞相以为呢?”曹操说:“但凡英雄,都会胸怀大志,有胸怀天下的志气。”刘备问:“那丞相以为当今天下有谁能担当此任呢?”
曹操先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当今天下英雄中,能担当此任的只有您和我曹操了。”刘备闻听此言,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也不知不觉掉到地上,正巧这时外面雷声大作,刘备便镇定地弯下腰把筷子拾起来,还说:“雷声太大了,真是吓人。”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害怕雷声吗?”刘备说:“一打雷风云都变色,这样的天气谁不怕呢?”这样,刘备就把自己听到曹操的话失态的局面挽救了。尽管刘备表现得十分懦弱,却让曹操觉得他胸无大志,从此也不会把他列入敌人的行列。刘备为自己事业的发展赢得了一个好的环境。
一个人若是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才华,就很容易遭受到非议和嫉妒,人生就是如此。刘备在天下大乱的情况下懂得明哲保身,并且急流勇退。但是他并不是消极地避避风头,他在养精蓄锐,等待机会让自己重振汉家雄风。他甚至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不管当时的诸葛亮是多么清高傲慢,他都不在乎。若想成就事业,就必须要能屈能伸,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人们必须要学会能屈能伸,学会容忍一时的屈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智,只有这样才能应付未来更多更困难的问题。正如身体柔软的虫子收缩是为了求得伸展的机会,而龙蛇之所以要踅伏是为了能保全自己。为一时之气而丢掉自己的长远目标,当时你可能无所感觉,但是他日你想起来一定会后悔自己的决定。身处敌强我弱的境遇时,一定要学会能屈能伸,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司马懿的屈伸之术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时候,他亲自统率一支人马,驻扎在离魏营很近的地方。他一再派人挑战,但是魏兵就是不出来应战。于是诸葛亮便想出了一个计策去刺激司马懿。他取来一套女人穿的衣服,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并附上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魏军大营。魏国的将领便将来人引去见司马懿。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套女人衣服,还有书信。拆开一看,上面写道:
你身为大将,统率中原大军,却不敢武力相斗,一决生死。只是安于躲在土巢之中,害怕被刀剑所伤。你这种做法和妇人有什么两样。现在我送给你一套妇女服装,如果你还是不敢出战的话,就恭敬地跪拜接受我的礼物,若是你还有羞耻之心的话,还有男子气概的话,就送还回来,决定期限我们一决生死。
司马懿看后心中大怒,但是他却表面故作镇静,笑着说:“孔明把我看成妇人了吗?”他接受了衣服,并且下令厚待送衣的使者。
魏军将领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便来见司马懿说:“我们也算是魏国的名将了,怎么能忍受蜀军这样的侮辱呢?请下令让我们立即出战吧。”司马懿说:“我并不是甘心忍受侮辱,也不是不敢出战,只是天子早就有了明确的旨意令我们要坚守不战,如果现在出战就违抗君王的命令了。”众将士还是愤怒难息。司马懿便说:“既要出战,等我向天子申报了再说,这样大家也好同心协力迎敌,如何?”将士们答应了。
司马懿写好奏章,派使者前往京城。皇帝曹睿打开便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便对大臣们说:“司马懿既然已经坚守不会出战,现在为何又请求开战呢?”一个将领说:“司马懿本来不想出战,只是因为诸葛亮侮辱的缘故,众将士太愤怒,才故意上了这道奏章。希望陛下能重新明确地申明一下坚守不战的旨意,遏制一下众将士的愤怒。”于是皇帝便派人前往魏军大营宣布不准出战,违令者斩。魏军将士一听,只好遵从。
其实司马懿早就猜出这是诸葛亮的激将法,但是他更知道如果盲目出战,正好中了孔明的计策,必然大败。司马懿只能忍受诸葛亮的侮辱,他坚持不战,诸葛亮也无可奈何。这就是司马懿的能屈能伸。
能屈能伸,其实屈辱只是暂时的。暂时的忍辱负重是为了能达到长久的事业和理想,不能忍受一时的屈辱便不能让自己的目标实现,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人生中的机会往往就在一步之遥,若是能忍受一时的困境,便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成就大事的人从来不在乎一时的屈辱,因为他们的目标就在眼前,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代价也是理所应当的。
抓住要害,一招克敌
抓住要害即找出他人最薄的弱点。一招克敌就是通过充分的准备,有组织、有计划、有突破点,结合自身情况和优势,一旦出击,必有收获!
抓住心理弱点,来攻之其人
俗话“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与缺陷,只要能够抓住弱点进行攻击,就会无往不利,战无不胜。厚黑学中的“抓住要害,一招克敌”本意即是我们要充分掌握对方的各种资料,特别是对方的弱点,这往往会使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生如战场,知己知彼对人生的成败很重要,尤其是我们要能从他人的性格特点中找到致命的弱点,施以相应的措施迫其就范,为我所用。不然的话,如果一个人死守清规戒律,不会做到随机应变,有的放矢,那么,自己免不了处处碰壁的命运。
有句俗话“蛇打七寸”。每个人都有其要害之处,只要抓住对方的要害,那么办起事就容易多了,有时甚至可以牵着他的鼻子走。所以即使有突发状况发生,也不要慌张。巧用智能,抓住对方的心理,则事可成矣!然而在商务谈判桌上,若要逼人就范,秘诀就在于,对方心里怕什么,你就专给他什么,抓住其心理弱点。
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都是南方的小国,他们依靠本国丰富的金、锡、铜、铁资源作为财力的依恃,利用铁来生产武器,加之以许多贵重的物品和丰富的资源,作为进出中原的凭借,使国强盛,参与中原的争霸,互争天下。在这两个国家激烈竞争,无法分出胜负的情况下,便互相进攻。越王勾践就依靠有理财才能的范蠡及精通军略的文种与吴王夫差对峙。
勾践十二年间,越国败于吴国。以理财闻名的范蠡想出计谋,只有利用夫差好色及近臣贪欲等弱点,才能使自己逃出生路,最终挽回败局。
越王勾践向大夫文种说道:“听说夫差非常好色,人沉迷于声色时,就会不理国政。我们可用女色来迷惑他。”
文种听后回答:“这个方法很好,我们从国内选出两位美女献给吴王。”
浙江宁罗山有一位卖薪女名叫西施,她可是一位绝代的美女。她和另一位美女郑旦被选上,随后对她们进行化妆、步姿及各种礼节的训练。三年后,才由宰相范蠡带领献给吴王,并且说道:“这是越王心爱的两个女人,如果不适合当宫女的话,可以让她们去打扫后院……”
吴王心里在想,越王对我这么忠诚,我应该接受才是。但大臣伍子胥劝道:“吴王,这万万不能接受。古人曾经说过,五色可使人盲,五音可使人聋。殷纣王就是因为如此才使自己走向灭亡的。为了避免使本国遭殃,所以吴王不可以接受这样的奉献。”
大臣伍子胥继续说道:“越王勾践在会稽山战败以后,正在拼命地学习军事,召集了几万个敢死的人,在粗衣淡饭的十年中,如圣贤般地发愤图强。贪图美色者一般都是亡国的首要原因,比如说夏朝的妹喜,殷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等先例,都是这样使自己的国家灭亡的。”
虽然大臣伍子胥这样有力地劝谏,但是吴王依然不予采纳。得到西施这样的绝代佳人,吴王更加沉于声色。越王勾践又用金银财宝贿赂吴王及其属下大臣,再加上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生聚教训,终于越国战胜吴国,从而完成了复国大业。
当然,在你向对方进行攻击时,对手也有自己的防范意识。所以,对手也必然会利用各种机会来寻找你的漏洞,以便通过打击你而获利,而你若稍有漏洞就可能被人所乘,所以,稳健是取得成功的要点。
要想赢就不能输,不能输的办法就是不要使自己的弱点被人抓住;所以,想赢别人就要抓住别人的弱点,所谓制人而不制于人。出手攻击别人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暴露自己弱点的时候,一定要先把攻击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到,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否则,没有必赢的把握就盲目地主动出击,这样的话,反而对方最容易抓住自己的弱点,如此,别人也有可能赢了自己。因此,要想赢,不露一点蛛丝马迹的攻击计划是寓守于攻的。
懂其人,攻其心
生活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果不会攻心术,那么就无法保护自己,更谈不上驾驭别人和实现自己的抱负。跟着别人的指挥棒打转转,永远成不了赢家。在心理上要想战胜对方,制人攻心,其一味地退让绝不可行,必须做到主动又巧妙的进攻,因为一味的强攻并不一定起到良好的效果。只有运用招术而巧妙地进攻,才有取得胜利的把握。
清朝时期的曾国藩就有一套制人攻心的刁心技术。
曾国藩的刁心术之一即“欲成天下之大事,须夺天下之人心”,而其中处于第一位的就是抓住对方的弱点即对方的要害。关于这一点他是这样论述的: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所争的无非名利两字。因此他主张:喜欢钱的给银子,喜欢权的给位子,不听招呼的棍棒侍候。虽然意志比较坚定的人很难受制于人,但天底下却有一种方法可以最有效地制其人攻其心,那就是尽心尽力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
曾公可谓善于攻心制人的高手,而其中的秘诀就是充分利用他人的名利之心,对其进行攻心战,直至被你完全驯服。
对于那些喜欢耀武扬威逞强的人,要向他表示屈服软弱,以观其变;对于那些高傲骄纵的人,要向他表示恭敬谦让,久而久之使其放松警惕,寻机消灭他;对于那些刚愎自用的人,要用诱敌取胜的方法战胜他;对于那些胆怯犹疑的人,要逼近其前方,再找人一旁呐喊助威,略用计谋就可战胜他;对于那些十分懦弱的人,只要大声鼓噪地恫吓他;对于那些骄傲自大的人,就要攻其傲气,使其无话可说。
一个人的弱点是最致命的要害之处,所以那种不会给予对手以任何可乘之机,同时也没有放过对手的任何弱点的锱铢手段才是最让对手头疼的事情。
要想使对手动心,那是需要妙计的,只靠决心是不行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依各自的趣味而具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各自崇拜的事情。有些人重名,有些人重利,而大多数的人喜爱寻欢作乐。
所以,这种窍门是要弄清楚到底哪一种偶像化的东西可以令哪一类人趋之若鹜,即你必须能全面洞察他人的内心世界,摸透他人的要害,只要了解他的要害,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别人欲望之门的钥匙。
厚黑法之所以主张“抓住要害,一招致敌”,就是因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要害。所以,要想制胜,就要从对方的要害出发,并对它控制,加以利用。比如有的人吃软不吃硬,有的人敬酒不吃吃罚酒,有的人宜捧不宜压,有的人却狗坐轿子,不服人抬,有的人“可欺以其方”,有的人可诱以其利,有的人可激不可劝,有的人可敬不可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同样,要想使自己赢得他人,就尽量少暴露自己的弱点,说话行事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
后发制人,以“厚”取胜
我们常听一句话“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其实在军事应用上,“先发制人”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据《左传》所记载,“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然而,事情并非都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着辩证的与统一的关系。后发制人以防御为手段,以反攻为目的的攻势防御,它往往是弱势一方取胜的惯用手段。
后发制人,先人之道
《战国策·齐五》上有:“骐骥之衰也,弩马先之;孟贲之倦也,女子胜之。夫弩马女子筋骨力劲,非贤于骐骥孟贲也,何则?后起之借也。”其意是,当千里马的力量用尽了,即使劣马也能超越它;勇士疲困不堪了,即使弱女子也能胜过他。从政治上说,这就是凭借“后发”的作用,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策略,这种方法容易争得人心,调动民众积极性,能在短期内扭转当前不利局势。
“城濮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35年,当时宋国在楚的打击下,慌忙求救于晋国。晋文公决定先拿下曹、卫两国,借以吸引楚军,解宋国之围。而楚成王本意不同晋文公交战,但是一听晋国出战,所以就立即下令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认为夺取宋国是迟早的事情,不想半途而废,于是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的国君,但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的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他们必须同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的国君也就听从了晋文公的话。
曹、卫的背叛着实令成得臣出乎意料,他被气得双脚直跳,叫嚷道:“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晋文公对此举棋不定,而大臣狐偃却让将士们稍安勿躁,先退避三舍。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晋文公,晋文公曾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此时,履行流亡楚时曾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一可以实现国君当年的诺言,博得了民众的同情,二可以避开楚军锐气,待其斗志松懈时再与之交战,这样会更有胜利的把握。
于是,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即到了“城濮”之地才停了下来。同时,秦、齐两国援宋的军队也先后到达,与晋军会合一处,形成了晋方四国联军。这时战场形势是:一边是晋、齐、秦、宋四国军队,一边是楚、陈、蔡、郑、许五国军队,双方准备以十多万兵马决一胜负。晋文公与各国盟军统领,经过了周密的部署后,便同赵衰等大臣到有莘山上观战。一开始,楚军元帅成得臣骄傲自大,不把晋军放在眼里,见晋军元帅先轸诈败,就率领大军,直扑晋军,先轸且走且战,到了伏兵的地方,晋、齐、秦、宋四路大军一齐杀出,把楚军先后截成几节,大败楚军。
暗积力量,后发制人
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曾经说:“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我阴节而夺之,此兵家阴阳之妙也。”后发制人要用潜力,先发制人则用锐气,把敌人的锐气挫损到最低限度,而把自己的潜力积蓄到最大程度去消灭敌人,这才是军事家运用潜力和锐气的奥妙之处。退避三舍,不是消极地退、被动地退,而是主动地退,通过退让而寻找进的机会,积累后进的力量。一般地说,敌人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中,开始阶段组织得都比较严密,缺点和弱点不易暴露。随着时间飞快地流逝,战线拉长,敌我力量消长,敌人的许多弱点就会暴露出来,即使是聪明的指挥员也会发生过失。
先暗中积蓄力量,然后等待和寻求敌人的可乘之隙,就能达到取胜的目的,这也就是孙子所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后发制人其实也是先人之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政治方面,它容易争取人心,动员民众,取得相关行业的支持;军事方面,它强调以我之持久,制敌之速决,避免在不利时进行决战,以便争取时间,创造取胜条件;商业方面,它强调避免与强大对手硬拼,而等到对手走下坡路时,再乘机出击。特别是在商业方面,想一跃成了商业的龙头老大,商家就必须抓住并充分利用机遇,运用好“后发制人”的厚黑经营术,才能让你在商战中应对如流。
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我们应该懂得“物速成而疾亡,晚就而善终”的道理,明智的商家不会因一时冲动而同对方决一死战。尤其是面对强大于我的对手,更要注意避其锐气,以待其竭。经商过程中,一定要多学多干多观察,去寻找并抓住机遇,而且还要“厚”,不能轻易放手,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经营者可以不具备过人的才智,但一定要有善于观察周围局势变化的眼光,一旦你选对了时机,即使“后发制人”也同样让你在商战中胜券在握。
勇于拒绝,敢于说“不”
在我们生活中,谁都免不了请求别人的帮助或者被人请求给予帮助,这些都是人生路上经常发生的事情。想做个有求必应的好人并不容易,一方面人们的要求永无止境,在这永无止境的要求之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当别人向你求救时,难免会遇到你力不从心的时候,那么,你应该如何面对呢?
说“不”并不难
敢于说“不”,勇于拒绝是一门学问。有些时候,我们对别人提出的一些要求本想拒绝,但碍于一时情面,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却给自己留下了长久的不快。因此,一个简简单单的“不”字,曾经难倒了多少英勇壮士,真是英雄难为说“不”竞折腰。
有些时候“不”确实难以说出口。比如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向你请求帮助,你无力说出拒绝的理由;再如好朋友提出的请求,即便无理,你也不敢拒绝。在这方面,汪国真说了一句十分恰当的话:“当你拒绝不了无理要求时,其实你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害了别人则助长了他的惰性,同时也使自己心里极不舒服。所以,拒绝有时是很难说出口,但该拒绝的时候,一定要拒绝,否则会把自己搞得非常痛苦。拒绝有时虽不美丽,但确实非常实用。这就需要掌握拒绝他人的学问,需要我们有扮演黑脸的绝对勇气。
有一位国家公务员,其人际关系是相当广泛的。有一次有人托他帮忙办点事,心底的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的几叠美元放在了办公桌上时,他却无力拒绝。像是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社会中并不少见,在这个千奇百怪的世界上有太多的诱惑向我们“甜蜜”地进攻。面对这难以抗拒的诱惑,我们应当大胆地说“不”!
学子挣扎于学习的苦海之中拒绝玩乐需要坚定的意志;领导拒人财物更需要有战胜自己私欲的勇气;拒人情谊需要有黑脸对人的勇气。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可见拒人之难。而厚黑者之人却懂得以折中法、模糊法、婉拒法……拒人于千里。因此,拒绝别人,说“不”的时候,也是讲究方法的。
也许世人认为再也没有像“不”这么难说出口的字眼儿了。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不”字却是如此地难说出口?因为说“不”,可能就被别人认为是无情无义;因为说“不”,可能会将别人的好意一下子推翻掉;因为说“不”,很有可能你的人际关系将会弄僵。社会中很多人都会觉得拒绝别人很难,拒绝他人时含糊不清,虽然最终勉强答应了别人,却因你的优柔寡断而让对方焦躁不安。因此,“不”不是难说,而是你不敢说,如果要说,也要说得理直气壮。
拒绝对方之术
我们已经知道拒绝不仅是一门学问,它还是一种艺术,那么,当我们遇到一些不实之请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拒绝呢?怎样把“不”字说出口呢?看了以下几条就会明白:
1.耐心倾听对方的要求:即使在对方述说中途就已经知道目的,也要听人把话说完,这样即表现出你对他人的尊重,也可更加确切地了解其请求的主要含义,显示出明白这个请求对其的重要性。然后再想如何给予拒绝,表示自己的诚信。
2.拒绝的时候需要你和颜悦色:首先感谢对方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想到你,并且略表歉意。注意,要把握的是“略表”歉意,并且这个略表要求是一种度的把握,要过而不实。
3.态度要坚决:既然拒绝了对方,态度一定要坚决,不能因为对方多次的说服而改变想法,因为这样会给对方以为有回转的余地。一旦耽误对方办事,被对方误会的结果将是以后不愉快的开始。
4.说出拒绝的理由:说出心中真诚的并且符合逻辑的拒绝的理由最好,这样将有助于维持原有的关系。如果你觉得拒绝的理由不充分,也可以无理由给予拒绝,但切忌编造理由,因为谎言终究会被揭穿。
5.对事不对人:意思是一定要让对方知道你拒绝的是他的请求,而不是他本身,这一点是相当重要。当然,在你拒绝对方之后,最好可以为对方指出处理其请求的其他可行办法。
6.万万不可通过第三方进行拒绝:生活中,有人习惯通过第三方拒绝,其实这样做很不好。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通过第三方拒绝他人,这足以显示你自己懦弱的心态,这样做非常缺乏诚意。
总之,当别人提出一些你不愿意去做或是无力去完成的请求时,要学会勇于拒绝才是,敢于说“不”是一个人的自信表现,勇于拒绝是一门学问。成功地拒绝他人的不实之请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免除由不情愿行为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所以,懂得厚黑之学,学会勇于拒绝将会有助于你做人与处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两全,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不会为这些琐事所困。
察言观色,顺利行事
“察言观色”、“学会看别人的脸色做事”,听来好像有点“溜须拍马”的意思,但它的确是管理者与人沟通的必备功课。至少,当你看到老板脾气不好时,你就不会坚持己见地往枪口上撞。培根说过: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看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察言观色好行事
游走于这个世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脸色打着交道;求人办事要看脸色,为人处事也要看脸色,给人打工要看老板的脸色,公司职员要看上司的脸色,推销产品要看顾客的脸色,就是没事时打只小狗也要看主人的脸色,脸色是一张晴雨表,内心的世界都写在了脸上。
懂得察言观色,了解他人的个性、脾气、好恶,做事就能拿捏出分寸进退,尤其应该研究一套与贵人最好的沟通模式或方法,以圆融处理你的高层人际关系。懂得察言观色的人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往往很快就能进入状况,所以他们总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游走于形形色色的人中间。
言谈能告诉你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品性及他的内心情绪,因此喜听弦外之音是“察言”的关键所在。一个人的心理状况、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等,都会表现在他们的脸色、服装、谈吐等方面,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相互的共同点。
清朝的和珅就是一个察言观色的高手。
我们都知道大清朝有个大贪官名叫和珅。而和珅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不仅因为他学识渊博,出身满族,相貌堂堂,聪明伶俐,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能准确洞察出皇帝的内心。所以,在整个乾隆朝后期,自从和珅平步青云以来,一直到乾隆皇帝病死为止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和珅一直深受乾隆皇帝重用。和珅在朝二十多年间,获得的重要升官和封爵就达五十次之多。
和珅注意察言观色,不仅掌握了乾隆皇帝的个人好恶,而且总是利用各种时机在乾隆皇帝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乾隆一生最喜爱的就是做诗,和珅对他所做诗词的风格、用典以及所用的词句都一清二楚。和珅为了迎合乾隆的喜好,苦下功夫努力学诗、写诗,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得体地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喜爱,甚至空闲的时候以“骚人”自居。和珅的同僚曾评价他的诗,说他的诗偶有佳句,很通诗律。和珅的诗作几乎都合乎乾隆的审美情趣,乾隆阅后,怎会不高兴?
和珅称得上厚黑之士,而他的察言观色之能,使他不仅能受到如此重用,而且我们知道纪晓岚和刘墉在与其智斗时,他几次都逃过大劫,转危为安,且依然能得到皇上的赞赏,可见察言观色的作用之大。为人处事要学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要有城府。
有的人总是凭着直觉办事,殊不知,直觉虽然敏感却容易受人蒙蔽,懂得如何推理和判断才是察言观色所追求的顶级技术。言辞能透露出一个人的品格,表情眼神则能让我们窥测他人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也会在毫无知觉之中出卖它们的主人。
察言观色事事顺
许多人都在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叹息:做事难,做人更难!因为生活的种种际遇常常让人灰心沮丧:做人想要八面玲珑,处处讨好,最后却疲惫不堪,失去自我;做事想做得轰轰烈烈,最后却适得其反,迷惘不已。我们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够聪明,可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收获却总是可怜的一点点?
得罪领导和得罪同事、朋友不一样,是不能不小心避免的,要想在职场游刃有余,就要学会察言观色。否则,轻者被领导批评或大骂,遇上素质不高、心胸狭窄的领导,更会暗地里给你穿小鞋,甚至长时间把你“打冷宫”,要知道“胳膊终究扭不过大腿”,“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果不长些眼色,非要“太岁头上去动土”,那保证你会“吃不了兜着走”。
厚黑之士苏逢吉也是因为察言观色的技能,从而很快由小小的官僚升为宰相。
那时他的父亲苏悦在蜀地做官,后来在刘知远的手下供职,很受器重,他便将儿子苏逢吉推荐给刘知远,刘知远见到苏逢吉后,也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年轻人,就将他留在身边做了幕僚。至此,苏逢吉便总是揣摩刘知远的好恶,留心其喜怒哀乐。
刘知远平时很严肃,其他幕僚都不敢随随便便地接近他,结果需要处理的文书堆积成山,而苏逢吉则带着一些比较急的文书,等到刘知远心情舒畅的时候就拿出来让他批阅,因此他办事很快,效率很高。由于会投其所好,办事得力,苏逢吉很快得到刘知远的提拔,担任了节度使的判官。
等刘知远当了五代汉王朝皇帝,就将这个很会办事的苏逢吉委以重任,让他做了宰相,命他草创各种制度,主持政务。苏逢吉后因为做事过于独断,几次得罪他人,而自杀。
暂且不议论他的死,单从他察言观色,就能得到晋升来看,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察言观色的魅力。
“眼色”是“脸色”中的重点。它最能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告诉我们真相,人的坐姿和着装同样有助于我们观人于微,进而看透对方,对其内心意图了若指掌。如果说观色犹如看天气,那么看一个人的脸色就好比“看云识天气”般深奥,因为不是所有人在所有时间和场合都能喜怒于色,相反是“笑在脸上,哭在心里”。所以,厚黑学之察言观色,是一项学问,要研究好他人的心思不是那么容易的。别人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要那样,出于什么目的?而每个人的言行都会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所以,察言观色,要弄清什么事、什么话让对方爱听、爱做。这些还是需要多接触人,实践出真知。
才华显露,适可而止
现实中,如果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用;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适度彰显自己的才华
每个人都是很平凡的一个人,得意之时最好淡然一些。人不可能一生都一帆风顺,如果你在得意时飞扬跋扈,过于张扬,那么你失意的时候,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与其在那时感叹世态炎凉,倒不如一开始就做一个谦逊的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长久的尊重。自己有才华,表现自己的才华无可非议,但如果你越过了彰显自己才华的底线时,你就有可能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三国的杨修就是因为在显露自己的才华时没有做到适可而止而导致曹操的斩杀。
三国时期的杨修,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一次,曹操带着杨修出门,看到一石碑上刻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当时曹操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问杨修知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意思,杨修说:“知道。”曹操说:“你别说,让我猜猜看吧。”又走了三十里,曹操说他知道了,并说好两个人分别把答案写出来,结果两人同时写出“绝、妙、好、辞”四个字。曹操感叹说:“我的才华不如你,想了三十里才悟出答案。”人们都被杨修的聪明和睿智折服了。
纵观杨修一生,在军事,政治上他并没有给曹操出过什么奇智异谋,而是一味地表现自己的才华,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最终遭到曹操的猜忌,埋下祸根。
一次,曹操命令手下为他修建一座花园,落成后亲自去察看,手下问他是否满意,他“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大家面面相觑,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只有杨修聪明过人,领会了曹操的意图:“‘门’内添一‘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属下动手把园门缩小了。曹操再次来看非常高兴,便问是谁知道他的意图,左右回答说是杨修。曹操为人疑心很重,对准确领会自己意图的杨修表示赞赏,可内心却生忌,因而杨修也未得到曹操的重用和提拔。
一天,有人款待曹操一杯酪,曹操吃了一点,便在上面写一“合”字让大家看,人们都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轮到杨修,杨修便吃了一口,说:“主公让我们每人吃一口,这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虽然曹操当时没怎么样,但他对杨修的戒心日益加重,而且还产生了除掉杨修的想法。
后来,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后发觉形势不利,进退两难,便“有感于怀”以“鸡肋”为口令。杨修深知曹操的心思,就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将军夏侯敦见状大吃一惊,问杨修为何如此擅自行动?他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不料杨修这次聪明“绝顶”,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罪杀了头。后人有诗叹曰:“聪明杨德祖,身死因才误。”
至此,我们就应该明白显露才华要根据情形,做到适可而止,只有这样你才能有足够大的才华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否则你也将像杨修一样引火烧身白白丢了性命。
显露才华,不可过度
看看杨修的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聪明而不善于掩饰自己。有聪明头脑的人,凡事喜欢动脑筋,善于表现自己,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就是喜欢在曹操面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锋芒太露而不知收敛,才高震主而不懂掩饰,结果身家性命不保。作为厚黑人士,他们懂得无论对自己的优点还是缺点,都不能发挥到“极至”,人们常说盛极则衰,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那些厚黑人士大都会适当地掩饰自己的才华。
与杨修一样有着悲惨结局的是汉朝大将军李广。
汉朝大将军李广是令匈奴兵闻之丧胆的大将,但最终却以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结局,与他平日的处世作风有很大关系。
他在战场上能够与将士同甘共苦,在生活中,更是视军士如子弟,真正做到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得到众勇士的拥戴,而且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凡事都是锋芒毕露,不知韬光养晦,让汉家军几乎成了他的李家军,不遭到皇帝们的猜忌才怪。而且性格自负,不善于与人交往,为人处世与那些官场上的人大不相同。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一个人太过于锋芒毕露,大都不会有所善终,也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人。李广的死,究根结底,与其锋芒毕露的性格和名声很有关系。作为一位具有非凡勇气和机智,且能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将领而言,如果得不到皇帝的认可、赞同,且被官宦形成的圈子所排斥,那么,他所获得的民心和名声,也许他自己很引以为荣,但事实上对他是相当不利的。
李广一生与匈奴进行七十多次战役,为汉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未被封侯,就是最好的证明。做人虽然应该正派,刚正不阿,但大丈夫亦须要审时度势,要拥有大智若愚的心机,善于把握机会,使自己不至于被日益发展的社会所淘汰。“枪打出头鸟”,做人一定不要锋芒太露。
一个人,纵使你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你也应该一步步向上攀登。如果你显露张狂的个性,企图一步登天,那么,你将摔得粉身碎骨。当然,不要锋芒毕露不是说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而是适当地显露自己的才华。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有时候不显示自己的才华是无法立足的。但也要记住,你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但不可以“炫耀”;你可以表现得很聪明,但不可以认为别人就是“傻子”。
与人为善,成人之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竞争而竞争,有些竞争是必须的,有些竞争是可以放弃的,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今天我们成他人之美,明天他人就会成我之美。世界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成人之美是这个和谐世界的最美的乐章。
成人之美是最好的善举
人在社会中生存,能够做到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者寥寥无几。人字一撇一捺,需要相互支撑,相互搀扶,相互温暖。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达成愿望。伸出双手,扶一把正在攀登的人。但成人之美在现实生活中操做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在成全别人的同时,需要牺牲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利益,所以成人之美是一种无私行为。当别人需要你帮助他们实现某个愿望时,你可能要忍痛割爱,奉献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如同西方故事中的“割股喂鹰”。
唐朝的张穆王就是一个成人之美的君子。舍弃自己喜爱的东西,却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有志之士的加盟。
唐朝有个叫谢原的人,精通词赋,善作歌词,所作的歌词在民间流传甚广。一年春天,谢原到张穆王家做客,张穆王亲自接待他。饮酒畅谈之余,张穆王便让自己的小妾谈氏在帘子后面动情地弹唱。谢原仔细一听,谈氏唱的正是自己所作的一首竹枝词。张穆王见谢原听得十分出神,干脆叫谈氏出来拜见。
谈氏长得非常漂亮,她接着又把谢原所作的歌词都唱了一遍。谢原十分高兴,犹如遇到了知音,对谈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站起来说:“承蒙夫人的厚爱,在下感激不尽,只不过夫人所唱的是在下的粗浅之作。我应该重作几首好词,以备府上之需。”
次日,谢原即奉上新词八首,谈氏把它们一一谱曲弹唱,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这样一来,谢原和谈氏你来我往,日久生情,终于有一天,谢原向谈氏表白了。谈氏虽然心里欢喜,但自知是张穆王的小妾,身不由己。
于是,谢原亲自去拜见张穆王,请求张穆王成全。
照理说,世上的哪个王爷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大发雷霆的,但张穆王却哈哈大笑起来:“其实我早有此意了。虽然我也喜欢她,但你们两个才是天生的一对啊!一个作词,一个谱曲,一个吹拉,一个弹唱,你说,这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
后来为报答张穆王,谢原把此事做成词,谈氏把它谱成曲,四处传唱。张穆王的成人之美的美名马上传播开来,很多有识之士都来投靠他。
厚黑之人,必定有一种对别人的尊重和对自我的谦卑,他跟别人不太计较,甚至视人如己。
与人为善,做好成人之美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与人为善,尽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尽力给予他人帮助。可以这样说,宽以待人是一个道德水准较高的表现。对于别人的好事,要极力给予支持和赞赏;对于别人的坏事,也不要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孔子在《论语·颜渊》中曾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的确如此,为他人鼓掌、成他人之美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需要有宽广的胸襟和与人为善的心态。对于患得患失、一切都要算计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的人来说,是无法做到成人之美的。对于一个厚黑人士,成人之美才是与人为善的最佳表现。
那些厚黑之人,懂得成人之美,能够允许别人比自己强大。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愿意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上前行,变得比自己更强大,比自己生活得更好是一种胸怀。当别人聆听掌声如雷时,自己能够同样得到欢欣与幸福,能够自然地舒展自己的笑脸。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成人之美需要底蕴,需要一种素质,也是一个人灵魂高贵的体现。成人之美更是自己亲手栽下的一棵树,但不是为了乘凉,而是愿意看到大树参天。
有时候无论对方是否与己有仇,是否与己有恩,我们都应该同等对待,成全他人的美事,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利。
历史上有一个人他做事以成人之美为己任,并不在乎此人与自己是否亲近,所以他最终赢得了成人之美的美名。他就是晋朝大臣祁黄羊。
一次,晋平公问他:“南阳邵县令出缺,你觉得谁可胜任?”祁黄羊回答:“解狐可以胜任。”晋平公诧异道:“解狐不是跟你有仇吗?你怎么推举他?”祁黄羊说:“您是问我谁可以担任县令,并不是问我谁是我的仇人。”不久,掌管兵事尉一职又有空缺,晋平公又要祁黄羊推荐。祁黄羊举荐道:“祁黄午可以担任。”晋平公说:“祁黄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您是问我谁可以出任兵事尉,并不是问我谁是我的儿子。”
祁黄羊为国举才,既不妒忌仇人,也不避讳内亲,除了“公正”之外,更有一份“成人之美”的胸量。正因为这份胸量,所以他为晋平公举荐了大量的贤才,为晋国的发展与壮大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成功不必在我,别人的成功,只要是好事,做一个“成人之美”的人,做一个厚黑之人,自己也与有荣焉,何乐而不为呢?当一个人善于为别人鼓掌时,有成人之美的心态时,他自己也将会由此获得更多人的喝彩。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人具有宽阔的胸怀,他们从不计较个人恩怨,从大局出发,从而能够作出正确的决定。在我们的人生中,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会在某个时刻帮我们找到我们生命的贵人,进而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让我们从一个凡夫俗子变为一个成功人士。所以,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是厚黑专家提倡的为人处世的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