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学菜根谭活用厚黑学
33139500000003

第3章 磨炼稳健的德行(2)

仁义有能安命励志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故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定胜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爵:古代饮酒的器皿,后指贵族封号,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天:此指命运。

造化:福分、运气;大自然、上天。

别人富有,而我仁德,别人当官,而我守正,君子不为利禄所诱惑,也不为权势所养用;人是可以战胜命运的,意志也可以战胜气数,君子也不受福分、运气之类的东西所摆弄。

《菜根谭》作者洪应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地道的大丈夫人格!

亚圣孟子在《滕文公下》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嫁,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首先不承认热衷功名、攀附权贵、善挑争端的公孙衍、张仪之流为大丈夫,继而提出了他的大丈夫人格标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洪应明的观点与孟子的标准不谋而合,也可能是从孟子那里学来的,这个我们不必去管,反正我们要懂的是道理,只要道理不错就行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大丈夫之品格固然令人心动,让人敬仰,但若真去做一下,还真不那么简单。

别人富了我不眼热,人家升官我不眼红,这容易做到;但人家富了我能仁德,人家升官我仍守正就不容易了。关键是你必须本来就已经是个仁德守正的人。你既不仁德也不守正,只是光不眼红、不眼热,这只能说你本分,与大丈夫无关。

不行仁施德、不坚持正义,就不可能是大丈夫。丈夫者,仗义之夫也。

大丈夫的进一步标准是“不为君相所牢笼”。抗拒利禄的诱惑和权势的养用,本来就是个很难的事情,可是,还有比这更难的事情在它前面呢。那就是,要想有利禄和权势来诱惑、养用你,首先就要求你得有本事,没本事谁会给你利禄和官职?

所以,大丈夫在仁德守正的同时,还要有才能。

只能仁德守正而没有才能,不是大丈夫,是个好人;只有才能而不能仁德守正,也不是大丈夫,是个能人。因此,要做个君子、大丈夫,我们欠缺的地方还很多。我想,平日里,我们能怀点君子之心、有些丈夫之举就够了。不必拧着劲儿地要去顶天立地,如果真的需要你去顶天立地的时候,会有万众呼唤你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已经说了的。

至于“人定胜天、志定胜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对待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理性,不可晕头涨脑、意气飞扬。其实,人是无法战胜命运的,改变命运之论,只是个理想,一个做人的境界,不可执拗。

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颓废着听从命运的摆布。我们应该在承认既成的命运状态的基础上,用全部的心智去抗争!相信,我们改变不了命运,但绝对可以改变很多事情,起码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

修德少理功利治学勿附风雅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处。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事功:做事的功绩。

实诣:真正的造诣。

风雅:风流、高雅;因《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故后人也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情。

做学问的人应该把自己的精力与心思都收拢到一个地方。如果修身养德的人却总是关注修行的成效与名声,那么,他的德行必然达不到一个真实的高度和境界;读书人,假如总把兴趣放在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上,那么,他肯定就不会有深刻的心思去取得真才实学了。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有这样一句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说的也是做人做事,用情用智都要专心投入的道理。跟洪应明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其文华远非洪应明所能比。

做学问不专心的人太多了。你到大学去看看,个个心猿意马、心乱如麻。一边喊着教书育人,一边忙着赚钱出名。其专业造诣也不可谓不高,但也实在高不到哪里去。你想,一个教授剽窃外国著作,本就可怜,可竟然又把“孟子”译成了“门修斯”,这造诣怎么样?

其实,用心不专的背后有着深刻的人格背景和社会根源。社会的问题先不必讨论,我们只说人格的事。做一事而不任一事,就事业而言,这是不道德,存在着广义与狭义的两种渎职的问题;而就个人而论,这是愚蠢。你不能专心就别去做,何必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换个方向,或许更能体现你的价值。

再说“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有人认为洪应明所言之“风雅”是指《诗经》的《国风》、《大雅》、《小雅》,我则认为他指的是附庸风雅的“风雅”。因为,对《诗经》的研究,本身就是个大学问,寄兴于它怎么会“不深心”?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读书不致力于求取真知,却喜于寻章摘句,吟诗作对,附庸风雅,卖弄才情。唐诗宋词、名言警句顺嘴就来,道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惹得人家少妇长女秋波连连。可是,遇事让他拿出个见解,他却唆唆,不得要领。他爱做“绣花枕头惹怜花”,你拿他有什么办法?只是我们别跟他学就是了。

木石之念云水情怀

进德修行,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意思,若一有贪着,便堕危机。

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贪着:过分地迷恋。

为增进自己的品德而进行修炼的人,应该有木石一样坚强的意志。不能对尘俗的荣华有所羡慕,否则,便会被欲望所困扰;管理国家事务、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要有云水般清虚淡然的情怀,不要过分贪恋权位,否则,就会陷入危机。

人家进德修行,要个木石的念头,那么我们读书求学呢?同样也要有个“木石的念头”。可叹的是,现在的好多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不要说“木石的念头”,我看连个潭水的念头都没有。恐怕满脑子都是灯红酒绿、男欢女爱的念头。本该安心读书的孩子,却总是流着口水羡慕外界的花红柳绿。离毕业还有一年多,就张罗着找工作了,而且还一定要大城市、条件好、待遇高……愁人!

管理国家大事的人,的确应该有一种淡泊的情怀,这样才不会因过分贪恋权力而对自己不利。可是,这个问题光靠修养和德操是不能解决的。那些恋栈的人,其实未必就真的不想离开那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只是欲罢不能而已。俗话说,“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其实,上庙堂容易,下庙堂也不简单,再说,上庙堂还不容易呢。那地方不是随便上,更不是随便下的。像范蠡、张良一等的人物毕竟是少数。

洪应明说的尽管正确,但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不过,也正因为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那些能做得到的人,才是真正英明睿智的人,才更有资格,既享有同胞的爱戴,又拥有幸福的人生。

不做难明之想不做难明之事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昭昭:明亮、光明。

冥冥:夜晚、黑夜;暗处。

肝有病,会导致视力下降;肾有病,会导致听力下降。病生在人看不见的地方,但其症状却都发作于人都能看得见的地方。因此,君子若想在明处不被人找出错误,那么,就必须首先在背地里不做错误的事情。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也未必尽然。做了很多坏事,而不为人知的情况多了。再说,有的错事,等人们知道了,当事人已经死了好多年甚至上千年了,知道了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真是做了坏事就都能让人知道,那这个世界上还哪里来的罪恶呢?

因此,不要相信这句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说教。不然,我们就会把那些没有被证明有罪的人都当成好人,稀里糊涂地在台下给他拍巴掌。

不过话又说回来,做了而不被发现,这也只是个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人家做了没给逮着,你做了就可能立时犯案。而且,更重要的是,你一旦有了龌龊、邪恶心思,首先你的心理就已经开始异化,平日里表现在脸上也是肯定的。人们可能不清楚你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根据你的形容神色对你有个评价。好色者目光如蝇,窃物者神色如鼠,这是真的。

所以,人若想活得舒心,那就不要在背地里做见不得人之想、行见不得人之事。

秽恶之念自戕其心

心体光明,暗室中自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犹生厉鬼。

心体:内心世界。

青天:蔚蓝色的、晴朗的天空。

暗昧:黑暗隐秘,见不得人。

一个心地光明的人,就是身处在黑暗中,也会像在晴朗的白天里一样神思坦然;而一个有满肚子见不得人的东西的人,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总是凄凄惶惶,如同有鬼缠身。

警察抓李四,大喝一声:“抓住他!”结果,李四没动,身边的张三却撒腿就跑。警察纳闷,我抓这个,那个跑啥子?后来才知道,李四抓错了,而那个张三则是个扒手,正要掏包呢。

张三心里有事儿,他整天算计着偷别人的钱,所以,总是心惊胆战,与他无关的一声大喊就把他吓得跑出了二里地。如果他不存着偷人钱的念头,就不会害怕了。

我们不学张三。既不要算计着偷人家的钱,也别算计着偷人家的老婆。别以为别人不知道你就可以随便算计,缺德的念头一出来,首先你自己就知道了。你不是人吗?你没有是非观念吗?你没有道德意识吗?你对你自己的人品没有个评价吗?……你瞧得起自己吗?

总之,秽恶之念自戕其心,念头一成,你的内心就已经不好受了。你的人格就已经受了伤害,这种伤害,是需要花很大代价才能痊愈的。所以,做人还是要尽量光明磊落一些。那样,舒服。

念头起处贵在纠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回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欲路:佛家戒财、色、食、名、睡五欲,认为五欲会像尘埃一样污染人的身心。欲路,即通往这五欲之路。

理路:通往修行礼佛之路。

不洁的欲念刚一产生,就要及时意识到,意识到了,就要赶快把它领回到静心修行的理路上来。欲念产生就发觉,发觉了就改正,这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键,切莫轻易放过。

这里讲的是佛家静心修行的道理。然而,这个道理对于我们俗世里的人们,却有着极大的用处。好多人都是没有把握住这个“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而坠入了耻辱的深渊的。

唐伯虎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为什么会失足呢?不过一念既出而未警觉和纠正罢了。

带着镣铐的杀人犯汪和栋很后悔:“……当时,我也不想杀她。她要是不骂我一句,我也不能。她一骂,我就火儿了……就给了她一刀。一刀之后,我犹豫了一下,接着一想,算了,反正也好不了了,就又捅了几刀。”一个杀了人的人,事后这样叙述了杀人时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过程。本来不想杀人,挨了骂,就给了一刀。这第一刀,就是在“泄愤”这“一念”支配下使出去的。而中间他犹豫了一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但是他没有彻底醒悟,没有把自己“挽回理路上来”,最后,又捅了几刀要了人家的命,自己也只好等着去见阎王了。

我们年轻人心浮气躁,意气升腾。凡事易于随欲而行,怎么痛快怎么来,怎么过瘾怎么干。这最容易在不经意间,把自己引向邪路。重则,害身成祸;轻则,启劣习之端。无论是灾祸还是劣习,它都将毁掉人的一生,所不同的仅仅是,灾祸毁人立竿见影,而劣习则让人慢慢完蛋!

所以,我们应该慎重对待心中的每一个念头,念起之际,一定要用公认的是非、利害标准来评价论证一下,这很有用的。

不可稍变操履不可太露锋芒

淡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稍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淡泊:不看重名利,心底清静。浓艳:色彩浓重而艳丽。暗指荣华富贵。检饰:检点。操履:一贯的品行。锋芒:刀剑的尖端或刃部,比喻人的才华和锐气。

不看重名利的人,一定会被热衷名利的人所猜忌;检点自律的人,往往会被狂妄放肆的人所排斥。所以,君子生活在这种可能被猜忌和排斥的环境中,固然不可改变自己一贯的品行,但也没必要锋芒毕露。

“浓艳者”也好,“放肆者”也罢,对付他们有更好的办法。对于“浓艳者”,给他两句好听的,也就把他稳住了,如果心里觉得亏了自己的德行,那就学学康熙年间的高士奇,可以在“好听的”话里骂他几句。当时,有个权相明珠,他想在皇帝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就写了诗,要才华横溢而又一向清高的高士奇在他的诗文下面写几句赞语。高士奇不想写,但又怕得罪他,于是就写到:“高出杜上,又在齐下。”明珠看了大喜,“高出杜上”?天哦,我的诗比杜甫的还高!“又在齐下”?“齐”是谁?不管了,反正肯定是个人物,“高出杜上”已经很了不得了。其实呢,高士奇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高出杜(肚)上,又在齐(脐)下”……你说那是个什么物件儿?这笨人喜滋滋地挨了顿臭骂。

至于“放肆者”那就更好办了,像刘表对付弥衡那样,把他交给黄祖就行了。借力打力,轻轻一躲,让他撞墙去便了。再说“放肆者”没几个长久的,也不会太碍事。

倒是我们的锋芒值得忧虑。在什么时候锋芒毕露都是不妥当的,“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收敛一些,稳当一点,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知有生之乐怀虚生之忧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万古:古,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万古指时间长久。

虚生:虚度人生。

宇宙天地是永恒存在的,而我们的生命却不会有第二次;人的一生只有百年,这在茫茫而永恒宇宙中不过是一瞬间,很容易就过去了。有幸降生到这个宇宙中的人,不可以不知道人生的珍贵和乐趣,同时,也不可以不怀有虚度此生的忧虑。

这是个古老但意义永恒的话题。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话题的分量,也都知道“生不再来”、“此生可贵”的道理,但真正用这个道理来管理自己的生命的人,却少之又少。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我想,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无奈吧!

问题的关键不是想不想虚度,而是怎样才叫虚度,怎样才叫不虚度。好权者认为当了大官,就没有虚度;好财者认为富可敌国,就没有虚度;好学者认为才高八斗、著作等身、名满天下,就没有虚度;好色者认为有三妻四妾、红颜三千,就没有虚度;道家以修炼成仙为没有虚度;佛家则认为一切都是虚的,无所谓度不度,能到西天极乐世界就算没有虚度……所以,自己的人生到底虚度没虚度,要有自己的标准,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套自己。好多老太婆都指着自己的老伴儿说:“我这辈子嫁给了你,真是白活了!”言下之意就是:她嫁给他就虚度了此生。不过,我考虑,假如她嫁给了别人,也许还不只是虚度呢,弄不好是遭罪一生也未可知。

因此,就人生是否虚度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开一点,不要过于功利。玩了命地想要不虚度,结果很可能就是个瞎忙活。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都很渺小,也很无奈,但是,我们都活着。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我们可以尽情生活、尽情地享受。只要活得踏实、诚恳就好了。

其实,最好的观点是:做该做的事,享该享的福。虚度不虚度的问题,只有到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才能有个定论。

公论不可轻犯权门切勿倾心

公道正论不可犯手,一犯则贻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着脚,一着则玷污终身。

公道正论:经实践证明为正确,而又被公众认同的观点和规范。

犯手:触犯、违反。

贻:赠与,遗留。

私窦:地窖;洞穴和小路;水沟,阴沟。

着脚:脚踏进去。喻指参与。

玷污:污染,弄脏。

经实践证明为正确、而又被公众认同的观点和规范是不能轻易去触犯的。一旦触犯了就会给自己带来永久的耻辱;权贵们钩心斗角、营私舞弊的事情,不可以参与进去,一参与就会让人一生都不干净。

弄清楚洪应明的“公道正论”,颇费周折,到现在我也不敢确定我的解释是不是他老先生的本来意思。

什么是“公道正论”?道德算不算?法律算不算?科学定理算不算?按理说,应该算。可是,道德是分阶级的,不同的人群奉行着不同的道德;而法律尽管要求人人遵守,但法律也有时代性和阶级性,违反了法律会受到制裁,但却不一定“贻羞万世”;至于科学定理,就更没个准儿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是“公道正论”,而现在却是胡说八道。

所以,我只好把他的“公道正论”解释为:经实践证明为正确,而又被公众认同的观点和规范。比如,为官不能贪污受贿,老师不能误人子弟,医生必须治病救人,等等。

我不认为洪应明的“公道正论”是指当时的法律和道德,比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以及女人必须裹小脚之类的。他不应该这样的功利。

“权门私窦不可着脚”,这个比较好理解。尽管从古至今,“着脚”于“权门私窦”之辈人山人海,也确实有几个“玷污终身”了的。然而,人们还是不断地争着要把脚伸进去。为什么?那样有好处。而“玷污终身”的坏处,仅仅是个可能。不要善良地以为那些家伙都会“玷污终身”,其实,他们也不在乎这个。所以,我们得想办法看住他们,这才是正理。

而且,这种事情全在自己临机把握。“着脚”为私,当然不好,若是为了更多人的利益呢?要知道,凡是有权力的地方,都有点“私窦”之弊,能都不去吗?权门里面无好人,谁来给百姓服务?

“孩子们,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你们可以和魔鬼同行,直到走过那座桥……”这是基督教东正派的一句箴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要胶柱鼓瑟,要懂得适当的权变。

见公论不可轻犯,入权门切勿倾心!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

渗漏:气体或液体通过孔隙流失。喻忽略细节。

欺隐:依仗别人不知道的条件和环境。喻以为别人不知道而做丑事。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困苦、没落的境遇。

怠荒:怠惰,颓废,颓唐。

小事不疏忽,背地里不做见不得人的事,身处困境而不怠惰颓废,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知微见著,明察秋毫——这是成事者必备的品质和本事。大患大错总是肇始于细枝末节,大是大非也常在小事上映现出其实质。宽宏大量是对人,而明察秋毫则是对事。

“暗处不欺隐”,这是做人至高的境界,人们少有做得到的。但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活得才能安然。不要以为周围没人就放纵自己。你怎么知道没人?也许草丛里就有一对儿正在亲热呢。更不要说针孔摄像头和窃听器已经普遍使用的现实了。

末路凄凉,而英雄处此却风姿依旧。我不希望大家都走上什么末路,但在生活中,做一件事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的时候总是无法避免的。那个时候,你也许会感到,此事已经没有出路了。也就在这个时候,命运对你的考验也就开始了。是孬种还是好汉,全凭此时的作为。急皮酸脸、怨天尤人,或委靡不振、借酒浇愁……说明你是孬种;静坐沉思,邀友放歌,条分缕析,继续努力或毅然放弃而另辟天地……这是好汉。

好汉不好当,但也没办法,事到临头必须当好汉,只有好汉才能走出困境。孬种只能等着人家来救,谁来救?哪个馅饼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就是要人来扶助,自己也得首先是个值得帮助的人。

猛然转念魔变真君

当怒火欲水正沸腾时,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时能猛然转念,邪魔便化为真君矣。

邪魔:邪恶的魔鬼。此指不好的欲念。真君:上帝。

当怒火上升而欲念翻滚之时,尽管明知这是不对的,却又放任不管。知道不对的是谁?明知故犯的又是谁?倘若能翻然悔悟,那么邪魔就变成上帝了。

一念之差可以为贼,一念之正可以为圣。

有多少人在关键的时候压下了怒火、熄灭了欲火而换来了事后舒心的庆幸?相信有很多人,他们都幸福地生活着。又有多少人在关键的时候没有压下怒火、没有熄灭欲火从而铸就了现在的悔恨呢?相信也有许多人,他们都在苦恼中煎熬着。

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学者在如花似玉的女人面前蓦地欲火升腾,把持不住,在行其“好事”的时候给警察逮了个正着。结果,名声扫地,在学生、老伴儿和儿女面前灰头土脸。何苦呢?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很多令自己怒不可遏或垂涎三尺的事情,越是这个时候就越应当想到要克制自己的欲念。心绪乱的时候能否及时冷静下来去整理思绪,是创造平安生活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修养高低的最好试金石。

漏室育节义谨慎就经纶

青天白日的节义,从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从临深履薄处缲就。

青天白日:青天:蔚蓝色的天空;白日:太阳。喻指高洁磊落。

节义:节操和义行。指美好的品行。

暗室漏屋:人所不见的破落所在。

旋乾转坤:乾,指天。坤:地。经纬天地,治理天下。

经纶:整理过的蚕丝。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借指抱负与才干。

临深履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人做事特别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缲:抽丝,此指整理、领悟。

青天白日般高洁磊落的品行,大多都是在少有人见的困苦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足以翻天覆地的抱负和才干,也大多是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认真的心态下慢慢磨炼而成的。

“青天白日的节义,从暗室漏屋中培来”,意思是说,只有耐得住寂寞和穷困的人,才有可能具备“青天白日的节义”。人常道,“良心丧于困地”,这是为自己的堕落开脱。的确,在人处危难时,为了自保或摆脱往往容易不顾道德而做出某种缺德的事情。其情故可悯,而其行则不能恕。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

做事,就算不是做大事,也要有一种诚敬的态度。而对事诚敬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凡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不是说临事就要战战兢兢、浑身筛糠,这是一种理性用智的品格修养。做到这点不容易,但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把要办的事情办好。

节义文章以德为主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艺之末。

节义:节操和义行。指美好的品行。

青云:比喻权威、高官显爵。

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后用以比喻高雅的诗词。

德性:道德品性。此指涵养与胸襟。

陶熔:烤灼,炎炽,熔化。此指限制、规范、引导。

血气:人生而就有的、未经修养的脾气和性格。

节操和品行足可傲视达官显贵,文章才华高过阳春白雪,但是,如果这些都不以深厚涵养和博大的胸襟来规范,那么傲视也不过是浅薄的挑衅,而文章才华也不过是末节小技而已。

看来,做人光是清高、有本事还是不够的。在具有洁净的品行和出众的才华的同时,还要有深厚的涵养和博大的胸襟。而且,涵养与胸襟还是高出品行与才华的最根本的修养。

这让我联想到目前的莘莘学子。他们有的很有才华,也有相当的正义感,可遗憾的是,他们似乎都欠缺一点涵养与胸襟。涵养与胸襟是做什么的?是用来包容的。没有涵养与胸襟就不能包容世事,不能包容世事就无法客观地、冷静地、全面地看待事物,也就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如此,怎么能很好地处理事物,解决矛盾?

因此,我们在保持节义、增长才干的同时,更多地还要拓展自己的胸襟、修炼自己的涵养。

急就者非邃养轻发者无宏功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欲试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磨砺:用磨擦法使物尖锐。喻指对人的品质与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颜氏家训·勉学》)。

邃养:高深修养,邃:深。

施为:就某事采取某种行动。

钧:古代重量单位,30斤为一钧。

弩:有简单机械装置的弓。

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当如炼钢一样要反复熔冶,急于求成就难以得到真正的成果;做事就像使用力有千钧的弓弩,轻易发射就不会收到大的功效。

重复、重复、重复……重复是枯燥的!然而,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地、枯燥地重复中产生的。钢琴家出神入化的弹奏、歌唱家动人肝肠的歌唱、武术家令人瞠目的筋斗、狙击手精准的一枪……这些无不经过长期而枯燥的训练。柳永说“百炼钢成绕指柔”,这是真知灼见。任何品质和能为,若要达到足以应事的程度,都必须经过反复练习的过程。就算一个小小的单词,你不背上几十遍、几百遍,记得住吗?记不住,一口流利的外语从哪里来?

“施为欲试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这里讲的是做事不要轻易作决定,也不要轻易出手。尤其是做比较大一点的事情,就更是如此。若是弩未拉满而发,则弩力有亏,射不到目标;若是没有瞄准目标而发,则同样射不到目标。所以,做事应当看准了再下手,而且一旦下手,就要全力以赴。

进德长才,要百炼成钢;临机施为,要一发即中。

横向对比消怨激颓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若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拂逆:不顺心、不如意。

怨尤:怨恨、责怪(“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怠荒:怠惰、颓废、颓唐。

当事情进行得不顺利的时候,就应该想想那些处境比我更艰难的人,这样怨天尤人的心情就会自然消失;当感到颓唐和不思进取的时候,就想想那些比我优秀、比我更有成就的人,这样心思也就振奋起来了。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这个法子很管用。好多成熟的人都是这样对待外部的事物和自己的内心的。然而,也有不少人不是这样。这种人往往属于意志薄弱而心思不勤的一类。

学习和工作一遇到挫折就情绪恶劣,怨这怨那,如果这个时候他能放开眼去,看看外界,那他就会看到很多其处境远远不如他的人。这样,他对自己眼前的这点挫折也就不会太看重了。心绪平稳了,就有利于他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总有怠惰的时候,尽管他知道自己的怠惰和颓唐不对,也很苦恼,但就是无法自我振奋起来。之所以这样,既可能是因为精神与精力的疲劳,也可能是遇到了自认为无法解决的难题。但无论是因为什么而怠惰、颓唐,都将影响我们事业的顺利发展。面对这样的情绪,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暂时放弃,好好休息,这是消极的;二是想想那些和自己同等智力水平的人,是不是都已经取得了比我们更好的成就而远远地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这样一来,人的好胜心和荣誉感就会升腾起来,从而一扫满心的颓唐与怠惰。

学道须加努力得道一任天机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学道:钻研某一学问。

得道:学到和掌握了某一学问的真谛、有了真本事。

天机:上天的心思和安排。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做学问的人应该加倍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要掌握知识的真谛、学到真正的本领,还要按规律行事。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句世人皆知的成语。语出《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绠:绳子。意思是说,泰山上流下的水溜能穿透岩石,很细的绳索能磨断树干。水并不是钻石头的钻,绳索也不是锯木头的锯,但是一点一点地磨擦,就使得石穿木断了。这就是说,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事情一定会成功。不过这也太慢了点,好在我们都知道它的真实意思。做事心浮气躁、不肯用功是“二百五”的作风,最要不得的。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讲的是用功也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有水自然成渠,瓜熟了自然离蒂而落,只要你的功夫到了,事情就会成功。如果你硬要逆规律而动,三天练成大力士,一口吃成大胖子,累死撑死也没用,那是自找倒霉。

宽人克己情平德进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责:检讨、追究、责备。

检讨别人过错的时候,应该看到过错中没有过错的一面,这样心态就平和了;检讨自己过错的时候,应该考虑没有过错的表面是否真的没有过错,这样品格才能得到进步。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一个乌鸦落到了猪的身上。它就嘲笑猪是黑的,猪很生气就告诉它说,你也是黑的凭什么说我?结果乌鸦找到水塘,看到了倒映在水里的自己也是黑的,好不惭愧。

生活中一如乌鸦的人也是不少。一个人在对别人指指点点的时候,往往他自己却有很多的毛病。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他总是抓住别人的一点小错就死揪不放,甚至夸大其词。而对自己的错误则轻描淡写,不提不念。这种人很可恶,坏倒是不一定坏到哪里去,但刻薄、浅薄、无聊、没出息则是一定的了。

也有一种人,宽厚而律己。对待别人的错误总是着意淡化,并巧为规劝;而对自己则处处检点,有错必纠,绝不护短。这种人是君子,容易被人诚意地尊敬,也容易做成事情,而自己的生活通常也是平和而滋润的。宽人克己,德才两进,我们应当学这样的人。

陶铸不纯难成令器

赤子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宰相之基础。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归难成令器。

赤子:刚生的婴儿;孩子。

大人:此指成年人。

胚胎:生命的未成熟阶段;刚萌生的事物。

秀才:泛指读书人。

令器:可用之才。

孩子是成人的胚胎;读书人是宰相的胚胎。这个阶段倘若磨炼不够,用功不真,那么等到参与社会实践或入朝参政的时候,就难以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这里涉及到了人才培养真与假、虚与实的问题。也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现在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就是社会已经意识到了我们过去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多弊病。弱不禁风、愚不经事的低能儿到处都是。看着干干净净、聪明伶俐,其实,除了吃喝玩乐、追腥逐臭赶时髦之外,剩下的就是自私、偏执和怯懦了。

这都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火力不到,陶铸不纯”!

我们的父母什么时候对孩子用过“火力”?就连学校的集体劳动,家长都要去代劳,孩子怎能得到锻炼?

我们的父母什么时候注重过孩子的品德?我看除了教育孩子不忘父母的辛劳之外,有不少家长基本上不会告诉孩子应该具有责任心和责任感。所以,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注定是不能品质纯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