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
“大意”摩意,是与揣情紧密相连的一种手段。通过琢磨那些外在的现象而准确地判断出其相符合的内在因素,是揣情的主旨。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各诸侯国改革家层出不穷,秦国有商鞅,郑国则有子产。子产以出色的政治改革家身份闻名古今,他创立了按“丘”征“赋”的制度,铸“刑书”(即法律条文)于鼎,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给郑国带来了新的气象。其实除此之外,子产还是一个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的断狱能手。
一天早晨,子产坐着车子出门,在经过一户人家时,听到里面传出女人哭泣的声音。子产忙令车夫把车停下,仔细倾听这哭声。车夫听到哭声,感叹说:“哎呀,这个妇人的哭声好凄惨啊,是不是家里人出了什么事情了?”子产说:“你进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车夫忙下车,敲开那户人家的门,看见一个妇人正趴在床前哭嚎,床上躺着一个男人的尸体,脸是扭曲的,脸色也不正常,口角还有未擦干净的血迹,浑身呈现一种青紫色,显然是被毒死的。那个妇人的哭声很是凄惨,以至于车夫和其他来看的人也被感染了,都禁不住落下泪来。车夫见妇人伤心,忙劝她不要悲伤,赶快去报官,并向她表示自己的主人就是子产,一定会为她伸冤。妇人听了车夫的话,哭得更加伤心了,一边哭一边说:“我和我男人一起开了个包子铺,日子虽然不十分富裕,但也还过得去,不至于饿肚子。我男人虽然长相不太好,但是勤劳能干,我们的日子过得挺好。我男人的父母早死,就剩下他和他兄弟,他兄弟小的时候就送给了别人,可是前些日子我那小叔子回来了。说是他养父母已经死了,自己没有亲人了,就回来投靠我们。我们待他很好,让他在我们的包子铺帮忙。可是……可是……他竟然……竟然不满意,呜呜……呜呜……”那妇人说着又哭得泣不成声了。车夫忙安慰她,她继续说道:“我那小叔子嫌我们不给他钱出去喝酒,就和我男人起了争执,而且吵了好几次,最后,他竟然拿我们辛辛苦苦存的钱跑了,还在我男人喝的酒里面下了毒,呜呜……呜呜……”那妇人越说越伤心,甚至说不下去了。
车夫出来后便向子产报告,把妇人的话重复了一遍,子产只是点了点头,并不说话。等回到府中,那妇人前来报官,子产就让人把她带到堂前,让她陈述事情经过。那妇人边哭边把事情又陈述了一遍,一副十分难过的样子。子产听完,却大声喝道:“大胆刁妇,还敢说谎,毒死你男人的不是别人,就是你!你的小叔子是不是也被你毒死了?”那妇人被子产的话惊呆了。顿了一下,又连忙大声说:“大人,冤枉啊,我怎么会杀死我的丈夫和小叔子呢?请您明察啊!”说完又大哭起来。子产厉声喝道:“好歹毒的妇人,你若再不说我就大刑伺候!”那妇人听说要用刑,便大声喊:“冤枉啊!冤枉啊!”
子产身边的人看那妇人好像真的是受冤屈的样子,就对子产说:“大人,您看那妇人哭得那么伤心,您有什么根据怀疑她就是杀人凶手呢?”子产说道:“好吧,我现在就拿出证据,让你们心服口服。”子产冲着那妇人说:“大胆刁妇,今天早上我经过你家门前时,听到了你的哭声,在旁人听来你是哭得很伤心。可是,我仔细听了一会,发现你的哭声中却带着非常强烈的恐惧情绪。大凡一个人对其所亲所爱的人,见其病而忧,临其死而惧,其已死而哀。如今,你的丈夫已经死了,你不是悲哀,而是恐惧,这难道是符合常理的吗?”旁边的人听了都点头称是,那妇人也被问得哑口无言,再也不敢有什么争辩,最后只好老实交代了自己的杀人罪行。
子产之所以能推断出这起凶杀案的真相,正是由于他没有如同一般人那样被妇人凄惨的哭声所蒙蔽,而是发现了她的哭声中所传递出的细微的情绪差异,从而发现端倪,找到了破案的关键切入口。
生活中,大多数事物所展现出来的形态往往并不是它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善于观察,揣摩其真实情意,才能抓住本质,从而确定正确的解决之道。
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蔡泽的说客,他曾到诸侯各国游说,但一直未受重用。正在他为此而感到苦恼时,突然得到一个消息。当年范雎投奔秦国之后,曾经受到秦王重用,后来由于一些决策上的失误,致使秦国内外交困。因此秦王对范雎颇有微词,而面临失宠的范雎则整天心事重重。蔡泽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认真地分析了形势,觉得这正是他出山的良机。
蔡泽一到秦国,立刻放出风声:“名士蔡泽,胸怀韬略,能言善辩,智慧无穷。只要一见秦王,就可以代范雎而取相国之位。”范雎听闻风声之后,非常气恼,于是派人将蔡泽叫到家里,问他是否有这回事,并要求解释。
蔡泽对范雎说:“先生也是明白人,难道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谋取富贵功名是人之常情,有谁不想益寿延年、永葆功名呢?可是纵观历史,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成功的,名扬天下,失败的,性命堪忧。想当年,秦孝公时商鞅变法革新,明法令,废井田,开阡陌,劝民农桑,令士兵习武,结果秦国富强了,无敌于天下,这都是商鞅的功劳,可是商鞅自己呢,却遭受车裂之刑;楚国的吴起,励精图治,奖励耕战,裁撤冗官,使楚国一时强盛于天下,可他自己呢,最后却中乱箭而亡;还有越国大夫文种,胸怀韬略,拯救越于危亡,辅佐勾践雪耻奋起,终于称霸诸侯,结果却也落得个自刎廷前的下场。这三人都是盖世奇才,为什么结局如此悲惨?就是因为功成之后,不善于及时隐退的缘故。先生您觉得自己与这三人相比如何呢?”
范雎听完这一席话后,心中气恼早已平息,沉思良久,最后叹息着说:“我比不上他们。”蔡泽看着范雎说:“是啊。但您的声名、财产和地位却远远超过他们,我很为您担心啊!”这正是范雎的心事所在,听蔡泽如此一说,便开始求教:“先生认为我应如何避祸呢?”
蔡泽知道范雎已与秦王有隙,了解他担心灾祸随时降临的恐惧心情,于是说:“常言道‘乐极生悲’,先生您声名已出,正可谓如日中天,在这种情形下,就应该学陶朱公范蠡,功成身退,以得善终。不然的话,只怕商鞅、吴起、文种的下场也会降临到您的头上!”范雎深为认同,连连点头称是。蔡泽接着说:“前车之辙,后车之鉴,识时务者为俊杰。先生何不趁声名正盛之时归隐山中,以终天年,让位于贤能之士呢?这样先生既得荐贤之名,也保住了自己的功名,何乐而不为呢?”范雎毕竟还是留恋名位,对于蔡泽所指出的道路,他很不情愿,但是为了保全自己,却也别无选择,只好说:“感谢先生赐教,我听从您的忠告。”于是将蔡泽留在府中,给予厚待。
不久,范雎在秦王面前大力举荐蔡泽,使蔡泽成为秦王的上宾并得到重用。之后,范雎又借故请退,秦王多次挽留未成,只好准许所请,任用蔡泽为相国。
在这个故事中,蔡泽正是凭着对范雎处境的深入了解,揣摩透了范雎的心理,以历史上功成身未退的商鞅等人的下场说中范雎的痛处,动摇了他留恋名位的决心,才能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范雎退隐荐贤,并最终取其位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