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
33220900000043

第43章 教师常见心理问题

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社会中,每天都要面对大大小小的问题与挫折,尤其是教师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压力更大,由于社会、家长、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值高,工作量大等诸多原因,给不少教师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繁重的工作任务、人事分配制度、学生的期盼、家长的热望、不如意的生活等,给许多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简单来说,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强迫心理

王老师是某校一工作了25年的老教师,他责任心很强,非常敬业。25年来,他从未迟到、早退过,然而,最近他却经常“旷课”。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学校最近出台一项新的制度:要求每个上课的教师要在“点名表”上签名,并要写上学生出勤人数、旷课人数等,缺一项没写的,就以旷课论处。而王老师不是忘记签名,就是忘记写出勤人数,于是,他就常“旷课”。被领导在大会上点评苛责,还要扣钱扣考核分,评先评优被一票否决。这些不符合事实的严厉处罚给他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怎么就糊里糊涂地旷课了呢?他先是郁闷,不理解学校的做法,他承认在“点名表”上有失误,但不至于以旷课论处吧?“旷课”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多么不负责任而又严重的事啊!

为了防止再“旷课”,他一进课堂就签点名表,签完后,还是不放心,常常要在上课期间停下来去看点名表是否签完整;现在发展到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次点名表是否签完整,自己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还是不放心;下课了,还要回到教室去看……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更糟的是,现在做什么都生怕自己疏忽了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与伤害,认真仔细得不得了,评卷时统计分数,一张卷子要算好几遍,布置作业啰嗦三五遍……王老师为自己的这种不必要的重复行为感到烦恼,但是,他又身不由己地一直重复去做没有意义的事。

王老师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强迫症的行为。强迫症属于一种压力型的神经症,往往是由现实生活中重大事件引起的。对于王老师来说,初始原因是没有将点名表签完整而被当“旷课”处理。此后,他为了防止再“旷课”,他不断地加强这方面的责任心,并有了强迫行为症。渐渐地又将强迫行为不断地扩大至教学的各个方面。

那么,怎样才能让王老师抑制强迫行为症呢?

给领导提合理化建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允许自己犯错误,也允许别人犯错误。学校的各项制度中可能存在不太合理的甚至与实事求是原则相违背的条款,但要有人提出来,才能让决策者知道,才能在修订中不断地完善,使之更合理,更人性化。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受到莫大伤害。建议适时地给领导提合理化的建议。

让他人来肯定你做得很好:就从签点名表开始吧,建议王老师签完点名表,交给当天的值日班干,并交代他检查是否签完整,这样就可以放心了;布置作业用文字的形式写在黑板上,一转身就看到了,就不会重复布置;计算分数,与另一个老师合作,让他复查一遍,就不会出错了,这些方法都可以减少强迫行为。也可以用书面的形式在小本子上提醒自己:诸如点名表签完整了,作业布置清楚了,课备完了等,当有强迫行为想法时,看看小本子,就会觉得再去重复已做好的事是没有丝毫意义的。

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完美主义者易患强迫症)。工作几十年,偶而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是正常的,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2)偏见心理

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某天下午,李老师特别抽时间与同学们举行了一场演讲比赛。在比赛中,李老师自然成了评委。

首先由张晓同学演讲,张晓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对老师非常尊敬,对同学也十分热情,可由于最近家里有事,因此,对这次演讲没进行多少准备,演讲的效果自然很一般,甚至可以用失败来评价。对此,李老师没有给予批评,而是进行了和颜悦色的鼓励。

接着出场的是仇勇同学,仇勇虽平时成绩不好,特别调皮,但为这次演讲比赛,他准备了很久,演讲的内容条理清晰、观点分明,演讲时非常顺畅、一气呵成。然而,李老师却没有给予肯定,而是进行了简单的点评。

为什么李老师会有以上表现呢?

其实,这是偏见心理在作怪。偏见是一种很主观的成见,因此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偏见,只不过是轻重而已。

由于张晓与仇勇平时表现以及成绩的差异,在李老师心里便形成了偏见,于是便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那么,李老师该如何摆脱偏见呢?

培养自己宽容的心态:宽容的心态是长期修养的结果。它是以对生活的领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锻炼着接受我们自己的需求、冲动和欲望,接受人的局限性,理解世界是多样的,真理是相对的,同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锻炼自己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时,不要盲从、感情用事,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要锻炼自己冷静客观的态度。

增加见识,摆脱愚昧:了解的越多,越能消除偏见。敢于反抗权威,敢于向陈规陋习挑战。反省别人的态度对自己的影响,检讨自己的人格。

(3)猜疑心理

日常生活中,许多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具有猜疑心理。

万事皆疑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理,其无疑是把双刃剑,既影响人的情绪、有损健康,又影响人际交往,还可能引起一系列错误的行为。所以,必须战胜多疑之心。

别让感情蒙蔽你的理智:多疑的人常常根据自己的一点印象就妄下结论,对多疑的事又常常不做深入的了解,尽管他们的看法与事实不符,也不合乎理智的判断,却还是感情用事地看问题。因此,当你疑心别人讽刺你、轻视你的时候,不应该立即加以肯定。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一下,看他的言行是否合乎情理。这样一来,也许你会发现,事情常常和你猜想的不一样。

用事实说话: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疑心的根源产生于对事物的缺乏认识,所以多了解情况是解除疑心病的有效方法。”要采取用事实说话的方法,逐步消除自己的猜疑心。用事实说话,一定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另外,凡事多往好处想,也可消除多疑心;许多事情,别人本来无心,你往坏处想,却会想出问题来。

开诚布公,信任别人:通常,人们对自己信得过的人,不容易产生猜疑;反之,越是自己不信任的人,越容易疑神疑鬼,总以为别人在同自己作对。因此,疑心重的人应该特别注意同别人坦诚相处,有了彼此间的信任,猜疑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如果对某人一旦产生了猜疑,则更应如此,可以主动地与对方接触,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互相交心。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误会驱散疑云,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开阔心胸,自我解脱:多疑的人心胸狭窄,固执己见,因此,必须针对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加以克服锻炼,做到心胸开阔,达观坦荡,自我解脱。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经常到郊外游山玩水,登高远望,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样会使自己心胸开阔,生活得轻松活泼、充实愉悦,根本无暇去思索那些毫无意义的闲言碎语。久而久之,自己会变得豁达大度、乐观开朗起来,狭隘多疑的心态也会得以改变。

(4)自卑心理

自卑是许多人身上明显存在的生存危机。自卑是一种消极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是一种危机心态。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自卑的心理呢?

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你不妨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哪怕是很细微的东西也不要忽略。然后再和其他人作一番比较。通过全面、辩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世界,认识到凡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对自己的弱项,既自己清楚,又不看得过于严重,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这样自卑便失去了温床。

转移注意力:一个人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不要总是关注自己的弱项和失败,而应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擅长的事情上去,从中获得的乐趣与成就将增强你的自信,驱散你自卑的阴影。

通过微小的成功树立自信:一个人成功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越强。可见,通过一次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强和升华。对于自卑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增加成功的经验。这可以由小做起,确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以勤补拙:当知道自己某方面有缺陷、不如人的时候,热爱生活、想成为生活强者的人,懂得“以勤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而要做到这一点,自信心很重要。因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才能消除自卑。

借鉴名人的成功经验:多读些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扰的名人的事迹,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经验,进而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发挥所长,集中精力,矢志不移地达到目标。这样,自卑就会不驱而去。

运用潜能抑制自卑:心理专家认为,此法能充分运用潜能抑制自卑。方法是:配合腹式呼吸,集中想想自己的长处。例如,生活中令人高兴的赞美,就会拥有更多自信。不要羞于承认自己的长处,以零为基,不断去增添它。

(5)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的特点是对任何事物都无兴奋点,只是用压制、消极的态度去对待;具有这种心理的人,性格内向,甚至冷漠,往往爱钻牛角尖。

下面几种方法,希望能对抑郁的你有所帮助。

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抑郁的人对日常必须的活动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应对这些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以使它们能一件一件地完成。以卧床为例,如果躺在床上能使人感觉好些,躺着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对抑郁的人来说,事情往往并非这么简单。他们躺在床上,并不是为了休息或恢复体力,而是一种逃避的方式,因为没有应当做的事。他们会为这种逃避而感到内疚、自责。并且,躺着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的困境。床看起来是安全的地方,然而,长此以往,会变得更加糟糕。因此,最重要的是,努力从床上爬起来,按计划每天做一件积极的事情。

换一种思维方式:现在,尽管令人厌倦的事情没有减少,但我们可以计划做一些积极的活动,即那些能给你带来快乐的活动。例如,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坐在花园里看书、外出访友或散步。有时抑郁的人不善于在生活中安排这些活动,他们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痛苦的挣扎中,一想到衣服还没洗就跑出来,便会感到内疚。其实,我们需要积极的活动,否则,就会像不断支取银行的存款却不储蓄一样。积极的活动相当于你有银行里的存款,哪怕你所从事的活动,只能给你带来一丝丝的快乐,你都要告诉自己:我的存款又增加了。

懂得珍惜:很少有抑郁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其实并非一无所有,他们整天意志消沉、暴躁易怒,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也许你为失去了什么而伤心、生气,但你仍拥有令人羡慕的一切,你健康的身体,你的家庭,你所有的朋友等等这一切,都是你的财富,你千万不能再抑郁下去,否则,你很有可能失去这一切最美好的东西。萨缨尔·约翰逊曾说过:“凡事往好的一面去想,这种习惯比收入千金还宝贵。”你需要做的是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改变态度,继续努力。

服抑郁中的自责:抑郁者的自责是彻头彻尾的。当不幸事件发生或冲突产生时,他们会认为这全是他们自己的错。这种现象被称作“过分自我责备”,是指当我们没有过错,或仅有一点过错时,我们出现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形,跳出圈外,找出造成某一事件的所有可能的原因,会对我们有较大的帮助。我们应当学会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而不是仅仅责怪自己。

(6)虚荣心理

虚荣心是一种为了满足自己对荣誉、社会地位的欲望,而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社会心理。虚荣心较强的人,为夸大自己的实际能力或水平,往往采取夸张、隐匿、欺骗、攀比、嫉妒甚至犯罪等行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危害于人于己于社会都很大,极有必要加以克服。

对虚荣心理的矫治,可采用如下方法:

正确认识你自己:只有正确认识你自己,你才不会因别人的赞美、恭维而迷失了方向,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

正确认识你周围的人:只有正确认识你周围的人,你才不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你才能知道谁的赞美出于真心,谁的赞美出于假意。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等要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把握好攀比的尺度:社会比较是人们常有的社会心理,但要把握好比较的方向、范围和程度。

学习良好的社会榜样:从名人传记、名人名言中,从现实生活中,以那些脚踏实地、不图虚名、努力进取的人为榜样,努力完善人格,做一个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人。

对不良的虚荣行为进行自我心理纠正:如果个人已经出现自夸、说谎、嫉妒等病态行为,可以采用心理训练的方法进行自我纠正。即当病态行为即将或已出现时,个体给自己施以一定的自我惩罚,例如用套在手腕上的皮筋反弹自己、让自己罚站半个小时,以求警示与干预作用。养成习惯,虚荣行为会逐步减少。

(7)恐惧不安心理

某校的顾老师是一个班主任。某双休日,有一个学生因父母吵架,就离家到水库边散心,结果不识水性的她不慎滑入水中被淹死了。虽然这位学生的死与学校和这位顾老师都没有关系,更没有责任。但在学校对安全教育如此重视的今天,学校就将这事作为典型,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把安全教育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现在的顾老师,只要学生不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他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与不安,总感觉学生会出什么事。星期五学生回家,他常常会打电话给学生家长,问孩子到家了没有,同时又苦口婆心地与家长说要让孩子注意安全,不然会有溺水呀,车祸呀等危险,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可家长烦了,觉得这位老师怎么像在诅咒他家的孩子?顾老师费时费心费钱却不讨好,又于事无益。他陷入了深深的烦恼中。

顾老师的这种恐惧不安的心理,来源于他班级的重大事件,以及学校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安全的重要性。学校在强化安全第一的同时,顾老师就不断强化不安与恐惧的心理。同时他又在恐惧与不安中烦恼。怎么缓解这种心理呢?

应用“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来缓解。顺应自然是指患者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及与之相伴随的苦恼,真正认识到对事实抵制、反抗、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如带着症状工作,做日常工作中应该做的事,进行建设性的行动。如学生的安全问题令人不安与恐惧,那就暂且忍受吧;学校要求的,都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能想到的,都与学生、家长做善意的提醒。结果会怎样呢?就顺其自然吧,因为结果不会因为某人的担心而改变。即便真有什么天灾人祸,那也是无法避免的,尽职尽责了也就问心无愧了。

抑制对不良后果的虚构。从顾老师的不安心理症状可以看出,是由过多的主观虚构而引起的:学生不在视线范围内,就想着学生会出安全问题;双休日学生回家,就担心他们路上出事,这些都是他内心虚构的不安全“结果”。现实中并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在见到全班学生时,才认识到以往的那些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不要让虚构吓自己”以此来抑制对不良后果的虚构。

(8)厌倦敌对心理

某校的朱老师近年来,对教师这一职业感到厌倦,甚至有敌对的情绪。学校执行的是以分数论英雄的单一评价,考试后学生老师都要进行名目繁多的排名,学生的排名有年段、班级排名,有进步、退步排名。教师的排名就更多了:有“三率”排名,有入围数排名,甚至还有区、县的排名。这些排名让他感到反感与无奈。他只好拼命地抓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品质的培养,他觉得自己“教师的灵魂”已经没有了,变成一个追求名利的势力者了。

对工作有厌倦敌对心理时,请试着去理解或忍受学校的评价方式,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绝非个别现象。请想想所拥有的并珍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多好!多少人还为没有工作而一筹莫展!名利的东西与心情、健康比起来简直是一文不值,人实在是不应该为名利所累。面对这方面的困惑,最好的做法就是:改变你可以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温馨提示

此外,教师们还有许多的心理困惑:嫉妒、焦躁、空虚等。更严重的是,心理问题躯体化——身体疾病增多,心理与身体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自己的心理疾病,教师们一定不能忽略,必须引起重视,必要的时候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