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行走坐卧皆养生
33222900000060

第60章 慢性胃炎分类型,运动养生要导引

一、慢性胃炎的概述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病变。根据胃黏膜组织的改变,可以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三类。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上腹部疼痛、泛酸、嗳气、消化不良等。本病属中医概念的胃脘痛、脾胃病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

二、运动养生指导

1.脾胃不和不能食导引法(治肝胃气滞)

正身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两足间距与肩同宽。两下肢不动,上身转向左侧,略前倾,两手同放在左侧,迅速挺身向右舒展头和手,双手抓住,以右手掌与左手背相贴,挺身的同时拉向右侧,上身转向右侧,慢慢持续一段时间,尽力保持姿势不动,要使气和力都平稳。然后恢复正身站立姿势,双臂下垂于体侧。此为1次。再把身体转向左侧,重复上述动作为第2次。左侧练21次,右侧也同样练21次,其方向相反。恢复正身站立姿势,双手放在脖子前后,拇指朝前,余四指放在颈后面,慢慢伸开手,好像向外扒的动作,再放松身心,身体前后晃动21次。然后向左侧转身,重复上述动作;向右侧转身,重复以上动作。分别操练21次,左右侧身也可交替进行。如此锻炼,可祛除胃部的不和、臂腰的虚闷。

迅速挺身,舒展头和手的时候,运动了脊柱,调节了神经所支配的内脏功能,加上身心的放松,脊柱的前后摇动,有利于腹腔脏器的功能调节,提高了脾胃功能,具有强肾之功。手指在颈前后作向外扒的动作,舒展了两臂,有助于上肢气血的流通。因此,操练本功法可防治脾胃病,也可祛除臂腰的虚闷。

2.心痛导引法(治胃热阴虚)

采取端坐式或自然盘膝坐式。静心、调息,以中指点按足三里(外膝眼直下3寸,胫骨外缘一横指处),点按时以局部有酸、麻、胀、痛为度,点按一下再放松一下,放松时手指不离开皮肤,共作81次。然后再用剑指(示指和中指)摩擦足三里穴81次。运用此功法,其病气下降,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运功,意念脐部之气团冲向患处,可使胃火自然消散。

足三里穴属胃经,为合穴,内通脏腑,点按摩擦此穴具有强身健体,治疗胃脘痛及腹胀、腹痛等功效。

3.吐酸导引法

采取站桩、正身站立或端坐式、自然盘膝坐式、仰卧位或侧卧位均可。静心、调息,意念在后背。守一会儿,运行至肾,从两肾处引水升至顶门,从头上滴下走胸,以灌溉心头(指患处)。

吐酸病机为热所致,《黄帝内经》论述有“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故以肾水洗之,去热而酸止。

三、食疗养生指导

疗法一:将生姜100克洗净切细丝,浸在250毫升的米醋中,密闭贮存备用。每日空腹服用10毫升。适用于萎缩性胃炎。

疗法二:松花粉片剂,每日3次,每次6片,饭前服用。松花伴侣片,每日3次,每次2粒,饭前服用。

疗法三:将猪肚1个用醋水洗净,纳入生姜5片,胡椒10粒,隔水炖烂,每日早晚分餐食用。适于胃病久治不愈,身体虚弱,饮食减少,日渐消瘦者。

疗法四:将生姜60~120克,红糖120克,大枣7枚同蒸后吃枣喝 汤,每日1剂,连服2剂。适于脾胃虚寒性胃病。

四、康复指导

1.生活调养

(1)保持乐观的情绪,可辅以音乐、文娱等疗法,以保持精神稳 定、舒畅、轻松为原则。

(2)有规律地生活,避免过度劳累。

(3)在缓解期可根据个人爱好及体质情况,选择各种运动项目,即使在发作期,也可进行一些轻慢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长期坐位、伏案以及高度集中精神工作的人,每隔1~2小时应起身稍做运动。注意饮食卫生和习惯,避免过热、过冷、饥饱不节、暴饮暴食等。另外,在季节变换时还应注意保暖。

2.饮食宜忌

患者平时宜食“细、软、嫩、烂”,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炖蛋、猪肝、鱼类、血类、豆制品类、面条、米粥、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等。选食一些对慢性胃炎有治疗作用,并能提高胃功能的食物,如莲子、白扁豆、猪肚、牛肚、鸡肫、鸭肫、莼菜、黄牛肉等。胃酸分泌不足者,可增食一些酸甜类食物,如桂圆、荔枝、山楂片、红枣、米醋、糖类等。吃饭时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使磨碎的食物能和睡液充分混合,以便易于消化及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少吃多餐,每餐不要吃得过饱。

本病患者不宜食粗纤维食物、脂肪多的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如芹菜、竹笋、黄豆芽、老荠菜、各种菜茎、肥肉、猪蹄、油炸食品及胡椒、尖头椒等。浓茶、香烟、白酒应予绝对禁止。

重度胃炎患者,进餐前,应避免精神上的不良刺激。进餐时,应专心细嚼慢咽,抛弃一切思想杂念,对病情康复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