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不生病养生真法
33291400000005

第5章 情志养生 心宽性平,益寿延年

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神情绪。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亦有利有弊。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

心理压力,百病之源

心理压力是很多疾病的根源。因此,心理平衡、心态好的作用可以超过其他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有了心理平衡,才能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体的各个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预防。

第一,现代人为何心理压力重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人们的心理压力日益加重。与此同时,时间观念、工作效率以及生活内容的改变,这些都易使人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长此以往,就会引起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心理应激反应具有两重特性:一是能使入学会通过多种因素的调节,产生较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二是对应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心身疾病,贻害身心健康。

第二,心理压力会导致什么恶果

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压力若长期得不到缓解和消除,就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后果。首先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如易忠心脏病、冠心病、头晕等;其次,心理压力负担过重所引起的各种不良心态,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会在工作时注意力分散,出现乏味、疲劳、不能调动积极性的现象;焦虑和忧郁会使人不能正常睡眠,饮食、体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进而还会使整体适应能力发生紊乱,出现人际关泵紧张,丧失社会能力,染上烟酒依赖以及出现性格怪癖、人格变态等。

曾经在某本医学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姜小姐得到晋升,成为一家外资公司的人事主管。同事认为她精明能干,但姜小姐只有高中学历,自知学历方面略有不足,因此工作起来格外努力。不过,自从升职后,她觉得工作日渐吃力,白天精神无法集中,晚上又彻夜难眠,总是想着工作上的事情。她吃了几次安眠药,但毫无效果。

就这样,持续了半个多月时间,在此期间又添了一些新的毛病,毫无食欲、头痛晕眩……几次去医院急诊,却什么也没查出来。姜小姐疑心自己得了怪病,可跑了多家医院都说是正常。她更觉惶恐不安,两个月来竟然瘦了8公斤,眼睛都凹陷下去了。最后,姜小姐在精神科找到了病因,医生检测后告诉她,她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失眠。

知道病因后,姜小姐开始调节自己的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的睡眠状况逐渐得到了改善。

杨力教授提示

科学实践表明,如果长期生活在内心压抑的状态下,情绪问题得不到纾解就会通过躯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反之,只要能够将心理压力化解于无形,那么疾病就不会找上身体。

杨力教授答疑

问: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答: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适度缓解心理压力:

1.降低自己的生活欲望,因为生活越复杂,压力就越大。

2.要使自己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容纳别人的观念和行为。

3.多鼓励和欣赏自己,不要太苛刻自己。

4.找乐观的同事或朋友倾诉,发泄一下情绪。

5.充分休息,不管多忙,每天必须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

6.多动手做一些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会使你更满足、更快乐。

7.经常到书店去读一些励志的书籍、幽默笑话等。

8.性爱是最好的减压药。富有激情的性生活,对缓解心理压力大有益处。

9.不要每件事都要求完美。只要尽心尽力做好每件事,即使达不到预期目标,也不要自怨自艾。

10.不要太心急,遇到婚姻、就业、购房、升迁等重大问题,耍提醒自己:只有时间才能解决问题。

心宽一寸,病退一尺

任何人都会生病,但对待疾病的态度却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生病后,一蹶不振,神情萎靡,结果病情愈加严重,甚至早亡。反之,有的人生病后,依然按照原来的轨迹生活,心态非常正常,结果身体竟然慢慢康复了。不同的心态,最终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我国历代医家强调“心宽一寸,病退_尺”。他们认为,只要心态好,疾病就会自动消退。事实也是如此,既然悲叹哭泣无法赶走病痛,何不笑对疾病呢!

我国著名作家苏叔阳曾患有肾癌,但是他没有就此消极萎靡下去,而是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配合医生的治疗。他一方面锻炼身体,一方面让自己沉浸在写作的愉快中,以此赶走对疾病的愁苦。患病期间,他仍顽强地生活、工作着,而且创作了300多万字的作品。

后来,每当有朋友去找苏叔阳“取经”时,他都会送给朋友四句话,“良好心态可去癌,乐观情绪能去病。戒烟限酒少烦恼,心胸开阔得宁静。”

人吃五谷杂粮,都会患上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患病后应当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对身体尤为重要。-书中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天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瞑。陷、贪求、怯懦、妒忌和憎恨等。”巴甫洛夫指出:“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事实证明,现有50%~8026的疾病与精神因素有关。

有学者统计,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76%;美国某医院对就诊病人统计,发现65%的病人的疾病与社会逆境有关。有人调查发现,在遭遇强烈刺激、感情急剧波动后,短时间内死亡的170例中,59%死于个人不幸与巨大损失消息传来之后;34%死于面临危险或威胁的处境;7%死于暴喜之时。

前苏联外科学家皮罗戈夫观察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快、愈合得好”。以上说明了情绪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任何恶劣情绪的刺激超过一定限度时,就有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肾上腺皮质和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体内神经对所支配的器官的调节障碍,出现一系列的机体变化和功能失调及代谢的改变,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和其他方面异常现象的发生。

现实生活中,性格不良、必胸狭窄、缺乏气量的人,不仅对个人恩怨耿耿于怀,即使是鸡毛蒜皮的生活小事也斤斤计较。于是经常处于不满、怨恨、嫉妒等不良情绪状态,因而危害身体健康,甚至过早天亡。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花了40年的时间,对204名成年人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在21~46岁期间,精神舒畅的59人中,只有两人在53岁时身患重病,其中一人死亡。而在同一时期,精神生活不舒畅的48人,竟全部在55岁以前死去。

相反,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心直口快、不违心说话办事的人,不易患精神病,也不容易患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痊愈得也快。

心理专家提醒,对于不良性格,人们要认识到性格缺陷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危害性,并及时使这些不良性格有所改变,及时进行矫正,同时尽量避免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刺激。作为他们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也要尽量帮助其逐步改变这些不健康的表现。

杨力教授提示

古往今来的事实证明,性格不良,必定会早衰早亡。

杨力教授答疑

问:最近不知为何,做任何事情都容易厌倦,且没有耐性,总是烦躁无比,请问有没有办法调节?

答:在中医里,指压百会穴和申脉穴对做任何事情都会感到厌烦这种没有耐性的人很有效。它能使这类型的人增加稳定感,集中精力做事,具有耐性。百会穴位于头顶之上,申脉穴位于脚外踝中央下端l厘米凹处。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手掌慢慢劈打,每次打10下,每天打3次。此外,指压申脉穴时,尽可能将一次所吸之气一面缓缓长吐,一面重复2次。指压数日,就可改善容易厌倦和没耐性的问题。

以情胜情,不留疾患

以情胜情疗法,是一种以某种情志活动,去控制另一种情志活动,从而达到治疗心身疾病的治病方法。以情胜情疗法,用于治疗心理疾患乃至心身疾病,具有药物疗法和针灸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吴琨在《医方考》中所言:“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

每个人都会面对各种刺激,人又是感情动物,对外界刺激不可能没有情绪反应,若处理不好,这些七情过倍,就可能致病,造成身体的种种损害和病症。

当然,七情致病,大多并非一朝一夕,很多是天长日久造成,特别是如忧、思这一类,都历经时日才造成痫症。再者,面对突然的刺激,常使人暴怒、大喜、遽恐或悲伤,人的主观难于控制。因此,暴病、久疾在七情致病中,比比皆是。这是现实,有时主观几乎难于控制。善于修身养性的古代先人,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找到了对付情绪致病的方法,这就是巧妙的情绪相克。

第一,为何心病要用心药治

古人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也就是说情志方面引起的病症,仍需用对付情志方面的方法去治疗。当然,这可以说是治根的,如果病情已经从情志方面的变化发展到器质性方面,那就应当加上其他疗法,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取得疗效。

在中医里,这是一种“以情胜隋”的治疗法,现代医学把这称为精神心理疗法。

以情胜情疗法简称情胜疗法,是根据中医脏象学说五行生克的理论来治疗病人的。人有七情,分属五脏,五脏及情志之间存在着五行相制。不良的情志活动会导致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使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第二,中医精彩的情胜疗法

正确运用情志之偏,补偏救弊,则可以纠正阴阳气血之偏,使肌体恢复平衡协调而使病愈。但实际上,情胜疗法与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互制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情绪变化有阴阳属性之分,有对立而言,当情志活动出现了阴阳的偏盛偏衰,只要采用与之相对的情志之偏,即可进行矫正,而并不一定拘泥于五行相制理论。如怒与恐、悲与喜、惊与思、乐与愁、喜与怒等,都是彼此相反的情感活动,它们可互为调节控制,使阴阳重新趋于平衡。

尽管现代科学对五行生克的学说,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认为它含有一些机械的、循环论的成分,在某些方面生搬硬套。但是,就我们这里所论的以情胜情这一点来说,却被事实所证实,说明确有一定的道理。

这里用以恐胜喜的疗法为例。中医认为,喜伤心。过度喜悦、高兴可令人心气涣散、神思恍惚、健忘、嬉笑不休等。有人因做股票交易灾然大发横财,高兴过度而忘乎所以,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水克火,故可以利用恐惧情绪来克制过度喜悦的情绪。《续名医类案>载,李某的父亲因儿子考中进士等喜事而患笑病,日夜大笑不止十余年。太医叫李某的家人假称其子已死。病人听说儿子死了,“恸绝几殒。如是者十日,病渐瘳”。

喜胜忧疗法悲忧伤肺,悲痛、忧愁可令人形容憔悴,悲观失望,沮丧,厌世,长嘘短叹,咳嗽气喘,生痰生淤,毛发枯萎等。火克金,故愉快、喜悦的情绪可以驱散忧愁苦闷的情绪。

《儒门事亲》载,息城司侯听说父亲死了,“乃大悲哭之”,胸口疼痛。张子和模仿巫医的滑稽动作,又说又唱又跳,令病人“大笑不忍”。

事实上,以情胜情用现代科学的观点,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疗法,转移注意力,用一种兴奋去抑制另一种兴奋,五行生克是其中解释之一,并不是绝对的。如上面那则<续名医类案》的例子,作者魏之绣在文中用的是“李因不悲”,而不是“不惊”,而严格用五行生克来套,喜笑之疾应用惊恐来克制,而不是用悲。

杨力教授提示

无论如何,这种以情胜情的精神心理疗法,不仅在治疗上发挥过作用,也是预防疾病和养生的方法。在我们“触景生情”之时,不论是惊是喜、是愁是悲,都应有所节制,防止“乐极生悲”,要取“中庸”之道。

杨力教授答疑

问:我一个朋友稍不如意就生气、焦躁,且虚荣心特强,遇事不顺会乱嚷乱叫,仿佛小孩一般幼稚,有时还会手足麻木、不能站立,请问她是否患有歇斯底里症?应该如何调治?

答:按照症状来看,确实是歇斯底里症。歇斯底里大都出现于女性,但男性在工作上无法称心、如愿以偿,对人滥发脾气时也会发生。患歇斯底里时,表情凶横、身体僵硬。治疗这种人必须和颜悦色。下面介绍一种歇斯底里症的自我疗法:

1.睡觉前,冷静客观地回想自己平时的言行是否失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一想能不能接受这些言行。回想一下为什么这个时候要采取这样的行为,为什么说这样的话自己会动气……今天要控制类似行为。

2.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心理发展的层次,清楚地了解自己感情的波动,控制自己欲望。调整自己的心情和对他人的态度。

3.通过坐禅和静思来平稳自己的感情,反省自己的言行。比如.自己是否比别人更想引入注目?自己是否常常成为话题的中心?

宁神方可益智

中医认为,只有静心宁神,才能领悟到养生的真谛。正所谓“养生在于保形,保形在于养气,养气则在于宁心。”只有达到宁心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走上了养生之道。

在我国古代,对修身养性之道,有着十分丰富经验的精彩论著可谓“汗牛充栋”。养生之道,不外乎精神修养和保养身体两部分,前者可谓养心宁神,后者则是对肉体活动的种种保养方法。

在这两方面,古人强调的是,首先应当养心宁神,其次才是利用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强健身体。这方面的论述是很多的,这里只能举几个例子。

道教的总集《道藏·至言总养篇》中就说过“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的话,明确指出养神,即精神上的养生,比养形,即肉体上的修养锻炼要重要得多。不管道教信仰的目的何在,这一思想却是十分正确的。宋代有名的政治家王安石虽然不是养生专家,但他在养生方面的见解,却是十分可取的。他曾说:“形者,有生之本。故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生。”

尽管王安石由于参与政治斗争,坎坷的政治环境及其他因素使他没有能达到长寿,他只活了65岁,但他有关养生的这些论述,却包含着真理。也就是说,人生的根本是人的身体,调气、养生,都是为了使肉体强健。但要紧的却要宁心,道德上要至诚,使人心安理得,不做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养生了,清代著名医家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就说过“太上贵养神”,其次才是养形,严肃地指出养生的首要之举是“养神”。所谓养神,也就足精神方面的修养,心理卫生。前面已经说过,“心主神明”,养神也就是养心。

古人怎样养神?

我们已经涉及一些养神的措施,如恬淡虚无,节制七情等。其实,古代对养心调神所包括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有必要再详细介绍一下,以便于我们了解古人在这方面的睿智。

第一,重视清静养神的方法。

《黄帝内经·素问·痒论》中早就说过“静则神藏,躁则神亡”的话;静就是要求心气平和,宁静无虑和恬淡虚无。有了清静,人的心神就能敛藏,保存旺盛之心神,这才有利于抗老防衰。金代名医刘河间在其著作中说过:“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反对心情躁动以养生,这种观点是自古就有的。汉代的《淮南子·原道训》早就说过“静则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南北朝时梁代著名养生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也指出:“静者寿,躁者夭。”这个道理是明显的。躁动的心神,必然造成身体在物质上的消耗枯竭,必然夭折。

人必须达观,要善于凝神静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古语说:“知足常乐”,人不能没有远大理想,在自己的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寄托自己的精神修养,不一味追求名利。这样,就能达到宁心养神的目的。要求宁心,并不是要求人要“看破红尘”,万念俱灰。无所事事的人,从精神上首先解除了武装,就会因“用进废除”而被淘汰。心神衰退,无用于社会,反而造成社会的负担。那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脑满肠肥的人,反而得不到长寿,这已为事实所证明。

因此,要适当地用心费神。当今还在世的,百岁以上的老人,莫不是精神上有所寄托,适当劳神,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精神财富的人。从自己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中得到精神安慰,在养心宁神的心理卫生方面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长寿的一种要素。

第二,应当适当节制欲望,以保持心神内藏。

欲望无穷无尽,如不加以适当节制,则过多的欲望将造成心神不宁。节制也就是精神修养的过程。适当的欲望满足,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不论七情嗜欲,或是德行修养,都要适度,目的都是养神,宁心。

第三,必须再强调养神宁心。

在七情中惟一的积极因素、有益健康的情绪——喜悦,必须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人需要乐观,清代的刘默在《证治百问》申说过:“人之性情最喜畅快,形神最宜焕发,如此则有长寿之情,不惟却病,可以永年。”历代这样的论述是相当多的,清代有个郑观应,他在《中外卫生要旨》中就正确地指出:“尝观天下之人,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这些都说明正常向上的、积极的、喜悦善良的精神状态都使人长寿。

还可以举出其他的来。怡情宁心的方法也绝不止这些,但这里有些共同的,除了像读书、谈心、静卧、晒曰、小饮、种地、小劳之外,有几点比较使人感兴趣,而且对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艺术修养和人的素质都有好处的。

其他有益于宁心神、益睿智的活动还有不少,养花、养鱼、钓鱼、放风筝、弈棋等活动,对于宁静心神,有益智慧,都各有其长处。每人根据自己爱好,适当掌握,当能得到好处,有利于养生。

杨力教授答疑

问:哪些食物有安神功效?

答:具有安神功效的食物比较多,这里只介绍部分安神功效较强的食物:小米、牛奶、猪心、酸枣仁、桂圆、胡桃、大枣、莲子、枸杞子、人参、黄鱼等。

不急不恼,百年不老

丕垒不恼就是宽容,就是能原谅、饶恕他人的过错。饶的原意是土地丰厚,引伸为心地宽广,不去念过多的恩怨。给他人以宽余,同时自己也海阔天空,客观上也避免了“冤冤相报”的更大伤害。

第一,寿高者为何长寿

长寿者之所以长寿,原因各不相同。有人吃素,有人喜荤;有人学历高,有人文化低;有人好动,有人好静;有人烟酒不沾,有人烟酒不离……但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颗宽容的心,讲究恕道,凡事都“不急不恼”。

所谓“不急不恼”,是指平时性情平和,情绪乐观,遇事不急躁不恼怒,可以使人健康长寿,保持青春活力。换言之,也就是说平时注意修身养性,并善于调节情志有利于健康。

现代医学将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两种,即A型行为类型(A型性格)及B型行为类型(B型性格)。

A型性格的特点是性格急躁,争强好胜,过分的自负、固执,好争辩,好冲动,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而B型性格的特点是性情随和,与世无争,淡泊人生,不争名剩,易满足,生活悠闲自在,工作从容不迫,为人平易近人。美国学者发现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是B型行为者的2倍,复发率是5倍,死亡率为7倍,由此可见不急不恼,性情随和,情绪乐观的精神养生者益长寿。

第二,寿高命长人的启示

寿高命长的人,大多以慈悲为怀,善待他人。对别人的成就不是妒嫉而是欣赏;遇到伤害,不急不恼,与其说是不与别人计较,不如说是不与自己计较;与其说是宽容了别人,不如说是宽容了自己。孟子也说过这样意思的话,有人冒犯我,一定是我有所不仁、不义、无礼的行为。如果我切实改正了,那人还是要冒犯我,那么这个人就是不通人性的疯子或禽兽了。对这样的人你还去计较什么?放下就是!

杨力教授答疑

问:我朋友脾气特别大,动不动就生气,请问有没有制止生气的方法?

答:当然有。下面几种方法,可以让易怒者在片刻间止怒:1.即将发怒时,要有意识地控制,如此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心理活动,使自己轻松下来。2.坐下来,身子向后靠。3.调节说话的语气,或者尽量不说话,如果能在外表上保持平静,就可以让自己有时间平静情绪。4.闭眼三秒钟,转变思路,想象轻松愉快的往事。5.自我按摩肩部或太阳穴15秒,这样有助于减少怒气和肌肉紧张。

笑口常开,健康常在

精神的变化导致气机变化,笑能使得气血流通,气机和畅,保持乐观的心情于养生、于祛病都极有裨益。

第一,笑可悦心

中医认为:“笑为心之声,喜是心之志。”我们平时经常说笑比哭好。确实,笑与人的心情关系密切,直接影响者五脏六腑的功能,同时对健康十分有益。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笑能使人的肺部扩张,胸部肌肉得到舒展,在笑声中妤像在做深呼吸运动,清除了呼吸道的废物,对呼吸系统起到了锻炼作用。同时,笑可以使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道的活动增强,能够促进食欲。笑令人思想放松,睡觉前说些笑话,讲些愉快的故事,会使人心情十分舒畅,入睡后就很安稳,睡得香甜,做梦也十分美好。

第二,笑可治病

笑还是治病的良方。传说,清代有位巡抚患上了忧郁症,经多个医生诊治,却不知所患何病。吃过各种药物,但均无疗效。后来,一位医生听说此事,便前来为其疗治,看过之后说他患上了“月经不调”,他闻听此言,不禁哈哈大笑,结果,忧郁症就此治好了。

第三,笑才长寿

笑口常开变年少,悲愁忧郁使人老。李白有“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名旬。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只有笑口常开,才能健康愉快。情绪开朗的人,一般不会面带愁容,而往往面带微笑。虽然生活中不免会有烦恼和挫折,心情舒畅,乐观能够使人对此应付自如,尤其是老年人,笑口常开可以控制自己情绪,防止衰老,减少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生命是短暂的,健康显得尤为可贵。健康是生命之源、幸福之本。一个健康的乞丐远比一个染病的君主幸运,这样简单的道理人人知道。但面对生活中的许多财富,人却非常容易迷失。也许人只有在经历了无情的岁月,生命的气息在时间面前耗尽,才会觉悟?

杨力教授提示

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岁_义、、“十年少”,不是指实际年龄,是指心态。朋友,今天你笑了吗?为了能有一个键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愿你笑口常开,健康常在!

杨力教授答疑

问:请问有没有消除悲观,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

答:有。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汨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抬头挺胸,事实上,抬头挺胸可以增加肺活量,吸收更多氧气,血液循环,让你精神饱满。其次,要保持微笑。笑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再次,要学会放松。当感到紧张、烦恼时,可采用深呼吸的方法使身心放松。第四,要保证足够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疲惫,心情抑郁,免疫力降低。最后,要多参加运动。研究表明,运动不仅可以强健身体,还可以改善悲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