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学知识大课堂——探险的世界
33311400000028

第28章 两极之旅(4)

他们在这里搭起帐篷,逗留了3天3夜,没有做详细的科学勘察,然后就开始返回。并在帐篷里留下两封信,一封是给挪威国王的报告;一封给斯科特,请他在他万一遇难后转交另一封信。1月25日,他们安然无恙地返回基地,并如期返回挪威。像皮亚里一样,阿蒙森的南极探险也显得远非想象的那么困难。

斯科特的悲壮

斯科特队从鲸鱼湾出发的时间比阿蒙森晚近10天,在罗斯冰障上花费了超时计划,中间又遭受一次暴风雪,近一周动弹不了。由于他对狗缺乏信心,错误地相信西伯利亚矮种马,结果,马的生理特点难以适应极地的寒冷,步履艰难,无奈只得射杀一些马匹。

当阿蒙森队已到达极点时,他们才走完一半的路程。1912年元旦,到达离极点270公里的地方,这时,食物也充足。3天后,斯科特临时决定增加一名队员,这就带来一系列的麻烦问题,因为一切都是按4人准备的,且影响全队的速度。他们拉着雪橇步履艰难地前进,一天还前进不到10千米。

当斯科特队艰难地行进到离极点几千米的地方时,有个队员突然发现前方有个黑点,当他们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片颜色发黑的旗子,营地附近有许多残存物、雪橇和狗滑行的痕迹,斯科特写道:“全部经过正如伦敦知道的,挪威人捷足先登,抢先到达南极,这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啊!我的忠实伙伴们感到痛心!”“留下的只有精神的痛苦和忧伤,我们只好怀着懊丧的情绪返回。”

1月17日,斯科特队迟到1个月零3天。他在日记中写到:“我们度过了可怕的一天!”第二天,他们在帐篷里发现了阿蒙森留下的两封信,还有一些被抛弃的工具和几袋未开封的手套与袜子。他们在酸溜溜的情绪中把英国国旗竖在这个帐篷旁边。这时,“狂风怒吼,雪暴席卷,气温下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刺骨的寒风在空中凛冽咆哮,凶猛似刀”,“我的上帝啊,这是一片多么可怕的地方啊!”

第二天他们就踏上归途,归途也不顺利,天气越来越坏。但斯科特却非常注重科学调查,尽管明珠未到手,依然坚持搜集样品,这么一来又耽误一些时间。一年中最好的季节过去了,冬季开始来临。2月7日,他们到达强风不断吹袭的冰河地带,因体力不足,花费了大于预定计划的时间。途中,一个队员摔伤后死去,另一队员双脚严重冻伤,知道自己无法前进,为不拖累全队,在一天夜里偷偷离开队伍,消失在无情的暴风雪中。所剩的燃料仅够他们3人做饭和取暖用,可偏偏不小心,油从罐子底下漏掉不少。

现在,他们躺在离仓库只有16千米的帐篷里,只要咬咬牙来到仓库就可得救。可风越来越大,雪越来越狂,3个精疲力竭的人再也迈不开步子。于是,斯科特用他那冻伤的手握着铅笔写道:“我们离死亡不远了,这多么可怕!请看在上帝的面上,别抛下我们的亲人不管。”

3月29日,斯科特3人耗尽最后的体力,悲惨地死去。

8个月后,一支搜索队找到了他们的遗体。令人感叹的是,同时发现了他们挣扎在死亡线上而没有忘记去南极途中采集的35磅重的珍贵化石、地质标本和完整的日记。请设想一下,在当时那种极端困苦的条件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但他们能把生命置之度外,竭尽全力将这些沉重的标本一直拖到最后一步,这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毅力啊!这种忘我的科学精神实在是可敬可佩!

美好的明天

与斯科特的悲惨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挪威人把阿蒙森当民族英雄来欢迎的场面。他每到一处,人们都脱帽向他致敬。由于他,全世界都认识南极了。但这场竞赛决不像体育比赛那么容易忘怀,也许是感到阿蒙森的胜利是如此的容易,而斯科特的结局是如此悲惨的缘故吧!我想议论几句: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角逐中,天气固然影响很大,但实质是人和自然的较量。阿蒙森的成功在于他较斯科特经验丰富,他在南极越过冬,又多次在北极探险,可谓极地探险之星,是惟一两极探险家。他的队员个个体质好,适应寒冷气候;另一高明之处以狗为动力,节省了体力并预备了口粮,保证了健康;另外,队伍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而斯科特则半路出家,仅南极一次探险经历,无北极知识;队员来自军队或雇佣,缺乏寒冷条件下求生存的思想准备;矮种马为动力是最大的失误;队伍组织差,如途中竟发现一箱饼干未装满,临时增加队员等;对食物不关心,依然吃面包和罐头等,偶尔吃顿海豹,还煮得烂烂的,这些因素足以决定失败。

尽管如此,斯科特队仍不愧为真正的英雄,其队员仍不失绅士风度。他们重视科学研究,搜集的大量标本和资料记录,成为不朽的文件。这种不图虚名而务实的精神,令人尊敬。而阿蒙森忽视科学考察,到有点锦标主义之嫌了。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身处逆境而勇于拼搏,面对危险而敢于前进,才有可能成为强者。

1957年,美国在南极极点建立考察基地,取名“阿蒙森——斯科特”站,正是纪念这两位征服南极的强者。

南极与北极相对,却“极不相同”。北极是冰雪的海洋,南极却是冰雪覆盖的大陆。它面积大约1400万平方千米,98%被约2000米厚的冰盖所埋,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库。冰层10米以下不受外界温度影响,里面隐藏着许多秘密,成为研究古气候等问题的天然实验室,它是世界上风最大、最冷、最干的地区。最低温度达零下88摄氏度,斯科特当年留下的报纸和饼干至今还完好无损!南极大陆边缘三分之一的海岸布满险峻的冰墙。

南极大陆也有“绿洲”,它是指那约7%面积是终年无积雪的部分,突出在冰山上的山峰。绿洲内有纵横堆列的岩石,呈暗褐色或暗绿色,岩石堆中有小湖、河等,水温4~9度,水中有微生物,可洗澡,个别岛屿上还有88摄氏度的温泉。

在这样严寒的大陆上,动植物品种不少,常见的海豹、企鹅、鲸鱼、海燕、地衣、苔藓等。

企鹅那白围脖、黑大衣,走起路来一摇三晃,真像18世纪的“绅士”。

水手们害怕冰山,又不能不为冰山的美丽景色所赞叹,它们有的似古城废墟,有的似银装玉琢的宫殿,在阳光的映射下,反射着瑰丽的光彩,时而浅红、墨绿、淡蓝,海员们称为魔鬼的眼睛。

科学家们用知识的“魔杖”一步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但刚撩起一角,还有许多未知数,有待后人去探索。

我国拥有12亿人口,在南极研究与开发中有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1985年,我国在南极洲建立了长城科学考察站。我们要派更多的科学家去南极考察。南极欢迎有真才实学、不畏艰险的人去探索、去开发。这神奇的冰雪大地上,英雄有用武之地。

南极宝贵的地下矿藏、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都将造福人类。南极的明天是美好的。

两极探险家阿蒙森

有的人一生都在探险,他们把发现地球上每一个未知的角落作为自己的责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甚至没有人知道他死在什么地方。两极探险家鲁阿尔·阿蒙森就是这样的一个探险家。

1928年6月18日,有着辉煌探险经历的阿蒙森为了营救自己的伙伴——意大利探险家昂伯托·诺尔比,不幸在巴伦支海上空失事,葬身在北极的冰海之中。几个月后,人们在挪威西北部发现了阿蒙森乘坐的水上飞机的残骸,而阿蒙森却再也找不到了。他把他的灵魂和肉体都贡献给了北极——这块地球上最神秘的土地之一。

他的老朋友南森这样写道:“他(阿蒙森)在那静寂的冰层下找到了没有墓标的坟墓。他的名字无疑将像北极光那样长远地闪耀。他像夜空中突然出现的一颗明星来到我们中间,然后又突然星逝光消,只留下我们,茫然若失地对着那空虚的地方凝望。”

1872年7月16日,鲁阿尔出生在奥斯陆湾入口的一个小岛上。他的父亲延斯·阿蒙森是个船主兼造船厂主,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他常给小阿蒙森讲自己的海上经历,不过父亲却反对阿蒙森长大后去当一名水手。

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将造船厂和所有的船只卖掉。母亲殷切地对他说:“你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可他却对码头上的小伙伴们说:“我将来一定要当一名水手。”

当时,北极探险家南森首次独步穿越了格陵兰岛,引起了挪威全国的轰动。阿蒙森在参加了南森凯旋的集会之后,当众宣布:“我要到北极去。”他知道去北极探险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强健的身体,为此他除了经常踢足球外,还进行滑雪锻炼。只要天一下雪,他就坚持每天滑雪20公里。

21岁时,鲁阿尔·阿蒙森终于如愿以偿,在“马格达林那”号捕兽船上当了一名水手。

“马格达林那”号活动区域是斯匹茨卑尔根岛海域。在捕兽船上做水手是个令人厌恶的职业,他的工作就是手持大棒把海兽打死,然后再剥皮,把肉腌好,放进舱里。一阵残忍的屠杀过后,还得把船上的血污冲洗干净。尽管如此,阿蒙森还是很高兴,因为毕竟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他可以生活在大海上了。

当时,海上探险是热门话题。阿蒙森通过熟人,找到了准备出海探险的人们,提出想同他们一起去探险的强烈愿望。可是,不管他怎样央求,谁也不肯带他去探险。

后来,阿蒙森听到全城都在谈论着一位名叫热尔拉什的比利时人要买“帕特丽雅”号船,准备环绕南极探险的消息。阿蒙森的心不由得“怦怦”跳了起来,这可是个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在此之前,英国人詹姆斯·罗斯曾率领探险队乘“埃里伯斯”号和“特罗尔”号两艘船,于1841年1月1日在东经170°的海域进入南极圈。在这次探险中,罗斯发现了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活火山,火焰在蓝色的天空中熊熊燃烧。罗斯把它命名为“埃里伯斯”火山,又把它旁边的死火山命名为“特罗尔”火山。

接着,罗斯又沿着未封冻的水域继续向南航行,直到抵达一片冰川之前。这片冰川在水面上垂直而立,足有60米高,绵延向两侧伸展开去,一眼望不到头。在罗斯之前还从未有人到过这里,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冰川叫罗斯冰障,而冰川前的那片大海叫“罗斯海”。

热尔拉什向阿蒙森介绍说:“我们要比罗斯往南走得更远。可是去南极并不那么简单,你只当过水手,而我需要的是专家和领航员。如果你能取得海军中尉或者领航员证书的话,我就带你去探险。”

“我一定能得到证书。”阿蒙森坚决地说。

一场跟时间的竞赛开始了。热尔拉什买下了“帕特丽雅”号三桅帆船,将它改名为“别列热卡”号。而阿蒙森则如饥似渴地学着球面三角学、初等天文学、海洋计算法等课程。一年过后,他终于获得了海军中尉的证书。这时,“别列热卡”号的准备工作尚未就绪。

“所需的款项还没有筹齐,”巴龙·热尔拉什说,“不过事情进展还比较顺利,我已着手挑选船员了。如果你愿意,就给我当助理领航员。我们准备明春起航。”

1897年8月16日,一切准备就绪的“别列热卡”号扬帆起航,开赴南极探险。船长热尔拉什曾当过炮兵军官,大副列库恩特也当过海员,阿蒙森在船上排在第三,其他水手几乎都是挪威人。

经过半年的航行,“别列热卡”号航行到了合恩角附近。这片海域险恶异常,终年风急浪高。由于地球自转的作用,飓风在数千公里的开阔海面上横行无阻,由西向东疯狂地肆虐。“别列热卡”号一进入合恩角海域,就遇到了强烈的飓风。

“有人落水!”风暴中一个船员大声喊道。一个救生圈被抛进了海中,落水的船员抓住救生圈,然而不一会儿,海面上只能看见一个小黑点,不久便消失了。

“不要改变航向!”热尔拉什大声地命令道。是的,航船此刻决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保住全船人的性命,热尔拉什只能牺牲那个不幸的海员了。过了好久,汹涌的海面才平息下来,“别列热卡”号绕过南设得兰群岛,来到与合恩角水域全然不同的海面。这里到处都是巨大而陡峭的冰山,深蓝色的冰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五彩缤纷,漂亮极了。有时,一连几天海上都笼罩着浓浓的大雾,船只不得不小心地避开冰山,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前航行。

航行期间,阿蒙森不仅担负着绘制海岸线地图的工作,而且还得按时参加值班。“别列热卡”号沿着南极半岛南下,来到了亚历山大一世岛。热尔拉什转舵向西航行,试图到达西经130°的地方。此时,“别列热卡”号已经航行到南纬70°~71°之间。到了1898年2月底,船只在冰山组成的迷宫里徘徊不前,冰山逐渐围拢过来,船员们觉得仿佛掉进了深深的井底,眼巴巴地看着井口就要在头顶上闭合。

3月初,“别列热卡”号完全被封冻在冰海之中,船员们只好就地过冬。这是人类首次在南极过冬。船员们都清楚,只要浮冰把船挤坏,他们就会陷入绝境,休想生还。

刚一入冬,阿蒙森就和船医一起猎捕海豹。他们杀死海豹,割下肉,储存在用冰搭成的仓库里。热尔拉什尝了尝海豹肉,认定不能吃,便下令禁止水手们食用。这使大家疑惑不解,因为两个世纪来,所有的极地探险家一致认为,为了预防坏血病,必须食用鲜肉。

过冬期间,船员们着手观测气象,测量船只的位置和冰山移动的速度。他们不愁吃的,因为船上的食品储备足够用两年的了。但是,随着漫长的极夜降临,他们才发现船上缺乏足够的照明设备,只好节省用油。无事可做的水手们从头到脚裹紧了毛皮衣服,在船上踱来踱去。

热尔拉什忧心忡忡地说:“今后的日子危机四伏,前途莫测。”

6月是南极最寒冷的日子。度过了几个月极地寒夜的船员们心境越来越坏,疾病也开始蔓延起来,一位军官病死了。不久,一名水手又由于产生“步行回国”的幻觉,夜间径自从甲板上跳下船而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坏血病折磨着许多人,热尔拉什和大副也相继病倒。

后来热尔拉什终于同意让大家吃海豹肉,坏血病得到了控制。7月下旬的一天,地平线上露出了一道曙光。虽然这光亮旋即消失,但它预示着漫长的极夜就快要过去了。

第二天,太阳懒洋洋地升高了些,在天边悬挂的时间也渐渐延长了。看见太阳,船员们高兴得热泪盈眶,期待着“别列热卡”号能够早日冲破浮冰的包围,回到故国家乡。

谁知,几个月又过去了,冰面丝毫没有移动的迹象,船仍被死死地困在冰层之中。人们又陷入了惶恐、忧郁、不安的情绪里,有的船员甚至得了狂暴病。

1899年,“别列热卡”号终于回到了奥斯陆,船员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1899年夏天,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郊区的一个小花园里,有两个人坐在安乐椅上悠闲地交谈着。一位是弗里特约夫·南森,另一位便是鲁阿尔·阿蒙森。南森虽年仅38岁,却已享誉世界,是个大名鼎鼎的北极探险家。

此刻,阿蒙森正在向南森请教。他对南森说,目前他不准备再去南极探险,打算专心致力于研究北磁极的位移,并试图打通把大西洋和太平洋联接起来的西北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