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凭什么成功
33312900000004

第4章 知识胜过金钱,永远不会被夺走

1 金钱可以被夺走,但是知识不会被夺走

犹太人将知识与求知活动抬高到这样一种自身即为目的的境界,虽然有助于知识和学者的地位的提高,有助于教育的发达,但要是仅仅停留在这一近似于“形而上”的层面上,犹太民族很可能只会成为一个学究的民族。好在犹太人对于知识问题,还有一个相当实际的认识:知识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有一次,在一条船上,船客多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还有一名拉比。

富翁们聚在一起彼此炫耀财富多寡。拉比见后说道:“我认为我才是最富有的人,不过现在暂时不向各位展示我的财富。”

航行途中客船遭到海盗抢劫,富翁们的金银珠宝和所有财产都被搜刮一空。海盗离去之后,客船好不容易才抵达某个港口。

拉比的高深学问立即受到港口镇民的赏识,他开始在学校里开班授徒。

不久,这位拉比遇到先前同船而来的富翁们,他们一个个处境凄惨落魄。这时他们看到拉比受人尊敬的样子,一个个明白了当初他所说的“财富”,感慨地说:“您的确说得对,受过教育的人拥有无尽财富。”

从这则故事中,犹太人得出的结论是:

由于知识可以不被掠夺且可以随身带走,所以教育是最重要的,是人类最主要的资产。

犹太人的这个结论十分直观、十分实际。在当今世界上,知识就是财富,受教育程度同收入成正比,几乎已经成为一条严格的定理(除了在少数地方)。

以美国为例,一个高中毕业生一生大约比一个初中毕业生多挣10万美元(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一个大学毕业生又要比一个高中毕业生一生至少多挣20万美元。而在占世界犹太人总数达38%的600万美国犹太人中,高中毕业生当时已达84%,大学生已达32%。相比之下,全美总人口中,只有35%的高中毕业生和17%的大学生。

仅仅这一个差别已经构成了美国犹太人与美国其他少数族类群体的巨大差异的基础:1974年美国犹太人家庭平均收入为1334万美元。而白种人中,(有色人种就更不用说了)非犹太族类群体的家庭平均收入只有9953美元,前者比后者高了34%。

对个人来说是这样,对国家来说也同样如此。用一位当了总统后又去当教育部长的伊扎克·纳冯的话来说,就是“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而且,“教育上的投资”岂止仅仅是“经济上的投资”!知识还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财富。“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优点!只有犹太人才可能这么早就领悟、发现、赞美这样的优点。

既然犹太人的信仰往往是增加他们开支的一个大因素,那么,真正可以转化为物质形态的财富的就只有知识了,而知识包括脑的知识——学问和手的知识——技能,同时也就是他们所有投资的浓缩和凝固形式。犹太人在流散四方的途中或新居住点能迅速地找到那些缺乏教育者无法与之竞争的较好的位置,从而站住脚、恢复元气甚至兴盛起来,这笔“资本”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而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以色列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崛起,某种意义上,同样是这笔“资本”的作用。

对于个体犹太人来说,知识的那种“可以随身带走”的灵巧性,也为他们选择同样“可以随身带走”的灵巧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任何一个地方,犹太人都相对集中于金融、商业、教育、医学和法律行业。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犹太人的职业构成中,这类专业性、技术性、经营性工作所占的比重,男子为70%,女子为40%,而同期全美平均却分别只占283%和197%。在最为灵巧而收入最高的两大行业——医生和律师中,犹太人的比例更是历来奇高:

1925年普鲁士约有33%的医生和25%的律师是犹太人;在犹太人仅占45%的罗马尼亚,有1/3以上的医生,包括兽医是犹太人;而70年代末的美国,约有3万名犹太医生,占私人开业医生总数的14%,约有10万名犹太律师,占律师总数的20%。

看着这些令人不无枯燥的数据,不能不又一次感叹犹太民族、犹太文化和犹太智慧的神秘力量:一个古老民族保存了几千年的价值观念和技术手段,却能同现代社会如此和谐地相吻合,人们不能不又一次猜想,这其中是否真有上帝的安排?

知识胜过财富,这是犹太人较其他民族更重视教育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们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民族的原因之一,更是他们杰出智慧的表现。

2 教师和父母如同山一样崇高

犹太民族非常尊敬师长,这也是他们注重知识的一个表现。在希伯来语中,山被称做“哈里姆”,双亲为“赫里姆”,教师为“奥里姆”,同山的发音非常相似。犹太人一向都认为双亲和教师都像是巍峨的高山,比普通人高出许多。

拉夫曾到过一个城镇,命令那里的人斋戒、祈祷来求雨,但雨却没有下。

于是,集会的诵经师便走到藏经龛前大声念诵祈祷书上的话:“上帝让风吹,”话音未落,风立即吹了起来。

诵经师接着念道:“上帝让雨降下来,”顷刻间,雨便下了起来。

拉夫问诵经师:“你做了什么特殊的事迹而得到如此丰厚的奖励?”

诵经师答道:“我教育孩子们,对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一视同仁。对于交不起学费的人,我从不收费。而且,我有10个鱼塘,如果有孩子不想学习了,我就给他几条鱼,然后再把鱼从他那里赢过来。这样,他不久就变得好学了。”

因为师德崇高,垂范后世,也因为上帝奖赏有知识的人,所以犹太民族无比崇敬师长。

犹太民族热心教育,犹太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要接受正规教育。3岁上学,每周上课6天,平均每天6小时至10小时,他们必须全心全意地在学校或老师家中,接受《犹太法典》和《犹太教则》的灌输,直到长大成人。但是,成人之后继续提高自己的修养是终生的事情,生命没有结束,充实自身的过程就没有结束。

犹太人有许多勉励个人提高修养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让成人在晚辈面前保持自己的尊严。犹太人认为,山峰伸出于云中,像是希望长得比天更高。同样地,父母和师长也都应爬上最高的地方,以作为孩子们的模范。

同时,犹太父母还十分注意明智地处理长幼之间的关系。《犹太法典》上就有这样的话:“5岁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岁的孩子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时,父子平等;以后就要看你如何栽培他——他可以成为你的朋友,也可以成为你的敌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犹太民族更注重精神上的延续。“我希望将父亲以前所遗留给我的东西,同样留给我的孩子。”这些东西是什么呢?它们是爱情、勤勉、谦虚以及节约的精神。在犹太人心目中,这是比金钱宝贵得多的财富,是应该一代一代一直传递下去的。

在犹太人眼中,最好的父母不见得是花钱最多,肯花钱的父母,而应是那些懂得做人的道理,具有人的尊严的父母。因此,犹太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同时也在教育自己。

尊重师长,这就难怪犹太民族会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了。

3 教育:犹太人知识的沃土

犹太民族的智慧与丰富的知识除了具有学习和求知的传统这样的“软”的东西外,在“硬件”上,则表现为他们遵奉着一套完善的教育制度。犹太人四处流浪,他们的“学校”也随着他们迁移,在流动不居的恶劣环境下,犹太人从来没有忽视教育,而是将其列为第一位的事情。

从历史上看,犹太人很早就实行了义务教育,称得上源远流长。

从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敬重上,任何人都不难想像出教育的场所——学校,会在犹太人生活中具有何等的地位。

在1919年,犹太人正同阿拉伯人处于日趋激烈的冲突之中,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便在前线隆隆的炮火声中奠基开工。此后连绵不绝愈演愈烈的冲突,并未能阻止这所大学在19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今天,人口仅400多万的以色列却拥有6所跻身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学: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海法大学、内格夫—本古安大学和巴尔伊兰大学。

犹太人之所以特别重视学校的建设,除了他们具有那种“以知识为财富”的价值取向之外,更高层次上,还因为在他们看来,学校无异于一口保持犹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塔木德》中记载的三位伟大拉比之一,约哈南·本·札凯拉比就认为: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

公元70年前后,占领犹太国的罗马人肆意破坏犹太会堂,图谋灭绝犹太人。面对犹太民族的空前浩劫,约哈南殚智竭神想出一个方案,但必须亲自去见包围着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的统帅韦斯巴芗。

约哈南拉比假装生病要死,才得以出城见到罗马的司令官。他看着韦斯巴芗,沉着地说道:“我对阁下和皇帝怀有同样敬意。”

韦斯巴芗一听此话,认为侮辱了皇帝,做出要惩罚拉比的样子。

约哈南拉比却以肯定的语气说:“阁下必定会成为下一位罗马皇帝。”

将军终于明白了拉比的话,很高兴地问拉比此来有何请求。

拉比回答道:“我只有一个愿望,给我一个能容纳大约10个拉比的学校,永远不要破坏它。”

韦斯巴芗说:“好吧,我考虑考虑。”

不久以后,罗马的皇帝死了。韦斯巴芗当上了罗马皇帝。日后当耶路撒冷城破之日,他果然向士兵发布一条命令:“给犹太人留下一所学校。”

学校留下了,留下了学校里的几十个老年智能者,维护了犹太的知识、犹太的传统。战争结束后,犹太人的生活模式,也由于这所学校而得以继续保存下来。

约哈南拉比以保留学校这个犹太民族成员的塑造机构和犹太文化的复制机制为根本着眼点,无疑是一项极富历史感的远见卓识。

一方面,犹太民族在异族统治者眼里,大多不是作为地理政治上的因素考虑,而是文化上的吞并对象。小小的犹太民族之所以反抗世界帝国罗马而起义,其直接起因首先不是民族的政治统治,而是异族的文化统治,亦即异族的文化支配和主宰:罗马人亵渎圣殿的残暴之举。

另一方面,犹太人区别于其他民族,首先又不是在先天的种族特征上,而是在后天的文化基因上。在一个犹太人的名称下,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至今作为犹太教大国的以色列向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开放大门,因为接受犹太教就是一个正统的犹太人。

我们完全可以说,为了达到这一文化目的,犹太人长期追求的,不仅仅是保留一所学校,而是力图把整个犹太生活的传统和犹太文化的精髓保留下来。从犹太民族2000多年来持之以恒、极少变易的民族节日,到甘愿被幽闭于“隔都”之内以保持最大的文化自由度,到复活希伯来语,到基布茨运动,所有这一切都典型地反映出了犹太民族的这种独特追求和这种独特追求中生成的独特智慧。

这种智慧就是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执著和维护!

也正基于此,犹太人才会认为没有知识的人不算是真正有用的人。犹太人绝大部分学识渊博,头脑灵敏。在他们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才能在世界各行各业中生存。

4 嗜书如饭,视知识如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除教科书和再版书外,以色列年出版图书达2000种以上。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

以色列全国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共有1000多所,平均不到4000人就有一所公共图书馆。

以色列办出的借书证有100余万,相当于以色列全国500多万人的五分之一。

犹太人真是一个“书的民族”。在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或其他以色列的城市中,最多的公共建筑是咖啡馆和大大小小的书店。以色列人的一天往往从一张报纸、一杯咖啡开始。而年轻的大学生则常愿在幽静的书店待上整整一天。

以色列每年都要在耶路撒冷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博览会期间,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地客人前来洽谈、采购,国内的参观、选购者也是人山人海,不可胜数。而在每年春季举办的“希伯来图书周”则是以色列人自己的图书节。不少犹太人早早备好钱,像盼望一次宏大的盛会一样等待图书节的到来。

在“图书周”期间,以色列许多乡镇的街头、公园都变成了书的市场。人们也可以到大大小小的书店去购买各种廉价书籍。

犹太人可以随便在街头报刊亭里买到当天的《纽约时报》、《世界报》、《泰晤士报》等,也可以在同一个书摊同时买到严肃的政治刊物和最下流的色情杂志。

不少犹太人是典型的“书虫”和“书痴”,马路边、公园里、候车室中、汽车上,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总能看见专心致志的阅读者。

犹太民族是个嗜书如命的民族,以色列是个书的国度,小小的以色列何以在几十年中传奇般地崛起,这不能不说与他们重视知识有关。

5 商人也追求学识渊博

在一般中国人的眼里,“学识渊博”只配用在目光深邃、风度翩翩、气宇轩昂的大智者、大学者身上,而商人永远与之无缘,他们顶多是个只知算盘的人,并且满身铜臭的势利眼,简直不足为道。

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人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一股经商潮。大教授、小店员纷纷下海,非常热闹。“商人”这个名词渐渐变得吃香起来,但是人们认为商人只要有钱,有知识无知识都无所谓。中国人就把商人和知识隔离开来了,也就是说,中国人经过千百年历史,终于开始重视商人,但中国人对商人的崇拜,只是对金钱盲目崇拜的一种形式。至于商人应具备哪些素质,什么样的商人才能赚取更多的钱,这些他们几乎都一无所知。

从这一点上来看,犹太人可比中国人聪明多了,他们首先把金钱和知识联系起来,认为商人同样要学识渊博。

与犹太人待在一块,你很快就会发现,犹太民族是知识丰富的民族。犹太人很健谈,话题很多,而且涉及各个方面,大到世界政治,人类生存,小到节假日消遣;长到世界历史、民族历史,短到近期的体育新闻,不管是经济、政治、法律、历史还是生活小细节,他们都能滔滔不绝,谈得头头是道。犹太人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实在是令人大为称奇。

正因为用这么丰富的知识武装了经商头脑,犹太人的经商才总是处于不败之地。在他们的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知识掌握了,特别是业务知识掌握多了,在经商中才不会走弯路,才会先到达目的地,也才能更快地赚更多的钱。

犹太商人认为一个商人拥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是商人的基本素质,是在生意场上能赚钱的根本保证。因为拥有丰富的学识,视野就变得十分广阔,而有一个广阔的视野对商人们形成正确判断,作用实在太大了。在犹太人看来,一个仅能从一个角度观察事物的人,不但不配作商人,也不能算个完整的人。

一个犹太钻石商曾这样问他的合作者:“你知道大西洋底部都有哪些特殊鱼类吗?”钻石与大西洋的鱼类似乎搭不上半点关系,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犹太人为何问这样的傻问题?

犹太人当然没有这么傻。他们认为一个钻石商人需要的是一个丰富的头脑,假如他连“大西洋有哪些鱼类”这样生僻的问题都能了如指掌,那他对钻石的业务知识的了解就不可能不精辟。同这样的商人合作,准赚钱。

下面我们就以经营钻石为例,谈一谈商人学识渊博的重要性。

钻石是一种昂贵的商品,也是属于“女人”的商品,按犹太人的经商法来说,钻石是一种很赚钱的商品。

可是在日本,许多商场都摆设了金光闪闪的美丽的钻石制品,但生意始终冷冷清清。是不是犹太人的经商法失灵了呢?

犹太人的经商法从不会失灵,生意失败的原因却仅仅是因为经商者由犹太人变成日本人或其他国人。为什么?难道日本人不就是模仿犹太商人成功的经历,才做起钻石生意来的吗?问题的关键在于光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模仿的背后必须还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否则,简单的模仿只能是“邯郸学步”。

“商人要学识渊博”,这是犹太人提出的口号,同时也是他们的经商法则。学识渊博不仅提高人的判断力,还可以增加他的修养和风度。一个文质彬彬和一个粗俗不堪的人,分别去应酬同一宗生意,成功的天平必然倾向前者。

钻石是贵族商品,顾客一般都是有钱的社会上层,他们穿戴考究,举止高贵,他们出入的场合必须是奢华的。假如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商人,他除了了解自己的商品以外,还了解商品所针对的顾客的心理,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选取合理的场所,必要时还要客气而又不失风度地与顾客周旋,取得顾客的信任与重视。这样生意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假如是一个见闻狭窄、学识粗浅的商人,他既不懂得怎样设置铺面、创造气氛,也不知道怎么招揽顾客,更不知道怎样树立自己的信誉,衣饰粗俗,满口粗话,他能赚钱才怪!

但是,有的人仍不明白,钻石和学识渊博到底能搭上多少关系?成功的钻石商到底应具备哪些条件?

有个日本商人,他对犹太商人的经商办法掌握得很好,并取得了贩卖女人手提包的成功,在经营服饰品贸易中立住了脚根。他想进一步扩大营业范围,就看中了犹太人发财的钻石生意,为了避免遭受同前人一样的失败命运,这个日本商人拜访了当时有名的世界钻石大王玛索巴氏,向他求教。

“钻石生意要取得成功究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玛索巴氏毫不客气地回答他:

“要想成为钻石商人,必须先要拟好一个一百年的计划。也就是说,单靠你一生的时间是不够的,最少要加上你孩子那一代,要两代人的时间才行。同时,经营钻石买卖,最要紧的一点是获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被人尊敬和信任是贩卖钻石的必备基础。因此,钻石商人学识要非常渊博,无论什么事都能知道才好。”

玛索巴氏想考一考日本商人的学识,冷不丁地问:

“你知道澳大利亚近海一带有些什么种类的热带鱼吗?”

日本商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认为钻石生意要靠两代以上来经营其实是客气地讲,事实上要使学识渊博,一代或两代就能解决是不可能的。犹太人本身也是在继承几千年祖先留给他们的经验的基础上才拥有了这样丰富的学识。但为了能获得别人,尤其是顾客的尊敬和信任,却只能努力做到学识渊博。

学识渊博是犹太人对商人的要求,他们不但要求自己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而且也要求别人要多学习。他们绝不和那些见闻狭窄、学识浅陋、品行粗俗的人来往。与这些人来往,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眼前的利益,但将使自己在犹太商人群体中的信誉大受影响,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会有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相反,多结交学识渊博的朋友,不但可以相互得益,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信誉,有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

犹太商人所以学识渊博,而且追求学识渊博的商人素质,这与他们几千年辉煌的商业智慧和丰富的商业实践关系甚密,也与他们提倡学习,尊重知识,鼓励学习精神的民族传统一脉相承。犹太人将学习定为终生不懈的任务。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知识越多,懂得越多,就越会产生怀疑,就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而怀疑正是学习的钥匙,能为我们开启智慧之门;求知的欲望正是我们不懈地学习、探求的动力,而学习让我们不断进步。我们的学习绝不是一个接纳知识、积累知识的简单过程,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让我们丰富,更让我们变得灵活、机智,善于洞见。学习造就我们瞬间决断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长久学习达到融会贯通后才能形成的。这种感觉能力就是知性,它让我们抓住瞬间的机会,预见未来的趋势,洞悉细微处的微妙变化,把握宏观而抽象无形的东西,这就是犹太商人在纷繁宏大、瞬息万变的世界商海中自由搏击,从容自若的根本原因。

要学识渊博,就必须学习,而只有到了学识渊博,始能融会贯通,修成正果。

商人也要学识渊博。进而,学习就是终生不懈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