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让儿童学会如何集中注意力,但这不是外在强迫所能达到的事情,只有靠儿童自己去调节自己的心理。儿童不是根据逻辑推理行事的,而是受自然规律的影响——自然已经为他指定好了发展道路。人的发展与动物有相似之处,他们都会遵循已经定好的发展道路,同时努力摆脱成年个体的约束。自然规律对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指导。如果一个人想建立自己的性格,完善自我,就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儿童的行为受自然规律的影响,成年人的行为则是其思想的反映。如果儿童要锻炼某种能力,他显然不会时时刻刻按照别人的要求行事。内在力量决定了儿童的选择,如果这种内在力量的作用受到限制,儿童意志力和专注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如果我们想让他们获得这种能力,就必须让他们远离成年人的影响。
正如我们不能通过建议让成年人集中精力,建议也不可能在一个孩子身上达到什么明显的效果。况且,儿童们也不是有意识地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的。儿童之所以会专注于某件事情,是因为儿童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兴趣,这种兴趣能够促使儿童完成个性发展所必需的创造性工作。当儿童具有了专注于某件事情的能力之后,就开始具有了韧性。韧性或持久力是人类性格的又一特点,在专注的能力出现之后,韧性也随之出现。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儿童经常不停地重复一些活动。但他们做这些重复的活动没有任何外在的目的,很显然,确实有一种内在的目的在驱使。儿童在集中注意力做完某件事之后,会不停地重复做这件事情。这种行为会起到一种巩固的作用。
兴趣往往来自于环境,儿童周围的事物是非常重要的。换句话说,必须让孩子找到能够使他集中注意力的东西。
学校是一个能够让儿童集中精力做事情的地方。在儿童身上,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们能够专注于某件事情。在“儿童之家”,老师们曾看见一个三岁半的小女孩,其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令人吃惊。虽然她身边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但她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丝毫未受影响。小女孩的这种专注程度是很少见的,即使在成年人中也只有一些个性鲜明的人才会如此专注。
一个封闭的区域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如果他们想集中精力,就会找一个安静封闭的地方。在神殿和庙宇里就是这样,因为在那里可以创造出一种集中精力的气氛。在神殿和庙宇里可以促使人形成某种性格。
同样,在“儿童之家”,老师们也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类似的、能满足儿童精神需要的环境,它不只是一个提供庇护的场所,它的价值也不仅仅取决于它的形态和颜色,还取决于在屋子里为儿童们所安排的东西,只有这些儿童们触手可及的东西才能影响儿童注意力的集中。而这个场所中的几乎所有东西也都不是随意摆放的,是通过对儿童的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
1提供小部分物件
首先在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摆放一小部分物件,让儿童自己对这些东西进行选择。在“儿童之家”,老师们把那些儿童们愿意使用的东西留下来,把他们从来没有动过的东西去掉。有一些东西为所有儿童所喜欢,这些东西应该引起注意。关于这一点,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印证,在自由活动时,孩子们总是选择一些昆虫、花之类的东西,这说明他们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其心理发展需要这些东西。而这种选择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帮助他们成长。
在“儿童之家”,老师们曾经为儿童提供了一些玩具,但他们几乎不动这些玩具。老师们还为孩子提供了许多显示颜色的东西,但他们通常只选择一种。
2每样东西只为孩子们提供一个
如果向儿童提供过多的东西,就会造成一种混乱。因此,即使有许多孩子,我们也只为他们提供一小部分东西。如果其他孩子正在使用这个东西,另外一个儿童想使用这个东西就必须等待。这就会养成儿童一种重要的做人品格。孩子们会因此明白,他们必须重复其他人的工作,不是因为某人要求他们必须重复,而是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要求他如此。因为每样东西只有一个,所以他必须等待别人用完之后才能得到它。这样的事情每天、每年都在发生,重复别人、等待机会就会成为他的生活习惯,这就会加快儿童的成熟。这样一来,儿童就会逐渐地适应社会。社会是不可能完全以某个人所希望的方式运行的,它是一个各种行为和谐开展的整体。
通过这些行为,儿童又形成了另一种优秀的品质——耐心。有了这一优秀品质,其他一些性格特征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教育让一个3岁的儿童具有这样的品质,是儿童自身的经验促使了儿童这些品质的形成。
3三个时期
培养儿童的注意力需要认真对待三个不同的成长时期:
第一,潜意识时期。孩子的意识模糊,有序行为通过神秘的内心冲动产生于无序行动之中,作为外部结果,完成某种有序行动。然而却在他们意识领域外,似乎他们还不能随意重复这种行动;
第二,意识时期。这时某些行动是有意识的,意志出现在行动的发展和建立过程中;
第三,完全发展时期。这时意志已能够指挥行动,因此也能执行他人的命令。
当孩子完成有一定目标的协调行动时,或耐心地重复练习时,都是在形成他们的注意力。
4宁静课
在“宁静课”中,需要长时间保持安静并停止某些活动。当孩子在等待叫他们的名字时,以及在后来,当听到他们的名字时,都需要严格的自制力,他跑到老师跟前时,必须尽量不碰到桌椅或弄出声音。
在家庭内部,父母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进行训练,也可以选取钟表,让孩子聆听钟表的滴答声,还可以教会孩子画画,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观察某一事物。
5算数练习
另一种培养注意力的方法是算术练习。当孩子们随意抓到某个数时,必须从面前大量的物品中抓取与该数字相应数量的物品。然而试验表明,孩子总喜欢尽可能多拿一些物品。
在日常生活当中,例如在进午餐时,当一个孩子双手捧着盛满热汤的汤钵送往餐厅的桌上,他必须排除外界一切干扰的刺激,防止冲动,即使有苍蝇、蚊虫叮在自己脸上,也必须忍住,不得使汤泼出或打破汤钵,从而完成任务。孩子们在这些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通过系统练习来增强和发展的。而且这种练习既是心理练习,也是实际生活练习。在一般人看来,孩子似乎是在学习行为的准确性和优雅的动作,或是在完善他们的感觉,或在学习读写。但事实上,这些系统的练习或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独立自由的原则之上的。它们有着更深刻的意义:孩子们在学习怎样成为自己的主人,怎样成为思想敏捷和意志坚强的人。
6把握注意力训练的进程,改善孩子注意力
许多父母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他们经常咨询的就是:“你看我家孩子总喜欢看别的孩子玩,注意力一点也不集中。”“我的孩子不停地换玩具,为什么不能长时间地玩一样玩具?”“我的孩子总喜欢跑动,一点儿也坐不住。”等等。
但孩子的注意力真的无法集中吗?
研究发现,孩子的年龄越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越常:3岁孩子的注意力可以集中5分钟左右,4岁为10分钟左右,5岁约为15分钟,6岁的集中时间大致在20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增长。由此可见,注意力是否能够集中跟身体因素有关,对于孩子特别是3岁以前的孩子,父母不能过分苛求他们保持很长时间的注意力,而应以平和的心态,科学地、慢慢地加以培养。
(1)婴儿期
0~1岁期间的孩子。婴儿的注意以无意识注意为主。心理学家认为,对乳儿不必进行专门的注意力训练,父母把注意力的锻炼放在对孩子进行的各种日常活动之中就可以了,如喂食、玩耍等。父母应该让孩子的注意力趋向稳定。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慢功出细活。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发达,很难区分和理解成人有意施加的各种刺激。因此,在对孩子讲话时,父母的语速要慢,要温柔,带着很强烈的感情,以免引起孩子的厌倦、急躁和反感。当采用晃动醒目的物体吸引孩子时,速度要慢,在孩子的视线中要保持足够的时间。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之前,父母最好不要将刺激物拿走。总之要突出一个“慢”字,“慢功出细活”。
② 重复多遍。由于孩子的大脑不发达,孩子对孤立的刺激很容易遗忘,因而需要重复行为和奖励来强化刺激的效果,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因此在这个阶段,给孩子讲优美的小故事或放动听的音乐,不要放一遍就算了,应该重复几遍,让孩子熟悉之后,再更换新的内容。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是放给孩子听的,因此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强加给孩子。
③ 尽量靠近。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较弱,太远的刺激物很难产生效果,因此,对孩子要采取“近”的技巧。从视觉生理特点来看,近距离的刺激会让孩子的视野更多地被刺激物填充,大大减少了视觉干扰,对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大有裨益。比如,新生儿醒来时,父母可以拿一个醒目的东西放到孩子眼前20厘米处让他看,这样孩子的视觉就能够获得恰当的刺激。
④ 适度适当。训练孩子的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选择恰当的刺激物是一个主要问题。比如训练孩子的视觉,最好选择颜色鲜艳、色块大、易于区分的刺激物,不要让其他的细节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父母的脸是容易获得孩子的欢喜和注意的,因此,父母要多在孩子面前“露脸”。另外,能够直接满足孩子的机体需要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引起孩子的注意,如奶瓶、小勺等。用这些物品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既简单又方便,效果不错。
⑤ 互动。研究发现,运动的物体更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比如,飞着的蝴蝶比静止的蝴蝶更容易获得孩子的认知。和注意关系最紧密的是互动,因此父母要想办法使孩子和刺激物之间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得到加强。如果缺乏必要的互动,孩子的注意力会很快转移,转而去寻找一些更特殊、更具有刺激性的事物。一旦有了互动,孩子兴趣就会很快改变,注意力能够持久。一般来说,正常人具有将“自我”扩大的本能和趋势,更容易接受受自己活动影响的事物。无论哪个年龄层次的人,对自己行为产生回应的事物往往都能够处于注意力的焦点,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因此,父母要特别关注刺激物与孩子之间互动,这样就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⑥ 内容正确。不管能不能听懂,一旦发现孩子注意力集中在刺激物上,父母就要告诉他们正确的名称。比如一个皮球,父母要告诉孩子“皮球”或“球”,而不要说“圆圆”;汽车说“汽车”或“车”,而不要说“嘟嘟”。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影像概念。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潜能,资料表明,5个月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根据孩子的注意力指向告诉他们物体的正确名称,并把他们抱近物体,每次当他们注意到这些物体时再强化相应的词语,一两个月内就能培养出对物体的反应。
(2)幼儿期
孩子在1岁到2岁半之间,从开始学步,到能够完全自如地行走、活动并初步学会语言,整个阶段叫做学步期。在这个阶段,训练孩子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主要有:
① 用拼图、下棋等进行训练。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其效果通常是很明显的。在父母看来,学习简单棋类的玩法实在是没有太大的意思,可是孩子对这类游戏有时能达到入迷的程度,只要一玩起来,二三十分钟都不停止。如果父母能够培养起孩子的这种习惯,其注意力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② 带着问题听故事。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故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父母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故事,听完故事后回答问题。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对发展语言能力很有效果。如果让孩子听完故事后复述,这种效果就会更好,更能增加孩子的兴趣。
③ 让孩子当个小帮手。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能听懂话父母的话了,这时就可以交给他们一些小任务,让孩子帮助父母拿一件到几件日常用品,比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说“请你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和一些纸巾”等。这种方法是孩子喜欢的,能够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
④ 让孩子带个口信。为了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父母不时地给孩子一些带口信的任务,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力。如:“告诉奶奶,晚上6点,有好看的动画片”等。开始的时候,话语尽量简短一些,然后逐渐增加,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⑤ 阅读或欣赏配音图书。目前,这种有光盘、图书画面内容相一致的图书很多,应该花点钱给孩子购买一些。这种图书与电视的不同之处在于,孩子对电视故事的理解取自于画面,也就是用看来理解故事,除了长时间看电视有害之外,更重要的是,看电视的孩子是被动的。而这种图书却是以听磁带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以听讲为主的学习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学校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听、看的过程中,孩子不仅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安静、集中注意力去听讲的好习惯,增加了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
⑥ 做一些专门的训练游戏。父母可以在家做这一游戏:让孩子观察几样东西,让孩子看上1~2分钟,然后撤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请孩子说出什么没有了。这种游戏,我们不用希望一次成功,多做几次,孩子就会了。不要因为孩子的失败而发怒,更不要因为孩子不会做而放弃。这对训练孩子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是很有好处的。
(3)注意事项
作为家长,需要注意四个问题:
① 目的一定要明确。很多实践证明,孩子对目的越明确,注意力就越容易持久。
② 培养兴趣。如果孩子对某项内容发生兴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而且持久,所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形式应该多样,形象生动。
③ 劳逸结合。经过5~10分钟的学习,父母就应该让孩子有几分钟的自由活动,切忌“连续作战”。
④ 创造安静的良好环境。孩子学习的时候,应该尽量保持室内外安静,父母不要在屋内多走动,不要与孩子说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父母要特别注意电视、录像等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看这类东西。即使要看,也应该调低音量,以免孩子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