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小案例一
一位家长对老师说:我孩子(8岁)做事情总是应付了事,字写得乱七八糟,错的字不用橡皮擦,直接在上面涂改;粗心马虎自不必说,要说的话就太多了;写作业不在桌上写,趴在地上写;东西随手乱放……而且脾气较倔,有一句话或一件事不对他的脾气,急于变本加厉地捣乱,用老师的话讲,不是那种一带就上道的。
教子小案例二
琳琳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现在读小学二年级,老师普遍反映脑子非常聪明,而考试却总因为粗心丢分。照理来说女孩子应该心细才对,可是琳琳作业考试就是老看错、写错或者漏写。在爸爸妈妈眼里琳琳犯的很多错误都可以避免,就是因为她太不认真!家长和老师耐心说过,骂过甚至体罚过,没有一点用。琳琳也知道这样马虎大意不对,可就是改不了!
粗心马虎是孩子的习惯问题,是做事情没有全部投入,没有认认真真的对待的一种态度。根据对孩子的教育实践,我们现在对这种习惯产生的原因做出下面这些分析。
孩子马虎粗心的最直接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下课时间与同学玩游戏,到了上课时间,老师在讲课了,可他的脑袋里还在想着游戏;或者上课时,窗外的鸟叫声、走廊里的脚步声,都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家里,门铃声、电话声、电视里的说话声,统统逃不过他的耳朵,当然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和写作业上。这样的习惯显然会导致作业上的粗心大意,在考试中也会难免出现马虎的错误。
孩子学习上的粗心大意,往往根源在生活作风上。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忽视了生活习惯的培养,认为孩子还小,以学习为重,生活方面的事情长大了就会安排了。其实,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与生活习惯也密不可分。一个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一个做事只凭兴趣所至,心血来潮,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的孩子,学习也不会持之以恒。
孩子的粗心大意,是一种缺少责任心的表现,与父母日常对孩子生活的包办替代有关。有些家长对孩子照顾无微不至,做口算,帮孩子检查错题;听写完生字,帮孩子检查错字;做完作业了,帮孩子整理书包;偶尔没给装上哪样文具,没带上哪样作业,第二天赶紧给孩子送过去,送去晚了孩子还一肚子的埋怨。许多家长认为这样做就是负责任,其实这样做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在生活上,反正我做不好的时候,或者懒得去做的时候,我妈会帮我做的;做题草草做完,只管完成,不管对错,反正我妈会帮我检查的。甚至,到学校老师检查作业,他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妈没给我装进书包!”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就不会太上心,粗心的现象就又出现了。
纠正孩子马虎粗心的习惯,就要从以上原因分析入手。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固定的学习环境。并且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让孩子学会“专时专用”。纠正孩子的粗心的习惯,要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做起。有这样一句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个性,最终,个性会决定命运。因此,不要忽视孩子生活中的小节,小节造就个性,个性影响未来。教育孩子保持书桌上干净整洁;各种文具,笔、橡皮、尺子等都在桌上整齐摆放。离开时书包拉链要拉好,书包里面的书本、作业本、试卷、草稿纸不能乱塞着,应分类叠放。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养成细心的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带到学习上。此外,还应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这光靠说教不行,孩子的责任心要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比如,在家里父母可以让孩子负责扫地或洗碗,这就是他的责任,并提出明确的要求,怎么样才能做好。并且,要明确告诉孩子,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好了。当然,什么叫做好,要给孩子一个标准。
就学习上粗心,也可以有一些针对性的方法。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结合使用。
错题集的办法。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写出正确答案。这个“错题集”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如果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是马虎,则有利于他认识马虎的危害,并下决心改正。这是一个让孩子自我教育的好方法。
工整的打草稿。很多孩子马虎是从打草稿开始的,由于养成了胡乱打草稿的习惯,于是正式写作业也渐渐有了这个毛病。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从打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
少用橡皮。橡皮是造成孩子马虎的另一个根源。它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心理:反正错了可以擦,错了也没关系。于是错了擦,擦了错,这样很多孩子就逐渐养成了不认真的毛病。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学会“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做好。
学会检查。一些家长总怕孩子出错,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就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认为反正错了家长能够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而是让孩子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如果做错了自己没有检查出来,就可能不及格或挨老师批评。孩子从而认识到马虎的危害,下次就可以更认真的作业和检查,从而克服马虎这个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