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低调说话要幽默
33583600000002

第2章 低调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做事

就做事的风格而言,有的人习惯于投机钻营,有的人习惯于稳步前进;有的人好高骛远,有的人喜欢脚踏实地。其结果往往也体现出这样的规律:越是放低调门、眼睛向下踏实做事的人,越能登得高、走得远。

1.眼高手低害人不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须要从小事做起,眼高手低是做人做事的大忌,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把梦想化为现实。

有些人总是有很高的梦想,他们不屑于眼前的这些小事。旁人在他们眼中,也大多是一群庸庸碌碌之辈,谈不上有什么共同语言。但在最初交往时,人们往往会被他们表面的雄心壮志所迷惑,老板也会认为他们是难得的栋梁之材。而事实上,他们眼高手低,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宏伟的梦想中,长此以往,他们不能也不会做出什么成就,曾经的雄心壮志难免会变成同事们茶余饭后的玩笑。除非他们幡然悔悟、奋起直追,否则,等待他们的往往是慢慢沉沦,或者跳到其他的公司去继续发牢骚,即使这样,同样的悲剧也难免再次上演。

郭英毕业于某大学外语系,她一心想进入大型的外资企业,最后却不得不到了一家成立不到半年的小公司“栖身”。心高气傲的郭英根本没把这家小公司放在眼里,她想利用试用期“骑马找马”。

在郭英看来,这里的一切都不顺眼——不修边幅的老板,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土里土气的同事……自己梦想中的工作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啊。“怎么回事?”“什么破公司?”“整理文档?这样的小事怎么让我这个外语系的高材生做呢?”“这么简单的文件必须得我翻译吗?”“就一篇小报告而已,为什么自己不写要我帮忙呢?”“噢,我受不了了!”

就这样,郭英天天抱怨老板和同事,双眉不展、牢骚不停,而实际的工作却常常是能拖则拖,能躲就躲,因为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根本就不在她的思考范围之内,她梦想中的工作应该是一言定千金的那种。呵,梦想为什么那么远呢?

试用期很快过去,老板认真地对她说:“我们认为,你确实是个人才,但你似乎并不喜欢在我们这种小公司里工作,因此对手边的工作敷衍了事。既然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挽留你。对不起,请另谋高就吧!”

被辞退的郭英这才清醒过来,当初自己应聘到这家公司也是费了不少力气的,而且,就眼前的就业形势,再找一份像这样的工作也很困难啊。初次工作就以“翻船”而告终,这让郭英万分失望与后悔,可一切都已晚矣!

有些人则不同,他们也有很高的梦想,但他们不会每天都深陷于幻想中难以自拔,他们会制订好切实可行的计划,从现在的工作开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这样毫不松懈地坚持下去。他们知道除非是他们努力把事情做成,否则什么也不会发生。就这样,他们一步步地默默努力着。终于有一天,他们晋升成为公司的骨干,所有人都不禁会大吃一惊,但仔细回想,这一切其实纯属正常,毕竟天助自助者。梦想对于他们,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李妍就是靠低调的做人风格,踏实的工作态度,让自己脱颖而出的。

李妍大学一毕业就去了南方,然后顺利地在一家跨国公司找到了一个职位。

上班的第一天,李妍就发誓要让自己成为公司里的不可或缺者之一。

负责的工作是档案管理,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的她很快就发现了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的弊端。她开始连夜加班,大量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写出一份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将公司内部工作运行流程、市场营销方式以及后勤事务的规范,也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方案,然后一并发到行政经理的电子信箱中。没过几天,行政经理就请她到公司的餐厅喝咖啡,离开时语重心长地拍了拍她的肩头:“公司对勤奋的人,向来是给予足够的空间施展才华的,好好努力。”

李妍更加勤奋地努力工作。公司想竞标一个大商厦周围的霓虹灯方案,同事们整天翻案例找朋友,忙得焦头烂额。李妍白天做自己分内的工作,晚上却通宵不眠熬红了眼做方案文书。竞标前一天交方案时,李妍去得最晚,行政经理不解:“你们部门已经交来了。”李妍充满信心地看着他说:“这是不一样的!”竞标的当天,各种方案一下子被否决掉好几份,公司高层开始紧张,决定试试李妍的方案。这一试就让李妍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天,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公司,大家都知道了人事资料管理科有个叫李妍的人很出色。

一个月之后,公司人事大调整,原来的部门经理调去别的部门,新来的行政任命文件上赫然印着李妍的名字。在同事们复杂的眼光里,李妍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迈着悠闲的脚步走进了18层那间豪华的办公室。

想一想你周围的人们,像郭英或者李妍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应该都不在少数。也许你会对那些刚开始豪情万丈的人充满由衷的向往,忍不住在心中勾画起自己的蓝图来。这样做是没有错,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一定要切合实际,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好行动的计划和准备,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因此,那些像蜜蜂般踏实努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毕竟,每个人来公司都是要做一些事情的,只有空想是不行的,如果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中,以至于耽误了正常的工作,想做的还做不到,该做的又不去做,老板会继续需要你吗?同事们会视而不见,毫无怨言吗?

一个浮躁、眼高手低的人是很难做到低调的,大多数年轻人抱着过高的目标接触现实环境时,感到处处不如意,事事不顺心,于是就整天高调地抱怨。也许,这样的人只有在理解了低调的内涵时,才会减少一些碰壁的机会。

2.低调为高标的起点

你可以在心中给自己一个较高的定位,但在具体地为人做事时,如果你降低姿态,你就会发现人性中那一面面光辉的心灵之镜都愿意照亮你前行的路。你可以有自己的高标追求、高标处世之风,但低调做人,不彰显自己的优势才可能像一棵树一样,用根系从更低更深处吸取养料,让树茎和树冠向更高、更辉煌的地方延伸。如果你只顾让自己人性的树冠长的蓬蓬勃勃,枝繁叶茂,而忘记了那些可以供给你养料的大地,你的根系就会萎缩,只要有风吹浪打,你这棵树定会摇摇欲坠,无法立足。所以,低调做人是高标生存的起点。

“卧薪尝胆”的故事也许人们早已烂熟于心,其实,这何尝不是一个低调做人的典范,不是一个重新确立自己的处世姿态并从低基点起步发愤的惊警案例?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越国杀父之仇,亲率大军进攻越国。越国勾践率军迎战,在夫椒对阵。结果吴军得胜,顺势攻破越国国都会稽,俘虏了越王勾践。

吴王夫差为了实现霸业,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决定不杀勾践,只派他在吴国的宫里养马。勾践带着夫人和相国范蠡天天小心谨慎地为吴王当马夫。有一次,吴王夫差生了一场大病,勾践殷勤服侍。夫差见他“忠诚”,就放勾践回国。回国后,勾践一心要报仇雪耻。他重新定都会稽,委派文种管理内政,任命范蠡训练军队,加强战备。

勾践唯恐眼前的舒服会把自己的志气消磨掉,就改变了日常生活,把软绵绵的褥子撤去,以草作褥。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时,先尝一尝苦味,提醒自己不忘雪耻。亡国以后,人口减少了,为了增加人口,勾践就订出几条奖赏生养的条例。例如:上了年纪的人不准娶年轻姑娘做媳妇;男子到了二十岁,女子到了十七岁,还不成亲的,他们的父母要受处罚;快要临盆的女人,必须报官,好派官医前去照顾她;添个儿子,国王赏她二壶酒,一头猪;添个姑娘,国王赏她一壶酒,一头小猪;有两个儿子的,官家代养一个;有三个儿子的,官家代养两个。耕种的时候,越王还亲自拿锄头在地里干活,目的是让庄稼汉提起精神,加把劲种地,多存粮食。国王的夫人也走出去,看望织布纺线的姑娘和老人们,没事时,自己也在宫里织布。七年里,国家免收捐税,越王自己穿衣、吃饭也处处节省。

而此时吴王夫差却自以为成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

公元前482年,夫差带着精兵去黄池会盟,一心想早日成为霸主。这时,越国已十分强盛了。勾践见时机已成熟,便乘机出兵打败了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

在夫差面前勾践如若不能低调,恐怕早已成为刀下之鬼。那时的勾践用低调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回到越国之后,如果他忘记了低调,如何能让自己的国家再次休养生息,日益强大,最终可以与吴王对垒?勾践的再次起立是低调和高标的统一。这就是成功人士的立身原则。

要学会把自己的姿态摆得比别人低,让自己的心志站得比别人都高。前者是低调做人的训诲,后者是进入高标生存境界的必然。为自己设定高远的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从小处着手,从低处起步,这样一点一滴地做起来,才能使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走出壮美的人生。高标是成功的必然要求,而低调做人则是规避失败的韬晦手段。所以,高标处世和低调做人并非一对矛盾,而是一脉相承、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

低调的人生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风度,一种只有少数人才能有的情怀。以低调入世者,因为具备了人性中最具光辉的人格魅力。而颇能伸缩自如,避重就轻。那张永不骄傲,张扬、卖弄的脸让人感到亲切无比,那种平淡、优雅、从容的举止让人乐与为伍。因此,即使他们一时有难身边也不乏援手。所以,他们的生存之路因为有了这些才会走的游刃有余,光辉灿烂。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著名,除了它的建院历史久远、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进入过这里的人,当他再出来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细节使他们顿悟,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受益无穷。

原来孟买佛学院在它的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一米五高,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要低头而过否则就只能碰壁了。

这正是孟买佛学院给它的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所有新来的人,教师都会引导他到这个小门旁,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是低头弯腰进出的,尽管有失礼仪和风度,却可以使人有所领悟。教师说,大门当然出入方便,而且能够让一个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都是有着壮观的大门的。这个时候,只有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够出入。否则,有很多时候,你就只能被挡在院墙之外了。

佛学院的教师告诉他们的学生,佛家的哲学就在这个小门里,人生的哲学也在这个小门里,尤其是通向这个小门的路上,几乎是没有宽阔的大门的,所有的门都是需要弯腰低头才可以进去。

我们不是佛教徒,但我们同佛教徒一样,要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要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少遇挫折,弯腰、低头是最好的入世方式,对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人生功课。而低调做人正是这种人生功课的最佳成绩。

无论顺境、逆境,低调一点终归没有害处。倘若你还未学会低头、弯腰的通过人生的那道门,碰壁就再所难免。而当你在碰壁了之后才学会弯腰、低头,只怕通过的时候也已错过了最好的境遇。因此,不要等到吃亏了才知道该长一智。

3.成功需要踏实的双脚,而不是幻想的翅膀

一些人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取得如此成绩,可是却不肯踏踏实实的努力,只在自己幻想取得的成绩上,沾沾自喜。总有一天,真相会败露,到那时,自惭形秽的无地自容,才明白是虚荣害了自己。

爱默生告诫我们:“当一个人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但是,我的青年朋友们,请记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踏踏实实的两只脚!”

一年夏天,一位来自马萨诸塞州的乡下小伙子登门拜访年事已高的爱默生。小伙子自称是一个诗歌爱好者,从7岁起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但由于地处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师的指点,因仰慕爱默生的大名,故千里迢迢前来寻求文学上的指导。

这位青年诗人虽然出身贫寒,但谈吐优雅,气度不凡。老少两位诗人谈得非常融洽,爱默生对他非常欣赏。

临走时,青年诗人留下了薄薄的几页诗稿。

爱默生读了这几页诗稿后,认定这位乡下小伙子在文学上将会前途无量,决定凭借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大力提携他。

爱默生将那些诗稿推荐给文学刊物发表,但反响不大。他希望这位青年诗人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他。于是,老少两位诗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

青年诗人的信一写就长达几页,大谈特谈文学问题,激情洋溢,才思敏捷,表明他的确是个天才诗人。爱默生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在与友人的交谈中经常提起这位诗人。青年诗人很快就在文坛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

但是,这位青年诗人以后再也没有给爱默生寄来诗稿,信却越写越长,奇思异想层出不穷,言语中开始以著名诗人自居,语气越来越傲慢。

爱默生开始感到了不安。凭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发现这位年轻人身上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通信一直在继续,爱默生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成了一个倾听者。

很快,秋天到了。爱默生去信邀请这位青年诗人前来参加一个文学聚会。他如期而至。在这位老作家的书房里,爱默生问这位青年人:“后来为什么不给我寄稿子了?”

“我在写一部长篇史诗。”青年诗人自信的答曰。

“你的抒情诗写得很出色,为什么要中断呢?”

“要成为一个大诗人就必须写长篇史诗,小打小闹是毫无意义的。”

“你认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闹吗?”

“是的,我是个大诗人,我必须写大作品。”

“也许你是对的。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希望能尽早读到你的大作品。”爱默生有点无奈地说。

青年诗人完全没有听出爱默生的无奈,而是很自傲地说:“谢谢,我已经完成了一部,很快就会公之于世。”

文学聚会上,这位被爱默生所欣赏的青年诗人大出风头。他逢人便谈他的伟大作品,表现得才华横溢,锋芒咄咄逼人。虽然谁也没有拜读过他的大作品,即便是他那几首由爱默生推荐发表的小诗也很少有人拜读过。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位年轻人必将成大器。否则,大作家爱默生能如此欣赏他吗?

转眼间,冬天到了。

青年诗人继续给爱默生写信,但从不提起他的大作品。信越写越短,语气也越来越沮丧,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在信中承认,长时间以来他什么都没写。以前所谓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完全是他的空想。

他在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我就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个有才华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我曾经写过一些诗,并有幸获得了阁下您的赞赏,我深感荣幸。使我深感苦恼的是,自此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不知为什么,每当面对稿纸时,我的脑中便一片空白。我认为自己是个大诗人,必须写出大作品。在想象中,我感觉自己和历史上的大诗人是并驾齐驱的,包括尊贵的阁下您。在现实中,我对自己深感鄙弃,因为我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再也写不出作品了。而在想象中,我是个大诗人,我已经写出了传世之作,已经登上了诗歌的王位。”

在信的末尾他诚恳地写道:“尊贵的阁下,请您原谅我这个狂妄无知的乡下小子……”从此后,爱默生再也没有收到这位青年诗人的来信。

那些成功的人总是看似一夜成名,实际上是以他们投入的无数心血作为基础的。不要以为成功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一个人能够站在成功之巅,他依靠的不仅是自己的才能,而更多的还有他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努力。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请你放下缥缈的幻想,正确衡量自己的能力,从脚下开始!

4.要理解实干重于虚名的意义

有大智者知道,任何人都不可能只凭虚名而无实际能力长久地屹立。因此,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不会投机取巧,而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工作,这在那些重虚名的人眼里,也许应该算作是一种糊涂,或者是傻吧。可是,时间和成绩会证明一切。所以,那些看似糊涂,老实的人,实际上并非真糊涂,而是他们比别人更具有长远的眼光和深刻的思想。

世上有以金钱财富为荣者,有以职称名誉为荣者,有以文凭服饰为荣者……然而,这些东西都不能表明一个人的真实价值。如果一个人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果不是坚持正直、诚实、高尚的人格,那么一切财富、地位、职称、文凭、服饰,以及华而不实的“知名度”,都不过是掩盖其真相的假面具。而这假面具也终究会有被揭穿的一天。

俗话说:发光的并不都是金子。而金子却一定会发光,我们还是应该分清人生的真实和虚假,力求真实而高尚的人生。

一次老同学聚会上,谁也没想到阿昆是混得最好的人,更没想到的是,从毕业至今,他竟然在一个公司待了10年!10年,现在还有谁会在一家公司干上10年?能做5年就已经是奇迹了,他现在是一家外资企业的生产总经理,年薪20万。他是自己开小车来的,全班仅他一个。不少同学们齐声向他讨教成功之道,谁知他只有一句话:“我只为今天的牛奶。”

他说:“其实我也曾想过换个环境,但现在的工作这么难找,再说,你又不能保证新工作会比原来的好,与其这样浪费精力,倒不如全身心投入到现在的工作上去,多学点东西。我在生产线待了三年,然后当技术员两年,后来当上了副经理,现在把副字去掉了……为今天的牛奶努力吧,兄弟们,别一山望着一山高。我们常说‘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可是我们必须得为今天的牛奶努力,不然一切都没有了。”

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你当然可以谋划自己的理想和前程,甚至可以放眼世界寻找更好的机会,但不要忘了我们首先得为“今天的牛奶努力”,在每个“今天”执著、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然而今天有一种说法叫做: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不行,还得会搞关系。许多人认为现在学会做人比干好工作更重要,会“做人”的人吃香,而一门心思干工作,不过是“傻干”,是糊涂,得不到一点好处。有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了“光靠实干要吃亏”的结论。为什么有人会欣赏“既要干工作更要拉关系”的观点呢?问题恰恰出在没把“做什么人”、“做老实人是否吃亏”等问题搞清楚。

有些人受社会上流传的“干得好不如关系硬”、“辛苦干一年,不如领导家里转一转”等歪理的影响,片面相信关系是万能的,导致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标准发生偏移,曲解了做人的真谛,把做人之道庸俗化了。如何做人,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我们不否认身边确有极少数人靠拉关系得到“回报”和“好处”,但绝大多数是靠实干获得进步的,这也是事实。靠实干赢得进步,才有做人的尊严,才能受到他人的敬佩。

《饭后闲话》中写道: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8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行》用了36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用了3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

真让人感叹,我们同时能想到相似的数据:爱迪生发明蓄电池,试验了一万多次才告成功;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八年才出成果;居里夫人于1350多个日夜里重复着脏重的体力劳动,才从8吨沥青铀矿残渣中提炼出1克(八百万分之一)的镭;陈景润为证明“1 1”,拖着严重衰竭的病体,顶着种种无知的嘲讽,于斗室中、油灯下埋头演算……

以上人物,以文学艺术或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绝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然而,这里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读出了他们非凡的糊涂劲来。写一部书,有的数十年,有的尽毕生精力,能说不糊涂?而另外几位,除了几近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糊涂?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多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充分享受,没条件享受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可是他们的最终成功却是得益于这种糊涂。

5.低下头去做才有出路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别人的贬斥或不公的评论。此时,任何人都不可能心里舒服,于是,心浮气躁者就容易与人发生争执来证明自己的高明,就算争论成功也只能得到对方口头上的让步。真正的聪明人却永远都不会采取这种方式加以证明自己,而是选择用实际成绩来证明一切。在受到别人质疑的时候暂时沉默,糊涂地对待外界的一切干扰,而暗地积蓄力量以求厚积薄发。

麦克·史瓦拉是位美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所主持的“六十分钟”是人人乐道的节目。在刚进入电视台的时候他是一名新闻记者,因他口齿伶俐,反应快,所以除了白天采访新闻外,晚上又报道七点半的黄金档。以他的努力和观众的良好反应,他的事业应该是可以一帆风顺的。

很不幸的是,因为麦克的为人很直率,一不小心得罪了顶头上司新闻部主管。有一次在新闻部会议上,新闻部主管出其不意地宣布:“麦克报道新闻的风格奇异,一般观众不易接受。为了本台的收视率着想,我宣布以后麦克不要在黄金档报道新闻,改在深夜11点报道新闻。”

这个毫无前兆的决定让大家都很吃惊,麦克也很意外。他知道自己被贬了,心里觉得很难过,但突然他想到“这也许就是上天的安排,是在帮助我成长”,他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表示欣然接受新差事,并说:“谢谢主管的安排,这样我可以利用六点钟下班后的时间来进修。这是我早就有的希望,只是不敢提起罢了。”

此后,麦克天天下班之后就去进修,并在晚上10点左右赶回电视台准备11点的新闻。他把每一篇新闻稿都详细阅读,充分掌握它的来龙去脉。他的工作热诚绝没有因为深夜的新闻收视率较低而减退。

渐渐地,收看夜间新闻的观众愈来愈多,佳评也愈来愈多。随着这些不断的佳评,有些观众也责问:“为什么麦克只播深夜新闻,而不播晚间黄金档的新闻?”询问的信件、电话不断,终于惊动了总经理。

总经理把厚厚的信件摊在新闻部主管的面前,对他说:“你这新闻主管怎么搞的?像麦克这样的人才只派他播晚间新闻,而不是播七点半的黄金时段?”

新闻部主管解释:“麦克希望晚上六点下班后有进修的机会,所以不能排上晚间黄金档,只好排他在深夜的时间。”

“叫他尽快重回七点半的岗位。我下令他在黄金时段中播报新闻。”

就这样,麦克被新闻部主管“请”回黄金时段。不久之后,被选为全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之一。

过了一段时间,电视界掀起了益智节目的热潮,麦克获得十几家广告公司的支持,决定也开一个节目,便找新闻部主管商量。

积着满肚子怨恨的新闻部主管,板着脸对麦克说:“我不准你做!因为我计划要你做一个新闻评论性的节目。”

虽然麦克知道当时评论性的节目争论多,常常吃力不讨好,收入又低,但他仍欣然接受说:“好极了!”

自然,麦克吃尽苦头,但他没说什么,仍全力以赴为新节目奔忙。节目上了轨道也渐渐有了名声,参加者都是一些出名的重要人物。

总经理看好麦克的新节目,也想多与名人和要人接触。有天他召来新闻部主管,对他说:“以后节目的脚本由麦克直接拿来给我看!为了把握时间,由我来审核好了,有问题也好直接跟制作人商量!”

从此,麦克每周都直接与总经理讨论,许多新闻部的改革也有他的意见。他由冷门节目的制作人渐渐变成了热门人物。他也获得全美著名节目的制作奖。

一个人的争论可以为自己赢回暂时的失利。但实干所做出的成绩却更具说服力。所以,我们如果遇到类似麦克·史瓦拉那样的情况,应该心里清楚,却要做一个表面上的糊涂人。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别人的首肯。

6.做一个勤奋、踏实的糊涂人

自古就有勤能补拙的说法。因此很少有人是天赋异禀的传奇式人物,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假如你自认技不如人,那就应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做一个勤奋、踏实的糊涂人。

但世界上能承认自己有些“拙”的人不会太多,能在进入社会之初即体会到自己“拙”的人更少。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不是天才至少也是个干将,也都相信自己接受社会几年的磨炼后,便可一飞冲天。但能在短短几年即一飞冲天的人能有几个呢?有的飞不起来,有的刚展翅就摔了下来,能真正飞起来的实在是少数中的少数。为什么呢?大多是因为社会磨炼不够,能力不足。

那么有没有办法在极短的时间补足自己的能力呢?

所谓的“能力”包括了专业的知识、长远的规划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并不是三两天就可培养起来的,但只要“勤”,就能很有效地提升你的能力。

“勤”就是勤学,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一刻也不放弃,一个机会也不放弃地学习。不但自修,也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别人睡午觉,你学;别人去娱乐,你学;别人一天只有24小时,你却是把一天当两天用。这种密集的、不间断的学习效果相当显著。如果你本身能力已在一般人水准之上,学习能力又很强,那么你的“勤”将使你很快地在团体中发出亮光,为人所注意。

另外一种“能力不足”的人是真的能力不足,也就是说,先天资质不如他人,学习能力也比别人差,这种人要和别人一较长短是辛苦的。这种人首先应在平时的自我反省中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胀,迷失了自己。如果认识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那么为了生存与发展,也只有“勤”能补救,若还每天痴心妄想,不要说一飞冲天,也许连个饭碗都保不住!

对能力真的不足的人来说,“勤”便是付出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不怕苦不怕难地学,兢兢业业地学,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龟兔赛跑中的胜利者。这便是“勤”代表的糊涂做人的意义所在。

其实“勤”并不只是为了补拙,在一个团体里,“勤”的人始终会为自己争来很多好处:

塑造敬业的形象。当其他人浑水摸鱼时,你的敬业精神会成为旁人眼光的焦点,认为你是值得敬佩的。

容易获得别人谅解。当有错误发生,必须找个代罪羊时,一般人不大会找一个勤于工作的人来顶替。当做错了事,一般人也不忍指责,总是会不忍地认为,已经那么认真了,偶然出点错没什么。

容易获得主管的信任。当主管的喜欢用勤奋的人,因为这样他可以放心,如果你的能力是真不足,但因为勤,主管还是会给予合适的机会。当主管的都喜欢鼓励肯上进的人,此理古今中外皆同。

因此,任何人都应该善于做一个勤奋的糊涂人,不去理会别人的任何评价。认真的做自己该做的事。

7.有低调的态度才能做好乏味的工作

乏味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干,更不用再说干好。所以大多数人遇到这种工作时往往会敷衍,应付了事。而那些愿意踏踏实实地把这种工作干好的人因为坚持不懈,必会取得别人难以取得的成就。做工作就是如此,任何工作做的时间长了都会有乏味的感觉,能以低调的态度对待这种乏味,在乏味中做出不乏味的成绩是一个人的可贵精神的体现。

现为北京某IT著名企业的部门经理王先生曾表示:之所以有的员工认为工作是为了赚取薪水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是由于他们都缺乏坚实的工作观。同时,他以一种非常遗憾的口吻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教训:

王先生从大学毕业进入该公司时,便被派往财务科就职,做一些单调的统计工作。由于这份工作高中毕业生就能胜任,王先生觉得自己一个大学毕业生来做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实在是大材小用,于是无法在工作上全力投入;加上王先生大学时代的成绩非常优异,因此,他更加轻视这份工作。因为他的疏忽,工作时常发生错误,遭到上司的批评。

王先生认为,自己假如当时能够不看轻这份工作,好好地学习自己并不专长的财务工作,便能从财务方面了解整个公司。原来,公司领导也有意让他通过熟悉财务工作来全面培养他。然而他由于自己轻视这份工作而致使晋升的良机流失,直到后来,财务仍是他工作中脆弱的一环。

由于王先生对财务工作没有全力以赴,以至于被认为不适合做财务工作而被调至营业部门。其实,熟悉财务,熟悉销售,是公司领导让大学生们学会认识市场,然后再搞研发的一个过程。但身为推销员,又必须周旋于激烈的销售竞争中,于是王先生又陷入窘境,这对他而言,又是一种不满。他并不是为做一个推销员才进入这家公司的,他认为如果让他做研发方面的工作,一定能够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但公司却让他做一个推销员而任顾客驱使,实在令人抬不起头。所以,他又非常轻视推销的工作,尽可能设法偷懒。因此,他只能达到一个营业部职员最低的业绩标准。

他认为如果当时自己能够不轻视推销工作而全力以赴,他就能够磨炼自己在人际关系上自由进退的能力,并能培养准确掌握与对手竞争的方法。然而,王先生当时却一味敷衍了事,以至于后来仍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能力没有自信,这对目前的王先生而言,也是非常弱的一环。

王先生因此而丧失身为一个推销员的资格,并被调至市场调研处。与过去的工作比较起来,似乎这个工作最适合王先生,终于让王先生感觉有了一份有意义的工作,而热爱并投身于此,因此才逐渐提高其工作绩效。

但由于过去五年左右的时间,马虎的工作态度,使他的考核成绩非常不理想,当同期的伙伴都早已晋升为经理时,只有他陷于被遗漏下来的窘境。

这对于王先生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训。过去公司所有指派的工作,对于王先生而言,都各具意义。然而,由于他只看到工作的缺点,以致无法了解这些工作乃是磨炼自己弱点的最佳机会,也就无法从工作上学习到经验而遗憾至今。

大多数的人未必一开始就能获得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或非常适合自己的工作。倒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刚开始都被派做一些非常单调呆板和自认毫无意义的工作,于是认为自己的工作枯燥无味或说公司一点都不能发现自己的才能,因而马虎行事,以至于无法从该工作中学到任何东西。

对待任何工作,正确的工作态度应是:以一颗糊涂的耐心去做这些单调的工作,以培养出从团队角度考虑问题的心智。如果最初无法培养出这种从全局考虑问题的心态,渐渐地便会觉得大家事事都在和你做对,而一次又一次的调换工作场所,就必然会成为无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