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无常形,容入什么样的容器就呈现什么样的形状,但水的本质并不因此而改变,做人处世不可不学水的柔忍之道。有许多人抱怨这个社会的种种弊端,但是抱怨不能改变现实,何不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既然不能超脱世俗,那就痛痛快快地接受它吧。
1.改变不了的事那就接受它
有很多人的情绪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当阳光明媚时心情也就开朗,做事也有干劲;而阴雨绵绵之时便会情绪低落,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但是我们要明白,外界环境是客观的,而我们的心情则是主观的,我们不能改变外界环境,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主观感情。也就是说,快乐还是不快乐,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上。
有一个智者遇到一个失恋的女子,女子伤心地哭个不停,为自己被男朋友抛弃而很伤心。智者对她说:“他抛弃你,是他的损失。因为你只是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却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说到底,是他的损失比你大,该哭的人是他才对啊。”女子听了之后深觉有理,心情慢慢开朗起来,不再像当初那样难过了。
这个小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心情的转换只在一念之间,而选择一个快乐的心情却可以影响我们做人的态度。无论我们心情是怎样的,客观现实都是不可改变的,天气不会因为你的心情而选择是阴还是晴,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会因为你的心情而改变结果,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人生。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会因为这一念之间的转换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其实每个人都想拥有完全顺心如意的生活,但是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地球不会按照你一个人的意愿来转。但是往往人们会忘记这一点,总是希望别人或是周围的环境来适应自己,却不知道要主动去适应别人和周围的环境。
而懂得柔与忍的做人哲学的人才知道要征服自己、改变自己,从而获得战胜一切挫折的力量。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统治着一个富足的国家,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鞋子,所以这个国家的人都不穿鞋。有一天,国王徒步走去一个离王宫较远的地方视察民情,因为是第一次步行出远门,而且路上崎岖不平、沙石遍地,国王感觉脚底十分疼痛。于是国王下令将他要去的道路上统统铺上皮革,但是这需要成千上万张牛皮,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而且,恐怕把全国的牛都杀了剥皮也不够用的。
于是一位大臣向国王建议说:“英明的国王陛下,其实我们不需要花那么多钱,您只需要割下一小块牛皮,包上您的双脚,就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啊。”
国王惊讶不已,立刻接纳了大臣的建议。从此,这个国家开始有了鞋子。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强行让外界适应我们的话,可能会花费巨大的代价,而且还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倒不如改变自己来适应外界更容易些。
当然,改变自己来适应外界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想融入这个社会也需要过程。然而聪明的人善于运用柔与忍来调整自己,并最终完善自己。
2.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有的人常喜欢抱怨环境的苛刻,抱怨生活条件不好、工作单位待遇太差、同事关系太冷漠、老板不是伯乐……但是,你自己是那匹千里马吗?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千里马总会万里驰骋的,在环境不如意、没有人赏识的时候,我们该做的不是浪费时间去抱怨,而是埋头做事。
有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觉得公司领导对自己不公,明明自己很有才华却得不到重用,而那些同事只不过比自己早些时候进入公司,就一个个趾高气扬的。他觉得自己生活得十分苦闷,于是找到一位智者,向他讲述自己的烦恼。
智者听后,把年轻人带到河边,他随手捡起一块鹅卵石扔了出去,鹅卵石远远地落到了一堆石头上。
智者问:“你能把我刚才扔出去的鹅卵石捡回来吗?”
年轻人看了看,说:“不能,那些石头的样子都差不多,我分不清哪一个是你刚才扔掉的。”
“那如果我扔出去的是一块金子呢?”智者再问。
年轻人怔了怔,随即恍然大悟。
如果你自己的价值还只是一块平淡无奇的鹅卵石,那你就没有权力去抱怨环境的不公,因为你没有被注意的价值。想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声音,你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价值,只有当你成为金子的时候,你自身的光芒才会吸引来别人赞叹的目光。
所以要先忍受寂寞,埋头做事,当你做出成绩时,你说的话才会掷地有声!
在美国有一家知名的牙膏公司,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因为公司里的人才太多了,像他这样平凡的人引不起别人的注意。但是小职员从来不埋怨自己职位太低、工作太琐碎,相反,他总是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尽力把每一件工作都做好。渐渐地,他得了一个奇怪的绰号,叫做“每支两美元先生”。因为他无论签什么账单,都会在账单的右下角注上公司的名字,和“每支两美元”的字样,甚至和女朋友出去吃饭的时候也是如此。慢慢地,这件事被同事们知道了,大家都戏称他“每支两美元先生”,真名字反而没人叫了。
后来这件事传遍了整个公司,连老总都知道了。老总非常奇怪竟然还有这样的员工,如此注意宣传公司。于是他开始留意这个小职员的情况,发现他工作起来总是很有激情,而且也很有才能,于是起了提拔之心。而小职员也没有辜负老总的厚望,在接受老总分派的工作时总是全力以赴。后来,在老总离职之后,他很放心地把公司交给了这个小职员。而许多原来比他职位高、能力强的人却都没有坐上这个位子。
这个平日默默无闻的小职员,终于凭借自己委婉的手段和积累与等待,一鸣惊人,成为许多人的楷模。
环境不好没关系,事情太琐碎也没关系,只要你肯沉住气,那么你的等待和积累都会有回报的。因为在你等待和积累的过程中,你已经把自己锻造成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3.适者生存,不是强者生存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里,提出了一个残酷的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环境,随着环境而改变自己,这样才能顺应自然之道。反之,则会遭到淘汰。我们做人处世也是一样,一味地顺着自己的心思禀性去做人处世,免不了要遭到挫折和排挤,毕竟别人是没有义务要忍受你的个性的。
以前人们常说“人定胜天”,又说“人与天斗,其乐无穷”,并将这些当做是一个强者的处世之道。可是,这并不一定正确。天道即自然,想要逆天而行的人最终总还是会被自然之道给毁灭。人,只能顺天,逆天是热血,可是不利于做人处世,需慎之。
海洋所在的公司要进行裁员。不过在海洋看来,公司裁员行动应该是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多年以来,海洋一直都是公司财务部的总监,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超强的能力使他一直受到老总的器重和赏识。
不过这次情况好像没有海洋想象的那么简单。宣布要进行裁员的当晚,老总竟然打电话给他要他到自己家里去一趟。这次老总带给海洋的可谓是一个坏消息,老总要求海洋考虑一下,根据目前公司的情况,是不是可以先考虑一下到分公司的财务部工作。这个要求被海洋当场拒绝了。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绝对不会只屈居到一个小小的分公司,况且从总公司降到分公司,这也太没面子了。
海洋和老总不欢而散。临出门的时候,老总还在后面诚恳地说:“你还是再考虑考虑,考虑好了再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
“不用了,肯定不行。”海洋头也不回地对老总说。他甚至有些恼怒老总居然对自己提这种要求,这也未免太看低自己了,难道这就是自己这些年来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结果吗?
几天后,公司裁员的名单下来了,随着裁员名单一起下发的,还有公司内部机构调整的名单。虽然遭到了海洋的拒绝,不过老总还是把海洋的位置放在了分公司的财务部。
“能不能给我个理由?”海洋拿着调令找到了老总。
“这是董事会的决定,”老总站起来摊开双手对海洋说,“我想你还是先做一段时间,然后……”
没等老总说完,海洋就把调令放在了老总的办公桌上,然后对老总说:“不用再说了,我下午会把辞职信交上来的!”
海洋交辞职信的时候,老总神色有些黯然:“你不能再考虑一下吗?一起合作这么多年,我个人是非常欣赏和信任你的,真的不希望失去你这么好的合作伙伴。”老总诚恳地说。海洋摇头,但心里还是小小的震动了一下,原来老总还是赏识自己的,只是形式所迫啊。
“那么好吧,”老总的语气里有些无奈,“晚上你到我家去,我为你饯行!”
老总为海洋准备了很丰盛的宴席。来之前海洋打定主意,饯行是饯行,绝对不牵涉到公司内部调整的话题,只要老总的话转到这方面,那么自己马上站起来告辞。
奇怪的是,老总真的没有再规劝海洋的意思。吃完饭后,老总对海洋说:“时间还早,跟我一起看部片子吧,好久没有看电影了。”海洋不知道老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答应了下来。
老总播放的电影是一部科学记录片,描述的是在白垩纪、侏罗纪时代地球上的种种生物,包括恐龙、鳄鱼、蜥蜴、变色龙等爬行动物。海洋实在想不出来这有什么好看的,不过既然答应了老总也只能勉强看完。
影片是随着恐龙的灭绝而结束的。海洋站起来要走的时候,老总忽然说了句奇怪的话:“那么强大的恐龙灭绝了,而小小的变色龙却繁衍生息到现在。适者生存,而不是强者生存啊!”回家的路上,海洋在心里回味着老总的这句话,虽然是对影片而发的,但心里却触动很大,难道自己就是职场上的那只恐龙?
后来,公司里有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海洋会改变自己的决定,而老总则好像从来没有收到过什么辞职信。拿到调令,海洋去分公司的财务部报到了,而且不带一点情绪,工作做得很认真。
半年之后,公司情况好转,同时恢复了海洋的职务。原来,内部调整和裁员,是因为公司那时在市场上遭遇了同类产品的强烈竞争,所以公司只好通过内部调整和裁员来渡过难关。
而海洋因为在分公司财务部期间发现了不少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财务总监做得更加得心应手了。
在海洋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条橡胶的变色龙的模型,他常常在工作之余默默把玩。有人问海洋,为什么喜欢这个看起来丑陋的家伙?海洋总是笑笑,什么也不说。
顺应天道,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凭借着一时的冲动和盲目的自信,其实未必能有什么出头之日。听起来似乎这个道理会让很多自信心强烈的人觉得反感,可是细细思量,难道不是很有道理的吗?
4.在困难面前,学会忍耐
人生的旅途上免不了会有或大或小的困难,无论一个人是国王还是乞丐,是英雄还是罪犯,是万众瞩目的明星还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都会有自己的困难和痛苦。但是,只要勇敢面对,只要能够耐得过苦难,这些困难和痛苦都会成为超越自我的契机。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去求见天神,它对天神说:“神啊,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着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不愧是天神,真的可以洞察人心呢。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再威武强壮,但是每天清晨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吗发这么大的脾气?”
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形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一丁点儿的小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地骚扰着大象。这样想来,我可比它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无法帮助所有人。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做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的呢!”
每一个困难都有它正面的意义,从中找到它的正面意义有助于我们渡过难关。我们要了解,困难不是单单为你而产生的,但是困难的旁边就是机遇。如果你能忍耐痛苦,那你就能冷静下来,并从困难中发现对你有利的那个闪光点。
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的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人的一生无非就是做人处世,只有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明白透彻了,才算是学问;只有在处理人情世故时干练通达,才算得上是锦绣文章。
这就要求我们做人要外圆而内方,方是准则,是做人之本,而圆是通融,是处世之道。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塑造的薛宝钗便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人物,她才貌双全,诗才之敏捷足以与林黛玉媲美,而做人处世更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人心”。上至贾母,下至小丫头,不管是被归为正面人物的林黛玉,还是属于反派人物的赵姨娘,没有一个不喜欢她的。在《红楼梦》营造的那个庞大而复杂的大家族里,能做到不与一人为敌,受到众人的尊重,的确不是易事。
首先薛宝钗为人大度,不计小怨,虽然开始的时候林黛玉处处针对她,甚至见她出丑而幸灾乐祸,但日久见人心,薛宝钗的友善却逐渐将林黛玉感化,最后两个比亲姐妹还要亲。而薛宝钗的善良也不是只对于林黛玉一个人,她暗中体贴接济家境贫寒的邢岫烟,见香菱羡慕大观园,就说服母亲把她带进园中。
宝钗在书中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境界,她不愿与人争与人斗,处世圆滑周到,但也不容许他人对自己随意践踏。“(夏金桂)先前不过挟制薛蟠,后来倚娇作媚,将及薛姨妈,后将至薛宝钗。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金桂知其不可犯,便欲寻隙,又无隙可乘,只得曲意俯就。”(七十九回)
三十回时,宝钗看戏,因怕热提前走了,宝玉开玩笑说宝钗像杨贵妃,体丰怯热。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得意,问宝钗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又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说了这么一串了。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做《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未说完,宝玉、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宝钗借一出《负荆请罪》,反被动为主动,由原来的被奚落,到后来的巧妙地使宝玉和黛玉“自打嘴巴”。而当王熙凤突然问他们三人谁吃了生姜时,宝钗见宝玉十分讨愧,便一笑收住,得饶人处且饶人。既不让人轻贱了自己,又不过分逼迫别人,维护尊严与宽容大度交错得极为融洽。
而在宝钗处世的策略上,充分体现了她的智慧。
宝钗从不在人后道人长短,即使是姐妹们闲聊,也不见她说对谁有不满,这种谨言的态度也是她受到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吧。毕竟一个经常指责别人的人,只会让人感到挑剔而难于相处,甚至会让人感到品质恶劣而厌烦。比如中伤晴雯的袭人,就让许多人反感。
宝钗处世的柔婉,进退有度,在十八回元妃省亲时有很好的体现。当时宝玉作“绿玉春犹卷”与元妃先前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相冲,薛宝钗见了,趁众人不理论之时,悄推宝玉,提醒他并教其改正。而六十二回描写行令,黛玉打趣宝玉,“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油,又怕挂误着打窃盗的官司”,本意是对宝玉开玩笑,不料彩云有心病,黛玉的话反而让彩云尴尬。这时宝钗忙暗暗的瞅了黛玉一眼,黛玉方知失言,自悔不及。
宝钗在这些场合下表现出的进退有度,无疑体现了她的良好修养,同时也避免了得罪别人,为自己引来麻烦。这不是虚伪、狡诈,而是一种柔忍的做人处世的哲学,是一种圆融变通的处世技巧。
宝钗的处世智慧还体现在一些大局上,在五十六回时,宝钗与探春、李纨谈园中的花费开支,她围绕如何减少开支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方案,既让园里省钱,又让那些老妈妈们分得一些甜头,使她们更尽心尽力地做事,两边皆欢喜。这份平衡就是凤姐也很难掌握的。
宝钗对人体贴细心,宝玉生病,她会送去药丸,并给予宽慰;黛玉多病,又个性孤僻,她就常和其谈心,最终“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她帮助邢岫烟,暗中每相体贴接济,但从不让别人知道,是怕邢夫人有不满,反而给岫烟添麻烦。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就要和人打交道,就得适应社会。即使对社会现状有什么不满,想要改变它,但前提也得是先要能生存下来,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如果做人处世无方,就会使你四处碰壁,步履维艰;而若是能处世得法,则会柳暗花明,左右逢源。这的确是大学问大智慧。
6.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善于做人处世的人,往往都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有时候还会用代入的方式去研究问题。毕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片面的,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可能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而且多角度地研究问题,也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更容易去解决问题。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埃尔科兹酒店的电梯装载量不够,酒店招集了一些专家和工程师来讨论,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大家意见一致:多装一部电梯。但是这需要从底层起,每层楼都进入施工。正在工程师和建筑师们到会议室讨论安装事宜的时候,正在拖地的清洁工人听他们说要给每个楼层打洞,就说:“那就要乱得不得了。”
“当然,不过我们会处理好的。”一个工程师说。
另一个人说:“如果不得不暂且休业的话,我们也只能这么做了,因为不装一部电梯不行啊。”
清洁工人拄着拖把,看着他们:“你猜如果让我来干的话,我会怎么干?”
一位建筑师好奇地问:“你会怎么办?”
“我会把电梯安装在酒店的外面。”
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面面相觑。
后来,他们真的把电梯装在了酒店的外面。这是建筑史上的第一次建筑革命。
人们往往会被固有的常识给困住,思维都在一个圈圈里打转,谁能突破这个桎梏,谁就是天才。
做人处世也是一样,不要总是依照旧俗常规来做事,偶尔另辟蹊径也会有惊喜。
《战国策·韩公仲》这则故事中,就讲述了这个道理。
公元前293年,秦国与齐国连横之后,向韩、魏两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韩、魏两国面临共同的威胁,但他们之间却貌合神离,互相之间并不信任,也不愿意真诚合作,而是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打先锋,结果连连败北。后来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企图将韩国抛在一边,单独同秦国议和,形势变得对韩国十分不利。
这时有一位谋士对韩相公仲说:“双胞胎的长相非常相似,只有他们的母亲才能分辨清楚;利与害在表面上也很相似,只有明智的人才能分辨清楚,看透它们的本质。您的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利与害相似的情形,也需要由明智的人把它们分辨清楚。如果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就能尊卑有序、各安其分,否则就会败坏纲常、带来祸患。如果秦魏联盟不是您促成的,韩国就面临遭到秦魏图谋的危险;如果韩国追随魏国去讨好秦国,那样韩国将依附于魏国并遭到轻视,韩国国君在诸侯中的地位就降低了。那时候,秦王就要把他宠信的人安插到韩国做官,这样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谋士层层递进地分析、引申出如何判断当时的政治局势后,又说:“从目前的形势分析,你不如主动去撮合秦、魏进行和谈。两国和谈成功与否,对于韩国都会很有利。若和谈成功,是你穿针引线撮合而成,韩国就成了秦魏联合的门户,既可以受到魏国的推崇,也可以得到秦国的友善。再说,秦魏不可能永远互相信任,秦国会因为得不到魏国的援助而发怒,一定会亲近韩国而远离魏国。魏国也不会永远服从于秦国,一定将设法亲近韩国而防备秦国。这样您就可以像选择布匹随意剪裁一样轻松。由此可见,如果秦魏联合,它们都会感谢您;如果秦魏分裂,两国又都会争取您。这样做,进退对韩都非常有利。希望您能下定决心。”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谋士不只是站在韩国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且还是从全局观察,从而得出化被动为主动的办法——主动撮合秦魏和解,同时取信于两国,而使整个局面向着有利于韩国的方向转化。
这就是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优势,也是灵活应变的一种表现,不仅对于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可以灵活反应,应用在人际交往中,也能够善察利害,化被动为主动,找出问题的根本。
7.别给自己制造敌人
俗话常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这是很有道理的。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与小人的相处关系。因为小人或许当时当处不能奈你如何,但他却往往是报复心重,记恨上许久,一旦有了机会就会报复,让你防不胜防。但是要我们抛弃原则和小人套近乎,似乎也是非常为难的事。不过,即使是不能和小人在表面上维持一种和睦的关系,至少也不要轻易得罪,否则可能会引来意料不到的祸患。
唐德宗时期,杨炎与卢杞同任宰相。
卢杞的祖父是唐玄宗时的宰相卢怀慎,为人以忠正廉洁而闻名天下,从不以权谋私,是颇受时人敬重的君子。他的父亲卢奕也是一位清廉方正的忠烈之士。但卢杞本人却是一个貌似忠厚,而实则善于揣摩上意的小人,他除了巧言善辩之外别无所长,而又嫉贤妒能,面厚心黑。因为他的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同时也凭借了祖父的清名,很快就由一名普通的官员爬上宰相之位,而因为他平时对衣着吃用都不讲究,很多人还以为他是颇有祖风的贤者。
而杨炎是个干练之才,他提出的“两税法”对缓解当时朝廷的财政危机很有帮助,也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推崇。但是杨炎虽然博学多识,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是却很不会做人处世,尤其是在处理与同僚们的关系上,他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特别是他看穿了卢杞的伪装,知道这是个不足信任的小人,更加对卢杞不屑一顾。
两人虽然同处一朝,但杨炎几乎不与卢杞有丝毫往来。按朝廷的制度,宰相们一同在政事堂办公,一同吃饭,但杨炎因为不愿意与卢杞同桌而食,就常找个借口去别处单独吃饭。有人就趁机对卢杞说:“杨大人看不起你,不愿意和你同桌进食。”
卢杞本就心胸狭窄、嫉妒杨炎的才干,自然对杨炎怀恨在心,便借机寻找杨炎手下的亲信官员的错失,并上奏皇帝。杨炎十分生气,就向卢杞质问道:“我的手下有什么过错,自然有我来处理,如果我不处理,也可以一起商量议处。为什么你要瞒着我暗中向皇上禀告呢?”他弄得卢杞很没面子,于是两个人的隔阂越来越深,常常是对着干,即使是对方提出的建议是正确的,另一个人也会反对。
卢杞与杨炎结怨后,千方百计图谋报复。他知道自己不是进士出身,又长得奇丑,才干更是无法与杨炎相提并论,于是就凭借自己阿谀奉承的本事,逐渐取得唐德宗的信任。
不久之后,节度使梁崇义背叛朝廷,发动了叛乱。唐德宗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前去讨伐,杨炎不同意,认为李希烈反复无常,就说:“李希烈这个人,是杀害了对他十分信任的养父才得到这个位置的,他为人凶狠无情,平时傲视朝廷不守法度,如果他平定梁崇义叛乱时立下大功,就会恃功自傲,以后就更不好控制了。”但唐德宗已经打定了主意要重用李希烈,而不会察言观色的杨炎一再表示反对,使得唐德宗十分生气。
不巧的是,诏命下达后,因为是雨季,李希烈行军很迟缓。唐德宗很着急,就找卢杞商量。卢杞便趁机对德宗说:“李希烈之所以拖延徘徊,就是因为听说了杨炎反对他的事,陛下何必为了护着杨炎的面子而影响平定叛军的大事呢?不如先暂时免去杨炎的宰相之职,让李希烈放心。等到叛军平定之后,再重新起用,这样两全其美。”
这番话表面上全是为了朝廷考虑,而且也没有伤害杨炎的意思,唐德宗信以为真,就免去了杨炎的宰相职务。从此卢杞独掌大权,他不断整治杨炎,免得杨炎东山再起。杨炎在长安曲江池边为祖先建了祠庙,卢杞就诬告说:“那地方有帝王之气,早在玄宗时代,宰相萧嵩就在那里建过家庙。后来玄宗皇帝到那里巡游,发现该地王气很盛,就让萧嵩把家庙改建在别处了。如今杨炎明知故犯,必定是有篡权夺位的野心。”
在卢杞的鼓动下,唐德宗勃然大怒,先将杨炎贬到崖州做司马,随即下旨在途中就将杨炎缢杀了。
在这个例子里,杨炎虽然死得冤枉,但他不会圆滑处世,以致引起卢杞的报复,这实在是很不划算。
对于小人,我们日常生活里也可能会碰到一两个,虽然对于这些小人不必害怕,但是如果实力不如他,为了免得麻烦还是尽量能避则避,不能避的时候也应该柔婉圆滑一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否则还要随时多个心眼来提防他的报复,那就不值得了。毕竟只有傻瓜才会制造敌人,人生的荆棘已经够多,生活已经够沉重,没有必要为自己多制造几个不知何时会爆炸的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