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到旧上海租界的繁华,往往不以“繁华”来形容,却说是“十里洋场”。这“十里洋场”是如何来的呢?
1843年11月上海宣布开埠后,第一个在上海取得租地许可的是怡和洋行。时过不久,上海便出现了第一个外国租界——“英租界”,其范围大致是从今天的上海博物馆大楼沿延安东路向东至外滩,再北折沿黄浦江西岸至北京东路,复折向西至河南北路的一个马蹄形地区。
后来,美国在虹口一带划定居留地,法国也在上海城北划了一块东到新开河,西到关帝庙褚家桥,北面与英租界毗邻的地皮作为居留地。
这三块地皮经过不断扩张,达到了3000多万平方米,还有两倍于自身面积的越界筑路网区域。如果把英、法两个租界加起来,长度大约为10华里,所以人们称其为“十里洋场”。以租界为标志的“十里洋场”畸形发展起来后,上海逐渐成为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在华活动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