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学位是指“根据专业学术水平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授予的称号,如博士、硕士、学士等”;而学衔则是指“高等学校教学人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专业职称,如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
学位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1130年,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第一次将博士学位授予了一位研究古罗马法的学者,不久又出现了硕士的称号。博士是学位的第一级,硕士为第二级。大约在13世纪初,法国巴黎大学才首创学士制,学士是学位的最低一级,在当时,它只是大学“录取学生”的同义词。但英国的学士学位是作为大学毕业生成绩良好的一个凭证。后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英国授予学士学位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我国“学士”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代。据《周礼·春官》记载:“诏及彻,帅学士而歌彻。”《史记·儒生列传》里说:“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这里的“学士”指的是在学校读书的人。而今天的“学士”则是一种学位称号。
学衔制比学位制出现的时间要早。在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大学中,教师实行学衔制,分为教授、讲师、助教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