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演奏
交响曲(英文写作“Symphony”),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套曲,也是近现代器乐曲中,在音乐表现上最庞大、最复杂、最完整的一种形式。
交响曲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ssinfonla”或“ymphony”,原为“一齐响”的意思。交响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源于意大利,是从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来的。那时的所谓“交响曲”,指的是各种器乐曲、合唱曲前奏部分。威尼斯派、罗马派等歌剧作曲家们,把歌剧开幕前所演奏的音乐(即被称为序奏的,以及有同样作用的音乐)叫做“交响曲”。到了17世纪末期,法国伟大的作曲家吕利创作了许多部优秀歌剧,他创作的交响曲已经区别于原来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吕利的“交响曲”一般采用二部或三部的形式,而且乐曲也相当长。开头部分给人以稳健、庄重的感觉;接着进入轻快、欢悦的部分(当时快速的地方统统采用赋格形式),终曲部分盛大辉煌。有的终曲是重新回到缓慢、庄重上来。这就是所谓的“法兰西序曲”,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乐曲流行很广。然而,真正作为现代交响曲发展基石的莫如说是其后出现的“意大利序曲”。17世纪末18世纪初,意大利音乐曾以拿波利派的明朗歌剧著称于世。当时,拿波利派的作曲家们喜好的“交响曲”(即“开幕音乐”),正好是“法兰西序曲”的反逆形式。乐曲开始部分采用快板,中间改为缓慢、柔美的曲调,最后加快节奏,以富丽、豪华的终曲结尾。“意大利序曲”就其流传的深度和广度来讲,都远远地超过了吕利的“法兰西序曲”。以致后来,在莫扎特轻快、优美的歌剧序曲中,都接连采用了这种形式。到了18世纪,世界音乐史上有名的德意志“曼海姆乐派”兴起。这个乐派的特点是,以温文、典雅的旋律,轻快节奏的单声部式代替了以往沉闷抑郁的多声部式。主题旋律自由奔放,形式多样。对乐曲的展开等技艺手法都极为讲究。至此,奏鸣曲形式得到进一步完善。此后,大量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作品等相继发表,盛况空前。然而,把当时不够完善的奏鸣曲形式和奏鸣曲中不成熟的地方加以改造、充实,其中包括管弦乐法的革新,使其更丰满,并创造出清新优美、气势磅礴,令人激动震惊的交响曲的则是海顿。以后,莫扎特、贝多芬在海顿的基础上使古典交响曲发展到了顶峰。舒伯特、门德尔松等浪漫派作曲家在海顿的基础上,开拓了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
交响曲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力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常用以反映人类的重大活动。它是一种具有奏鸣曲(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的曲式)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是由若干在结构上各自独立,音乐性质上相互对比的部分组合而成的特殊曲式)形式的音乐作品。交响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有时冠以慢板引子),亦有少于或多于四个乐章的。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相似,但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的发展,管弦乐法亦较为丰富,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由于交响曲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音响强大而有力量,加之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音色,因此,交响曲有着高度丰富的表现能力,意蕴深广,善于概括社会生活和人类丰富的思想内容,善于表现各种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大自然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和迷人的魅力。
早期的交响曲,大多没有标题,自19世纪以来,标题交响曲便逐渐兴起。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开始,交响曲中加用声乐,使交响曲的艺术感染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