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由来
3366800000046

第46章 社会万象篇(17)

火星是人们用肉眼所能看见的最亮的星。火星因色调暗红而使人想起象征战争的铁与血,因此西方人赋予它希腊神话中战神马尔斯(Mars)的名字。天文学中火星代表符号是一支古老的战争武器——矛。中国古代将它称做“荧惑”,这是由于它色红而荧荧似火,兼之其亮度常变,行踪不定,故而令人迷惑。

木星命名的由来

木星乃是众星之王,被认为是主神丘比特(Jupiter)的化身,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Zeus)。天文学家用Zeus的第一个字母Z的花体写法作为代表符号。这个称号不但与它行动端庄、仪态万方相当,而且适合它的现实情况。木星是一颗体积和质量特别巨大的行星。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质量则是其余八大行星加在一起的2.5倍。它围绕太阳运转,约12年运行一周。中国古代叫它“岁星”,是因为人们正好用它来定岁纪年,一周12年正好与天干纪年法吻合。

土星命名的由来

古代人看到土星行动迟缓,便认为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变幻,便以罗马神话中的萨都恩(Saturn)神命名,象征时间的流逝不会给人们带来任何好处。土星的符号既是一把主宰农业的镰刀,又是一把象征时间的大镰。在我国古代认为土星每28年运动一周天,好像每年“坐镇28宿之一”,于是便称它为“镇星”。

天王星命名的由来

1781年,英国人威廉·赫歇耳在太阳系中发现了一颗新行星,他想把它称做“乔治星”,以报答英王乔治三世对他的支持和资助;另有一些天文学家则主张把新行星命名为“赫歇耳”,以示对发现者本人的敬意。但这两种提案均遭否决,人们采纳了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得的建议:遵守以神话人物命名行星的传统,用天神乌拉纳斯(Uranus)神命名它。中文译作天王星,天王星的符号含义平凡而朴实:一颗星上面写着一个“H”,这正是发现者赫歇耳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冥王星命名的由来

1930年,年轻的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终于发现了又一颗新星。这一新闻在1929年3月24日英国的所有报刊上都作为头版头条予以报道,并征求命名。还正在教会读书的11岁的名叫威尼什衣·贝尔娜的英国小姑娘提出用地府中的“冥王”来命名新行星,结果被选中。为什么能被采纳呢?这里的妙处则在于:将新行星与冥王普鲁托(Pluto)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该行星永远处于遥远的黑暗中,那儿仿佛是冥国的所在地。而且Pluto的头两个字母“PL”正好与珀西瓦尔·洛威尔(Pcrcival Lowell)这个名字的缩写P.L.相一致。所以冥王星的符号既是普鲁托这个名字的缩写,又是对洛威尔的一种良好的纪念方式。

月亮的由来

月亮的起源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分裂说。认为月亮源于地球的分裂。月球和地球同出一体。当地球形成过程中还处于熔融状态时,在高速自转的离心力及太阳潮汐的作用下,从赤道位置飞离出一大块物质,冷却后便形成了月球。

2.行星说。认为月亮是被地球俘获的小行星。月球原是一个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大约在30至40亿年前,因靠近地球,被地球引力俘获,因此成了地球的一颗卫星。

3.太阳星云说。认为月球源于太阳星云。太阳星云以其中两个较大星团为中心,凝聚其他云状物质,便形成了地球和月球两星球。因月球小而在地球引力下绕地球公转。

4.碰撞论。认为地球碰撞了一个小星球。地球是先存在的一个星球,后来,一个星球以每秒11公里的速度成斜角碰撞了地球,从而抛出许多雾化岩石物质绕地球旋转,以后,这些雾化物逐渐凝聚成了月球。

哈雷彗星的由来

哈雷彗星是以着名天文学者哈雷命名的着名彗星,它每隔76年绕太阳一圈。

中国人最早发现哈雷彗星。

《淮南子·兵略训》记载,公元前1057年,武王伐纣时有“彗星出”;之后,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七月,有星孛于北斗”;再后,《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厉公十年(公元前467年)“彗星见”。以上三次纪录均未被世界公认。被世界公认的最早一次哈雷彗星观测记载是由《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中“彗星光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比外国最早的记录早228年。从公元前240年到公元1910年的2000多年间,哈雷彗星共出现过29次,每一次中国都有详细记录,这种长期连续的观测记录为我国所独有的。这些资料对研究哈雷彗星价值十分重大。外国天文学家研究哈雷彗星就依据了我国的这些观测资料。

然而,由于我国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人去从大量资料中分析研究彗星的运动规律。后来英国着名天文学家、格林威治天文台第二任台长苑德蒙·哈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研究出1531年被阿皮亚尼斯发现的彗星,1607年由开普勒发现的彗星和他本人在1682年所观测到的是同一颗彗星,它的运行回归周期为76年,并预言它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回归。后来这颗彗星果然于1759年重现,这的确是天文学史上一个惊人的成就。人们为了纪念哈雷的功绩,就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人造卫星的由来

世界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于1957年10月4日,它是由苏联科学家科罗寥夫主持设计的。科罗寥夫25岁时就编写出版了个人专着《火箭发动机》一书;26岁时参与设计成功了苏联第一枚液体火箭;27岁那年,又出版了另一部专着《火箭飞行》;29岁时同他人一起成功地设计了苏联第一代喷气式飞机。1944年,科罗寥夫总设计的第一代导弹试验成功。1957年8月3日,科罗寥夫设计的洲际导弹试验成功。同年10月4日,他大胆决策,采用捆绑式火箭,将几个发动机并联加大推力,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从此开创了人造卫星的太空时代。人造卫星上天,使得美国大为震惊,并迅速追赶,制订并实施了阿波罗登月计划。

阳历的由来

阳历又被称为公历。

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作为一年的历法。最初创立阳历的是埃及人。他们创立的历法一年有365日,共分12个月,每月30日,另在年终加5日。但埃及历未考虑日还有小数,因而误差越来越大。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阳历起源于古罗马的儒略历,据传是恺撒大帝创立并颁行的。它的产生与欧洲基督教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福音书》的传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后复活,恰恰是在春天。早期基督教徒庆祝复活节的日子曾因地而易,相当混乱。直到公元325年,在尼其亚第一次欧洲宗教会议上,才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规定复活节为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随着岁月的流逝,春分就慢慢地靠近冬天了。为了使复活节回到春天去,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根据意大利天文学家利里奥在1576年提出的方案,对儒略历进行改革。修改后的儒略历称为格里高利历,它是以太阳周年运动视为制历依据的一种纯太阳历,因此俗称阳历。格里历不仅解决了复活节与天时不合的问题,而且具有很高的精度。

儒略历测量地球绕太阳一周需365.25天,而阳历为365.2422天,很明显,后者要比前者精确得多。于是,阳历陆续为全世界各国所接受,并流行于全世界。其实,我国南宋时(1199年)的“统天历”中,就采用了一年365·2422天的算法,比阳历早380多年。

阴历的由来

我国在辛亥革命以前通行的历法是阴历,旧时称为“农历”,但又与农历有所不同。

我国的阴历主要以朔望月作为历月的标准。即,以月亮的一次圆缺循环为一个月,一年有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共354天或355天,这比一个回归年少了差不多10天零21小时。怎么办呢?于是便引进了“闰月”,规定每隔2至3年加一闰月来调整节令,这样,闰年就变成了13个月。显然,我国阴历中对于历年的制定是以阳历回归年作为标准的。

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的阴历并不是那种完全根据月亮盈缺变化的周期来制定的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这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皇历的由来

每逢民间婚庆择取吉日总要查皇历或万年历,那么为什么叫皇历呢?

皇历本是历书,最早产生于唐肃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其用途是记载皇帝一日的言行举止。称其“皇历”则始于宋太宗时期。当时,宋太宗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到了岁末,他就给文武百官每人送一本历书。历书里刻有农历日期节令,以及耕作、种植等方面的知识。因为历书为皇帝所送,大家就叫它为“皇历”,并流传了下来。

挂历的由来

挂历由于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各种精美的图案受到各阶层人们的喜欢,挂历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的西欧。当时法国商人利用它来馈赠顾客,意思是让人们终年不忘赠予者的情意,借以促进生意兴隆。

最早的带图挂历是12页的,上面附有记事栏。内容主要是复制的一些欧洲名画,以满足各阶层人民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末,摄影艺术作品进入挂历画页,以美女照为主要内容,几年后,逐渐被儿童肖像和观赏小动物所取代。

进入20世纪40年代,巴黎的汽车轮胎商请当时的法国着名摄影师顾鲍物·弗瑞曼拍了一幅美女驾驶汽车的照片。于是,又出现了人与商品相结合的广告挂历。从此“美女香车”几乎成了汽车广告的同义词。

进入20世纪80年代,挂历进入鼎盛时期,内容丰富,印制精美。专门从事挂历行业的厂商,拥有自己的职业模特、摄影师、化妆师、设计人员、美术指导、客户代表等等。目前,挂历已成为新年前的馈赠佳品,高雅又不昂贵。

公元的由来

世界上的纪年法有许多种,目前通用的纪年法是公历纪元,即“公元”。那么,“公元”是怎么产生的呢?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6世纪。当时,为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7年后“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这一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把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由于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很高,而为国际通用,故称公历。由此,教士所设定的耶稣诞生年份,便被称为公元元年。所谓“公元”,就是公历纪元。

我国是辛亥革命后开始引入公历,但直到1949年以后,我国才完全使用公元纪年。

纪年法的由来

用于支纪年,一般认为始于汉代。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以10干与12支循环相配,可配成甲子、乙丑、丙寅……等60组,俗称“六十甲子”。60年周而复始,一直沿用下来。

所谓鼠年、猪年,就是用动物纪年,最早起源于东汉以前。古代的术数家用12种动物配搭12地支,叫12肖或12属。先是用此纪分每天的12时辰,后来才发展为用此法纪年。王充的《论衡》中就记述了以12禽兽配12地支的说法: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为何子配鼠呢?一说是子辰为半夜,老鼠出没之时;一说是12动物的足趾有单有双,唯独鼠趾是前四后五,无处可放,所以排列第一时辰。这种12肖纪年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产物,它通俗易懂易记,使用简便,因此一直流传到今天。

大月小月的由来

人们都有这样的常识,阳历有大小月之分,即阳历月份有这样的规定:“4月、6月、9月及11月有30天,其余的月份有31天,2月例外,只有28天。”

月份的大小,始于罗马帝国恺撒时代。当时恺撒派人修订历法,制订了儒略历法,决定凡有特别宗教意义的月份31天,不重要的月份30天。因此,取名门神的1月,以战神为名的3月,为表示尊敬恺撒大帝而取名的7月,都有31天。因为2月是处死犯人的月份,属不吉的时间,所以只有29天。恺撒大帝的继任人奥古斯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8月。为了和恺撒等同起来,他要求把8月也加成31天。为了要使8月有31天,他便从2月再借来一天,把2月减少到28天。又为避免3个大月的月份连在一起,又规定9月及11月各有30天。把10月及12月加长到31天。

正月的由来

人们习惯把农历一月称作“正月”,这是因为我国古代,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古代信奉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故西周后都改为正月。

夏朝以一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商朝以十二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为新年的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份次序,都把改正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为何称正月,据春秋时代《春王正月》说:“正月为一月,人君即位,欲其常居道,故月称正也。”意思是:古代帝王,要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把新年的第一个月叫做正月。

但也有史籍记载,从周朝时,许多国家大事集中安排在正月处理,所以正月又叫政月。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名嬴政,为了避他的讳,强行规定把正字穿破读征。正(征)月的叫法,就这样一直沿用到现在。

闰月的由来

如果你注意日历的话,你会发现阴历上会频繁地出现闰月,这是为什么呢?

气候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变化的周期内,也就是一回归年。月亮圆缺变化12次,因此,阴历以12个月算一年,共354天或355天。例如丙申年(1956年)就是354天(6个大月,6个小月),戊戌年(1958年)是355天(7个大月,5个小月)。阴历一年是354天的时候,比回归年短11天多,一年是355天的时候,比回归年短10天多。这样三年不是就要短30多天吗?为了和气候冷热变化的周期相一致,就需要增添一个月,这个额外增加的月就叫闰月。有闰月的历年是383天或384天,如乙未年(1955年)就是384天(7个大月,6个小月),丁酉年(1957年)是385天(6个大月,7个小月)。有闰月的年也叫闰年,没有闰月的年叫平年。但是每三年增添一个闰月,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阴历每三年比回归年短33天左右,而增添一个闰月只有29天或30天,仍短3天左右,为此,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采用了“19年7闰”的方法,就是每19年中,有7个闰月,这样19个阴历年和19个阳历年的日数就差不多了。只有2个小时之差。

旬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