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由来
3366800000051

第51章 社会万象篇(22)

鸦片是从罂粟花中提炼出来的。罂粟最先产于埃及。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希腊人用罂粟花汁制药,有“安神止痛,多眠忘忧”的效果。公元6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很推崇希腊人的医学成就,也掌握了提炼罂粟汁的技术。希腊人称罂粟汁为“阿扁”,阿拉伯人把“扁”音发成了“芙蓉”。传到波斯后,波斯人又音变成“片”。于是“阿扁”又称为“阿芙蓉”和“阿片”。后来,罂粟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中国人把“阿”字发成“鸦”字音,才有“鸦片”二字的出现。鸦片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毒品,一直为世界各国所禁止。

海洛因的由来

毒品海洛因,因其毒害人类身体健康而为世界上绝大部分政府所禁止,但你是否知道,海洛因是作为药品而发明的呢?

1897年8月21日,法国拜尔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一种叫做二乙酰吗啡的物质。对此他的老板们喜出望外,他们认为这种东西可以替代能让人上瘾的止痛药吗啡,从而为他们带来巨额财富。

当证实一些用于实验的鱼、海马和猫在吞下这种药物后依然能够活命之后,公司的家属包括孩子们也开始试着服用,没毒死人,也没有人上瘾。于是,在合成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没有进行彻底的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公司便将其上市销售。

海洛因,法文意为“英雄”,命名者认为它可以止痛,从而让人成功忍受疼痛,因此在手术等过程中有好的表现。

海洛因开始获得了巨大成就,仅一年拜尔公司便将海洛因销往20多个国家,海洛因成为医生们首选的止痛药。

但很快,人们便尝到了海洛因带来的痛苦,特别是当有人用针管注射时,海洛因成为了白色的恶魔。拜尔公司也不再以其为荣了。

尼古丁名称的由来

在香烟烟盒上都注明烟碱的含量,即尼古丁的含量。随着科学的普及,人们听到尼古丁这个名字就会生厌,甚至有谈虎色变之感。尼古丁是外来的翻译词,是一种有毒物质,原称烟碱。烟碱改称尼古丁,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尼古丁本来是一个法国人的名字,他在葡萄牙当大使时,对当地人吸食一种植物而生病甚至死亡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他便把这种植物带回法国研究,发现这种植物的烟碱含量很高,能诱发癌症,是导致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有害物质。他的发现,对维护人类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人们为纪念他的功绩,便把烟碱改称尼古丁了。

♂与♀的由来

“♂”和“♀”两个表示雄雌的符号,经常出现在生物教科书里。相传它们来源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爱神丘比特善使弓箭,常把弓箭背在背后,箭头总向上斜挂着,形似“♂”,因此,人们就约定俗成用“♂”表示雄性。女神维纳斯爱美,常手持小圆镜,梳妆打扮,“○”代表镜子,而“十”代表镜把,所以人们就用“♀”表示雌性了。

梦境的由来

梦,可算是一种睡眠的精神活动。心理学家们认为:梦是用来清除或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得到的愿望。他们相信梦的来源系得自前一天的思虑,配合了过去的记忆和情绪所呈现者。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中的形象有时清晰,有时模糊。梦中的情景,可能是经历过的也可能是从未见过的;梦中的空间或时间也难以一致。例如:一夜里,你可能梦见身处于唐代,忽然跑到了非洲,一下子又冲到了太空。这是由于进入梦境的“眼球速动期睡眠”与现实生活环境在时间或空间上的隔离效果。心理学家强调梦境的“象征”意义,我国盛传的“周公解梦吉凶书”就是以象征为主调。

梦境通常出现在“眼球速动期睡眠”时,虽然在眼球未速动期睡眠时也有做梦的情形。但是生理学家认为,眼球未速动期睡眠的梦只是个人思虑的短暂延续而已。按照心理学家的观察,只有在眼球速动期睡眠的梦才能清晰地追忆出梦的内容。

为何在眼球速动期睡眠较容易做梦呢?因为人体达到眼球速动期睡眠状态时,大脑皮质的机能会减弱。皮质下层的原始本能因而获得解脱,就把清醒时所压抑的思潮显露出来,而呈现于梦境。因此,烦恼或打击越重的人,他的眼球速动期睡眠时间会越长。梦境中,映象性思路要比语言概念性的思路更为发达。这是由于眼球速动期睡眠时的跟球转动较快和视觉系统的传送兴奋所致。

梦游及梦话也是睡眠时常有的现象,梦游或梦话大多在眼球未速动期睡眠时产生。同时,梦话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代表做梦的内容。因此,当你听见有人在睡觉时呼唤你的名字,不要误以为他爱你爱得入梦了。

“癌”字的由来

直到今天,人类还不能治疗癌症这种病,故人们称之为“不治之症”,那么“癌”字是如何得来的呢?

“癌”这种疾病古已有之。虽然“癌”字到宋代才出现,但早在3世纪,王叔和的《脉经》里就有癌肿病史的记载。祖国医学把恶性肿瘤称为癌。1264年,杨士瀛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对癌作了如下描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颈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迷。”这与现代临床诊断相符。由于古人对癌的病理、转移等还不大了解,只知癌像岩石状,坚硬凹凸,有毒根深植于体内。古时癌与岩通用,加上病字头,就成为“癌”字了。至今港台地区仍有将“癌”读为“yán”的习惯。如今,对于癌症的治疗,医学上已有一些进步,但如何根治癌症,则成为医学界奋斗的目标。

“春暖不觉晓”的由来

杜甫《春晓》一诗中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那么“春眠不觉晓”是因何而来呢?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春天到来之后,人们往往会产生困倦的感觉。春季本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可为何人在春季里反而会感到困倦呢?这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暂时不适应环境所造成的。在漫长的冬天,人的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减少,同时大脑和内脏血流增加。进入春天温度上升后,皮肤血流开始旺盛,人的新陈代谢增加,大脑的氧气供给量相应减少,人一时无法适应,以致进入初春后便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倦意甚浓。所以春眠现象并非缺少睡眠所致,也不需增加睡眠时间。如果睡的时间太长、太多,反而会影响大脑功能的适应能力,致使春眠现象难以改变。人们应该多增加户外活动,增加大脑的氧气供应。

我国“公费医疗”制度的由来

公费医疗起源于医疗保险制度,也是它的多种模式之一。“公费医疗”是指国家对工作人员实行免费治疗和疾病预防的一种福利保险制度。我国的公费医疗制度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年代。当时,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为了发展战时生产,提高工人、干部的劳动热忱,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先后公布了一系列劳动法规和条例,以保证职工的医疗待遇。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制定了企业职工劳动医疗保险制度,1952年又制定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公费医疗保险制度,这两个规定被统称为公费医疗制度。不过,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公费医疗制度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客观的要求,因而逐步进行了医疗制度的改革,“公费医疗”已由全额报销改为个人承担一部分,有些则完全被医疗保险所取代。

“红十字会”的由来

“红十字会”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援助组织,它以救死扶伤为目标,开展广泛的活动。那么这个组织是如何诞生的呢?

100多年以前,法国拿破仑三世和撒丁尼亚盟军协同一道,在意大利北方索尔费里诺小镇与奥地利军队发生了一场战斗。据统计,双方军队共有6000人丧生,还留下4200名伤兵,其中绝大多数伤兵无人照顾。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惨状使偶然来这里的日内瓦商人亨利·杜纳特为之胆寒。他决定为救护这些伤兵出一把力。

杜纳特在小镇的教堂附近组织了许多妇女救护这些伤兵。杜纳特还把在这里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名为《沙法利诺回忆录》的书。他在书中提出了两条创新的建议:“①准予组织合法的志愿人员:他们工作的宗旨是热心、慈爱。②他们组织人员到战时各地去救护伤兵。他们的中立行动是在国际道义支持下,得到某个不受侵犯的公约的认可。”他的书在1862年问世,很快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864年,就交战双方伤兵救助问题,举行了第一次日内瓦会议,拟出草案。在杜纳特建议的基础上,增加了设立野战医院和医疗救护的措施,并以“红底白十字”的瑞士国旗颜色反过来,成为“白底红十字”标志。这就是红十字会的起源。1880年,“救护伤兵国际委员会”改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此后,许多国家都成立了红十字会。1919年又诞生了各国红十字会联合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协会。

动物园的由来

早在旧石器时期,人类就开始捕捉和驯养野狗,到了新石器时期,又开始饲养野马、野牛和野山羊等。以后有人把捕捉到的动物用栅栏圈起来,招引宾客观赏。这就是最初的动物园。远在西周时,我国的周武王破天荒地建立了“宫廷猎园”,成为现代动物园的雏形。

“大熊猫”名字的由来

大熊猫属于熊科,而不是猫科。它是中国的特产,但分布区狭窄,栖息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鲜为人知,仅产于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及陕西西南部。它身体肥胖,长约1.5米。四肢粗壮,头大颈粗,眼小尾短。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他部分为白色。性孤独,常生活在高山峻岭。喜食箭竹等竹类植物。春交配,秋产仔,每产1~2仔。我国已赠送给许多国家,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896年,一位来华传教的法国神父在四川省宝兴县获得熊猫的毛皮,喜出望外,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鉴定为新物种,介绍于世。当时用通行的拉丁文为其定了学名,意思是似猫足兽的熊,中文就译名为“猫熊”,含义相同。据专家考证,熊猫的古籍名称有20多个,如白豹、白狐、食铁猫等等。

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北碚首次展出熊猫标本时,说明牌上写拉丁文学名,为了和外文书写方式保持一致,就从左到右注上“猫熊”。当时中文均是直书,从右至左认读,于是观众就误读为熊猫,以讹传讹,流传至今。

家猎的由来

人类养猫的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6000年以前。据传说,当时的女人是最早的农业家,她们种了庄稼,收贮了粮食,结果引来了许多老鼠,老鼠又引来了野猫。后来小野猫被她们捉住了,经过几代驯养,野猫终于驯成了家猫。从此家猫成为人类不可少的家畜,一直繁衍到今天。

最早给猫以养育之恩的是埃及人。3000年前,一大批老鼠像潮水一样涌进这个文明古国,给埃及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害。正当人民不知所措的时候,猫儿挺身而出,它们日夜奋战,很快镇压平息了这次“鼠乱”。从此,猫在埃及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和地位,被人们尊为“神圣女神”的化身。据有关资料记载,古埃及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朝廷仍规定打死猫要判以极刑。

欧洲养猫始于公元1世纪。12世纪时由于家鼠和鼠疫的流行,养猫已遍布欧洲各国。亚洲其他国家在1000多年前也普遍养猫,完全是受中国养猫习惯的影响。据科学家推测,欧洲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的短毛驯猫,来源于非洲的丛猫,或者是欧洲野猫的混合种。

我国养猫历史久远,随着时代的发展,养猫作为宠物用途大大超过捕鼠和观赏的功能,不少科研单位、生物制药厂、医学院还把养猫用于科研、医疗和教学。

“老鼠”名称的由来

“老鼠”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本草纲目》中所说的“……其寿最长,故俗称老鼠”只是一个不科学的误传。

老鼠是啮齿类胎生动物,平均年龄约两岁左右,寿命很短。但它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母家鼠一年可生育七八次,每次可生育6至11个仔鼠,仔鼠三四个月后又能生育,于是古人就误以为鼠的寿命很长了,就冠以“老鼠”的名称了。

老鼠俗称“耗子”。这一称谓要追溯到五代,当时统治者横征暴敛,正赋之外,苛捐杂税甚多,名为“附加”,附加税外还有“附加”,名曰“雀鼠耗”。耗,是伤损的意思。雀鼠耗,也就是说官仓被麻雀和老鼠们偷吃,有所损耗,所以要加征税赋额,有的是一石正赋,加征雀鼠耗二斗。显然,这是巧立名目,而由此“鼠”和“耗”之间有了联系。宋朝孟元老着《东京梦华录》说:“及汴京风俗,每至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家家备酒果送神,夜间在床底点灯,谓之照虚耗。”“照虚耗”意在怕老鼠偷吃供品。可见,这时的“虚耗”一词就已经成了老鼠的代称了。

警犬的由来

警犬一般使用狼狗,由于其嗅觉灵敏,对敌凶狠,成为警务、边防人员的得力帮手。在我国,狗的驯养很早就有了。开始主要用于守牧、狩猎、看家和食用。到了战国时代,人们才把狗用于战争。顾名思义,警犬即用来警戒的狗,对这种称谓的最早记载出自唐代杜佑的《通典》:“恐敌人夜间乘城而上,城中城外每30步悬大灯于城半腹,置警犬于城上,吠之处需加备脂油火炬。”

警犬之名虽出现在唐代,但早在战国就已经有警犬了。战国时着名防御战专家墨子在《墨子·备穴》里就说:如果敌军开凿地道,以穴攻穴,把敌军消灭在地下。墨子主张在各地道穴中放置一只狗,用来报警,“穴垒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也”。这种狗就是警犬。

宋代以后,警犬有名有实,成了必不可少的战具之一。《资治通鉴》载:“凡行军下营,四面设大铺,以犬守之。敌来则群吠,使营中有所警备。”明代《武备志》记有当时军中设置军犬警戒哨的情形。说驻军之地要“置一家,家养数犬,剔犬突窟于城壕之下,其犬盖以窟养犬,以壕为院落,一有风息,则犬以警人,人以叩堡”。由此可知,古代的警犬是战争中担负警戒、巡逻任务的战犬,即现代的军犬。现在公安机关豢养的狗叫警犬,其主要作用是协助破案。

金鱼的由来

金鱼又叫锦鱼,产于我国,是由野生鲫鱼演变而来的,所以又叫金鲫鱼,是一种美丽的观赏鱼。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鳞三尖之鱼,名赧鲪,后呼曰金鱼,自宋始有畜者。”可见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金鱼。苏东坡还有“我识南屏金纫鱼,重来柑槛散斋余”的诗句。

1726年,清代的蒋廷锡编着的《古今图书集成》中,系统收录有关金鱼的掌故、诗文、古今记载,如名称、品种、形态、习性和饲养方法等,堪称集金鱼文献之大成。

从元代起,金鱼才逐渐改为盆养,由人们精心培养和选择。我国的金鱼分为龙种、文种、蛋种三大类,有100多个名贵品种。

据考证,1500年前后,金鱼由我国传到日本,开始在大阪附近饲养。17世纪末传入欧洲,19世纪初传入美洲。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也进行了选种、培养,但培养出来的品种远不如故土的金鱼。

枫叶变红的由来

提起植物,人们会首先想到绿色。可是,深秋时分却常常见到满坡枫叶一片火红,正所谓“霜叶红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