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分析,财务管理中定额管理本质上是对财务管理的各方面的工作明确提出定量、定时的要求,建立各种各样有科学依据、切实可行的定额,并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组成一个定额体系。这个体系按内容分有资金定额、成本费用定额、设备定额、物资定额、奖励定额;按性质分有状态定额、消耗定额和效率定额。
定额管理的实施要求企业做好两项基础性的工作:
(1)计量与验收工作。包括明确企业各种计量检测工具的配置、使用、管理、维修要求;规范企业商品、材料、物资的购进、入库、领用、转移、出库等各环节的计量和验量验质管理工作。
(2)信息工作。财务管理要求信息工作全面、及时、准确,因此,应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财务资料的编制、审核、传递、反馈、档案管理的责任制,把信息工作做好。
2授权控制法
授权控制是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以便进行控制。即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能使一切不正确、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行为在发生之前得到制止。一个企业,授权一般是由股东授予董事会,然后由董事会将大部分的权力授予总经理和有关人员。企业每一层次的管理者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委托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委托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要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达到以下要求:
(1)企业所有人员只有经合法授权,才能行使授权。企业应该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授予各层次管理人员以相应的授权权限并赋予相应的责任。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
(2)在执行每一笔业务时都经过授权。也就是说,每一项经营业务在执行之前,必须按照该项业务的授权程序,报经规定的人员或部门审批。不经批准,不得办理经营业务。这样就能确保一切不合法、不合理、不正确的经营活动在未发生之前得以控制,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
(3)经营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已经授权的经营业务,在实际执行中必须按照已授权的方案进行,不得擅自主张或不按授权的方案行事。在执行中确实需要变动或更改的,则应及时请示汇报,这样才能确保各项业务的实施依照既定的方针进行。
3责任制度控制法
现代企业在科学的组织结构、合理分工管理的基础上,建立适当的责任制度,是组织控制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责任制度是以明确责任、检查和考核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度有三大特点:一是把职责和权利结合起来,二是把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三是把上下左右的工作结合起来。
(1)部门责任制。这是按照企业各部门具备的职能来明确责任、考核责任的制度。其目的就是理顺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约束和督促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协调一致,防止扯皮、只顾本部门不考虑其他部门的倾向或脱节、搁置的现象发生。实行部门责任控制,首先要确定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责任范围以及部门之间的联系。其次要制订各个部门的工作标准,以及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制度,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以使企业内部各部门既能各司其职,又能协调配合,从而有条不紊地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
(2)岗位责任制。这是企业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设置一个个工作岗位,进而按照岗位(而不是按照人)明确责任、考核责任的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的目的,是使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职权范围和工作责任,使每个人都真正有职、有责、有权,实现各尽其责,做到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评绩效、定奖惩,从而保证每个人履行责任的动力和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实行岗位责任制的具体要求是:
①在工作内容上,要明确岗位所担负的工作项目和要求,明确职责范围和处理工作的权限,包括一个岗位由几个人负责或几个岗位由一个人监管。分工要具体,更要有检查和监督。
②在质量标准方面,要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指标化。
③在政策纪律方面,要明确各岗位处理问题的政策原则和纪律规定。
④应按有关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把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逐项列入各岗位之中。
4预算控制法
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加强对企业各管理层次、各单位的控制,以保证预算目标与战略的实现。而预算控制,是以预算为依据,作进一步分解、落实,使之具体化为内部各层次、各单位在具体完成企业总体目标中各自应实现的任务,并以此作为它们展开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准绳及进行业绩评价的依据。预算控制使所有预算执行主体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现在做得如何,如何努力地去完成预算,预算完成与否是如何与自身收益挂钩的,等等,从而起到一种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相对等的作用。同时,对于财务预算主体,也有了明确的依据来考核执行主体,从而控制企业管理的运行过程,并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财务预算对于企业总部而言,既是对执行主体的行为过程控制,同时也是对其行为结果控制的一种机制。按照西方企业管理的经验,预算控制至少有以下好处:
(1)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预算得以实现。
(2)通过预算目标、实际业绩的比较,预算控制能使经理人员随时了解预算主体范围内的企业实际业绩进展情况。
(3)通过分析预算目标与实际业绩的差异。揭示产生差异的原因。
(4)能够反映原始预算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并由此决定是否修改原始预算,使之更有利于制订目标的科学与合理。
(5)通过实际业绩与预算业绩的定期比较,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6)在集团范围内更有利于实施责任会计,有利于企业的控制与经营。
5实物控制法
实物控制是指为保护企业的资产、物资以及会计账表等实物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舞弊行为所进行的控制。实物控制主要包括实物限制接近、实物保护、实物清查等三类方法。
(1)实物限制接近。限制接近,也就是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才能接触资产。其目的是减少实物被盗或毁损的机会、划分责任、保护实物实体。狭义的限制接近仅指对资产本身的直接接触。广义的限制接近还包括通过文件批准对资产使用和分配的间接接触。对间接接触的限制可以通过保管、批准和记录等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授权批准来达到。
企业应该根据各种实物的性质及管理的特点,合理地确定允许接近实物的人员,并对限制接近的遵守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实行限制接近的具体要素包括:
①限制接近现金。现金的管理应限于专职的收银、出纳人员。这些专职人员要与控制现金余额的会计记录人员和登记应收账款的人员分离。现金使用时,应该通过公司指定负责人员办理签署的办法进行控制。
②限制接近其他易变现的资产。其他易变现的资产,例如应收票据和有价证券,一般都规定必须两个人同时接近资产,以便对资产加以保护。譬如在发放或处理保管的可变现财产时,要求有两名企业的管理人员共同签署等。
③限制接近存货。在批发企业和制造企业中,存货的实物保护可以由专职仓库保管员负责,设计分离且封闭的仓库区域,以及在工作时间之内和工作时间之后控制进入厂区等办法来实现。在零售企业中可以通过在营业时间和营业时间后限制接近仓库的方式来实现。另外,对贵重商品应使用带锁的营业柜。
④限制接近会计账表。账单、合同、会计凭证、会计账册、财务资料及报表等实物既是企业债权、债务的根据,又是企业财务状况的机密资料。这些资料应严格限制接近,在未经批准之前,其他无关人员不能随意接近和查看,以避免篡改、销毁资料记录等事件的发生。
(2)实物保护。实物保护是指为使实物免遭盗窃、损伤、火灾及其他意外的损害,确保实物的完整性而采取的各种对策。例如,建造保险门、使用保险柜以防盗窃;设置灭火器、消防水龙头以防火灾等等。要定期检查实物的保护情况,消除隐患,尽可能地减少实物受损的机会。
(3)实物清查。企业应根据其业务特点,采用定期盘点、轮番盘存的方法,检查财产物资的实存数量,妥善处理盘盈盘亏,保证实存数和账存数相符。实物清查的要点如下:
①盘点实物,并与会计记录核对一致。实物资产盘点,并与会计记录核对一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账实相符。当然实物资产与会计记录存在相同错误的可能还是有的,但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因此定期盘点和比较是一种很有效的资产保护措施。
②盘点结果与记录差异的调查。资产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差异应由独立于保管和记录职务的人员进行调查。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之间存在差异说明可能在企业资产管理中出现了错误、浪费、损失和其他不正常现象,或是在会计记录中出现了错误和其他不正常现象。调查人员要根据查明的原因、差异的大小及有关制度进行纠正。为了防止差异再度发生,可能修改某些处理程序,解雇不诚实雇员或采取其他改进措施。
③确定盘点和比较的频率。资产盘点和比较的频率与业务特点、盘点成本和出错的敏感性有关。一般来说,现金要逐日清点做到日清月结,并与现金总账核对做到账实相符;而存货则以较低频率进行盘点。
④实物的保险。通过对资产投保火灾险、盗窃险及其他途径来减少受损的程度和机会,从而保护企业的实物安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经营水平和业务性质的变化,作出保险覆盖率水平的决策,并随时检查保险覆盖率水平是否恰当。
6异常控制与重点控制法
异常控制就是在管理过程中一般不注意常态状况,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异常现象上,尽可能早地发现异常,分析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把不利于公司的异常情况消灭在萌芽状态,把有利于公司的异常现象及时发现并加以推广。在定额定量管理的基础上随时分析数据,找出突破点。异常是管理的基础,正因为有异常才需要管理。发现异常、分析异常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财务管理过程的重要手段。它要求企业员工在工作中随时都要找问题、找不足。
由于管理本身是一种系统工程,面广点多,要实行有效的内部管理,还必须抓住几个关键领域实施重点控制。对业务实行重点控制,是西方企业经常采用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营造一个高效率、经营有方的企业管理中枢。重点控制,并不意味着对那些次要的财务业务就忽略不管。企业的所有财务业务都为财务控制的对象,所不同的只是控制的强度有差别。
7ABC控制法
又称重点管理法,是指根据管理对象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管理对象进行分类排队,分成重点、次要和一般,即把管理对象分为ABC三类,以区别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ABC控制法的目的,就是使企业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生产管理的整体效率,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ABC控制法于19世纪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首先用于经济管理领域,以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已广泛应用于物资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
财务控制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包括订货定点法、高低点调控法、保本储存期调控法等。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目的、职责和任务,选择适合的财务控制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控制。
(三)财务控制的内容
财务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而对资金的筹集、投资、收回和分配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1对筹资的控制
从财务角度讲,要保证生产和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资金筹集与资金供给本身是一对矛盾,往往需求大于供给。因此,企业应当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力求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在企业财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协调有限的资金供应与无限的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就要进行明智的调节与控制。一方面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把资金用到最急需资金的主要业务活动。将筹集与使用、筹集数额与需用数额、筹集成本与使用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2对投资的控制
用筹集的资金购买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支付工资以及对外投资,其目标在于如何用最少的资金,保证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投资时应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1)投资结构,即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关系。在资金供应一定的情况下,资金的配置结构合理与否,决定着资金所产生的效益。按照边际效益原理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资源优势不同的各区域及企业生产经营各阶段间分配资金,不仅可以使有限的资金取得最大眼前效益,而且如果能基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划将资金合理分配于各个方面,便能进一步优化各种社会资源的配置,从而取得长期收益。在资金的配置过程中要运用充分的数据资料说明和论证资金配置的合理结构,以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2)科学确定投资的方式。不同的投资方式会使资金产生不同的效益。建立科学的投资方式,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投资程序,以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益和初始目标的实现。
3对成本的控制
成本的控制目标是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有用产品,增加收入和盈利。就成本而言,它既是各生产要素耗费的综合体现,又是补偿生产耗费、划分补偿基金与纯收入的重要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