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健全设备操作、安全技术、岗位责任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设备的主要性能和最大负荷,设备正确操作方法和要领,设备清扫、润滑、维护保养、检查方法和要求,设备与人身安全注意事项,紧急情况的处理步骤等。
(4)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根据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要求,安装必要的防锈、防潮、防尘、防震装置,配备必要的测量、保险用的仪器装备等。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保证和延长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生产者安全的重要条件。
(5)操作人员必须掌握“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方面的有关技能,以满足设备操作技术方面的要求。此外,还应该注意设备的“四项要求”,即整齐、清洁、润滑和安全,以及严格遵守“五项纪律”,即带证操作,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持设备清洁,加油五定(定人、定时、定量、定质、定点);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发现故障立即停机,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
设备的选择与评价
一、设备的选择
企业在创建、扩建或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时,往往需要添置新设备。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自行研制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并不是很多,在一般情况下,设备的来源主要是从市场上购置。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设备的性能不断高级化,结构不断复杂化,作业不断连续化、自动化,以及设备的综合化、大型化等,致使设备的投资费用越来越高,设备的折旧费、税金、维修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因此,设备的选择主要是从使用上、技术上对设备进行考察,以确定设备在技术上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生产运作的要求。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设备技术分析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1设备设计的合理性
设备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物体,它既是一种用其他工作母机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是一种作为工作母机生产其他产品的工具。设备的设计对其使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设备设计对其使用影响的长久性。由于设备的使用不像日常消费品那样过程很短,而其使用寿命往往很长,如果设备在设计过程中产生某些缺陷,这些缺陷往往是先天性的,很难在后天的使用与维修中加以消除,因而这些缺陷所造成的影响往往是十分长远的,会伴随着设备的一生,必然会给生产运作带来巨大影响。
(2)设备设计对其使用影响的遗传性。由于设备是作为生产产品的工具来使用的,因而其自身的缺陷往往也会“遗传”给它所生产的产品。很难想象一台精度有缺陷的设备能生产出高精度的产品。尤其是当这种缺陷是设备设计过程中形成的,又很难用维修的方式加以克服,这时候设备的遗传变异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是非常大的。
正是由于设备本身的特殊性,因而设备设计对其使用的影响较大。随着设备综合管理的提出和推广,企业越来越注意对设备设计的管理,以防止带有先天性缺陷的设备进入使用阶段。有人把这称为“设备的优生原则”,即尽一切可能把设备的缺陷消灭在设备的前期管理阶段,从而确保设备能在生产中正常运行。
2设备的生产效率
设备的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能生产的产品数量,它是衡量机器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在选择设备时,既要重视设备的生产效率,也不能单纯盲目地追求高效率而忽视其他因素,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综合考虑,适当选用。
3设备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设备的性能、精度和可靠性等技术参数,应与产品的工艺要求相适应;低于产品工艺要求,产品质量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难以生产出企业和用户满意的产品;但反之对设备性能要求过高,显然也是不经济的。衡量设备对产品质量保证程度的指标,一般可用工序能力指数来表示。
4设备的可靠性
设备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和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其度量指标是设备的可靠性。它通常指的是设备的精度保持性、零件的耐用性、安全可靠性等。显然,设备的可靠性越高,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小。
5使用和维修的方便性
现代设备一方面向大型、精密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轻型、微型、简易和方便的方向发展。在选择设备时,应注意设备要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并注意能使操作者使用方便灵活,能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及疲劳感。
设备维修的方便性,一般是指设备的结构简单,零部件组合标准合理,容易检查,拆装迅速,互换性好等。这不仅能缩短设备的修理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设备修理的费用。
6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程度
设备的能源消耗,是衡量设备好坏的重要因素。在选择设备时,必须尽量选用那些能源消耗低和原材料加工利用程度高的设备。
7设备的配套性
在选择设备时,要注意设备的配套性。设备不配套,就形不成生产能力或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所以在选择设备时,首先要摸清设备的配套底细,然后才能列出设备选择后的订货单。
二、设备的评价
企业购置新设备,实质上是一项设备投资的经济活动。一般来说,通过技术分析在技术上先进的设备,可以作为设备投资的预选方案,但是,企业是否购置经过技术分析的设备,还需要考虑该设备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即进行经济性评价。企业进行设备经济评价时,不仅要考虑设备的购置费,而且还要考虑设备的使用费,设备的购置费,常常表现为在购买时的一次性投资或分期付款后各期还款的累计。设备的使用费,往往是设备使用后日积月累的费用,设备经济性评价是一种全面评价,既要评价设备的购置费,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使用费。设备经济性评价通常是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作为评价的基本依据。
图3-1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构成图
所谓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是指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所支出的各种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原始费用和使用费用两大部分。原始费用又称作投资费用或设置费用。原始费用是企业为了取得(或制成)某种设备而需要在短期内一次性,也可以是分期付款支付的费用。使用费用又称作经营费用或维持费用。它通常是企业取得(或制成)设备之后,为了使用该设备而在较长的期间内经常支付的,并且一般是分多次定期支付的费用。使用费用在数量上一般会远远大于设置费用。原始费用和使用费用的具体项目如图3-1所示。
图3-2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曲线图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是从经济性最好的角度来对设备进行评价的。售价低的设备,如果其使用费用高,也不能算作是经济的设备。企业在选择设备时,要从设备一生的综合费用考虑什么样的设备最为有利。同时还要注意研究设备的原始费用和使用费用,在设备寿命周期内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种关系如图3-2所示。
下面介绍几种设备经济性评价的常用方法。
1设备综合效率评价法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高低,是评价设备很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但是,对设备的全面评估是一项较为复杂综合的工作。就使用单位来说,在选购设备时,不能只考虑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还要适当地考虑到设备一生的产出。即设备寿命周期全部产出。单纯地考虑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是不全面的,还要结合设备综合效率进行系统的管理。设备综合效率也叫设备的使用效率,它是评价设备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所谓设备综合效率,是指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设备的输入与输出之比。设备的综合效率越高越好。
设备的综合效率=设备寿命周期输出设备寿命周期输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1)
式中设备寿命周期输入是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设备寿命周期输出是指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如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和操作人员的劳保等,设备整个寿命周期全过程中的产出量。它反映了设备使用的总成果。当式(1)作为关系公式时,一般不可直接定量计算,因为不同的效率项目不能简单的相加求和。但是式(1)作为定性或定量分析,或按项目对每台设备评分时,可以用不同设备的总分分别代表各自的设备寿命周期输出后再定量计算。
设备费用效率与设备的综合效率是既相似又稍有不同的两个指标。也有的观点认为两者基本上是相同的。所谓设备费用效率,是指单位寿命周期费用支出所得的效果。它是通过设备的系统效率与其寿命周期费用的对比来评价设备的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设备管理追求的不是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而是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设备费用效率=系数效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2)
式(2)设备费用效率越高越好,它反映了费用的有效度。即在同样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下,反映系统效率的比较。反之,在同样的系统效率下,反映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比较。系统效率是表示评价设备的一系列因素反映的效果。这些因素包括:生产性、可靠性、维修性、节能性、安全性、环保性、成套性和灵活性。在系统效率中生产性、节能性一般可以用数量表示,而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环保性、成套性和灵活性则通常难以用数量表示,只适合作定性的分析。同样,定性分析需要按照每个因素的情况,给不同的设备分别评分,综合得分最多的设备为最满意的设备。
2投资回收期法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回收期最短的设备可视为最优的选择。可用定量方法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投资回收期(年)=设备投资期采用新设备后年节约额
式中的设备投资费包括设备的价格、运输费和安装费等。采用新设备后年节约额是指新设备使用后由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减少停工损失等节约额的总和。
3费用比较法
企业运用费用比较法评价设备的经济性时,首先要了解不同设备在设置时的投资额,又称设置费,包括购置费、运费和安装调试费等,然后估算不同设备在投产使用后平均每年必须支付的能耗费、维修保养费、操作劳务费和税金等。这些费用总称为设备的维持费或使用费。按照对设备的设置费和维持费用的计算方法的不同,费用比较法又可分为年费用法和现值法两种。
(1)年费用法。年费用法是把设置各种不同设备的设置费,通过资金回收系数换算成每年的设备费用支出,加上设备每年的维持费用,求出设备的年费用,然后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年费用最小的设备,年费用计算公式为:
F=Ki(1+i)n(1+i)n-1+C
式中,F——设备年费用;
K——为设备设置费用;
i——为贷款年利息率(%);
n——为设备使用年限;
C——为设备每年的维持费用。
i(1+i)n(1+i)n-1——资金回收系数,可通过计算或查表得出。
(2)现值法。现值法是把各种不同设备每年的维持费用,通过年金现值系数换算成相当于最初一次支付的费用总额,加上设备的设置费,构成不同设备总费用的现值,然后进行比较,选择现值最小的设备。现值法的计算公式为:
PW=K+C(1+i)n-1i(1+i)n
式中,PW——为设备年费用;
K——为设备设置费用;
C——为设备每年的维持费用;
i——为贷款年利息率(%);
n——为设备使用年限;
(1+i)n-1i(1+i)n——年金现值系数,可通过计算或查表得出。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一、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设备购置或自制完成后,倘若不是立刻投入到生产运作环节,一般要进入保管阶段。如果需要马上投入使用,则会随即进入安装与调试阶段。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需要按照设备工艺平面布置图及有关安装技术要求,将外购或自制设备安装在基座上,进行找平、灌浆稳固,使设备安装精度达到安装规范的要求,并经调整、试运行和验收后移交生产。
可能有人认为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是技术部门的事情,与管理无关,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认识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亦是设备前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好坏与否,直接影响设备能否顺利交付使用。在组织设备的安装工作时,应考虑下列因素:设备的安装应与生产组织的要求相符合,并满足工艺要求;方便工件的存放、运输和切屑的清理;满足空间的要求,如厂房跨度、门的高低、宽窄、设备运动部件的极限位置等;设备安装、维修及操作安全方面的要求;动力供应和劳动保护的要求。
设备的调试工作包括清洗、检查、调整和试运行。当设备安装就位后,应由设备的使用部门组织,设备管理部门与工艺技术部门协同进行设备的调试工作。设备的调试工作应予以充分重视,尤其是对高、精、尖设备和引进设备。组织好设备的调试工作,不仅能在设备正式使用前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加以调整,而且还由于设备的调试多由设备的制造厂家负责,因此,对于设备使用部门来说,也是一个熟悉和了解设备操作的极好机会,尤其对于一些引进设备,更应珍惜这种调试所带来的机会,以使设备尽快发挥全部作用。
二、设备的使用
设备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其作为生产力要素的作用,而对设备的使用是否合理,又直接影响着设备的使用寿命、精度和性能,从而影响其生产产品的数量、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中合理使用设备,既要防止“滥用”造成设备的使用过度,又要防止“舍不得用”使设备闲置或负荷不足,设备的投资无法尽快收回。设备正确、合理地使用,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1合理配备设备
使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发挥最大的效益,是设备管理的根本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充分考虑生产工艺特点和各生产环节生产能力的平衡,以便充分利用设备,避免设备负荷不足。因此,要搞好计划管理,让设备有充足的生产任务,在保证设备有必要的休息和维修时间的条件下,开足马力,开足班次,加速折旧,促进设备的更新,形成良性循环。
2为设备安排合适的加工任务
根据各种设备的结构、性能、精度、加工范围和技术要求,适当分配生产任务,避免“大机小用”、“小机大用”、“精机粗用”、超负荷运转,切忌让设备承担不能胜任的加工任务,更要防止片面追求产量而采用“拼设备”的错误做法。总之,企业要使各种设备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率。
3为设备配备合格的操作人员
为了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转使用,应根据各类设备的精度等级和技术要求配备相应等级的操作人员。要求操作者熟悉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范围和维护技术。设备操作工人必须遵守“定人定机”、“凭证操作”制度。这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4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