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34168600000027

第27章 坚守尊重原则,给孩子一碗温暖的心灵鸡汤(3)

终于,父母放弃了对他的要求,但拒绝提供任何帮助。若干年后,积累了丰富商业知识的迈克终于在商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块领地,成为英国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大亨。

试想,假如天下的父母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控制孩子,那么相信这个世界上将会少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成功的生意人;如果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按部就班,做大人认为正确的事情,那么这个世界上将会少很多创造性的成果。因此,父母应当明白,家庭教育者不能用所谓的标准或者成功之道来束缚孩子,这会扼杀孩子多样化的思维,从而也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卉卉上四年级了,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妈妈盘算着,应该让卉卉发展一个特长,将来不管是从事相应的职业,还是当作一个爱好,对于卉卉来说都是有益的。

可是选择什么特长好呢?学唱歌吧,自己并不希望她走这条路;学钢琴吧,又觉得学的人太多了。想来想去,妈妈决定给卉卉报一个绘画班。

妈妈将这个消息告诉卉卉,卉卉并没有表现出期待和兴奋。她想了一会儿,对妈妈说:“妈,我能不学绘画,去学吉他吗?”妈妈听了,非常意外,问:“你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卉卉说:“妈妈,我一看到电视上的明星在弹吉他,我就觉得手很痒,也非常想学。”妈妈有点不高兴:“女孩子哪有学吉他的?再说了,即使你想学乐器,也该学钢琴啊,吉他怎么能登大雅之堂?”卉卉沉默了。

妈妈最终还是给卉卉报了绘画班。但令她心急的是,入门班眼看都要上完了,卉卉连画笔都拿不稳,每次都是心不在焉地在画画。但有一次,妈妈带着卉卉到姐姐家玩,卉卉看到表哥的吉他之后,兴奋不已,吵着要跟表哥学。表哥教她时,她别提听得有多认真了。那架势,仿佛已经是一个初入门道、对吉他很有感觉,但又渴望更进一步的小吉他手了。回家的路上,妈妈反复思考了很久,决定不再让卉卉学绘画,而是支持她学吉他。

在孩子一些喜好的选择上,或者是学习对象的选择上,如果无关道德和法律,父母应该尽量少为孩子决定。如果父母希望提醒孩子,那么给他一些基本的建议即可,最终的决定最好仍由孩子来做。因为,即使父母再了解孩子,但孩子自身的喜好、关注点、特长,是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的。而只有发自内心的选择和决定,才能让孩子用尽所有的精力去为之努力。这就好比一片土地,虽然种水果要比种粮食的单份利润高,但在这片土地上粮食的产量要远远高于水果。那么最佳的选择当然就是种粮食,薄利多销,最终的利润当然会高于种水果的利润。

尊重孩子,给他自由选择的权利,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很多父母却都无法洒脱地做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管得太宽了,小事尚且不肯让孩子自己做主,更何况关乎未来职业和整个人生的大事。这就告诉父母,平时生活中就要对孩子放开手,给他充分的自由。父母应该明白,自己选择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在孩童时代,即使年龄小、不谙世事,但也不愿意自己的事情都任父母安排。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总结,不要将孩子的事情总当作自己的职责,否则父母会觉得很累,孩子还不“领情”。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甚至放心地让他去决定自己的人生之路如何走,这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尊重,表示给孩子发展兴趣的自由和空间。这样,父母既能保护孩子对事物的热情,又能让孩子在兴趣中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和无限的潜力。最终的结果,也许会比父母原本的安排更好。

父母小贴士

广受儿童欢迎的喜剧《家有儿女》,其主题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让我们自己创造,也许会更好。”这是父母们需要牢记的一句话。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许会打造出令父母都吃惊的结果,甚至奇迹。

6.转个弯,让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

心理学上有一个“欧弗斯托原则”,是指在说服一个人的时候,可利用巧妙的说辞,让对方不得不接受你的提议。提出这个原则的人是英国心理学家欧弗斯托,他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沟通中的问题。同样,这一原则在家庭教育中也很有效。

很多父母都明白一个道理,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不一定愿意照做,勉强做了也不一定觉得快乐。但有些事情,如果孩子执拗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明显对他是有害无益的,比如有的孩子不爱吃饭、偏爱零食,不好好睡觉、晚不睡早不起,不爱写作业、只想着出去玩……对于这些情况,父母虽然知道不能由着孩子,但“牛不喝水强按头”也不是办法,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和反感。这时,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沟通技巧来让孩子服从自己。

在生活中,沟通技巧是很重要的。如果只会直来直去地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那么结果可能会“两败俱伤”,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亲子教育同样是这个道理。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要说服孩子做一些事情,或者是在双方意见相持不下的时候,父母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这时,和孩子说话的方式不应该是强化性的,反而应该做出“退一步”的姿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

吃过午饭之后,宁宁在客厅里看动画片,妈妈觉得有些头疼,就在卧室里休息。谁知,宁宁把电视的声音调得太大,妈妈根本无法入睡。她几次起来想让宁宁关掉电视、去写作业,但都没有成功,宁宁甚至还会和妈妈顶嘴了:“你们大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让我看电视?”妈妈很无奈,躺在卧室里黯然神伤。

过了一会儿,爸爸从书房走出来,很温和地对宁宁说:“儿子,你是希望现在赶快写完作业,晚上痛痛快快地和爸爸下楼踢球呢,还是想带着没写完作业的烦恼踢球?”宁宁想了想,立刻关掉了电视,转身进屋写作业去了。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不赞同大人的说法,只是他们不愿意自己总是在别人的安排下做事,他们渴望自己能够决定一些事情。所以,当你把选择权交到孩子手里的时候,就会发现他其实还挺通情达理、挺懂事的。

用类似的方法说服孩子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比如“你觉得……”“这个怎么样”,切勿用“你应该……”“你为什么不能……”这样的话。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体会其中的道理,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摆出两个选项,“逼迫”他选择其中一个。

菲菲每天都要喝一瓶鲜橙汁,并且必须是带果肉的,否则她一口都不喝。这天,妈妈接菲菲回家的时候,照例带她到楼下的小超市买橙汁,老板抱歉地表示,今天有果肉的鲜橙汁已经卖完了,只剩下几瓶没有果肉的。妈妈本想带菲菲到远处的超市去买,但想到吃完饭还有很多事情,就想让菲菲今天先将就一下,喝一瓶没有果肉的。谁知菲菲非常坚定,偏不妥协,还噘起了小嘴跟妈妈生气。

妈妈想了想,问道:“菲菲,奶奶每次来我们家都给你带礼物,对吗?”菲菲回答:“是呀。我很喜欢奶奶!”妈妈又问:“如果奶奶下次来我们家,没有给你带礼物,你还喜欢奶奶吗?”菲菲想了想,点点头:“嗯,我喜欢。”妈妈说:“对呀,奶奶是我们的亲人,奶奶疼菲菲,所以奶奶带不带礼物,菲菲都应该喜欢她。同样的,我们喝鲜橙汁是因为它对身体好、甜,那么没有果肉的也一样甜、一样对身体有好处啊。所以菲菲不能太挑剔。”菲菲想了一下,觉得有道理,主动去向老板买了一瓶不带果肉的鲜橙汁。

要想让孩子不加抵抗地改变主意,父母要学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是任何消极对立的观点都难以招架的。因为打动孩子的感情要比简单生硬的命令和责难强十倍。这就要求父母要有诚意,说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心实意地渴望与孩子交流的,并渴望得到孩子的认同与理解。这样,孩子才能打心眼儿里信服父母,而不是被父母的权威所吓倒,或者是有一天发现自己被父母“忽悠”了。

父母小贴士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头可爱又倔强的“小毛驴”,你顺着他,他就愿意以积极的姿态跟你相处;你一定要拧着他的想法,让他顺从自己,那么结果只能是两个人“貌合神离”。父母不要觉得和孩子沟通不需要“绕弯子”,实际上,跟孩子说话必须要适当绕个弯儿,才能让他更好地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想法。

7.孩子也有隐私,需用心呵护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克里斯蒂·亚历山大说:“这虽然听起来很让人吃惊,但就算是年龄很小的人儿,有时也需要一些私人空间,他们也是有隐私的。”的确,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2岁半左右的宝宝已经开始有羞耻感了,3岁的宝宝会有一些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4岁以后的宝宝则会有越来越多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事情。这些都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需求。

说到隐私、隐私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大人。如果说孩子也有需要被保护的隐私,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有点不可理解。但实际上,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或者有自己的“小秘密”了。这就是孩子的隐私。你的孩子可能会想要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服或脱衣服,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或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和小朋友玩耍。同时,他们还会有一些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事情,比如:爸爸妈妈吵架或离婚、自己身体上的缺陷、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活动出了洋相、因为不听话被惩罚或者其他让他们觉得“丢脸”的事情。

小吉今年5岁,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尿床了,妈妈表扬他成了大孩子,他很高兴。但谁知乐极生悲,一天早上,小吉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床单又湿了。他正不知怎么办时,爸爸走了进来,看到小吉又尿床了,笑着大声叫妈妈来看:“你来看,我们小吉又‘画地图’了……”小吉一听,顿时红了脸,很不高兴地低下了头。

这天,本来应该由爸爸送小吉上学,但小吉怎么都不肯,妈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害怕爸爸跟幼儿园的小朋友说我‘画地图’。”

孩子的小心思父母可能不明白,也不知道他们费心掩藏是出于什么心理,或者说不能理解他们也会因为隐私泄露而害羞。但父母要尽可能地对他的这些做法和要求表示尊重,正像父母也希望别人能够尊重自己的隐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