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理知识篇》(上)
34209600000013

第13章 南极探险 世界第四大洋——南大洋(1)

少年朋友都知道,地球上仅有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然而对南极探险家和科学家而言,“南大洋”却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名。可是它并没有标记于各种地理图集,在教科书和工具书里也找不到“南大洋”之名。南大洋究竟在何处呢?

这一称谓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于1845年把南极洲周围的水域划为世界第五洋,称它为“南大洋”。可是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许多学者都不同意这种划分方法,理由是把南极大陆周围海域单独看作一个大洋,无法确定其北部边界。1952年,摩洛哥国际水文地理学术会议作出决定,取消使用“南大洋”的称谓。

随着南极热的兴起,人们对南大洋这一独特水域有了新的认识,并找到了科学划分南大洋北界的根据。1958年2月,在首届国际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会议上,各国科学家一致认为,南极水域的北部边界应以“南极辐合带”为界。1980年10月,在第16届SCAR会议上,正式决定把环南极洲的水域称为“南大洋”。

为什么如此划定?这是因为南极辐合带是一条非常明显的自然地理边界,其位置在南纬48~62度之间,它是一个很不规则的圆圈,在各大洋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在印度洋、大西洋一侧约在南纬50度附近,在太平洋一侧约在南纬55~62度之间,它的南部边界是南极洲长达24000公里的海岸线。这样南大洋水域的总面积就有7500万平方公里,比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小,但比北冰洋大,名列世界第四大洋。它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而没有被任何大陆分割开来的一个大洋。

从古至今,在这个地图上没有标出的大洋上,有着多少艰辛危难豪迈悲壮的动人故事啊!

然而,就是这个充满神秘的大洋,通向着地球上最令人惊奇的“谜一样的地方”——南极大陆。

德雷克的无意发现

2000多年前,古希腊地理学家就充满着幻想地猜测,在那遥远的南方,一定有一块“未知的南方大陆”,同地球的北方陆地保持平衡,以避免地球“翻倒”。但在很长的历史年代中,人们相信那里是魔鬼栖息的地方,盘踞在那里的恶魔引起了大海上汹涌的波涛。

不过,也有人臆想,在“未知的南方大陆”,蕴藏着用之不竭的金银宝藏。于是,探险的精神,求知的欲望以及猎捕鲸、海豹、海象等南极海洋动物的经济利益和开发南方大陆的理想,交织混合在一起,推动着各国海洋探险家不断地向南大洋挺进。可是在那南方的洋面上,令船只迷航的浓雾、带来恐怖的风暴和骇人的冰山,严密地封锁着南方大陆的真面目,曾几何时,多少勇敢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为了寻找这传说中的“幸福之岛”而一去不返。

据传说,公元10世纪前后,巴斯克人捕鲸时曾到过南大洋。在16世纪的地图上,从南纬50度至南极已经标有“未知的南方大陆”。1578年9月6日,英国的弗朗西斯·德雷克驾船驶过麦哲伦海峡,也本来准备沿太平洋海岸北航,不料猛烈的风暴呼啸而来,海面掀起大山一般的巨浪,船队顿时失去了控制。德雷克所在的“金鹿”号船被狂风吹向南方,到10月28日暴风雨骤然停息之后,船员发觉“金鹿”号已漂近一群稀稀落落的岛屿,而在岛屿的南方则伸展着无边无际的大海。

面对着辽阔的大海,德雷克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发现。因为人们一直以为麦哲伦海峡南面的火地岛是延伸到南方大陆的一部分,而实际上它只不过是一群岛屿罢了。这些岛屿是南美洲的最南端,再向南并无陆地,只有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水在此汇合。德雷克是对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发现,就把合恩角与南极之间的水域称为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美洲大陆南端的认识,使人们觉醒这里只不过是美洲大陆的最南端,而在那更远的被大洋占据的地球的南方,还是未发现的谜一样的地方。

首次进入南极圈的英国探险家

詹姆斯·库克出身在英国一个贫苦多子女的家庭,18岁时入沃克船公司当学徒,21岁已是航行在北海运煤船上的好水手。他到过英国许多大港口,也到过荷兰、挪威、俄国的彼得堡,有较丰富的航海方面的知识。他的最大功绩,不但三次远航大洋洲,首次跨过南极圈,而且战胜了坏血病,为后来远航者带来了福音。

1772年7月13日,为了探索神秘的南极大陆经过一年准备,他新婚刚一年就率两艘巡洋舰—

—“决心”号、“冒险”号,从普利茅斯出发。刚准备出发时一艘小船晃着旗帜,直朝库克船队而来。原来是库克的邻居来告诉库克,他的妻子生了个小男孩。库克高兴一阵之后,还是下令按时起航。

库克的船队沿大西洋一直南下。12月,他们第一次见到了南极的企鹅和冰山。当时天气恶劣,风雪交加,浓雾弥漫。汹涌的海浪咆哮着卷过冰山,冰块互相撞碰,不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可怕声音,他们的船就在南极圈中迂回,小心驾驶。1773年1月17日,他们终于穿过南极圈,看到南边有大陆影子,这是人类首次闯入这个陌生的禁区。但他们再也无法前进,因为海面完全被浮冰堵塞了。

探险船在冰山区航行船队的周围是一个又一个的冰山,稍有不慎,就会被巨大的冰山撞得粉碎,一向喜欢冒险的库克船长不得不返航。

为了寻找被风暴打散了的“冒险”号,库克率“决心”号再一次进入高纬度海域继续探险,先后两次进入南极圈,最远到达南纬71°10′,这时厚实的坚冰挡住了他们的航道。历史与库克开了一个玩笑:他至死也不知道,他已经到达了南极洲的边缘,他朝思暮想的南极大陆海岸离他只有240公里!恶劣的气候使他灰心丧气,失去了一次作出伟大发现的机会。

1775年3月21日,库克回到好望角时,以极度失望的心情在报告中写道:“我在极度的困难中完成了这次高纬度航行。我证明那儿绝对没有大陆的存在,即使有的话,那也是极小极小的、满覆着冰雪的、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我建议停止对南极大陆的寻找。”

由于库克船长在探险界有着祟高的威望,他的这个错误的结论使得一大批海洋探险家们裹足不前,互相观望,以至于在此后的将近半个世纪里,没有一艘探险船敢于驶向那波涛汹涌的、茫茫无边的南大洋。

第一个发现南极大陆的探险家——别林斯高晋

库克作出南极没有任何大陆的错误结论,导致此后几十年几乎无人再到南极海域进行“毫无希望”的探险航行。然而,也有不少科学家并不相信库克的论点,他们认为,如果以南极为圆心,以2000公里为半径画圆,直径就是4000公里,在如此大的范围内怎么能轻易断定没有陆地呢?1819年,俄国探险家别林斯高晋,再次开始了探索南大洋和南极陆地的壮举。

别林斯高晋中校大约是在40岁的时候奉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之命率领两艘帆船前往南极探险。

按亚历山大一世提出的极地航行计划,远洋探险的主要目标是“尽量接近南极点”并到库克没有到过的海域寻找未知的陆地。只有在碰到不可克服的困难的情况下才可放弃这种寻找。

1819年7月,探险船队离开彼得堡向大西洋驶去,900吨的“东方”号由别林斯高晋指挥,530吨的“和平”号由拉扎雷夫中尉担任船长。航行初期是沿库克船长环球航行时的航线行进的,4个月后穿过大西洋来到当时巴西的首都里约热内卢。稍事休整后于1819年11月末,也就是在南半球夏季即将开始之际,继续向南航行。

对于南北两半球的居民来说,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概念。当北半球漫天飞雪、玉树银花之时,恰是南半球的夏季开始,南极圈之内也将进入永昼期。太阳老是在地平线附近兜圈子,一圈又一圈,宛如走马灯似的。在南极圈上,永昼只有一天,在纬圈70度处永昼是2个月,在纬圈80度上永昼是130多天,而在南极点永昼则为半年。所以海洋探险家总是选择在南半球的夏季永昼期内进行探险调查。

船队驶入南纬40度,受到了第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在南纬40~50度之间的洋面上,永远刮着一股猛烈的、固定的西风,这种狂风有时能掀起20多米高的海浪,像山峰一样压向甲板,能把桅杆打断,将甲板上固定的东西洗劫一空,即使大船经过这里也不免胆战心惊。因此水手们把这股西风叫做“抢劫的西风”,把这个纬度叫“咆哮的40度”和“发疯的50度”。

12月正是南半球的盛夏,在南纬40多度的海面上却流动着可怕的冰山,最大的冰山长达150公里,高出海面30米。船员们既害怕和这些冰山相遇,又不能不对冰山上呈现的美丽景色由衷地赞叹。在阳光下,冰山反射着瑰丽的光彩,时而浅红,时而墨绿,时而淡蓝,船员们称它们是“魔鬼的眼睛”。1820年的新年,别林斯高晋探险船队就是和这些“魔鬼的眼睛”

一起度过的。

这年1月,别林斯高晋探险船队又碰见极恶劣的浓雾天气。海面上到处是云涌雾集,站在船头看不见船尾,两艘船更是彼此无法望见。为此他们只好每隔半小时鸣炮一次,作为联系信号,以免在浓雾中走散,或者撞倒一起。

别林斯高晋不愧是出色的航海家。1820年1月中旬,他率两艘帆船首次穿过南极圈,不久就看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海水的颜色改变了,头顶上盘旋着大洋里没有的飞鸟。凭经验判断,这里离陆地不会很远了。

1月26日,他们到达南纬69°22′、西经2°15′的地方,这里距离南极大陆只有20公里的海面,发现新大陆的目标眼看就要实现。若是天气好,他们一定能看见巍峨高耸的大陆冰山。

可惜天不作美,海面上突然刮起一阵阵强烈的风暴,天昏海暗,四周什么也看不见。这时一块巨大的冰山又封住了前进的航路,他们无可奈何,只好后退另找去路。

2月21日和25日,探险队分别在东经19度和41度穿过南极圈,报信的飞鸟展翅迎接,从桅杆上远眺,南方好像有冰雪覆盖的山岭。可是船队仍然无法逾越浩大的冰墙。别林斯高晋心里着急,可又不忍离去,只好令人不安地在南极圈附近左右徘徊。

时间紧迫,天气越来越冷,南极的冬季即将来临。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使海水打到甲板上很快就结成冰层,船队陷入了困境,若不派人时时敲打,船慢慢就要压沉。紧张艰苦的生活使船员们极度疲劳和消沉。

如果再不返航,他们就将永远地留在这里!于是别林斯高晋被迫返回澳大利亚的悉尼港过冬。

1820年10月,南极的夏天又来临了。别林斯高晋和拉扎雷夫又率领船队向南直驶,向着库克船长未曾到过的新西兰以南的高纬度冰区前进。可这次航行一开始就不顺利,“东方”号和一块浮冰相撞,几乎沉没,经过拼力抢修,才勉强继续南行,再一次突入南极圈。说来有趣,他们后来的重大发现,据说多亏了一只南极企鹅。

在南行途中,水手们捉到了一只企鹅,兴高采烈地把它宰了,要尝尝企鹅肉的味道,负责烹调的一位厨师在开膛时,意外地在企鹅的嗉囊里找到了一颗石子。

这一趣事引起了别林斯高晋的注意。企鹅是南极地区的重要“居民”,走起路来一摇三晃,活像18世纪的“绅士”,它是怎样弄到这颗石子的呢?据说企鹅的潜水本领不算高明,不可能从很深的海底叼上石子,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附近一定有陆地。这一偶然发现给屡遭挫折的别林斯高晋以很大的鼓舞。

地球绕太阳转了一周,又是一年的新年了。但这新的一年并没有给探险者带来欢乐,因为环绕南极的航行又将随着夏季的消逝而结束,可是依然没有发现任何陆地。更不幸的是,“东方”号又撞在一块巨冰上,发出不祥的呻吟。企鹅嗉囊里那颗石子所激起的希望和热忱,正在逐渐泯灭和冷却。

正在进退维谷之际,1821年1月10日,别林斯高晋的船队开进现在的别林斯高晋海。到南纬68°57′、西经98°35′的地方,天气突然转晴,他们终于看见一块高出海面的陆地!海岸覆有皑皑白雪,陆地上的悬崖峭壁因太陡而无法积雪,露出了黑色的岩石。船员们欢呼雀跃,高兴得不得了。这可是人类第一次看到的实实在在的南极陆地呀!为了纪念俄国船队的奠基人,这次发现的陆地被命名为“彼得一世岛”。

不幸的是,海面冰况严重,探险船仅能到达离岛19公里的地方。他们沿着冰缘继续航行,7天之后又发现了一块新的陆地,这块被冰雪覆盖着的陆地,也裸露着长长的无雪的岩壁。别林斯高晋只能到达离这块陆地50多公里的地方,因为陆地的南面延伸部分消失了,因而看上去像一块巨大的际地,遂命名为“亚历山大一世地”。

119年后人们才知道,别林斯高晋发现的亚历山大一世地是南极第一大岛,面积将近6万平方公里,由乔治六世海峡把它与南极大陆隔开,实际上它就是现在的亚历山大岛。

亚历山大岛是由冰架与南极半岛相连的,可是俄国探险队不敢断定自己“发现了南极大陆”。所以别林斯高晋在结束南极探险回到俄国10年以后,才漫不经心地把他的很有价值的报告和航海图拿去出版。

这就引发了以后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究竟是谁第一个发现南极大陆?

俄国人认为是别林斯高晋,可美国人则说是纳撒尼尔·帕尔默,说是这位捕海豹船长比别林斯高晋还要早50天到达南极;至于英国人,则坚信发现权应归于布兰斯菲尔德,说是后者1820年1月30日已发现南极半岛……

威德尔假诏闯南极

自从1775年英国探险家库克在他的探险报告中特别提到,在南极圈附近海域存在大量的海豹和鲸鱼,于是英国、美国、俄国、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捕猎船纷纷冒着严寒前往南大洋猎取这些海兽。尽管南极海域航行艰难,但每年仍有100多艘捕猎船集中到那里,仅仅3年时间,南大洋被捕杀的海豹就超过了100万头。在这种大屠杀式的经济活动中,新的发现也随之而来。

捕海豹的船长大多身体强壮,能经受狂风恶浪,许多人目不识丁,但凭借长期的海上生活经验,仍能在变幻莫测的大洋之上来去自如。英国捕海豹船“美人”号船长詹姆斯·威德尔就是其中的一个。

威德尔出身于英格兰的一个牧羊人家庭,自小没受多少教育。由于生性好动,就跑到海港当了一名水手,到他34岁时终于成了捕海豹船船长。1821年他在南极海域捕获了不少海豹,发了一笔小财。

1822年,威德尔再度驾船驶向南大洋,希望能有更大的收获,可他在驶向南奥克尼群岛时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登陆休整时更是长醉不醒,手下的船员也在岛上痛饮狂欢。威德尔的助手库珀·休斯林多次劝他早点起航,以免错过捕猎季节。但他总是不置可否,似乎早就忘了时间正在一天天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