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如此深厚的黄土是西北风带来的礼物。高原的西北方有着大片沙漠。冬春两季,强劲的西北风把大量沙子卷走。当大风抵达秦岭时,风力受阻减弱,沙子就纷纷降落下来,因为风力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降落下来的沙粒也随着由粗变细。长年累月,百万年过去了,这块不可思议的“黄地毯”也就逐步形成了。
这块硕大的黄土地,是我国中华民族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我国农业、蚕桑业的重要发源地。轩辕黄帝的陵墓就在黄土高原中央的桥山。今天在高原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裸露的疏松黄土,然而,古代这里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牛羊成群的草原。后来,就是因为滥垦草地,乱砍森林,严重破坏了植被和生态平衡,水土大量流失,才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水乡泽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三峡以东,黄土高原以南,江南丘陵以北,分为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长江三角洲四个部分,是由长江冲积而成的平原。
两湖平原包括湖南的北部和湖北的南部,远古时代这里曾是个烟波浩渺的云梦泽,后来被长江及其支流冲刷下来的泥沙所填平。它的面积有5万平方公里,分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两部分。平原上水网密布,向称“鱼米之乡”。
鄱阳湖平原位于江西北部至安徽西南边缘,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在50米以下。
皖中平原位于安徽中部的长江沿岸,以及巢湖附近,面积较小。
长江三角洲位于镇江以东,运河以南,杭州湾以北,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由长江和钱塘江冲积而成,这里的海拔只有10米左右。三角洲上,河网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称“水乡泽国”。这里盛产稻米、鱼虾,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我国西南边境的青藏高原,以巍峨的雄姿屹立在地球之巅,赢得了“世界屋脊”
的称号。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高度在4 000米以上,全世界共有11座海拔超过8 000米的高峰,全都矗立在青藏高原上。
青藏高原介于东经73°40′~104°20′、北纬27°20′~40°之间,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以及甘肃省的西南部,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领土的四分之一以上。高原上自北而南绵延着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等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各条山脉之间镶嵌着莽莽苍苍的谷地和盆地,高原周围,群山环抱,山外边是一落千丈的巨大平原、盆地和峡谷。
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距今2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以后随着地壳运动,海面逐渐缩小。到了距今3 000万年以前,发生了世界上最年轻的一次造山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在这次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山逐渐突起,成为现在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它的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也随之大幅度隆起,成了世界的屋脊。现在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还在继续升高,每年大约上升10毫米。
由于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空气稀薄,因而日照强烈。拉萨一年中有3 005小时照到阳光,有“日光城”之称。高原上气温很低,冬暖夏凉,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夏季多雨,加上这里的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分布很广,冰川消融后水量丰富,因此高原上河湖众多,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等许多著名河流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有着白雪皑皑的雪峰,晶莹耀眼的冰川和湛蓝的湖泊。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放牧着成群牦牛和绵羊。这里不仅景色十分迷人,而且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蕴藏着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宝藏,雅鲁藏布江谷地还是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的产地。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过去交通闭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已经修筑了兰青铁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以及川藏、青藏、滇藏等公路,拉萨到西安、成都间已有班机往返。
世界罕见的巨石
澳大利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它经过漫长而持续的大自然风化和侵蚀过程,高峻的山峦已被夷为平地,雄伟的地形已不多见,但中部却留下世界上最大的一块完整的巨石——艾尔斯石。艾尔斯石周长10千米,高达400米,孤零零地矗立在平坦的沙漠上,附近没有任何冈峦,远看像一块长方形的大面包。一根200米长的石柱依附在石壁上,被称之为“袋鼠尾”。艾尔斯石虽然是在偏僻的大沙漠中,却不断招来世界各地的游客,这块巨石之所以吸引人,除上述的特征外,另一原因是它的颜色因早、中、晚所受的太阳光照射的倾斜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有时是暗紫,有时为赭红,为世界所罕见。
世界的“顶点”和“末端”
地球像陀螺那样斜着身子旋转着,北极大致对着北极星。北极是世界的“顶点”,而南极则是世界的“末端”。
北极和南极是地球上所有经线汇集的两个点。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极点,除了它,没有再北的地方了;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的极点,除了它,也没有再南的地方了。
这两个点是世界上千分有趣的地方。当你站在北极点上时,仰望天空,“北极星”终年都在头顶上。夏半年,太阳老是在南方的低空转圈子,这是“极昼”,长达半年;而在冬半年,太阳却一直躲在地平线下,这是“极夜”,也长达半年。在北极点上,你无论朝哪里走出一步,都是向南走,没有东,没有西,也没有北。
当你站在南极点上时,举首仰望,也有一颗“南极星”终年在头顶上,只是它的光亮比北极星要弱得多。夏半年,太阳老是在北方的低空转圈子,这是“极昼”;而在冬半年,太阳不再在地平线上升起,这是“极夜”。在南极点,你无论朝哪里走出一步,都是向北走,没有东,没有西,也没有南。
这两个地方都没有经度之分,一天内没有昼夜的区别。它们都处在南北纬90°的高纬度,也没有四季的区分,终年冰雪覆盖。
我国的南北差异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学特征而言,我国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据统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男子平均身高为1.693米,云贵川地区则是1.647米。从南北方的气温差异来讲,由于南方气候炎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较快,生殖器官发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气候寒冷,影响了体内酶的活性,新陈代谢慢,生命周期长;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因而长得“人高马大”一些。
南轻北重由于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工业布局有南轻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北方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因而逐渐形成以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捷、资金技术力量雄厚,所以便扬长避短,发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业类型,因而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南经北政从总体上看,我国北方军事、政治活动活跃,南方经济、文化发达。北方历来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秦、汉、唐定都长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更确定了北方在全国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现代,由于西方的科学文化首先从我国东南沿海传人,促进了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使得南方在经济文化上的优势不断加强。因而“北方出当官的,南方出经商的”,这两句话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经济心态。
南繁北齐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
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