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大爆炸之迷
1908年6月30日,清晨7点17分,一阵剧烈的爆炸声,惊醒了俄国远东西伯利亚沉睡的山林,大地猛地颤抖起来。一些人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抛到老远老远,房屋摇摇晃晃的倒塌下来。紧接着,森林里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凶猛地卷着灼人的火舌,铺天盖地扑向房屋、人群、牲畜。霎那间,通古斯方圆几百英里范围内遭到空前的浩劫。
这时,远在美国的华盛顿地震测试台,已经从地震仪上捕捉到了灾难发生地点的方位和程度。距离通古斯500英里远的伊尔库茨克,地震仪的指针不停地摇动了近一小时。与此同时,在丹麦、英国、奥地利的一些地区,有许多人都观察到北部天空出现异常现象,绚丽的绯红抹染了大半个天空,像是在燃烧一样。有人甚至往警察局打电话,提请他们注意是不是发生火灾了。
在灾难的发生地,情况非常糟糕,大火吞噬森林,融化了大片大片的深层冻土,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成片的植物化为乌有。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是这场灾变的罪魁祸首?
谁也回答不出来。
这时,有人想进入灾难发生地,实地考察一番。可是,由于这场意外灾难使得通古斯地区气候变得十分恶劣,极度的严寒和冰雪将这个地方包裹了起来,封冻了道路,阻塞了交通。人们根本无法进入这个地区,更不用说考察了。因此,通古斯地区到底遭到了什么样的浩劫,便成了一件悬案,沉重地压在人们的心头。
1921年,也就是通古斯大爆炸发生之后的第13年,苏联科学家组织了一个考察组,对大爆炸之谜进行了第一次考察。
考察组由列昂尼德·库里克博士率领。库里克博士一直从事对陨石的研究。在此行之前,他在理论上对通古斯神秘爆炸进行了一些推测,认为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巨大的陨石或者陨石群的撞击,导致了大爆炸的发生。因此,只要在大爆炸的地区找到陨石坠落的痕迹,答案也就找到了。
考察组首次进入了通古斯森林。荒凉的通古斯森林,自从13年前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之后,便沉睡了,像是生怕有人惊醒它的好梦,它用爆炸的威力阻塞交通,设置许许多多路障,使得考察队员们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而且,让库里克博士大为惊诧的是,没有发现陨石的痕迹。因气候、环境条件太坏,首次考察一无所获地结束了。
又过了六年,库里克博士再度率考察组前往通古斯地区。这次考察组中增加了两名新成员,一位是西伯利亚考古学会的维克托·谢汀教授,一位是美国天文学家查尔斯·奥利维尔博士。三位科学家的着眼点还是巨大的陨石,继续第一次考察所关注的问题。
这一次,科学家们找到了大爆炸发生的中心位置,它位于楚尼河与通古斯河之间的高原上,直径大约15~20英里。站在山顶上,满目凋敝惨淡。光秃秃的大树代替了过去茂密的森林,那些大树被连根拔起没有树皮也没有树根;冻土覆盖着大片的山丘和沼泽到处都似乎在暗示,暗示着一个凶猛肆虐的魔力存在。科学家们当然不相信魔力,但他们感觉到,造成这场巨大灾难的,绝非普普通通的自然力,如果确实如库里克博士所推测,是陨石撞击的话,那么,这颗陨石大约有4万吨重!只有这么大质量的陨石,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破坏力。
由此看来,一颗重约4万吨的陨石,把通古斯森林炸得满目疮痍,一定会在地面上留下点什么吧?按照大爆炸所产生的能量看,地面上起码有一个巨大的陨石坑,还应该有许许多多的陨石碎片方对,否则便不符合逻辑了。科学家们找哇找,既没有发现陨石坑,也没有找到陨石碎片。为了万无一失,他们雇了一些人,深挖冻土,遇到可疑之处,便深掘几十英尺。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没有找到含有铁镍成分的流星物质。科学家们只好悻悻而归。
难道是判断发生了错误?1929年,库里克博士又与其他人合作,对通古斯进行了长达八个月的考察,结果依然如故。
十年过去了,在1938年,库里克博士在总结前三次考察的经验之后,第四次率考察队进入通古斯地区。
这次,他们的设备、装置都比较齐全,配备了小型飞机,可以从高空俯瞰整个通古斯地区,而且,在高空还能拍摄不同角度的照片、收集珍贵的地面资料。
就是在这次考察中,考察队差点儿全部丧生。那是一个意外,当考察队员乘飞机进行高空观察时,突然,飞机一个跟斗,直栽进通古斯河里。幸好是栽进河里,否则,机毁人亡的悲剧就发生了。有趣的是,这一凶险给库里克博士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他猛然惊醒,二十余年来,自己死死地盯着那个未知的陨石,是不是太局限了?难道陨石轰击是通古斯大爆炸的唯一原因吗?
会不会还有其他原因?
库里克教授戏剧性地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产生了怀疑。这一转变开拓了科学家们的思路,从而,对通古斯大爆炸之谜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42年,库里克博士带着深深地遗憾逝世了,他花费毕生精力研究通古斯大爆炸,却没能揭开谜底。但是更多的科学家像在田径场的跑道上一样,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不懈地跑下去。其中有考古学家、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地震学家、化学家等等。研究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科学家们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对通古斯大爆炸进行考察,企望能找到突破口,从而揭开笼罩在它上空的神秘迷雾。但是,大爆炸地区固守着它的沉默和现状,衰败的森林,冰封的大地,硬是不作一点儿让步,人们走进它时,越发觉得疑团重重,于是各种各样的猜想和推测都产生了。
“外星人”降临广岛想象
1945年8月6日凌晨两点,在太平洋上一个叫做提尼安的小岛上,一架飞机慢慢悠悠地升了起来,它像是有点儿超负荷,起飞显得有点吃力。不一会儿,它便钻进铅灰色的天空里去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是一架超级空中堡垒B—29轰炸机,不过,此时它已经临时借用航空大队长母亲的名字,被命名为“依诺拉·盖茨”。这架飞机叫什么名字无关紧要,关键在于它干什么去呢?要知道,此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
飞机往日本方向飞去。确切地说,是往插入濑户内海的广岛市飞去。
清晨的广岛,清澈的天空几乎纤尘不染。“依诺拉·盖茨”从3万英尺的高空鸟瞰广岛,能见度极好,濑户内海湛蓝湛蓝,美丽的广岛犹如少女纤细修长的手指,极优美地在海水中伸开。
8点09分,飞机上的瞄准器对准了市中心的相生桥。弹舱门打开了,一枚细长炸弹被扔了下去,这时正好是8点15分。43秒之后,广岛嗡地一下烧着了,蘑菇状的云团剧烈地翻滚,整个城市像被熔岩覆盖着,已经看不见什么了……广岛的时间,便在人类历史的这一刻凝固。
世界上第一颗实战用的原子弹爆炸了。它是美国秘密制造的新型武器,长10.5英尺、直径29英寸,细细长长,虽然重量只有9200磅,能量却相当于12500吨黄色炸药。
这枚原子弹究竟造成了什么程度的破坏呢?
后来,这次核爆炸后幸存下来的人回忆到,当时只见白炽无比的光一闪烁,眼睛就失明了;它是那样的强烈,植物的绿色在白光里,顿时化为乌有。随着闪光瞬间而来的是一阵热浪,它持续的时间很短,却没有时间冷却,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在2.5英里以外,皮肤在最初的1/1000秒内可达到50℃,而在爆炸中心附近的温度,可达到225℃。严重的灼伤,其强度让人难以置信,它能在一瞬间导致人体炭化,而且会使内脏气化。所以,在火球腾升的半英里范围内,暴露在外的人们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变成了一堆堆干瘪冒烟的黑焦炭,成千上万个黑色的东西,粘在街头、桥梁和人行横道上。原子弹的冲击波,以最初每秒2英里的速度,火箭般向四面八方飞过去,大片大片的房屋、树木,顿时随着烟雾齐刷刷地倒塌了。
据统计,在广岛当时尚未疏散的24万多人中,死亡人数为14万;从1945年算起,5年内;同这次轰炸有关的死亡为20万。76000幢建筑物中,70000幢被破坏或毁掉了。
原子弹的爆炸震撼了全世界,也深深地震撼了从事通古斯大爆炸研究的科学家们,震惊之余,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再回过头去看看通古斯那曾经是参天大树的密林,现在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倒在地上,这些树没有树皮也没有树根,像是被连根拔起。这与遭到某种威力无比的爆炸何等相似呀。一位叫塞尔诺夫的农民告诉科学家,通古斯大爆炸发生时,他正在瓦纳伏拉村。突然,他看到约一英里远的西北方向上空,燃烧着一个东西,那东西发出强烈的灼热,使他闭上了眼睛。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天空一片漆黑,随之,一阵强烈的爆炸声传过来,紧接着,大地震动,他被一股力量掀起,从门槛直抛到6英尺以外。据资料记载,在大爆炸发生的时刻,一辆运行在西伯利亚的列车上,许多旅客都看见了一个发光的物体由南向北飞去,随着一声巨响,旅客们惊恐万分地感到了震动,列车被震得摇摇晃晃,好像喝多了酒的醉汉。
科学家们根据震动的波及面、震中的破坏程度等等情况分析,这次爆炸如果是某种爆炸物引起的话,那么,这种爆炸物起码具有类似原子弹的性质。
科学家们决定,修正通古斯考察方案,应该重视那些与常理相反的推测。1963年,由地球物理学家索洛多夫率领的苏联考察队,再次进入通古斯。他们携带了在当时看来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来到爆炸中心。从直观上看,这里的一切都似乎表明,“瞬时辐射烧灼”曾经发生过,究竟能不能有足够的证据呢?他们利用知识和仪器,不久就测定出,这里的确是发生过核爆炸,当时释放出的放射能量至少为2.8×1023尔格,相当于一颗千万吨级的原子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他们还用碳14法,测得树木、土壤的放射性很高,超过其他地方两倍以上。
因此,科学家们欣喜地得出结论,通古斯地区的爆炸并非陨石撞击,而是一场核爆炸。他们甚至根据树木烧焦的情况,确定核爆炸发生在离地面5公里的高空。
这样看来,不就可以公布通古斯大爆炸的谜底了吗?
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我们知道,世界上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于1945年,通古斯的神秘爆炸是1908年,这中间相距37年。如果1908年通古斯的灾难是源于一场核爆炸,那么,它是什么样的爆炸物呢?武器吗?还有,它究竟是什么人干的呢?随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更深认识,通古斯大爆炸之谜让人们产生的联想就更多了。
所以,不久,在不断的争论和研究中,有许多人又否定了60年代初期的结论,他们认为,通古斯的灾难“实际上是一次核爆炸”的说法,似乎不能让人接受。
揭开飞碟之迷
今天,当人们看见这三个字母——UFO时,几乎都知道它代表“不明飞行物”。UFO实际上是英文UnidentifiedFlyingObject的缩写。
更多的人把UFO叫做“飞碟”。
据说最早把“不明飞行物”叫做飞碟的人,是美国的一位商人,他叫阿诺德。在1948年6月的一天,阿诺德驾驶着自己的飞机,飞翔在华盛顿州的纳亚山上空,突然,九个圆盘形的飞行物体,自北往南飞掠而过,闪闪发光,速度惊人,每个的直径约为30米。这奇景让阿诺德大吃一惊,他把这些状如菜盘的飞行物体称之为“飞碟”。这件事轰动了美国,也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
从此,“飞碟”这个颇具神奇色彩的名字便被人们所接受,而且目击飞碟的报告成千上万纷至沓来。飞碟的形状也不光是圆盘形,还有蘑菇形、雪茄形、橄榄形、圆帽形、灯泡形等不下百余种。纵然形状各异,人们还是把它们统称为“飞碟”。
“飞碟”的热浪从美国扑向法国,从澳大利亚卷到中国,几十年功夫,世界上没有不知道它的地方。但是关于它的疑问也如同它的知名度一样,多得说不清、道不明。至今没有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来回答它究竟是什么?它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飞碟”就是这样地迷人、恼人。科学幻想小说把它作为最好的题材,构思成一篇篇引人入胜的故事,牵动了许许多多求索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