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个相类似的例子。一个是韩国的牛蛙,一个是我国广东的蜗牛。牛蛙是一种大型蛙类,原产古巴,可以人工饲养,长得快,肉味美。用人工饲养的牛蛙来代替从田间捕捉青蛙,可以保护我们的庄稼。因此我国从60年代开始从古巴引进牛蛙。我国的邻国韩国本土不产牛蛙,也从国外引进饲养,以改善居民的食谱。蜗牛本是国外的一道名菜,它的学名叫福寿螺,是一种大型的软体动物,以吃植物的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东首先引进饲养,供应高级餐厅。作为农村一种副业,饲养蜗牛发展很快。韩国引进牛蛙,广东引进蜗牛,本来都是好事,却因为不注意,失去控制,让部分牛蛙、蜗牛逃出了饲养池。于是牛蛙在韩国农田里大吃起本地的小蛙,福寿螺到菜地大啃珍贵的细菜。本来是作为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举措,却一下成了破坏环境、打乱当地生态平衡的事故,以致当地政府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来挽救。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是否掌握科学,对生产、对环境是多么重要。
除了学习科学知识,重要的是实践。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有关保护环境、爱护生物的活动。现在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市树,规定了本省本市的植树节、爱鸟周、野生动物日,每年联合国还提出“XX年”以及各种环境方面的活动日,如国际海洋年(1998)、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世界动物日(10月4日)、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等,我们可以围绕着开展一些活动。电视台播放《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全国还有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生物小论文等青少年科技项目。这些活动都给青少年的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参加这些活动,不仅能学到好多生动有趣的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我们的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环保知识,使全国人民都来关心生物、关心环境。在活动中,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对几个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可不要小看我们的力量。据笔者了解,许多青少年学生的环保小论文都对环保专业工作人员有重要的参考,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北京市有两位初三学生对北京市的废纸处理问题作了长达一年的调查。他们定期访问居民,统计家庭垃圾中废纸的比例,又走访专家,亲自动手试验。最后,他们发现北京平均废纸回收率只有20%,也就是说每5张纸就有4张被作为垃圾扔掉了;在家庭垃圾中,废纸比例达到46%,最高达到68%;北京市日产垃圾近万吨,其中废纸数量不少(因为家庭垃圾只占垃圾中的一部分),都白白被填埋掉。每回收一吨废纸可以节约原木0.7吨、煤0.4吨、水300吨。他们又分析了废纸回收难的原因,提出许多可行的建议,如节约纸张、重复利用纸张、用纸制品代替塑料制品,建议中小学生爱护课本,把用完的课本传给下一年级的同学(这在有些西方国家早已推行)或支援贫困地区的小伙伴等。两位同学的调查和建议得到了北京市领导的重视。类似这样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也来作一些调查、研究、分析,不也可以为改善环境、节约资源作出我们的贡献吗?
因此,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人人都可以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各国为追求经济发展,采用“高投入”的方式,形成了“增长热”。经济的发展把一个受战争创伤的世界,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里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发展的电子时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但是,经济赖以生存的环境却不断遭到破坏和践踏,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公害事件连续不断地发生,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痛苦的阴影使人们陷人了生存危机之中。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人们开展了反对公害的环境保护运动。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环境保护进入了国际社会生活。
1972年6月5日,世界上11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云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联合国在这里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共同讨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它向全世界所有人发出郑重告诫:
“如果人类继续增殖人口、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肆意污染和破坏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必将出现资源匿乏、污染泛滥、生态破坏的灾难。”它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人类环境宣言》都已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它是人类采取共同行动保护地球环境的起步。
在这次会议上,世界各国政府首次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的环境战略。尽管各国位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在“只有一个地球”的警钟声中,逐步取得这样的共识:人类的命运与地球的命运息息相关;环境污染没有国界;维护全球环境,必须进行长期的、广泛的国际合作;如果人类社会的盲目、畸形发展得不到控制,那么自然界就将控制它,而且会更加残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事关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只有共同关心,才能一齐发展,才有美好的前景。
“地球日”的诞生
在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的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频频发生公害事件,震惊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出版了一本书名叫《寂静的春天》。卡森在书中描述了因有机氯农药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并指出有机氯农药不仅危及许多生物的生存,而且正危害着人类自己。这本书很快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促使人们觉醒,掀起了反污染、反公害的“环境保护运动”。
1970年4月22日,在一些国会议员、社会名流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组织带领下,美国1万所中小学、200所高等学校以及全国各大团体共2000万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等宣传活动,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这项活动的影响迅速扩大到全球,4月22日于是成了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的重要一天——“地球日”。
这项“地球日”活动的发起人是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尼尔逊。早在60年代初,他就为环境问题在美国政治中毫无地位而不安,当时总统、国会、企业乃至媒体都对这一关系到未来的问题漠不关心。怎么办?1963年,他终于说服前肯尼迪总统进行一次国内的巡回演讲,把环境的恶化程度公诸于众,以便引起美国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活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1969年夏天,尼尔逊又提议在全美各大学的校园里举办环境保护问题演讲会,并马上成立组织,研究计划。当时才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海斯立即响应。他会见尼尔逊,并决定暂时休学,全身心地投入环保活动。
不久,海斯又把尼尔逊的构想扩大,策划举办一个在全美国各地展开的社区性活动。尼尔逊采纳了海斯的建议,为了错开期末考试,他提议以次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在全美开展大规模群众性的环境保护活动。1969年9月,他在西雅图的一次演讲中宣布了这项计划。尽管他们事先已经作了充分的估计,可是全美公众对于这项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支持和强烈反响,仍然使他们大为吃惊,且备受鼓舞。
第一次“地球日”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它有力地推动了美国乃至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28个有关环境保护的重要法案,并于第二年成立了国家环保局。在国际上,“地球日”活动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并成立了环境规划署。
以后每年都有“地球日”活动。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20周年之际,全世界有140个国家的2亿人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地球日”活动:缅甸人举行反对屠杀大象抗议活动;巴西人到亚马逊河地区植树;英国伦敦的活动组织者鼓励顾客把商品上不必要的包装取下来还给商店;日本人举行近百项清理环境的活动;巴黎的环保极分子这一天骑着自行车或踩着旱冰鞋上街。最积极的当然是美国人:华盛顿安排“能源效率日”、“再循环日”、“节水日”、替代运输日”等多种环保活动日;马里兰州组织志愿者清扫公路和参加植树;弗吉尼亚州举办“地球日音乐节”;加利福尼亚州小学生往田间释放瓢虫,以代替农药以虫治虫;巴尔的摩市的儿童穿着用再生布做成的服装参加游行……世界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美国著名大学——哈佛大学,有一个名叫丹尼海斯的学生,在这一天发起并组织了保护环境的活动,得到了美国社会的广泛支持。全美有2000多万人,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他们举行集会、游行和其它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图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资源。为此,美国国会也在这一天休会,使议员们能回到各自的代表区参加宣讲会。全美三大商业电视网和公共广播系统对活动的情况作了报道,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它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办,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都说明“地球日”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了全球性的活动。在1990年4月20日“地球日”20周年之际,中国总理李鹏发表了电视讲话,支持“地球日”的活动。从此,中国每年都进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就是要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世界环境日”诞生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与环境会议,会议提出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口号:“只有一个地球”。还发表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宣言》提出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
《人类环境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并要求各国政府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世界环境日”,象征着人类环境向更美好的阶段发展。
它正确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1973年1月,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设立环境规划理事会和环境基金。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保护环境500佳”。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的制定,基本反映了当年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很有针对性。已提出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有:“警惕,全球变暖”、“只有一个地球”、“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等。
多年来,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世界环境日”已成为地球人共同的节日。
你知道吗
最著名的环境保护纪念日是“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此外,一些国际组织还为地球确定了另一些节日,目的也是号召大家都来保护地球。例如: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许多国家根据本国的特定环境和需求,又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例如我国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制定这个节日的目的是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认识到大气是人类的共有资源,保护大气资源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1994年12月,联合国第49届大会决定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呼吁各国政府重视土地沙化这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1987年7月11日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出生的日子,联合国于1990年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期望以此引起世界各国对人口问题的重视,采取措施控制世界人口。
9月16日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这个节日是纪念《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议定书》的签订,要求所有缔约国家根据规定目标采取具体行动来纪念这一特殊日子。
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要求该组织的成员国举行相关活动,以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重视。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1993年12月29日起生效的,于是第二年联合国大会宣布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992年11月18日,全世界有1575名科学家(其中99人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就环境问题向世人发出警告:扭转人类遭受巨大不幸和地球发生突变的趋势,只剩下不过几十年时间了。他们还起草了一份文件——《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文件开头就:“人类和自然界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这份文件将臭氧层变薄、空气污染、水资源浪费、海洋毒化、农田破坏、动植物物种减少及人口增长列为最严重的危险。事实上,这些因素已危及地球上的生命。
环境科学工作者把地球上的环境污染问题概括为八大要素:(1)酸雨。它破坏植物气孔,使植物丧失均衡的光合作用,它还使江湖里的水质酸化。(2)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致使地球的气温上升,自然生态失衡。(3)大气臭氧层被破坏,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命构成威胁。(4)化学公害,全世界已经商品化的化学物质有67万种,其中有害的化学物质为1.5万种,每年有50万人因使用不注意或废弃物处理不当引起中毒。(5)水质污染。世界每年有2500万人因水污染而死亡,约有10亿人喝不到洁净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