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实施的一项国际性、政府间计划。它的主要目的是为协调入与环境的关系,为合理而持久地利用自然资源,提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并强调决策者、科学家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密切配合。
“人与生物圈计划”具有14个研究项目,由“人与生物圈”国际协调理事会负责协调国际性合作,促进世界性生物圈保护网的建立,组织研究成果和情报资料的交流,举办各种学术讨论会和培训班等。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的10000多名科学家参加这一计划,全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已发展到200多个,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圈保护网。
我国于1971年就参加了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并于1978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我国的长白山、卧龙、鼎湖山等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
动物的变异
近年来,动物的变异现象频频发生。例如在印度洋的圣诞岛,栖息在密林深处的上亿只红蟹,突然潮水般地从林中涌出,使全岛犹如铺上了一层红地毯。岛民们惊恐万状,等到“红蟹潮”.过后,方敢出门。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到新泽西州的沿岸,曾经发生200多头海豚陈尸海滩的事件,这些海豚个个消瘦、衰弱,有的还患有肺炎,显然是一种不知名的病原体造成的。
科学家们指出,造成这类动物变异的罪魁祸首正是自诩为文明的人类。在日本,人工驯养的猿猴中不断出生畸形猿猴,原因是人工饲养的饲料都是曾被喷洒过尢量农药的食物。一些国家的家猫发现有水银中毒的症状,这些家猫会像醉鬼似地步履蹒跚,或者身体突然抽搐、震颤。究其原因,是它们的主人用含有污染物质的海鱼内脏喂猫的缘故。更直接的例子是,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尔核电站爆炸造成的核泄漏,使得附近的农场里不断出生没头没脚的牛、猪的怪胎。
人类满不在乎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理所当然地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动物的变异和绝灭清楚地向人们预示:现在发生在动物身上的事件,完全有可能在人类身上重演。
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环境,就是拯救人类。
地衣——环境保护的“义务尖兵”
很多植物都具有监测大气的功能,因而被称为环境保护的“义务尖兵”,地衣就是其中之一。地衣对污染物十分敏感,被称为毒气自动检测站。
地衣又是生长在树上、石头上的一种低等植物,它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地衣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并能产生一类叫地衣酸的化学物质,具有抗生作用。
地衣又被称为植物界拓荒的先锋,因为它分布广泛,在各种环境中都能生长,并且耐干、耐寒,为其他植物生长创造条件。在环境保护中,地衣之所以有特殊贡献,还因为空气中只要有一点有毒气体被它吸收,就会枯黄,因此成了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由于地衣生长在树皮、墙壁、岩石上,不受土壤成分和土壤污染的影响,所以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发出的警报信号最准确,被誉为可靠的环境义务尖兵。
森林——地球的“肺叶”
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一旦病变严重,即要危及人的生命,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森林对地球的作用,人们就知之不多了。人类专家说,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历史学家说,森林是历史盛衰的象征;,经济学家说,森林是绿色金库;物理学家说,森林是太阳能的储存器;土壤学家说,森林是土壤的保育员;水利学家说,森林是天然的储水器;生态学家说,森林是生物的制氧机;而地理学家则说,森林是地球的肺。众说纷纭。
地理学家的说法,既形象,又贴切。因为,森林具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等功能。1万平方米的森林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1000千克,放出氧730千克,净化空气1.8亿立方米;一年可吸收50~70吨尘土;使阳光的有害影响缩小到1/10,使噪声降低26%。森林使人类有足够的氧气得以生存,因此人们称森林是地球的“肺叶”,完全是由衷之言。
不幸的是,长期以来,人类却对森林无节制地砍伐,加上战争和自然灾害,使世界森林横遭破坏,其面积由800万平方千米锐减为现在的280万平方千米。这就是说,地球的“肺叶”已被割掉了2/3,而且森林面积目前每年正以20万平方千米的数量消失,这能不引起地球上居民们的高度重视吗?挽救森林,也就是挽救人类。
植物园——“绿色博物馆”
植物园是保存植物,特别是保存濒危植物的好地方。最小的植物园保存植物种类也不下1000种,大的都在5000种以上。长期以来由于农林的不合理垦植以及工业污染等,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许多植物处于濒危状态。目前世界上有1.5万种植物濒临绝种,估计还有4万种植物在本世纪可能灭绝。我国被列入“濒危珍稀植物红皮书”的就有389种植物。因此植物园将成为迁移保存活植物的最有效的场所,同时人们誉之为“绿色博物馆”。
目前收集植物种类最多的是英国皇家植物园,收集植物8万种。德国柏林植物园收集1.8万余种,加拿大蒙特利尔植物园收集1.5万余种,美国阿诺德树木园收集木本植物6000余种,英国伯明翰大学植物园收集马铃薯野生科达6000余种。我国多数植物园收集有2000~3000种植物,其中上海植物园保存的植物最多,达5000多种。
大多数植物园建在城市近郊,植被覆盖极高,模仿自然生态环境,所以也往往成为人们良好的旅游地。
“三北”防护林体系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国务院1978年决定兴建的,并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重点项目之一。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拨出专款,组织2.5万多名专业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勘测。这项工程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我国北部边界,南沿海河顺延到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560~1460千米,横跨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2.4%,故称“三北”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造林育林,采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多种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牧场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以及薪炭林、经济林、用材林多林种相结合,实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目前在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规模和速度,均超过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工程的世界之最”。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之一。
森林虫害——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三北”防护林体系曾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然而,1993年6月我国“三北”防护林森林病虫害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蔓延,其破坏之严重,蔓延之神速,被专家们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黄斑星天牛在陕西、甘肃、宁夏的70多个县十分猖獗,危害面积约达700平方千米,其中4000多万株杨树大多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杨树吉丁虫在吉林省造成毁灭性灾害,全省200平方千米森林受害,仅双辽、梨树、德惠3个县,每年约有20多万株树木枯死;造成损失近200万元。松毛虫是“三北”地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害虫之一,年发生面积达3000多平方千米,仅此一项,年损失立木蓄积量达数十万立方米。
宁夏为了清除虫木,不得不彻底砍伐,其结果数千万株杨树被一扫而光,40年造林成果毁于一旦。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年有10万平方千米森林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涉及半壁江山安危的防护林工程有毁于虫口的危险!
森林病虫害蔓延的原因,首先是树种单一,大面积纯林成为虫害成灾的基础;其次是对苗木、种子等检疫不严,为虫害的传播开了方便之门;第三是长期使用某种农药,既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又杀伤了大量天敌,破坏了生态环境中的动态平衡。为此,专家们建议应注意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少用农药,保护鸟类,以生态学观点来保护森林环境中的动态平衡和自动调节能力。
屋顶绿化
城市人口集居,道路密集,工厂林立,汽车穿梭,空气中含有相当多的尘埃、炭粒、油烟、铅和贡的粉尘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而城市可供绿化的面积相对较少,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要提倡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就是在楼顶垫土造地,或用轻质有机肥料做生长基,适当栽培花草、小灌木或盆栽植物。特别是高级宾馆、娱乐场所和各类大厦的楼顶,开辟“空中花园”还可供人观赏,娱乐、休憩之用。
我国屋顶绿化搞得比较好的是鞍钢的联轧厂。该厂为了改善厂区环境,从1984年开始,就在厂办公楼的楼顶营造空中果园。300多盆巨峰、玫瑰、龙眼等品种的葡萄布满楼顶,盆与盆之间设有竹制棚架,建有滴灌设备。由于管理得当,年年葡萄丰收,既可招待来宾,也可使全厂职工改善生活。
发展屋顶绿化,不拘一格,除种植花草外,还可以种菜、培育药材等。有些国家还利用这块空中宝地做“菜园”,解决了部分居民的吃菜问题。
城市绿化
草往往被人们看成是有害的东西,一搞卫生就要拔草。其实,种草、培植草坪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楼林立、车如流水的城市中,开辟出一块块碧绿如茵的草坪,给人以清新凉爽之感;绿树、花坛、草坪交相辉映,不仅丰富了空间的色彩和层次,还使城市增色不少。
草还具有保护环境的功能。1万平方米的草坪每昼夜能释放氧气600千克,人均25平方米的草坪,就能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基本吸收掉。草坪能净化空气,有草坪的地方空气中的细菌仅为无草木的公共场所的万分之一;粉尘含量也要比裸露的上地低2/3。草坪通过植物叶片的蒸腾,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草坪植物茂密的叶片形成松软而富有弹性的地表,能像海锦一样吸收声音。据测算,20米宽的草坪可减弱噪声2分贝左右。
草坪植物种类很多,习性各异,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适宜当地条件的草种建造草坪。对于路边或较大院落,一时还不能种上更好的花和草时,不妨将自生自长的草地加以修整,也可以达到美化和净化环境的目的。
氧化塘
氧化塘是指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水生生态系统。进入氧化塘的有机污染物,在好氧条件下主要由好氧性细菌进行分解,形成铵、磷酸根和二氧化碳等产物。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利用这些产物作为营养源,合成本身的机体,并释放出氧气,供好氧菌继续氧化降解有机物。
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这两组生物的代谢作用相互依存,循环不断;从而使水质不断净化。
在塘底层还存在厌氧细菌的作用,它们通过无氧代谢过程,将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硫化氢、沼气和有机酸等产囱。此外,悬浮体和胶状体的沉淀作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羽,阳光和茵藻分泌物的消毒作用等,使氧化塘对重金属污染物和细茵、病毒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整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细菌和藻类的代谢活动,这是氧化塘净化污水的生化基出。
我国的氧化塘更具有自己的特色,通常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或放养鱼、鸭、鹅等。这个生态系统能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净化和综合利用:增殖的藻类和细菌可作为浮游动物的饵料,浮游动物又是鱼类的铒料,水草、小鱼、小虾又成为鹅鸭的精饲料。同时,生长在塘中的水生植物还能有效地吸附和降解污水中多种污染物质,起到加速和增强净化的作用,从而使我国的氧化塘功能从单纯的处理污水,发展到处理和利用相结合,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可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态住宅
随着生态农业的兴起,一种小型的富有生机的生态单元——生态住宅已在我国各地兴起,而且有可能成为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的一种趋势。
为什么要提倡兴建生态住宅呢?因为生态住宅对解决我国人多地少、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有着现实和长远意义。浙江省永康县,近十几年来建成了一批外观新颖、各具特色的生态住宅。他们按照生态平衡的原理,将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和生活用房合理地配置在一幢房内,实现住宅内的生态良性循环。如某幢生态住宅,占地111.9平方米,3层砖混结构,地下建沼气池和净水井,一楼建猪舍、泵房和工副业生产用房,二楼建厨房、卧室和卫生间,三楼为学习、娱乐和科研用房。屋顶宛如一个绿色田园,在15厘米厚的i层上种有几十种蔬菜、水果、花卉,仅两年就收获蔬菜2300多千克,柑橘250余千克。屋顶还建有水塔、鱼池和沼气液贮存池。由于屋顶被土层与绿色植物覆盖,住宅变得冬暖夏凉。
这种将生态学与建筑学相结合的住宅,充分地利用了土地、太阳能及能源的再生作用,改变了常规住宅的单一功能,实现了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地下开拓生存空间
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用地紧张、能源严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人们为了维护高密度的城市人口的正常生活,或者为了战备等其他需要,在不断地寻求开发空间环境的新途径。如今,人类活动领域已向立体化空间发展,除地面空间、水面空间外,还开始向广阔的地下空间进军。
地下构筑的街道、厂房、交通路线等,不破坏地形,不影响地面建筑,不损毁动植物,不受风、雨、雷、电的侵扰,耐震,节能,冬暖夏凉,具有不少优越性。
如今,地下的采光照明、调换空气、防潮去湿、隔声消音等工程技术问题,都已能解决,人在地下完全可以过着与地面上一样舒适的生活。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地下空间的利用。自1863年英国伦敦地铁通车以来,有近6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城市,已经修建地下铁道和地下街。有的还建造多层地下室,如日本的达8层,美国的达9层。有的把战略军事设施、机密工厂转入地下;有的把地铁与人防工程相结合;有的地铁车站成了交通和商业枢纽;有些重要城市都有地下街和地下城,许多停车场转入地下;有的天桥与地道共存,从而大大缓解了交通的阻塞。有的把油库、仓库和危险品、化学品贮藏室搬人地下,甚至利用地下进行爆炸实验……总之,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地下潜藏着巨大的宝贵空间资源,正在等待人们去进一步开发利用。
废报纸的多种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