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妈妈的微笑工程可以使你做改变家庭气氛的领袖,智慧妈妈的肢体语言革命让孩子摆脱孤独、学会感受爱和传递爱。
为什么会建议妈妈把保持脸上的微笑当做一个工程来建设,这主要源自我在心理咨询中心的深切体会。
几年里我在这里接待了不少的妈妈,她们统一的表情特征便是面容刻板。过于严厉,从来不懂得微笑示人,更极少记得自己有过开怀大笑的经历。
也有一些妈妈承认自己在做女孩的时代曾经也是爱说爱笑,可不知为什么一做了妈妈,便再也不曾体会笑容的甜美,仿佛是孩子把她那根笑的神经给绷紧了,因为,一想到孩子她就再也笑不出来,唉,需要操心的事太多,男孩子调皮,女孩子任性,除了衣食温饱,还有学习成绩,将来还要考大学出国,这些事没有一天不在困扰着这个做妈妈的,她哪还有心思笑出声来?
这是很多妈妈在承认自己从来不会微笑的同时给我的抱怨,可是我想问一句,从来不会微笑的你们,就算是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们快乐吗?
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反应吧!
在幼儿园里,5岁的女孩琪琪说:“我喜欢看妈妈笑,她笑起来可漂亮了,可是,她总是在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才有笑容,客人一走,她马上又是一副凶巴巴的样子,让我赶快洗澡上床睡觉,我真希望那个客人待在我们家不走才好呢。”
在小学里,三年级的男孩帅帅说:“我只看见妈妈对着我的考试卷哭,没看过她笑,我就是考了100分,她也不会笑,只会板着脸对我说,不许骄傲,要争取回回考100分才行。”
中学里的大男孩刘东说:“要我妈妈冲我微笑,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她每天不冲我瞪眼发脾气我已经烧了高香了,我妈说了,她不能跟我嬉皮笑脸的,否则,她就‘镇’不住我了。”
采访了几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妈妈是否会每天脸上都保持微笑这件事,我得到的几乎是相似的答案,实际上这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本来中国人面部肌肉就比较僵硬,加上相互之间没有用笑容来表示友谊的习惯,因此,大多数中国人在擦肩而过或在地铁、公交车上,遭遇时都会态度冷漠,表情木然。如果说素不相识的中国人从来不会用微笑来互相打招呼算不上什么毛病,那么,正在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培养我们下一代中国人的母亲们,甚至不知道要用微笑来面对孩子的每一天,这就让我实在是有些忧虑了。
要知道学会用微笑来面对每一天,每一个陌生或相识的人也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人文素质。
走在欧美一些国家的街道上,不管你是新到的游客,还是常来的朋友,那些正在散步的情侣或推着婴儿车的父母,都会老远就跟你微笑着打招呼,那种亲切和热情会迅速化解你心里的不安和陌生,让你感到很舒服。
所以,我们常说国外的孩子很热情,跟谁都老朋友似的打招呼,那正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这么做的,而当他们躺在婴儿车里的时候便知道他们的母亲永远是微笑的。
而我们的孩子呢?
“我妈妈有时也会冲我笑,那一般是我考得不错,或评上‘三好’生的时候。”
“我妈妈微笑的时候很少,所以,她偶尔地微笑一回,我觉得特幸福。”
“我每天放学到家都先偷偷看看妈妈的脸,她要是有笑容我就轻松一点儿,她要是板着面孔,我就紧张得只想赶快回到自己房间把门关上。”
所以,中国人不怎么会微笑着这在世界上都有些名气,而中国的妈妈们很少微笑,这在孩子的世界也有些记录了。
让妈妈学会微笑,学会用笑容来面对孩子的每一天,学会如何坚持你的笑容,就是我想要推荐给大家的智慧妈妈的“微笑工程”的理念。
既然我们要把妈妈们的微笑当做一项工程来重建,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可能就是这项工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了。
微笑工程的目标一:让妈妈们学会微笑,首先会给孩子们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据科学家分析,人在微笑的时候,因为内心放松而导致面部肌肉的松弛,而且,笑容让人的面部五官都处在最佳位置,使人的脸庞显现黄金比例的分割,因而,人的面部在这时是最好看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微笑的脸庞是最美丽的”。如果我们每一位妈妈都有一张这样的最美丽的脸庞,那我们的孩子该是多么的幸运。
微笑工程的目标二:每天都会微笑的妈妈,将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一个胆小、懦弱,什么事都要看看妈妈的脸色再做决定的孩子,身边一定会有一位面容刻板,表情严厉甚至有些尖刻的妈妈。这位很少有笑容,甚至从来不会笑的妈妈,也许是一位难得的尽职尽责的妈妈,但她的孩子却从来就没有找到安全感,因为他实在不知道妈妈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她的表情为什么总是那么严肃。如果这位妈妈还是位动不动就训斥孩子的性情不太好的妈妈,那么这个孩子算是惨了。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的脾气就会发到他的头上,也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才会有一点儿好心情,因为从妈妈的脸上他从来看不到一丝丝轻松的迹象,他也知道妈妈很累很烦,可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妈妈高兴起来。这个在妈妈严厉的表情中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孩子,还常会一不留神便犯了一个他自己也不想犯的错误,于是就会遭到妈妈的训斥甚至棒打。孩子的皮肉之痛很快就会过去,可孩子的心灵之痛会越积越深,这样的孩子到最后只能变成或者整天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看上去老实实际上是懦弱的“惊弓之鸟”,或皮厚肉糙,谁见了都头疼的“皮孩子”。
要知道孩子变成了这样,可不是孩子的错,那位从来不会微笑的妈妈是绝对的始作俑者,是她拿着孩子的安全感。
所以,妈妈们,让微笑爬上你的脸,给孩子一点安全感,将是我们的微笑工程实现的第二个目标。
微笑工程的目标三:妈妈们的微笑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意大利一个著名的疗养胜地,有一家专以笑声治疗疾病的医院,它那里的几百张床位一年四季都是爆满的,而且预约者已经排到了2008年。
在它那里接受过治疗的病人,有明星,富翁,更不乏皇宫高官,甚至还有普通市民。那里的医生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搞笑的高手,为了让病人能够天天有笑声,他们不仅每天要保持最佳笑容,还要会讲各种笑话,甚至穿上道具服装扮演各种动物,让病人看了捧腹大笑。
实在是有心理障碍笑不出来的病人,他们还会让病人吸入一种化学气体,这种气体会引发人体里的某种反应,因而让病人笑个不停,不知不觉病人的疾病就在笑声中痊愈,这家疗养院也因而生意兴隆。
笑声能够治病,而笑容能够让人心情愉快,身心放松,压力减轻,这已是科学上证明了的事实。
所以,如果我们的妈妈们每天都坚持用微笑来面对孩子,用微笑来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你的笑容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滋补品。
在妈妈的笑容里浸泡的孩子,首先会胃口好,有很好的食欲;其次会很活泼,爱运动,尤其喜欢在户外活动,这样他的身体会很结实,不容易生病。
妈妈的微笑常常让孩子有温暖感、舒适感、透明感,在这样的微笑中长大的孩子还常会很阳光,性格开朗、纯朴、善良,并且懂得温柔、懂得爱,容易跟外界建立信任的关系,形成健康的人格。
给孩子一个结实的身体和健康的人格常常是我们每一位做妈妈的女性的梦想。你瞧,你只是做到了用微笑来面对孩子的每一天,你就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这有多么的简单。
前不久,网上的一则消息让很多人看了以后唏嘘不已,那是一位来自武汉的尹姓父亲的“控诉”,他指责自己的妻子因为无休止地给孩子压力,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优班”,导致儿子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早生华发,14岁已经是白发苍苍,经过多方检查确认孩子的身体没有疾病,医生开出诊断,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孩子满头白发。
这位父亲“悲愤”地说,孩子自从上学以后,每天早晨6点钟便被妈妈叫起床开始学习,下午放学后妈妈5点钟接他上公共汽车,在公共汽车上妈妈一手拿水,一手拿面包算是给孩子解决晚饭,然后马上去赶着上6点钟的“培优班”,晚上9点钟才回到家,不让孩子有所喘息,妈妈马上又催着孩子写作业,一直要学习到11点钟才可以上床睡觉。天天如此,年年这般,这个孩子从妈妈那儿没有得到过一丝丝笑容,反而整天被妈妈板着面孔要求去为那些所谓的“培优班”奔波。像这样的妈妈不给孩子带来满头的白发反而会奇怪了,在我看来这样的妈妈十有八九是有虐待倾向,至少她自己是一种偏执人格或者有强迫人格的倾向,否则,她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她的驱赶下早生华发反而一点儿都不心疼或者是警醒。
而这样的“严厉”妈妈恐怕不只是这个14岁的男孩所独有的,就在前不久武汉市举办的“楚才杯”国际小学生作文比赛中,有大约3000多名小学生在作文中把妈妈比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这不能不说是因为妈妈自身的原因,导致了她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此恶劣。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类似“变色龙”、“母老虎”般的妈妈身边成长,孩子们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吗?他们的生活里能有多少快乐?他们会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吗?
答案肯定是“NO”。
也许这位严厉的母亲真的培养出一位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但缺乏健康、健全的人格,不懂得微笑是何物的孩子是很难被社会所接纳的。
所以,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心,妈妈们必须学会时刻让你的脸上挂满微笑。
微笑工程的目标四:就是要微笑的妈妈身边有一位懂得微笑,善于微笑的孩子,做改善家庭气氛的领袖。
在家庭里,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如果妈妈是一位开朗、活泼时常会有笑容的人,那她的孩子也往往是经常笑容满面,很懂得微笑的力量;而如果妈妈是一位表情严厉,面容刻板的人,孩子也常常是两眼无神,眉眼紧蹙的呆板样子,为这个家庭的气氛会跟妈妈的表情一样,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与生机。
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了常常会有孤僻,不合群,很难与身边的气氛相融合的性格,并且,对家庭缺乏依恋,甚至厌恶家庭生活,导致他自己个人生活的失败。
在心理咨询中心我曾经为一位博士毕业的外企公司的高级白领做过心理辅导,这位IT业年薪几十万的精英,才29岁便拥有自己的房子和跑车,但他却因为一直处理不好自己的家庭生活而深深地绝望,精神抑郁严重时他曾经想要自杀,可在新婚妻子的劝说下,他想到了心理咨询的帮助。
他告诉我,由于从小就被妈妈严格的要求,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从小学读到博士毕业,他从来没觉得有什么费劲儿的。可是尽管学习很好,他心里却一直很孤独,因为妈妈是个表情严厉的女人,在他的记忆里妈妈从来没有笑容,永远是一副没有表情的样子,因为惧怕妈妈,他的心里话从来不敢跟妈妈讲,又由于他的性格也很刻板,因此,他从小就没有什么朋友,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跟谁都无法真正地交流。
结婚以后,他在家里也是整日的沉默寡言,很少有笑容,新婚的家样样不缺,唯独缺了他们夫妻间的那份快乐与轻松。时间长了,年轻的妻子也很烦,觉得他的性格很沉闷,总说他是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这让他心里也很不好受,可是他的性格就是这样,他实在没觉得生活中有什么值得快乐的事情,因而,他那张从来没有笑容的脸连他自己都很厌恶。
家庭生活的不美满让他觉得自己所谓事业上的成功一点儿都没有价值,苦恼中他很抱怨自己的妈妈,没有多给他一点点活跃、开朗的性格,可这时他母亲已因癌症去世,最让他感到恐怖的是,妈妈即使与他已经与世隔绝也好像还在主宰着他的生活,让他每次在想要改变的时候都想到妈妈那些严厉的表情,过去那些不愉快的经历让他一次次在想要改变自己的勇气中气馁,直到最后他想到了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好在他的妻子很善解人意,在了解了他的经历后,一次次带他来心理咨询中心做心理辅导。看到这位IT精英面对家庭生活的手足无措,我想到了他的妈妈,那位从来没教给孩子如何用微笑来换取愉快的生活的母亲,不知她在天堂可看到了这一幕?
妈妈们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们不懂你们的表情,对他们的命运来说,这表情意味着一种力量。
想想你自己长大的经历中,是不是那些妈妈的微笑占了很大的分量,给了你难以磨灭的记忆。
因此,不管你是位穷妈妈还是富妈妈,微笑,都应该是你与生俱来的成本最低的管理工具。
试着多给你身边的孩子一些微笑,你可以亲眼看到他是如何地把微笑又传递给别人,生活从来不给不善于微笑的人任何机会。这是一句流传了几千年的人生箴言。
学会微笑,善于微笑的妈妈,会给孩子留下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而从来不肯给孩子笑容的妈妈只会给孩子带来他人生的灾难,这绝非是危言耸听,这是有无数悲剧所证实的事实。
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还常饱含了善意、宽容、温柔和爱意,一个经常会微笑的妈妈,还常会用笑容来传达她所具有的这些美好的品质,一个在这种美好的品质滋养下长大的孩子,你还担心他的品质吗?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把“微笑”当做一项工程来隆重介绍给妈妈们的缘故,能够学会时时脸上挂满微笑,能够坚持自己天天用笑容面对孩子的每一天的妈妈,一定是一位智慧妈妈,因为,笑容是上帝赐给人们的最高尚的智慧。
一个懂得自身微笑的妈妈一定是具有人生大智慧的妈妈,而一个在妈妈常常微笑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则会因这样的人生大智慧而得到人生的大机会,这将是生命的良性循环。
你千万别以为把“微笑”当做一项工程在妈妈们中间推广,是一件很夸张的事情,据我的了解在中国的妈妈中间有70%甚至更大的比例的妈妈,很少会用微笑来面对孩子的每一天,更谈不上时时刻刻用笑容来鼓励孩子了。
尤其是在上小学和读中学的孩子身边,妈妈的笑容就更少了,妈妈的笑容让谁给拿走了呢?经过调查我发现有这么几项:①孩子的成绩不理想。②工作的压力太大。③生活的繁忙琐事。④经济上的负担过重。⑤自己心情的不愉快。⑥夫妻间的淡漠。⑦孩子的任性、调皮。⑧同事、朋友的交流过少。说实在的要一个承担了这么多压力的妈妈时时刻刻保持笑容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可你细想想,在这么多理由中几条是因为孩子?
是的,没几条,既然我们并不是因为孩子而失去了笑容,那么,你干吗不在你的眼前只有你的孩子时候,把你的微笑还给孩子,让孩子时时刻刻拥有一个满脸笑容的妈妈,这对你来说是义务,面对孩子来说却是他的权利。
如果你在明确了“微笑工程”所要达到的如此之多目标后,仍然会说:“不,我还是无法做到每天给孩子一个微笑。”那么,我会给你如下的几条措施,帮你建立做“微笑工程”的成功者和收益者的信心。
微笑工程措施一:给自己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所有的忙碌心事都暂且放下,每天用微笑送孩子出门,再用微笑迎接孩子回家,晚上用微笑送孩子上床,观察一下孩子的表现,看看他是不是比以前更乖更可爱,作业是不是比以前完成得主动多了,他的脸上是不是也常常挂着笑容,如果是,那你就成功了。在这个星期里,你没有发脾气,没有责骂孩子,没有跟丈夫抱怨、发牢骚,是不是一切也都搞定了。这就是微笑的力量,他让你的形象一下子变得令人尊敬起来,也让你的家庭充满了温暖宜人的感觉,也许还有更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天天晚归的丈夫忽然也乐意下了班就回家了,要知道一直面带微笑的你触动了他内心深处那些对你的美好记忆,还有哪儿比有着妻子的微笑的家更有吸引力呢?试试看吧,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微笑工程措施二:在门口换拖鞋处挂一面镜子,或贴一张有着甜美笑容的婴儿的照片,出门前看一下,提醒自己带着微笑出门,你会发现微笑会让你的心情好起来,并感染所有的人;回家换鞋时给自己定下一条原则,不管在外面有多么的不顺心,到了家门口,要把外边的一切搁在门外,照一下镜子,提醒自己要在脸上挂满微笑,因为,孩子正在家里期待着他的妈妈。想象一下,如果一天没有见到妈妈的孩子,发现妈妈一脸怒容或满脸倦色地回来了,他的心里该有多失望,本来他有那么多的心里话想要跟妈妈讲,可一看妈妈的脸色,他只有悄悄地躲在角落里默不作声,这样的空气沉闷得连孩子的父亲也不愿多待一分钟,所以妈妈们,你的微笑可不仅仅是你的孩子所需要的,它可是你的家庭的阳光啊。
微笑工程措施三:微笑是一种习惯,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因此,它需要你刻意地训练和自律才能长久地保持。在化妆的时候对着镜子绽放你的笑容,看着你的微笑在何种程度上使你的面部五官最好看,然后,将笑容定格在这种程度上保持30秒,把它刻进你的记忆里。这种最美的表情会时刻提醒你“笑一下,那样的你最美丽”。这种靠自己的记忆引擎来要求你把微笑当成一种习惯的方法很可靠,因为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
实际上就像减肥一样,我曾经说过哪一种方法都可以使减肥成功,锻炼,吃药,手术,关键在于减肥者的愿望和是否有恒心。
一个有强烈的减肥愿望和恒心的人,一定会把体重减到她想要的数字,而对于妈妈们的“微笑工程”来说,困难不是方法和手段,它一定是你的愿望和信心乃至恒心。
还记得那个日本科学家的研究吗?
前不久,日本的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植物的生命体对人们表情的吸收也是相当有力量的,他们拿出了两组水仙花来做实验。两组水仙花都含苞待放,其中一组的面前每天都会走过微笑着注视着它们的人群,他们当中有老人、有儿童,年龄虽然不同,但表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脸上都挂着耐心的微笑,用眼神温柔地爱抚这些花苞,有的还说着赞美的话,譬如说,你真美,你好漂亮等等,结果,这组水仙花提前盛开了,不仅花朵特别丰硕,颜色也特别娇艳,美丽异常。
而另一组水仙花面前也每天有人群走过,这些天走过的人群中,不是匆匆忙忙像从来就没看到它们一样,不理睬它们,就是满脸的愤怒、厌恶,甚至还对着它们吐唾沫、咒骂,结果花期已经过了很久,那些花苞也没有开放的迹象,并且,很快,花蕾开始萎缩,叶子一片片枯黄,那一组或者不被理睬或者被人讨厌的水仙花很快便枯萎得不像样子了。
这组实验让科学家们震惊,可见就是植物也很需要人们用微笑和赞美来爱抚它们,否则,它们的生命也一样的会因为不快乐而枯萎。
这跟我们的孩子需要妈妈的微笑有什么区别。
所以,别跟我说,要你做一个学会每天都懂得微笑的妈妈很难,如果你要你的孩子健康、快乐,你就一定要时时把笑容挂在脸上,这是你不需要花一分钱就可以做得到的,你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一个时时懂得利用微笑来调节家庭气氛的妈妈,一定是家里无可替代的“领袖”,这个家将会因为你的微笑真的成为一个给人安宁与庇护的港湾,你将是这个家庭幸福的源泉。
而一个“母老虎”式的妈妈,相信只会把这个家庭搞成“人间地狱”,哪怕你任劳任怨地为家庭成员付出了全部,你也不会因此而得到大家的拥戴,你离开这个家的时刻,便是大家感到“解放”了的时刻,一个妈妈当到这个份儿上,就真的没什么意思了。
如果说“微笑工程”是建议妈妈们用人生的大智慧来爱自己的孩子和家庭,那么接下来的智慧妈妈的“肢体语言革命”将是真正改变妈妈们释放爱的能量与潜能的一次机会。
说到“肢体语言革命”就不得不又一次谈到中国人的传统。
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对人与人之间情感表达的习惯的约束和限制,比如“男女之间授受不亲”了,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了,这些在古代被称为“礼”的东西,实际上就在强调一种文化,那就是人不能自然流露他的情感,更不可以随便地表达他的情感,人要处处克己,扭转自己的天性,才能达到传统的道德规范,正是这样违背人性、缺乏天伦的传统文化才造成了中国人传统拘谨,处处羞于表达自己的个性。
所以,西方人看中国人总觉得他们很含蓄、很神秘,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把中国人这种含蓄、拘谨甚至是压抑看成了是一种神秘,而只有中国人自己知道他们是多么的不善于表达自己,更不善于接受对方的表达,尤其是肢体语言在表达情感中的运用。
当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它非常优秀的地方,它的礼、乐、诗、书也曾经是世界文化中的宝贵遗产,作为一个充满了智慧的民族,中国人的情感从来都是炙热的,只不过在表达的方式方法上欠缺了一些更为有效的出口。
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时候就发现,在国外人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常常要靠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常见的情景是:妈妈在早晨送孩子上学时要亲吻孩子,孩子放学回来妈妈要给孩子一个拥抱,问孩子一天在学校过得开不开心?晚上在孩子临睡前妈妈一定要给孩子一个亲吻,祝他做个好梦。至于夫妻之间的拥抱吻别那就更是必须的一种礼貌。
刚开始我还以为只有全职妈妈才会有时间有精力去这样做,后来我发现,即使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每天要按时上班的母亲们也一样会坚持天天亲吻与拥抱孩子,而她的孩子晚上在妈妈没有吻他之前就不会上床睡觉。
而且这样的肢体爱抚并不仅限于低领的孩子,从婴儿到几十岁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成年女子,妈妈一概会热烈地亲吻与拥抱他们,那场面让人看了不禁柔情似水。
我跟这些国外的妈妈们做过关于肢体语言的详细交流,她们认为妈妈跟孩子之间的肢体语言交流会带来如下的一些好处:
1.每天亲吻和拥抱孩子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消除孤独感,有被关注、呵护的感觉,这样的孩子会从小就很自信。
2.每天亲吻和拥抱孩子,让妈妈和孩子都有一个好心情,让他们通过彼此情感的传递和皮肤的接触,知道他们是相爱的,因而,双方都会有幸福感、满足感。
3.妈妈的亲吻和拥抱会让孩子的成长激素分泌处在最佳状态,因而,孩子的抵抗力、免疫力会比较强。
4.一个每天都会亲吻和拥抱孩子的妈妈,会因为内心的平静与温和感受到做母亲的愉悦,并且,体会到成就感,因而,她会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妈妈。
5.每天妈妈的亲吻和拥抱会让孩子的内心远离不良情绪的困扰,无论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想,我是妈妈最爱的人,我会得到妈妈的原谅的。他会主动去跟妈妈沟通,这种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使孩子与母亲的对话始终畅通,使孩子避免出现极端行为,譬如自杀或伤害他人。
6.妈妈的亲吻和拥抱已成为孩子每天的习惯,而孩子只有在家里才能享受这一切,因此,这是妈妈们让孩子恋家爱家的诀窍之一。
7.有时候妈妈的亲吻和拥抱也是用来奖励或惩罚孩子的手段,一个表现很出色的孩子还常会得到妈妈额外的亲吻与拥抱,而一个闯了大祸的孩子也常常会失去母亲温暖的拥抱,这会让他愧悔不已,但当他真的为此修正了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失而复得的妈妈的拥抱会让他从此只想做优秀的孩子。
8.妈妈跟爸爸的亲吻、拥抱通常会让孩子很有幸福感,他会认为它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他知道他的父母很相爱。
这些国外的妈妈们总结出来的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感情的好处曾经深深地触动着我,让我联想到中国的许多家庭矛盾和冲突,许多沉沦的孩子实际上是因为从来没有享受过爱的触摸、爱的亲吻、爱的拥抱、爱的牵手。
已经有科学研究证实,那些从来没有尝试过肌肤传递的爱意的孩子,成年以后也常常无法体会爱的拥抱那一瞬间的温暖,个性的孤独、不合群、猜疑、不懂得友善与合作、驾驭不了成熟的友谊,常常使他们的生活一团糟。
而且缺乏肢体语言爱抚的孩子智商的发育也会低于那些经常得到妈妈的肢体爱抚的孩子,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孩子,任性、乖张、不肯合作、多动、缺乏耐心、有破坏欲,甚至很小就有暴力倾向,这样的孩子常常是因为很少得到妈妈的亲吻和肢体爱抚而形成了不良的个性。
在心理咨询中心我曾接待过一位18岁的大男孩,他是妈妈陪着一起来的,谈话的时候他却告诉我只想单独跟我谈谈。
他的妈妈有些尴尬地在门外等候,而这个看上去高高大大、白白净净的男孩儿却捂着脸,在我面前痛哭了起来。
我知道他也许压抑了太久,需要用泪水来释放一下自己,大约哭了有20分钟,男孩儿不好意思地说声:“对不起。”
我告诉男孩儿没有必要向我道歉,他应该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样他才会真正地好受一点儿。
男孩儿迟疑了半天告诉我,他太孤独了,自从他上了小学,他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妈妈每天关心的都是他的成绩、他的作业,他能考哪个学校。他有时候觉得自己的皮肤饥渴得厉害,他很希望妈妈能抱抱他,可自从他上了小学,妈妈就告诉他:“从今以后你是个男子汉了,不能再跟妈妈磨磨叽叽的,让人看了笑话。”
他有时候望着妈妈的背影,好想去拥抱一下妈妈,可是他不敢,怕妈妈骂他不像一个男子汉。
时间长了,他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妈妈亲生的,因为他觉得妈妈根本不爱他,他从妈妈那里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温情。
可是经过调查以后他知道自己的确是妈妈亲生的,可妈妈的态度让他越来越怀疑自己,他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好,才导致妈妈如此淡漠地对待他,在经过一番努力他的成绩仍不是特别理想的情况下,他的情绪开始低落,时时会感到沮丧,挫败感极强。
他变得好斗而暴躁,经常在学校里跟同学发生争执,在家里更是跟妈妈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妈妈说的所有的话他都很反感,甚至刻意跟妈妈对着干。
他的表现让妈妈也很绝望,几乎要放弃对他的照顾,这对失去了良好的沟通途径的母子成了一对冤家,开始了没有尽头的相互折磨。
而当我问这位母亲她已经有多久没有拥抱过儿子的时候,他低下头想了想,“十年了。”从儿子8岁起,到儿子18岁,她没有再给儿子一个拥抱,更谈不上亲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位妈妈告诉我她的理由:“我觉得孩子大了就不能再像小的时候那样亲亲抱抱,尤其是男孩子,那样我会不习惯,他也会不好意思,而且,我认为也不需要。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哪有时间去亲亲抱抱,不也就这么过来了吗?再者说了,我也没这个时间和心情,每天家里家外一大堆事儿等着,我忙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去研究这些,我这孩子就是不听话,不用功,没别的毛病。”
孩子的抑郁状态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这位“责任重大”的妈妈还在如此地振振有词,让我不由得很同情那个大男孩。
送走了这对母子,我又在想,像这位妈妈的想法在中国真的不是个偶然的现象,在我所采访的许多家庭里,妈妈会利用肢体语言对孩子进行爱抚的非常少,而越是问题家庭,对什么是肢体语言越是一窍不通。
实际上,肢体语言就是运用你的肢体跟孩子进行非语言类的情感交流和表达的一种方式。
这是在国外的家庭教育中最普遍、最悠久的一种教育方式,它通过人与人之间肢体接触与交流,来达到用肢体的动作和皮肤的温度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目的。
这是一种最直接、最便捷,也最简单的情感交流手段,能够在瞬间消除隔阂和陌生感,增加相互的理解和亲密感,表达最真挚的心愿。
肢体语言还常常会在最信任和最值得信赖的人们之间发生,所以,当妈妈拥抱和亲吻孩子的时候,传递给孩子的已不仅仅是妈妈的爱意,其中更多的是妈妈对孩子的信任和依赖。
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中,没有什么比来自妈妈的信任和依赖更让他自信和自尊的。
因而,在中国的孩子中间最缺乏的自信常常是因为欠缺了来自妈妈的那份信任与依赖的。
这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国外的孩子在任何年龄段、任何场合都很自信的缘故。他们的妈妈每天出门时给予他们的亲吻和拥抱,已经在告诉他们:“宝贝,别怕,你是最棒的。”
这种身教重于言教的亲子手段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潜能,让这些孩子在学会生存之前,首先相信自己是最值得信任的。
所以,我为什么会把智慧妈妈的肢体语言当做一场革命来推广,就是因为我了解目前中国的妈妈们在肢体语言方面的运用上的现状。在我所做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妈妈会在孩子8岁以前亲吻和拥抱孩子,有85%以上的妈妈会在孩子8岁以后减少肢体语言的运用,甚至有50%以上的妈妈在孩子10岁以后就几乎不再运用肢体语言爱抚孩子,尤其是对男孩子。
而在孩子成年以后还会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妈妈就更几乎是凤毛麟角,偶尔有一次在儿子长大以后拥抱了一下儿子的妈妈,却被她自己怀疑是不是不正常。
看到这些因为不懂得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爱抚的妈妈,在一天天地失去她们对孩子爱抚的机会,在一天天因为跟孩子沟通困难徘徊在痛苦的边缘。我没有理由不把让妈妈们都学会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当成一场革命来引发妈妈们的灵感。
实际上,要学会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并不难,因为在远古时代,人类的语言功能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古人就是靠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因此,可以说,肢体语言应该是人类的本能,只不过在人们拥有了语言可以传情达意以后,这种肢体表达情感的本能渐渐被淡化和替代,实际上它是人类最早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
智慧妈妈的肢体语言革命一:学会相互拥抱
很多妈妈可能会说,不用学,拥抱我会,不就是把孩子抱在胸前吗?实际上你只说对了一半,拥抱孩子是把孩子抱在胸前,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得有不同的位置和姿势,如果是低龄的孩子,那很简单,让孩子把头贴在你的左胸靠心脏的地方,然后,你的双手从他的腋下伸过去,注意双手不要在一个水平线上,要一上一下,轻轻拍打,以示意对他的信赖,头要轻轻俯下来,用微笑的脸颊亲亲他的前额,嘴里可以说一些鼓励的话,譬如:“宝贝,你真棒!”女孩子则可以说:“宝贝,你看上去真漂亮!等等,要知道这时候你和孩子的情感的共振完全在一个频率上,因此,你的肢体语言充满了能量,能让你和孩子都得到一次身心的情感满足。”
那么,如果你拥抱的是一位十几岁或者更大的孩子,那你跟他要采取一些成人化的方式,身体正面相拥,用你的左脸颊去轻触他的右脸颊,再交换过来,双手从腋下伸过去,可以在一个水平线上,也可以用右手轻轻拍拍他的肩膀。
如果他已经长得比你还高了,那你完全可以把你的脸颊贴在他的左胸口,只要他接受就可以了。
要注意在拥抱当中,你跟孩子一定要通过脸颊有皮肤的直接接触,因为通过皮肤的温度可以传递你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增加你们的亲密感。通常在一般的交往礼仪中,只有通过握手才能够碰触到对方的皮肤,而你跟孩子的皮肤接触会让他产生排他感。一方面消除他肌肤的饥渴,一方面让他有安全感,他会认为妈妈跟他是很亲密的伙伴。
经常会被妈妈拥抱爱抚的孩子,常常性情温和,对事情有耐心,并且,内心热情,人格比较健康,容易付出爱心。
而很少被妈妈拥抱,甚至从来没有被妈妈拥抱过的孩子,大多数性格暴躁,容易走极端,对事情没有耐心更谈不上爱心。
在未成年犯罪的群体里,90%以上的少年犯都承认他们对妈妈的拥抱几乎没有记忆,而在这些孩子当中,离异的家庭、失去母爱的家庭占大多数。
这些小小年纪便因为杀人越轨而深陷囹圄的孩子,想必身边如果有一位懂得时时用拥抱来爱抚他们的母亲,便不会走上人生的弯路,可见肢体语言对一位妈妈来说有多重要。
也有一些妈妈会问,是的,我知道拥抱这种肢体语言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我应该在什么时候拥抱孩子,或者什么时候给予孩子拥抱比较合适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完全取决于你个人对拥抱这种肢体语言的认识。
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随时随地需要你的拥抱,而你也很适应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那你完全可以每天都给予孩子几个拥抱。譬如早晨孩子出门上学时,你可以拥抱一下他,让他有一天的好心情;晚上孩子放学回来,你也可以拥抱一下他,问他在学校一天过得怎么样?
如果你不习惯如此频繁地拥抱孩子,或者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不常在你身边,那你也完全可以在一些关键的时刻给予孩子一些饱含暗示意义的拥抱。
譬如孩子考试考砸了面对沮丧的他你的一个轻轻的拥抱抵上千言万语,你的这个肢体语言动作,会让他感受到你的宽容、慈祥与信任,他知道你相信他这不过是一次偶尔的失误,只要再加一把劲儿,他会做得很好。
有时候孩子在外面遇上不顺心的事儿或让他情绪不稳定的烦恼,你也可以给他一个温馨的拥抱,让他的心态平静下来,然后你的亲密感会让他感动,让他忍不住把心里话说出来,寻求你的帮助。
这种时候你给予他的拥抱常常带着很强烈的暗示意味,是非语言的情感交流,这种暗示常常给孩子一种心理引导,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妈妈永远是他的坚强后盾,永远是他最贴心的朋友,最理解与支持他的亲人。能够经常享受这种拥抱的孩子大多会性格豁达,个性坚强,因为妈妈的拥抱常常是他重新去努力拼搏的信心。
还有一种拥抱是在孩子遇上了高兴的事儿,或者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的时候,这种时候孩子需要有人跟他分享成功的喜悦或幸福的感觉,那么妈妈的拥抱应该是他感觉最快乐的分享,这是妈妈与孩子建立心心相印的情感纽带的最佳时机。当孩子能的把他的苦恼和他的喜悦跟你共同分享的时候,你这个妈妈就成功了。
还有一种肢体语言也适用于日常的生活里,那就是对男孩儿妈妈要经常拍拍他的肩膀表示鼓励,暗示他已经长大了,他的一切都可以自己负责任;女孩子的妈妈要经常抚摸一下她的头发或脸颊,用这种温柔爱抚的小动作培养女儿柔和而温顺的个性,让她从妈妈这种肢体爱抚中体会母性的细腻,这样将来她成为母亲时,也会很自然地用这样的肢体语言来爱抚她的孩子,这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熏陶。
学会拥抱,学会用肢体语言爱抚孩子是对许多中国妈妈的一种挑战,她们当中很多人都没有这种习惯,更不太懂得这种行为习惯在教育孩子中的价值,这是我在全国各地讲课的过程中了解到的,所以,我后来开发的“爱改变一切”父母亲子效能体验式课程,就是用我建立的一套运用肢体语言表达爱的行为习惯的方法训练来引导父母在亲子教育、亲子沟通方面挖掘潜能,释放能量。
在“爱改变一切”的课堂上,我要求父母的爱就要表达出来,用你的行动、你的眼神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身边的人体会到你爱的释放。
结果有很多父母,尤其是妈妈们在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孩子的拥抱中去的时候,收获了她们终生难忘的体验,那是孩子们对她们的爱和信任,更是她们对孩子的柔情蜜意。可在这之前,这些妈妈与孩子已几乎是针尖对麦芒、水火不相容的僵持关系,是肢体语言打破了孩子心中那块不肯融化的坚冰,让这些妈妈们从与孩子艰难相处的困境中走出来,重新成为一个掌握幸福的方法的母亲。
这就是妈妈们的肢体语言革命的力量,它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而掌握的方法和手段,让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母爱的方法成为妈妈们的行为习惯。它将改变的已不仅仅是妈妈们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人生。
肢体语言革命二:学会用五官来表达你对孩子的爱
我曾经在很多场合听到一些职场妈妈的抱怨,这些大都在各自的职业领域做得很出色的妈妈一提到自己妈妈的角色便牢骚满腹,有的说:“我的工作压力太大,几乎整天都在奔波,根本照顾不到孩子,更无法跟孩子有正常的沟通。”也有一些妈妈说:“为了工作我天天早出晚归,有时候下班回家,孩子正在学习,我也不能打扰他,我们几乎没有交流的时间,慢慢地孩子就跟我疏远了,有什么话也不爱跟我说,我真不知道怎么做他才能明白,妈妈是爱他的呀!”
这样的妈妈我每天都能碰到不少,而因为妈妈忙于工作和事业的打拼,疏忽与孩子的沟通,导致母子关系难以维系的个案在心理咨询中心也越来越多。
出现这样的状况,我相信这些妈妈们也是心有愧疚。可是,在这个竞争的社会,我们不能因此而责备这些事业上要求进步、经济上要求独立的妈妈做得太过分,毕竟,除了妈妈这个角色,她还是一个在社会经济领域中有着自己价值的女性,她完全有理由去追求实现自己个体价值的机会。
要求妈妈们既要做职场的佼佼者,又要做一个殷勤周到到的母亲这似乎的确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你学会了运用肢体语言时时地表达你对孩子的爱抚,相信再紧张的工作都不会剥夺你对孩子的那份呵护与照料。
而即使你是一位全天候的居家妈妈,学会了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也会让你用同样的付出收获不一样的回报,让你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面我说了妈妈们最应该掌握的肢体语言就是学会拥抱自己的孩子,那么,运用你的五官来表达情感的这种肢体语言,将让你学会在最细微之处用最简单的方法表达你的爱,弥补你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而带来的情感缺失症。
1.眼睛——目光
眼睛是用来表达爱抚、欣赏、喜欢、钦佩、鼓励等多种情感元素的“工具”,学会用眼睛来替你传递爱意与抚慰的方法,对你跟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与非语言沟通有着非同一般的效果。
我们常说眼睛是灵魂的窗口,是能够直接表达人的爱恨情仇的最有力的器官之一,所以,当人与人之间面对的时候,我们最先接触到最在乎的就是对方的眼神。
什么是真诚的眼睛,什么是虚伪的目光,什么是饱含爱意与恨意的眼神,这些我们通常都能够判断出来,而孩子也不例外。
尽管凭他们的人生经验要他们对复杂的目光,有一个准确的鉴别也很难,但什么是爱、什么是厌恶、什么是温柔、什么是不耐烦,他们都能够体会得特别清晰,他们的心灵因为稚嫩而特别的细腻脆弱,因而,妈妈的眼睛和目光常常是他们最在意的一种无声的语言。
而妈妈们的眼睛在面对孩子们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什么表现呢?
有一次,在“爱改变一切”的课堂上,我请现场的20位妈妈谈谈她们面对孩子时的眼神,有12位妈妈表示她们在看孩子时眼神是不满意的、着急的、担心的,因为总觉得孩子不够优秀,学习成绩不够好,不够听妈妈的话。
有4位妈妈表示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不知道自己的眼睛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因而也就没什么感觉。
有3位妈妈表示有时会用眼睛注视孩子,但眼神大多数是挑剔的、不信任的,看看孩子衣服是不是又弄脏了,是不是又说假话了。
只有一位妈妈表示会经常用眼神来爱抚、鼓励孩子,用眼睛来表达她经常因为工作忙而无法陪伴孩子的歉意,她觉得这样让孩子非常理解她,而她的孩子虽然长期住在寄宿学校,但跟她几乎没有陌生感,沟通得非常好。
在我所调查的这20位妈妈中,她们的孩子从3岁到17岁不等,而那位孩子才3岁就已经感觉到沟通困难的妈妈,正是那位经常用挑剔的、不信任的眼神面对孩子的年轻母亲。
妈妈的眼睛在孩子的面前有时就像一个导航仪,你给予他什么信号,他就会沿着那个信号所发出的光线往前走。
因而,妈妈欣赏、喜欢、爱抚的目光中成长的孩子往往都会努力向上,性格开朗,品质优良,非常自信。
而在妈妈挑剔的、不信任的、不满意的目光中成长的孩子,常常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出现行为障碍、沟通困难、顽劣任性等不良的现象,成为让家长、老师头疼的“后进生”。
还有在妈妈经常的担心的、不放心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也通常会形成胆小、懦弱、不自信、怀疑一切的性格。
这就是妈妈们眼睛的力量,她可以给孩子阳光般的爱抚,让孩子茁壮地成长,也可以把孩子的快乐带走,让孩子从此在绝望中挣扎。
曾经有一个因为母亲在学习上逼得太紧而举刀把母亲杀害的少年犯,在被判了无期徒刑以后在日记里写道:“我恨我妈妈,因为我在她那里没有得到半点儿爱意,尤其是在我的学习成绩又下降了的时候,我最怕看到的是她那双眼睛,那双妈妈的眼睛里没有安慰更没有温情,有的只是刻薄的、不屑的、刀子般的目光,让我的心里一阵阵颤抖。”
。我相信这个亲手杀害了母亲的少年犯一定是在再也忍受不了妈妈那刀子一般的目光后才做出了让他后悔一生的选择,而我更相信那位死在儿子刀下的母亲并不是像儿子所说的那样一点儿爱意和温情都没有,毕竟十月怀胎,哪个妈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这位妈妈把自己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她给予儿子的只有无穷无尽的压力与要求,直至将儿子逼到了心智崩溃的地步,这位妈妈的死真的是一场人间悲剧。
所以,智慧的妈妈们,千万别小看了你的眼睛,每天拿出一点点时间来,将你犀利的、匆忙的眼神变得温柔、宁静一点儿,静静地给孩子几分钟的关注,看看这个从头到脚都是你的“杰作”的孩子,他身上有哪些值得你欣赏和喜欢的东西,然后,把它们无限放大,这样你会对孩子充满信心,而他也会因为你的目光爱抚变得更加努力。这是一种不需要语言的激励,是只有你跟孩子共享的心灵密码。
当你发现并没有跟孩子有多少时间来进行语言沟通时,你的孩子在变得越来越上进,越来越有责任心,那一定是你的眼睛——那鼓励与欣赏的目光起了作用,孩子在为了不断能赢得妈妈赞赏、钦佩的眼神而努力使自己变得优秀起来,这就是眼神——这种肢体语言的能量。
2.耳朵——关注度
如果说眼神是一种可以起到激励、爱抚、欣赏的肢体语言,那么耳朵则是一个可以用来关注、倾听的工具,在妈妈们跟孩子的良好沟通中,耳朵发挥的肢体语言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心理咨询中心,我接触了很多由于心理压抑而导致人格障碍或精神抑郁的孩子,他们最普遍的特征就是没有一位善于倾听的妈妈,也就是他们的妈妈从来没想到运用耳朵的肢体语言功能来倾听孩子,关注孩子,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所以,借孩子一双倾听的耳朵,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时间,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必须的。
通过倾听,你可以跟孩子建立一条畅通的沟通渠道,你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帮助孩子解除成长的困惑,成为他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人。
一个善于倾听的妈妈是孩子心中最好的朋友,因为倾听首先就意味着爱与包容,孩子会因为你的爱与包容而有幸福感、满足感,这样有情感的孩子一般都会成长得身心平衡,不容易有行为障碍,很具有合作精神。
而一个从来不被倾听,或者很少有倾听机会的孩子,常常会因为内心的极度压抑造成性格的冲突,这样的孩子在失去了被倾听的关注度以后,往往会把倾诉的欲望深深地埋藏起来,把真实的自己包裹起来。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一般都是性格内向,个性阴郁,不容易接近,也不容易与外界和谐相处。
在许多有过譬如自杀、犯罪的极端行为的孩子中间,从来不被倾听或几乎没有倾诉机会的占大多数,妈妈们运用耳朵这种肢体语言来关注孩子的机会的缺失,让那些从小就不被倾听的孩子饱尝了成长中的苦难。
而且,很少有妈妈倾听的孩子,会有强烈的孤独感,他即便待在妈妈的怀里也没有安全感,因为妈妈从来不知道他的内心在经历着什么。
因此,妈妈们要学会运用你身上这与生俱来的工具,给孩子一双时刻保持倾听的耳朵,让他通过倾诉跟你做心与心的交流,让孩子知道你是唯一可以毫无保留地倾听他的人,让他从中得到满足。
一个身心得到满足的孩子一定会是一个可以均衡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孩子,这种均衡和健康一定是来自于你善于倾听的耳朵,这是给予孩子最大的关注度的肢体语言。
3.鼻子——坚定感
很多妈妈会说,鼻子是五官当中最没有表达能力的器官了,怎么它也可以有肢体语言?
正像人的身体上没有一样没有意义的“零件”一样,处在人的脸上最中心部位的鼻子,也同样具备它独有的肢体语言功能,只不过由于它的作用比较含蓄,因而会被大家认为它只是个“摆设”。
我们常常遇上这种情况,一个人面无表情,我们猜不透他在想些什么,可偶尔他的鼻子发出了冷冷的一声“哼!”我们立刻就明白他在表达什么,那是一种“不屑”或者是“蔑视”,是表达他内心的厌恶程度的一种功能。
偶尔我们也会碰上某人,鼻子里发出低沉、婉转的声音,还透着那么点儿喜悦,尽管某人还是面无表情,可是我们仍然明白他是在表达“不错,可以,挺好”的潜台词。
这就是鼻子的肢体语言,尽管它不够形象化,也不够直白化,但它仍可以很确切、很明朗地表达主人的喜怒哀乐、悲喜忧思。所以,它的肢体语言功能一点儿也不能忽视。
常常有一些妈妈会在孩子犯了错误或考得不够理想的时候,从鼻子里发出一声令孩子胆战心惊的声音“哼,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
这一声也许妈妈也没注意到的鼻腔共鸣音,它饱含了多少对孩子的压力与恐吓谁也不知道,但只有这个孩子明白,妈妈的表情告诉他,暴风雨就要到了。
在这样的“高压”下的孩子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唯唯诺诺,对妈妈惟命是从,要么屡改屡犯,从来不记得一分钟前妈妈跟他说过什么。
这样的孩子是典型的“问题”孩子,而问题实际上首先来自他的妈妈。
所以,别小看你这一声鼻腔共鸣音,它表达的含义不同,自然就会给孩子的环境不同。
如果你是位经常会用鼻腔共鸣音来表达欣赏、肯定、惊喜、信任的意义的妈妈,那你的孩子肯定是一位经常会带给你高兴和惊喜的孩子。
如果你的鼻腔共鸣音只会用来表达你的愤怒、不屑、威吓或者厌恶,我很难相信你的孩子会给你带来愉快,因为你从来没给他带来过愉快。
真正正确而积极的用鼻子表达的肢体语言,一般都是体现鼓励、相信、坚定、支持的意义的,它是你的无声语言里的最有力量的部分之一。
有时候它会和眼睛相互配合来表达你对孩子的爱抚、赏识、信赖、激励。
因此,学会运用鼻子的肢体语言对影响孩子、关注孩子有很正面的作用,这一点是很多妈妈们所没有意识到的。
4.嘴巴——亲吻
谈到嘴巴的肢体语言,很多妈妈们会说嘴巴的肢体语言最简单了,它不就是用来说话的吗?
这些妈妈说得很对,嘴巴是用来说话的,可是你们忘记了,我是在跟大家谈肢体语言的革命,而肢体语言就是非语言交流,是无声的语言,既然我们在说的是无声的语言,那么嘴巴说话的这个功能我只能放在后面去谈了,在这里我只介绍嘴巴的肢体语言。
大家都知道嘴巴的功能很多,它能够吃饭、说话,还能够唱歌哼曲,但这只是它广为人知的本能,而作为人最重要的情感表达工具它潜在的肢体语言却是异常丰富的。
而作为妈妈,她在生活里利用率最高的嘴巴的肢体语言应该就是亲吻了。
在街上,我们常常看到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情不自禁地被孩子那娇嫩的脸颊所吸引,俯下身去轻吻孩子。
遗憾的是在中国,妈妈的这种香甜而温柔的亲吻常常会因为孩子渐渐长大而变得越来越珍贵。
在我的调查中,中国的孩子8岁以后就几乎很少再被妈妈亲吻,尤其是男孩子,而女孩一般也在10岁以后基本上很少再跟妈妈有面颊的接触。
妈妈们的想法是,孩子大了,不能再跟他们有过于亲热的举动,这会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实际上结果恰恰相反。
由于嘴巴是人类用来表达情感的特殊器官,因而,由它传递的爱抚常常是最直接、最快捷地直达人的内心的,而且,那种情感的满足与愉悦还常常是来自于双方的。
我们常常看到被亲吻的婴儿就是在睡梦中也会浮出舒服的微笑,而亲吻自己孩子的妈妈更是一脸的幸福与陶醉。
这说明人类用嘴巴亲吻这种独特的肢体语言,的确是传达爱、承载爱的不可替代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可是我们的妈妈们却为什么在生活中越用越少呢?
这一方面跟我们国家的传统习惯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含蓄而保守的民族气质,因为我们的妈妈就不会把每天亲吻孩子作为必须的功课,因为她们的妈妈都不会这样做,而当我们做了妈妈以后,如果我们不争取去超越她们,我们也同样无法拥有这些更先进而科学的亲子经验。
经常运用嘴巴来亲吻孩子这种肢体语言会给孩子带来身心的安抚,让他随时都有被妈妈宠爱的感觉,这对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很重要。
在我的调查中,每天都能够拥有妈妈的一个亲吻的孩子跟几乎从来都不被妈妈亲吻的孩子相比,他们更聪明、活泼一些,尤其是待人接物大方、热情、富有爱心和同情心。
而那些从来不被妈妈亲吻的孩子,大多待人平静、淡漠,对任何事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容易被家庭之外的事情所吸引,对妈妈没有太大的眷恋感。
实际上,孩子对妈妈的眷恋便是对家庭的眷恋,想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一直具有家庭的观念,是一个懂得爱家、顾家的富有责任感的人,这其中少不了他对妈妈的情感依恋,而妈妈的亲吻对培养孩子的这种情感依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很多妈妈看到这里会说:“嗨,孩子都这么大了,我怎么好意思去亲吻他呢?”
实际上这是个观念的问题,跟孩子的大小没关系,只要妈妈们肯于打开大脑,引入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爱抚的观念,你就会明白亲吻孩子只不过是你的一种肢体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个母亲的教子方法。
观念调整到位,你需要做的只是培养一种习惯,或者说把你原来的好习惯坚持下来。其实我相信在孩子小的时候,你一定是一个每天都会亲吻孩子的小脸蛋的妈妈,这是任何做过妈妈的女人都会有的习惯。
可是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你的生活压力也比原来大,要去处理和解决的事情也比原来多了,所以,你渐渐地疏于跟孩子亲昵,渐渐地主动放弃了这种与孩子最亲密的肢体交流,你对孩子的情感常常在不断增长的对孩子的期望值中煎熬着,而孩子也渐渐因为与妈妈缺乏最直接的非语言交流一天天在与你疏离,直到他完全判你的那一天。
妈妈就这样在情感上失去了孩子的支持,而孩子也失去了对妈妈的信赖与爱戴。
于是,家庭里的沟通失灵了,障碍出现了,委屈、抱怨、指责、冲突成了父母跟孩子关系之间的主要内容。
有一次我在采访一位被判了无期徒刑的少年犯时,他告诉我一个小故事。
那是在他因盗窃杀人罪被判了无期徒刑,即将被押往新疆进行漫长的劳动改造的时候,他的妈妈来跟他见最后一面。当妈妈流着泪问他还有什么需要的东西时,这个18岁的男孩流着泪水说:“妈妈,你亲亲我吧,这是我现在唯一需要的东西。”
少年犯的妈妈在儿子的请求下,终于亲吻了这个误入歧途、犯下重罪的孩子,母子俩拥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团。我想问的是:这位妈妈难道只能在这时候才想起来去亲吻自己的儿子吗?
据这位少年犯回忆,他的妈妈勤劳、能干,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孩子更是全身心的付出,可就是从来没有对孩子的爱抚,更谈不上肢体语言,造成这个孩子堕落、学坏的最大原因便是来自家庭的冷漠与母亲的“粗放式”教育。
据我调查,现在生活中的妈妈们大多是孩子衣食住行的“负责者”,而非情感交流的主要对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把同学、朋友甚或是同龄人当做情感交流、思想交流的主要对象,却把母亲排斥在外,理由是母亲根本不懂得他了,或者是妈妈根本不爱他。
我做过一组经常到网吧里过夜或几天不归家的孩子的调查,他们的年纪从8岁到18岁不等,以男孩居多,谈到他们为什么会愿意待在又闷又暗的网吧里几天几夜,每天只吃面包、喝凉水而不愿意回到宽敞舒适的家里时,排除了在网吧里有好玩的游戏这个因素外,他们一个比较统一的说法便是,家庭里没有温暖,没有自由,更缺少妈妈的关怀。
看到这里,很多妈妈会很委屈地说:“我一天忙到晚,管吃管喝的,把所有的事情都包了,让孩子一心一意去学习,这样做还不够关怀他们吗?”
的确,这些妈妈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哪些是他需要的,哪些是他可以自己承担的,你并没有加以区别。
有的时候孩子渴望的也许就是你的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和一个温柔、细腻的亲吻,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给予了他这一切?对于孩子来说,我相信他们更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妈妈的关怀。
明白了运用肢体语言的好处,还要掌握恰当的方式与方法。
亲吻孩子与拥抱孩子一样,也是一种比较直接和有效的情感传递的肢体语言。要运用好这种肢体语言也要讲究一些规则和节奏。
一般说来,我们不提倡孩子和成年人进行嘴唇亲吻,一来是因为这种亲吻方式常常只适合低龄幼儿,二来是因为经常这样做会增加传染疾病的几率,尤其是孩子抵抗力比较差,容易被成人携带的病菌侵害。
在西方国家的家庭里盛行的一般都是“面颊亲吻礼”。尤其是妈妈亲吻孩子通常都是用嘴唇去触碰孩子的面颊,如果是例行的每天早晚的“吻礼”,妈妈一般只是用嘴唇轻触孩子的左侧面颊;而如果是有什么意外的喜悦或表示不同一般的祝贺与欣赏,妈妈一般会用嘴唇亲吻孩子的两侧面颊,以示重视和爱抚。
也有的时候,妈妈跟孩子只需要用双方的面颊碰触一下,位置在靠近孩子的耳根和脖子的地方,因为那里神经密集,是既敏感又脆弱的部位。有时候妈妈用脸颊的一侧去轻触孩子的那个位置,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镇静和安抚的作用,尤其是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妈妈的“吻礼”会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从而重新振作起来。
妈妈的亲吻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常常是一种“柔情剂”,特别是对于正在接近“青春期”叛逆阶段的10岁~18岁的孩子,是一个有效地改变孩子与妈妈渐行渐远的疏离关系的方法。
经常被妈妈亲吻的孩子与妈妈会建立一种难以割舍的亲密感,而且,一种被重视和被信任的感觉会让孩子建立责任感,使他不会轻易去尝试突破妈妈的承受能力的事情,因为他不舍得伤害妈妈,同时,也不愿意失去妈妈的信任。
但这种肢体语言的运用常常来自于习惯的培养,如果你是一位从来没有跟孩子用过这种肢体语言的妈妈,那我建议你先从学会拥抱孩子开始,根据你的承受能力和孩子的接受程度来慢慢尝试。
相信你的爱会改变一切,这是你在对孩子使用肢体语言时的坚定信念。
相信你的微笑工程和肢体语言革命会消融你跟孩子所有的沟通障碍与情感隔阂,会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阳光的孩子,这是本书作者对你的承诺。想要检验一下我的看法是否正确,就请你从现在开始实践吧。
自我检测
生活中你是否是一个善于用微笑来面对孩子的一切和经常运用肢体语言的妈妈,请你在下列问题前的括号中打“√”或“×”。
如果你选择了12个以上的“√”,那么,我很高兴,你的孩子也会很开心,他很幸运地拥有一位智慧的妈妈,你们相处得既融洽又和谐,是一对会为彼此带来幸福的成就感的母子。
如果你选择了10个以上的“×”,那么,恕我直言,你真的是位需要加把劲儿的妈妈了。当然,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你对孩子的付出和对他的爱,只是,如果你学会了用更科学的方法来调整你跟孩子的相处,我相信你不用付出太多也同样可以得到一个让你有幸福的成就感的好孩子。而且,当你真的改变了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做妈妈是一个很轻松、很惬意的“角色”,在别人那里得不到的情感满足会在孩子身上得到,这是一种双向的感情互动,而不单纯只需要你一个人的付出。学会微笑,学会拥抱,学会亲吻,会使你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妈妈,也会使你的孩子成为一个让人喜欢的可爱的孩子,赶快行动起来吧。
()1.面对孩子考砸了的成绩,你会面带微笑地对他说:“没关系,因为你努力了。”
()2.你会经常用拥抱来鼓励和奖赏孩子吗?
()3.你相信自己的眼神孩子会很在乎吗?
()4.你要求孩子每天养成微笑的习惯吗?
()5.你认为你的倾听对孩子来说有帮助吗?
()6.你每天是否都会拍拍儿子的肩膀,或者抚摸一下女儿的头发?
()7.你相信你的肢体语言会传递你的情感,消除孩子的孤独感吗?
()8.你是否每天或者是经常亲吻你的孩子,不管他是8岁还是18岁,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9.你的孩子现在恋家吗?
()10.你的孩子是否经常在网吧夜不归宿?
()11.你感觉孩子跟你是无话不谈的亲密的朋友吗?
()12.你出差三天,孩子会在电话里对你说:“妈妈我想你”吗?
()13.你的孩子待人接物是否态度平和,比较重感情?
()14.你的孩子遇上困难是不是爱走极端,经常情绪化?
本章智慧处方
1.参加“爱改变一切”父母亲子效能体验式课程学习,运用NLP个人成长训练的方法,挖掘自己的潜能,学会与孩子的肢体语言的互动。
2.每天出门前对着镜子微笑30秒,学会放松面部肌肉,养成微笑面对孩子的习惯。
3.把掌握肢体语言的运用看做是对自己本能的一种超越,要相信聪明的你需要的只是勇气。
4.把你运用肢体语言后的绩效跟丈夫一起分享,带动孩子的父亲也行动起来,超越本能。
5.别怕孩子拒绝你,只要坚持,他一定会接受你的肢体语言,但是你要给他一点儿适应的时间。
6.相信自己会做得很好,给自己一些时间来慢慢尝试改变。要知道,著名港台歌星张学友在想要拥抱一下他的父亲时,下了两个月的决心才得以实施。所以,对你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你只需要准备好信心和耐心,就一定会做得很好。
7.坚持就是成功。
8.当你做到了这一切,你一定要记得奖励你自己,去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或鞋子,这些东西不需要多昂贵,却会使你看到就会想起来,你曾经为了当一个智慧妈妈而多么的努力。
本章思考题
1.你已经有多久没有亲吻过孩子了?
2.上次拥抱你的孩子的时候是什么时间,因为什么?
3.孩子有多久没有跟你说他的心里话了?
4.你认为“微笑工程”和“肢体语言”革命对做一个妈妈来说重要吗?
5.你认为要做到这些难度很大吗?
6.你打算用多长时间来调整自己?
请把你的答案写在下面的空白处,或发送电子邮件(yuxiubox@vip。sina。com)给我,我会很高兴与你有直接的交流,说不定我们会成为好朋友,因为我们都是想做智慧妈妈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