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玩味
34248100000071

第71章 各地应学习不同的传统地方戏曲

教育部将在10省区市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开设京剧课有利于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意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2月21日《京华时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理因进行重视和保护,尤其是传承,已经引起我国艺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让孩子们学习京剧,是一种不错的普及和传承方式。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经过多年积淀,成就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大花园。受到各地百姓喜欢的昆剧、豫剧、黄梅戏、川剧、黔剧、湘剧等同样遭遇京剧一样的命运,受到当今科技、艺术、电视、电影等的冲击,人们的文艺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五花八门。选择性增多,无疑分割了这些在封建社会形成的艺术种类的观众,导致追捧者急剧下滑。爱好者越来越少,结合时代的作品寥寥无几,还沉浸在自己剧种的辉煌当中,许多剧种多少年来还是在吃“老本”,多少年了还是那几个著名的剧目在反复翻唱。

值得庆幸的是从2006年开始,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民间文艺的保护,很多民间文艺已经开始有意寻找传承人。教育部将京剧列入10个省市的音乐课中,娄义华表示担忧,京剧是要进行保护和传承,但不能带有歧视性,重视京剧,而轻地方剧种,应结合各地学习不同的地方戏曲。由教育部门的引导,形成一股重视民族和民间文艺的新风,各地掀起学习地方戏曲的高潮。由此,就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另一个担忧就是教育部推荐的剧目都是成年人的剧目,孩子们即使会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地表演,但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吗?况且那些样板戏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就的“样板”,强压下形成的家喻户晓,这样的剧目孩子们即使会唱,也是老师的威严逼就的。要成为孩子们自觉的喜欢,恐怕曲艺界的研究者和创作者要煞费一番苦功,创作出孩子们这个年龄真正喜闻乐见的作品,要跟动画片抢夺收视率。演唱京剧以及其他剧种,都需要一定的基础,一上来就开始演唱成熟的“样板戏”,对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恐怕难以形成。所以,循序渐进从基础学起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008年2月22日 语文报 搜狐网 网易 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