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真情与梦想
34258500000006

第6章 五十年青春(1)

——写在唐山解放五十周年

五十年的岁月,对于一个人,也许是生命衰老的临界点,可对于一座城市,正是走向成熟辉煌的日子。“双口”,是我当年征集党史时,从那些解放唐山的老前辈嘴里听到的,1948年12月12日,对于唐山有着特别珍视的意义。唐山这座百年老城,从这一天开始走向新生。这一天才是唐山的生日。我眼中,1976年7月28日的大地震,也是唐山的第二个生日。饱经沧喿,历经磨难的唐山呵,牵动多少唐山儿女的心弦,给我带来多少激动与梦想

唐山,我们对唐山知道多少?五十年前的唐山是什么样子?张开想象的翅膀吧。我竭力在脑子里勾画着那个旧唐山。时光流逝,象征着世界变化的某种状态。新唐山朝我们走来了。唐山人民已经期待太久太久了。我在乡下长大,第一次走进唐山这个城市,是在70年代初期,作为小学生走进来的,还在城里电彩院看了一场电彩《向阳院的故事》。我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看到黑脸膛的煤矿工人,看到成徘的高楼,看到凤凰山,看到街道上的汽车。城市的风伴随着我,这样的时候就会觉得我是唐山人,城市离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并不遥远。这时便有了我们与这个城市共同的青春和梦想。我知道了唐山的历史、唐山的物产和唐山的语言。特别是当我走进冀东烈士陵园的时候,我被那些为唐山解放拋洒热血和生命的烈士而感动,唐山的解放,人民当家做主,这幸福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回到故乡的小村,我写了一篇日记《进唐山有感》。这些有感是相当表象化的,情感却是真挚的。

随着时间、岁月从城市和乡村穿过。唐山地市合并,城乡一体了。作为唐山人的那份骄傲便了泛起来。时间的筛选总是使原本重要的人和事变得更加珍责。或许这叫大浪洵沙吧。我记住了这些引以自豪的东西:革命先驱李大钊是唐山乐亭人;举世瞩目的冀东抗日大爆动发起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滦州起义等等,多少伟大的历史壮举?唐山解放后,这块神奇的土地依然富有。我不再提龙号机车,我们不再提第一袋水泥,我们只是埋头苦干,建设新唐山。举世罕见的大地震曾一度毁灭了这座城市,这座城市在人民手中又重新在废墟上站起来。经济腾飞,人民安居。唐山人有一种精神,这种抗震精神多么珍贵。去年复天,我去美国访问时,《洛杉矶时报》记者知道我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她问我,唐山人怕不怕再发生大地震?我沉重地说,如果那样的大灾难还落在唐山人头上,真是苍天无眼啦。那位记者顿了一下说,祝唐山好运。我笑着说,死过一回的唐山人没有什么可惧怕的,任何时候,我们都会勇敢地生活。后来我想,在这里生活需要勇气。唐山人的生活是甜美的,它经过了痛楚、寻觅和创造。众所周知,唐山麻糖是甜的,唐山人用九苦换来这一份甜,虽然都是甜蜜,含义却有所不同。

每个人对家乡都有一种情感。唐山有山,有海,有大平原,有千千万万勤劳质朴而又充满智慧的父老乡亲。对我们这些搞文学创作的人来讲,家乡永远是我们的文学富矿。五十年生活变迁的脚步声,复活在我们春天洁白的纸页上。唐山的每一栋髙楼,每一片土地,每一株小草,每一条河流,每一个百姓,都与唐山命运戚戚相关,与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唐山人奋斗的身影将是百年后美丽的化石。我想,唐山是五下岁的青春。明天,唐山会昂首迈向新世纪的。我们已经感受到唐山青春的气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靑春,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五十岁的青春,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然而,唐山能做到。唐山依山傍海,是冀东平原上的一顆明珠,会照亮我们久久等待后的茫然。跨世纪的唐山面对我们的历史、民族、土地和人民,展示了自己独有的表情。你的沉思,使我们冷静;你的微笑,使我们年轻;你的声音,使我们血热。正因为有这种情感,才让我想起,与大连、靑岛、珠海等沿海城市相比,唐山应自问:唐山还缺少什么?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问询,每个人肩上都会有一份责任。唐山还年轻,聪明人是不希遒自己年轻的。年轻又是优势,那不是感觉到的梦,而是在深情的注视里,飞向新世纪的金凤凰……为唐山美好的明天祝福吧。

我离书斋有多远

书斋离我有多远?我心里经常这样问询自己。不知道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当《时代文学》杂志社郭牧华兄约我写写书斋和自己与书斋有关的业余生活时,我就静静地审视自己的书斋。眼前,我这间十五平米的书房有四个高至房顷的书架和两个小书橱。我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书都锁在两个小书橱里。这些书,我怕别人借阅,我楼下有一位中学教师经常借书。不好意思不借,所以就把自己认为的好书锁在小书橱里。这样一来可就坏了,买了那么多的好书就那样静静地沉睡着,许多都没能读到。当我把这事情告诉给朋友,朋友说,这是被封锁起来的寂傳的知识。必须打开它,启封是霈要时间和勇气的。朋友的玩笑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打开那两个长年封锁的小书橱,把一本本的书重新翻了一遄,选择一些放在了床头和写字台上。其中就有一本是朋友送的,美国作家卡洛斯,卡斯塔尼达所著的《寂静的知识》,这部巫师与人类学家的对话,一下子吸引了我,一个危险与善良兼具的冒险故事,犹如一道照亮人类心智的智慧之光,在我暗淡的书斋里闪亮了。我想,应该多读书,读那些好书。书斋只有在读好书时,我们的心才傢被淸风吹皱的一湖静静的水。即使闭上眼睛,也能窥到书房里隐含的那份力量。生命与知识的原质浸染得无比洁亮。这让我想到,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都有能力让智慧、意志和情趣充满书斋。可惜,我读书太少,没有能力面对书斋。有时自问,这是我的书斋吗?我离书斋有多远?

过去,我没有书斋,没有书斋的日子,特别想有个理想的书斋。前些年,我没有自己的房子,在城里住岳母家的一间平房。这房子很小,只有一个桌子、木床和淘汰下来的碗架子。这个碗架子就是我的书架。一共没有一百本书,还有一些书装进纸盒子塞进床下。我写作的时候就在这间小屋里,读书时则斜靠在木床上。记得当时喜欢读四卷本的《静静的顿河》,读完时就闻到书页上有莱味儿,是碗架子里残留的味道。当时就想,自己连个书柜都没有。没有书斋,有书柜又放在哪里?能读书在哪里不能读?想写东西在鬌里不能写?心态僅慢就平和了。这一间小平房和一个玻旧的碗架子伴我读书写作七年。七个年头过去了,我对那个不叫书裔的书齑竞有了思念,有一天,我去那里看看,心里有股说不出来的滋味。这间小房如今变成岳母家的仓库了,地上滚动着土豆和萝下。妻子站在小屋的窗前对我说:“这间小屋,给你当书房,你还干吗?”我摇了摇头,没说话。妻子又说:“当年啊,为了让你静心读书,把孩子送到乡下的亲戚家,你读啊写的,多躕实。眼下有书房了,条件好了,你又坐不住了,你细想想,几年没好好读书了?别人一喊你,你就出去喝酒去了。”我听后随便一笑,心情又很沉重。觉得自己离开这间小厘之后,不像原来那么爱思考了,不像原来那么爱读书了,不像原来那么能吃苦了。我得反省自己。不管哲人怎样阐述苦难对人生的益处,不管别人怎样渲染幸福的优越,自己都该淸醒淸醒。记住啊,别让书斋离你越来越远啊。恐慌不是书斋本身,是怕失去书斋的境界。

商品社会,读书人对书斋的感情就像洪泛带朿的泥土层积淀,应该是愈加肥沃。我的书斋摆放了电脑,养了不少花,显得很窄。我不再幻想让书斋越来越大了,只想买来一些奋价他的好书将那些旧书替换下来,然后安安静静地读点书,写点东西。我仿佛觉得书斋是有灵性的,也像一个人的脸孔。这张4富的脸孔会让人有修养,会给人成功的机会。注视这张面孔吧。纯朴的面孔,深奥的面孔,有时是自然的,有时又是奇特的。你的脸孔给我热情,一副热情的脸孔,会将一大片呆滞的脸孔的热情点燃。每一副脸孔都是历史,书的历史是人的历史,更是文化的历史。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图书逐步消失,被一些软件代替,但是书斋是永存的。书斋可能是另一副面孔出现。书斋会伴随人类发展变化、完善而充实。我希望活在书房里的书不死,更不要像一枚悬挂在半空的果子,没有一双高尚的手将它送回枝头,很可能成为落果。我不想让我的书斋成为落果。那就好好学习,读书,写作。做事尽心,可能会天天向上。如果不是礼仪的需要,我不想让书斋外表多么堂皇,只要充实、丰富、实用。前些天,我到乡I一位农民企业家做客,竟看到了一个很亲华的书斋。书斋面积有三十平米,在二层楼上,四周是豪华的书柜,书柜里装满精装的图书,还有一部分是英文图书。书房中间放了一圈皮沙发,茶儿1摆着一套精美的日本茶具。这样的书斋让我吃了一惊。我在书柜前走了走,翻翻书,证实了我的判断。这是另一类书斋,完全装饰作用的书斋。这位企业家是搞建筑的包工头,从来不看书。他喜欢把客人带到书斋里谈业务。我惊讶之余,也有欣慰。尽管主人不读书,但他用书斋形式丰富家庭,也是一个进步了为什么只是读书人拥有书斋呢?这样世界不是太笮调了吗?

让我明白,这样的书斋离我很远,很远……

对写书人来说,书籍是社会的财富,书斋则是私人的事情。走迸书斋沉溺和感受,跳出来思索和审视。读书才是人类共同的事情。事实上,书斋里有说不完的话题,人在叙说这个话题时,都有几种可能的选择余地,正是这种选择,才体现着人的自由和知识的力量……

最后,我还要问一句,我离书斋有多远?

吃麻糖的乐趣

唐山的麻糖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冀东平原丰润县一个叫左家河的小村庄,就是唐山麻糖的原产地,到过唐山的人,都知道品尝这样的食品,除了自己吃,还带给家人,特别是孩子们最爱吃了。它如齐籽烧饼一样有名。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麻糖,仿佛感受缤纷如花的乐趣,点缀着我们无数个平淡的日子,排解着我们的寂寞和孤独,那种甜美就像找到思绪飞扬的地方,慢馒地品尝和享受,滋润着我充满幻想和憧憬的童年。

人生的道路上,总会不断地生出许多乐趣,吃上一种喜爱的食物,也应该算其中的一种吧?比如喝上一杯美酒,或是听上一首音乐,或是游览仙境般的美景:这些都是享受。可对于我来讲,吃麻糖的享受是独特的。

唐山麻糖的原料是蜂蜜和面粉。蜂蜜不仅甜,而且还是极好的药品,比如大便干燥了,吃上几口麻糖,立马就顺畅了。面粉做成的薄饼,浸泡到蜂蜜之中,显得极薄,一层层,一片片,放在嘴里一咬就流油,轻轻一皭,满口甜香,爽得很。

记得小时候,父亲把麻糖带到家里,是让我们度过饥荒的,吃的时候,哪怕掉下一个小片,也要耐心地捡起来,放进嘴里,吧嗒着味道,还用舌头在嘴里打个卷,想让这美好时刻长久留在嘴中。岁月流失得很快,今天想起来,也许并没有感觉到什么特别的乐趣值得好好享受,甚至还埋怨着了自己周围生活的单调、枯燥,或是责备自己的幼稚、不懂事,可当我们长大之后,就会马上发觉,自己的生命中有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没冇好好享受吃麻糖的乐趣。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麻糖也许不箅什么了,最难忘的可能还是童年吃麻糖的时刻。童年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就像是我们的生命一样。当我们需荽享受它的时候,因为无知,童趣被岁月的风吹散了,当我们回首往事,僅得它的珍责了,岁月已逝,光阴不再。吃麻糖的感觉却令我回味着童年往事。吃麻糖是一种享受,享受是快乐的,快乐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选择,它与財富、门庭和环境无关。那时,我们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可它毫不妨碍我们吃麻糖的童趣。

我生活的小村,是冀东平原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没有公路,离麻糖的产地丰润县左家河村有百余里地。当时我听说了这个小村,还听说了麻糖已经不属于这个小村,麻糖已经十分有名,算为唐山的一大特产。我跟随母亲第一次来到唐山市,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了。我被城市强烈地吸引着,从心底羡慕着,我出生在城市该多好哇!那该是怎样的享受呢?可我在城里呆上一个假期,吃了很多的麻糖,牙都吃成虫牙了。牙疼的时候,母亲就埋怨我说,麻糖好吃也不能吃顶了,牙不要了吗?我牙疼的时候,额头淌着汗,母亲把父亲喊回来,父亲把我带到医院给我看牙,医生问我爱不爱吃甜的,我毫不犹豫地说爱吃麻糖。医生笑了,叮嘱我不要吃太多,那时岁没有糖尿病的恐吓,但是有虫牙相威胁。我的牙就是麻糖给破坏的。后来镶牙的时候,我真有点后怕,沮是我没有对麻糖产生一点厌恶,我喜饫吃麻搪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