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34284800000029

第29章 该说“不”时就说“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农民张清春为了使自己喜欢的大儿子张兴柏“成为一个城里人”,不惜举债10万元,“硬是把儿子送入城里的重点中学读书”,终于使儿子考入了北京大学。

“儿子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他都全力支持,只是儿子提出要登山时,他犹豫了,但也只是犹豫,最后他还是答应了儿子,借钱寄给儿子作为登山的费用。”可是,儿子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孩子们遭遇了雪崩……

读了这则消息,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充满惋惜和同情。我们既没有权利抱怨死者缺少对父亲及家庭的体贴和理解,更没有资格、也不忍心指责这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而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是我们能否做出这样一种假设,假如这位父亲如实向孩子说明家庭状况,对孩子的登山要求说声“不”,事情的结果又会怎样呢?是不是这场悲剧就可以避免了呢?

假设代替不了现实。但我们现在的孩子的要求真是太容易获得满足了,说他们要星星家长不敢给月亮一点儿也不为过。其实,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他们将来能够自立于社会,家长还是该说“不”时就说“不”为好。

请看李海燕女士提供的教育案例:女儿要参加学前班的毕业演出,学校要求每个孩子必须穿统一的服装。家长们纷纷为孩子购买了新衣服,李女士以为没有必要添加新衣,就为孩子借了一套。女儿自然是不高兴,还在吃饭时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这时的李女士心里也特别不好受,似乎有点儿要动摇,“家里又不是没有钱,何必为难女儿呢?”但是她马上又自警起来——孩子不高兴尤其一掉眼泪,大人心就软了,马上就改变了主意,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办,这就是“骄纵”。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产生一种“顺我者可,逆我者不可”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这样不良的心理品质一旦得到强化,逐步会变得执拗、任性甚至是霸道。接下去可能是私欲、私心日益膨胀,“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就会变成习以为常的思维惯性。那时候孩子心中只装着自己一个人,又怎能去关心集体、父母和他人呢?于是她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为女儿买新衣。结果女儿也同样取得了良好成绩,不满的情绪也随着演出的圆满结束而烟消云散了。

李女士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试想一下,孩子如果连家长不能满足个人要求的“痛苦”都不能忍受的话,将来又凭什么去迎接现实生活的磨砺和考验,又怎能承受成长中的挫折和困难,又怎能在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呢!

《说不——为什么对你和你的孩子非常重要》一书的作者阿莎·菲得普斯认为,“当你的孩子固执要求做某件事时,象征性地轻轻打几下是父母应采取的有益态度。”作者还说:“为了避免专制者的形象而只知道说行的父母,只会造成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幻想和危险的形势。与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亲昵和友情一样,孩子应该学习的还包括失望、愤怒、仇恨、争论和放弃。”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给予孩子一些“延迟满足需要”的磨砺,给他们一些被“否定”和拒绝的心理体验,让他们在父母的拒绝中体会到挫折和失望,这样他们的精神才不会“缺乏钙质”,意志才不会“骨质疏松”,将来才能顶天立地地演绎于社会舞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