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中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之说,原因是“水土异也”。也就是说自然环境可以改变植物的特征,因而使之“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由此联想到孩子的生长,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作为家长,应努力为子女营造一个适宜成长的空间。这一点,古今中外教育人士早有认识。北齐文学家、《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指出,人在幼时可塑性极强,周围环境对其渐渍、濡染、熏陶、影响作用很大。孩子虽然不是有意识地去学习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但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自然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也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育专家徐国静以形象的比喻,描述了“家庭生态环境”。父亲如山,母亲如水,真山真水真育人。家庭生态好,一定会长出好孩子。父亲如山,涵养水土,遮风挡雨。立在那,把孩子托起来看世界;母亲如水,处处环绕滋润着孩子,是动态的,美丽的。假如山是荒芜的,寸草不生;水是污浊的,臭气熏天,这样的穷山恶水,岂能长成好孩子?
武汉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中心对263名儿童进行调查显示,学习能力发展不符合学龄要求者达221人,占总测评人数的84%,其中213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达标,187人阅读理解能力不达标,203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合要求等。有心理咨询师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家庭结构和生活模式、环境变化有关。首先,在家庭生活环境中,孩子缺少可以模仿的学习对象,没有其他孩子可以交流。其次,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孩子交托长辈抚养,而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或者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造成孩子自主能力的发展落后,衍生到学习中就会制约学习能力发展。同时,不少孩子极少进行户外运动,手眼协调等视觉动作统合能力差,最终导致学生注意力缺失。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塞德兹博士说过:“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生长环境,并乐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50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刘易斯·特曼教授研究了几十位美国天才儿童之后发现,他们的家庭都有一个较好的教育环境,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心理状态、个性爱好、智力发展都有很大区别。
理想的家庭环境,首先应该是书香浓郁。犹太民族之所以产生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贝多芬等时代巨人,与这个民族高度重视教育不无关系。他们的每个家庭都拥有大量藏书,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以书作为玩具,并在书页抹上蜂蜜,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而我们的一些家庭装修得富丽堂皇,就是没有书卷气。孩子除了教材之外,一本课外书籍也没有。
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儿童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早期阅读。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对孩子的综合发展效果越好。孩童时期接触大量书籍,就等于给孩子一双自己获得知识的眼睛,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智力,培养情商,同时还能有效地诱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国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已将学习方式从纵向的“深挖井”转变为横向的“广修渠”,那种仅靠死读教材、知识面狭窄的学生在考试时就会捉襟见肘、张皇失措。而那些在家中能坐拥书城、广博猎取的学生才会游刃有余、脱颖而出。另外家长更应养成读书的习惯,使孩子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其次,要环境优雅。每个家庭不论经济条件如何,都应力争做到整齐、清洁、舒适、美观,既富动态美,又富静态美;既有外质美,又具内蕴美。孩子置身其间,时刻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激励、美的启迪、美的感染。这对孩子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的养成都会起到积极的润化作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要气氛和谐(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在夫妻恩爱、和睦温馨的家庭里,充溢着的是宁静、和谐、欢畅、向上的气氛。孩子过着无忧无虑、井然有序的幸福生活,他们可以全方位接受良好的正面教育,从而产生热爱父母、热爱生活的情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渴望。即使两个人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生活在一起,也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的分离是有理由的,但是我们对你的感情没有改变,还是照样爱着你,并且要在生活中真切地给予孩子足够的阳光般的父爱或母受,不能让孩子因家长的原因而造成情感上的缺失。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关于《做好家长的四十条建议》,是家长与孩子快乐相处的宝典,也是和谐家庭气氛的重要条件。其内容是:(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耐心和老实地做出回答;(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3)安放一个陈列架,孩子可以在上面显示自己制作的东西;(4)不因为孩子房间里或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只要这与他们的创作活动有关;(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他玩耍;(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用不着表现自己;(7)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8)帮助孩子制订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10)帮助孩子完善他的作业;(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12)自己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留心使孩子照着做;(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14)从来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以便使他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16)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19)激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20)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21)每天都腾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22)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23)从来不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24)表扬孩子背诗、讲故事和唱歌;(25)教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26)详细拟订试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27)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2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29)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30)从不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32)不存在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问题;(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36)发挥孩子具有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37)从来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38)勉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3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40)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相信会有积极的最后结果也好。
能够做到上述40条,家庭必定会充满幸福友爱的温馨。反之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的“缺陷家庭”或充满“仇恨”教育的“单亲家庭”中,孩子感情上痛苦,精神上压抑,思想上沉重,心理上扭曲,健康和智力都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正如英国塞缪尔·斯迈尔斯说的那样,“在一个野蛮、粗暴和肮脏的环境中,要培养出一个心地善良、纯洁和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清华大学刘海洋泼熊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缺失家庭的反面例证。
家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场所,是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所在,是赖以生存与活动的空间,也是终生学习的地方。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具有深刻强烈的持续不断的影响,每位家长都应认真负责地建设理想的、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即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人文的,还有心理的,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