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34284800000064

第64章 用音乐造就天才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塞德兹出版了被誉为“塑造天才的圭臬之作”的早期教育专著《俗物与天才》。书中记录了他自己培养儿子的过程和细节,阐述了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重要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塞德斯博士将他的儿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培养成了享誉天下的少年天才:从1岁半开始接受教育;3岁时能用本国语言自由地阅读和写作;6岁时直入小学三年级;8岁时入中学而且各门学科都成绩优秀;11岁就考入了哈佛大学成为父亲的校友;15岁作为该校的优等生毕业,最终又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塞德兹的家教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用音乐造就天才,用塞德兹的话说就是“音乐使儿子成为天才的潜在因素”。

对于音乐的教育作用,我国古代的许多教育家、思想家早有认识。孔子把“礼、乐、射、御、书、数”列为必修课,统称之为“六艺”。他认为,育人成才的规律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入人深也。”荀子在《乐论》中写道:“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用现代教育思想分析,音乐教育的功效也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

音乐促进智力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的教育,就不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科学研究表明,音乐能有效地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能使孩子特别是婴幼儿体内血液中分泌出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它可以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和肌体上的协调。他们在健康乐曲的陶醉中,在梦幻般的意境里,会变得更聪颖、更智慧。

国外一位著名的医学博士指出,“音乐能诱出一种冥想状态,使人体活动放慢,大脑则因之而活跃敏捷,内在地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他还通过实验证明,边听音乐边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记忆力提高50%。

孩子学习歌曲和音乐,还可以使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想象,有助于发展语言,促进听觉和发声器官的协调。如学习乐器,可以锻炼双手的精细动作,促进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均衡发育,促进注意力、记忆力、形象思维的发展。因而,“音乐能使孩子更聪明”已成为世界儿童教育专家的共识。正如塞德兹讲的那样,“凡是被称为‘天才’的人,大多数都极为喜爱音乐,并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经历。”“学习音乐正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以我国古代的名人为例,孔子、李白、周瑜、诸葛亮概莫能外。

音乐陶冶道德情操。《论语》中有这样的话:“习乐能和。”意思是音乐可以和善性情,陶冶情操,使人的性格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日本的铃木镇一在实践中体会到,“我们可以不做音乐专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拉小提琴去培养人,去接受巴赫和莫扎特善美心灵的熏陶。”“通过去拉小提琴而付出的努力,培养克服一切困难的能力,从而产生对任何事情都有条不紊、认真完成的力量。”

对于孩子来说,美感和道德情感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当家长教孩子学唱或让他们欣赏优美的乐曲的时候,孩子就会在接受美的陶冶的过程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如有的歌曲,孩子们在倾听或学唱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用动作表演出他们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这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音乐提高审美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的最深处”。音乐动听的音响、优美的曲调、明快的节奏、生动的形象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孩子的喜爱,常常会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和教育。它不仅可以使孩子在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中获得美的享受,还可以培养孩子对音乐最初的审美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正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家长应创造条件,通过音乐为孩子奠定最初的审美基础。

要使音乐真正发挥教育子女的作用,家长首先要在家庭建立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在这方面,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已经做出了榜样。陈家居住在上海时,每天晚饭后的一段时间都是家中最热闹、最快乐的时光。这时候,孩子和父母聚在一起,边弹琴边唱歌。一首唱罢一首又起,歌声、琴声汇成一种和谐欢乐的气氛。有时孩子还要求爸爸表演,陈鹤琴就会弹起从国外带回来的曼陀铃,唱起曾同黑人一起唱过的民歌。虽然陈先生的嗓音并不太好,但他激情饱满,唱得非常投入,特别具有感染力。他说,对孩子来说,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才是第一要义。由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音乐在儿童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家长要重视创设音乐环境,有意识地用音乐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

德国人特别注意创设温馨的家庭音乐教育环境,他们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主要靠父母的言传身教而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家长与客人津津乐道地谈论音乐作品时,当他们演练自己钟爱的乐器时,当他们领着孩子出席音乐会时,孩子们天然具有的音乐潜能便被唤醒了,对艺术的爱恋便产生了。这种独具魅力的诱惑最终使学习音乐变成了一种享受。德国家长普遍认为,要尽心竭力创设让孩子感受音乐美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次,对孩子的音乐教育越早越好。美国著名的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说,音乐是人类情感最自然地流露。儿童开始学习读书、写字、算术的同时就应该学习音乐了。音乐应列入儿童教育计划。婴儿一落地就可以用歌声把他哄睡,而用海顿的四重唱又能把他唤醒。

早期教育的统计表明,小孩听觉在三四岁时是发展的最好时机,以后会逐渐递减。我国著名音乐家刘诗昆就是早期音乐教育的典型。当他还在牙牙学语时,父亲就有意识地给他听贝多芬、莫扎特等不同作曲家的不同作品,以培养他的乐感。为了训练他的鉴别能力,凡听一位不同音乐家的作品,就给他看那位音乐家的照片。久而久之,刘诗昆虽然不会说话,但已能从不同的音乐中辨别出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指认出作曲家的照片了。由于婴幼儿阶段进行了良好的早期音乐训练,加之以后老师的精心培养,他的音乐才能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来了。

前面提到的心理学教授塞德兹,在孩子刚出生不久,就把音乐教育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他用音乐慰藉哭闹的孩子,用音乐区别不同的词意,用音乐表达心里的感受……虽然小塞德兹最终没有成为音乐家,但是早期的音乐教育“给了他智慧及勇气。”

孩子倾心于学习音乐,能够锻炼手指和形体的灵巧,促进各种感官和身体的协调性,既锻炼了身体,训练了技能,又陶冶了心灵,丰富了情感。如果有机会让孩子直接参与表演实践,孩子在领略音乐美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产生对美的渴望和追求,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