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34284800000071

第71章 融入群体 学会交往

1996年,著名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塔尔亲身做了一项试验。他在意大利中部内洛山上的一个地下溶洞里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地下隐居生活。这个“实验室”约有68平方米,不但有起居室、工作室、卫生间和进行科学实验的仪器设备,还有一个小小的植物园。他可以在里面抽烟、看录像、做实验,还可以在健身器上运动。但结果令人难以置信:他在这一年的隐居生活中,共抽掉了180包烟,看了100多部录像片,在健身器上“跑”了1600多千米……可是当他重新返回社会群体的时候,他的脸色苍白而瘦削,思维呆滞而刻板,如果两个人同时向他提问,他大脑就会糊涂,思维就会混乱,情绪也十分低落。尽管他重新回到了现实生活之中,但是已经不能和他人顺利进行沟通了。可见脱离群体、缺乏交流对人的智商的损害有多大。

然而,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社交恐惧症患病率较高。在被调查者中,从未出现过社交恐怖症状的不足两成,有时出现社交恐怖症者高达80%,其中严重者占1.4%。歌星朴树在接受香港电视台采访时承认,他也曾有过一年多时间恐惧社交、心理抑郁的经历,甚至在家里一两个星期不说一句话。由于这种疾病多发生在青春期前后,使孩子的学习和社会技能锻炼机会减少,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从而产生孤独、封闭、郁闷的不良心理现象。专家认为社交恐怖症已成为阻碍中学生正常心理形成和发展的一大障碍,这会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

究其原因,出现这种症状的根源在于,有的是由于父母工作忙碌,孩子从小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缺少交往与活动的机会;有的是独生子女,整天生活在家庭的小圈子,缺乏必要的社交和沟通;有的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使孩子产生了心理问题;有的是对孩子一味指责批评训斥,使孩子感受到的只是贬低和否认,让他们觉得事事不如人,因而缺乏自信,产生焦虑;有的是家庭经济上比较贫困,孩子易产生自卑和回避的态度。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社交能力作为衡量个体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方面,它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语言交流的能力,而是包含了很多诸如观察能力、反应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等的综合能力。所以说,让孩子融入群体,学会交往,是十分重要的。

支持孩子广交朋友 家长应尽量为孩子广交朋友创造条件,如带领孩子到亲戚、朋友或邻居家串门、作客,使孩子多结识众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朋友,增加主动结交的胆量和能力,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大方、合群,并逐步形成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促使孩子参加活动 鼓励支持孩子参加旅游、探险、演讲、主持、竞选、表演或体育比赛等。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陌生孩子和成人,在观察世界、参与竞争的同时锻炼交际能力,开阔眼界,丰富头脑。让他们敢于在多种场合展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克服羞怯的弱点,消除畏葸的阴影。

鼓励孩子单独交往 一是尽可能给孩子以实际锻炼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升学报名、转移户口和组织关系等;二是外出不派人陪送,安排孩子购物、送信,代表家长随礼、接待客人等。让他们在实践中见世面,增阅历,既尝经历考验之甜,又品遭受挫折之苦,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中成长发展。

培养孩子社交心理 交往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素养,例如善良率直、诚实守信、热忱开朗、善解人意等。这些都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当好孩子交际参谋 在这一点上,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孩子毕竟是孩子,交际方法、交际尺度及交际对象往往把握不好,家长既要把关,又要当好参谋。例如,不可结交不三不四的人,不可轻信陌生的人,不可泄露个人隐私和家庭秘密等。

当进入青春期后与异性朋友交往过密时,家长要晓之以理,告之以害,导之以行。当出现为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欲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萌芽时,要坚决扼制,及时制止。当孩子沉迷于交际而影响学业时,必须适时适度地泼些冷水。当他们选择的交际活动可能对身心发生不利影响或伤害时,必须果断地予以制止,切不可心慈手软,姑息迁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面向21世纪的学习四大支柱中,除了学习认知、学习做事、学习生存外,把学习与人相处也列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且认为这是生存的必要前提。美国心理学家、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断言,一个人事业之成功,30%取决于才能,而另70%则取决于其交际能力的大小,即能否与人群进行十分妥善的协调。孩子能否融入群体,学会交往,是特别重要的,应当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