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司令员在他的传记里,专门记录了平山下庄反“扫荡”的故事:这个村的民兵把石头打上眼,装好药,放在敌人必经的路上,还在山上插上许多草人。敌人遭到石雷轰击后,误以为大部队在阻击,立即架上机枪、大炮进行攻击,费了好大力气攻上了山,才发现上边原来都是些草人……
抗战期间,平山县参加各种武装的有71524人。除了以县长徐达本兼总队长的武装总队外,还有县大队、县武装工作队、平山支队、平山青年游击队、回舍大枪班等各种游击组织,他们积极配合五团作战,完成站岗放哨、破坏交通、割电线、除汉奸、盘查粮食出境等任务。有《游击队歌》歌谣:“西风吹,天气凉,模范队员上战场。拿上炸弹和快枪,袭击敌人势难挡。你一刀,我一枪,日本鬼子遭了殃。我们开展游击战,鬼子日夜心发慌。”抗战中,5团曾四次攻打过平山县城,虽然都失利了,但鬼子始终不敢掉以轻心。
研究抗战的学者萨苏,曾向我展示多张日军在平山拍摄的照片。一张图片显示,日军在县城的警备司令门前,堆积着高高的沙袋,随时准备战斗的样子。这也证明,鬼子们的确日夜发慌。
在1939年,由日本驻平山大队中川州男呈送给大本营的一份报告,收件人是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报告中说,平山老百姓“亲共”,反抗很强烈,“这个地方大部分的区控制在共产党的手里”。这从侧面说明了平山当时的情形。
5团更是利用自己的优势,从各个营抽调了100多名“神枪手”,组成12个“飞行射击组”,后来又成立“飞行爆破组”、“飞行锄奸组”,搞得敌人闻风丧胆,连散步都不敢出炮楼了。后经5团统计,在近一个月的战斗中,仅冷枪杀敌一项就歼敌400余名。
5团的麻雀战中,最著名的是袭击石家庄郊外大郭村日军飞机场。
那一夜,寒星寥寥。一支200多人组成的轻骑队,从平山南甸出发,奔向百里以外的石家庄。事先,敌工部长贡喜瑞,以历史教师的身份打入石家庄市日伪宪兵司令部,搞到了一张大郭村飞机场分布草图。当时,日寇飞机狂轰滥炸无辜的群众,毁坏房屋田园。有民谣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飞机拉。”边区军民对此恨之入骨。5团领导下决心远途奔袭飞机场。
夜色幽幽,敌人的探照灯不停地晃动着光束,扫过地面的停机坪,机场跑道上排列着几十架日军战斗机和运输机。顺光柱看去,在高高的指挥塔上,鬼子哨兵的影子在月光下游动,还不时拿机关枪向四周扫射一番。
午夜12点整,萧锋下达了行动命令。张瑞仁(侦察股长)、杜先锋(3营副营长)、康银寿(12连连长)、粟秉城(3营副政教)立即率领五个战斗小组开始行动。他们悄悄在机场外围的电网下挖了数条沟,钻过去,这样就成功地避开了电网而不惊动鬼子。接着来到铁丝网下,用铁钳铰断钢丝网,五个小组全部进入机场。他们迅速布置好9挺机关枪、3具掷弹筒,组织各组人员迅速接近敌机,开始爆破准备。
突然,敌哨兵大喊:“八路的有!”顿时,枪声四起。5个爆破组的勇士们在战友火力支援下个个勇敢麻利,迅速按分工接近了飞机,把炸药捆绑到了机头上,手榴弹拉线则用一根长绳连接。随着杜先锋一声令下:“点火!”转瞬间“轰隆隆”几声巨响,多架飞机被炸毁、炸伤,熊熊火焰冲向天空。一时间整个机场灯火通明,指挥塔的报警器不停地响,一个中队的鬼子向燃烧的飞机方向冲来。
日军训练有素,未被炸的飞机,很快就由飞行员发动起引擎,都接续起飞逃跑。其中一架,两位负责爆破的战士封相勒、冯志祥已经来不及离开飞机,他们一手抱着炸药,一手抓着已经起飞的飞机轱辘,毅然拉响了导火索……两位勇士与敌机同归于尽……
今天,我们都知道有手举炸药包炸碉堡的董存瑞,却并不知道,在抗战最艰苦的那个夜晚,平山战士怀抱炸药包炸毁飞机的壮烈!那一刻,明亮的火焰中,惨烈的一幕震惊了整个机场,两位战士把他们的血肉之躯,抒写进了晋察冀抗战的光辉篇章里,而他们和千万个子弟兵烈士一样,默默无闻……
任务完成,5团勇士们准备撤退。此刻江西籍老红军杜先锋,凭着他丰富的经验,机智、冷静地指挥各组人员边打边向敌指挥塔后面枪声稀疏地带撤退。但他不幸被子弹击中头部,左眼被打瞎,鲜血直流。他忍着疼痛,令战士们背着伤员和牺牲的战友,边打边撤到指挥塔之南。但走出不远,被敌人电网阻住。情况万分危急!如果出不了电网,多一秒就会有许多伤亡,多分钟将全军覆没。杜先锋果断下决心,命令用炸药爆破!随着一声巨响,电网被炸断了,部队全部通过!
随后,勇士们钻地道安全撤到大马村,浑身是血的杜先锋和老表萧锋紧紧拥抱。卫生员为负伤的同志紧急包扎了伤口,五团战士们又骑着自行车,听着敌人的枪炮声,离开石家庄,奔驰回到平山。
这次奇袭由于布置周密,作战灵活紧凑,发挥了麻雀战的优势,所以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这也是我军开赴抗战前线以来的第二次炸机场,为八路军争光,为边区军民解恨。
小小麻雀战成果显著。聂司令把五团的战斗经验刊登在《抗敌三日刊》和《火线报》上,号召全体抗日军民学习这种被称为“麻雀战”的游击战术。
八百新兵赴延安
夜雨蒙蒙,秋凉阵阵。1944年9月6日,一支850人的特殊部队悄悄地从平山县出发。他们是刚刚入伍的新兵,是一支要补充到延安的又一个“平山团”。他们的背上是产自家乡的两匹白色土布,腰上悬挂着三颗手榴弹,许多战士的土布里还藏着一些晋察冀边币。这些不会打仗的子弟兵即将穿越日军的层层封锁线,跋涉两千多里奔赴延安,连人带物一起支援延安。
带领这支队伍的是生着肺病的萧锋,他本来是接到聂荣臻司令电示,要他到延安治病。临走前,代司令员(聂在延安准备开七大)程子华忽然交给他一个任务,送这支新兵部队赴延安。程司令满含期待地看着萧锋,说一定要带好这支平山的优秀子弟兵啊!萧锋忍不住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认真地点头答应。
他心里知道此行的艰难:新兵不会打仗,并且身背土布,行动不便,远赴延安,谈何容易!但他依然非常乐观,坚定地向首长表态:“拼上一死,也要把新兵带到延安!”出发前,他风趣地对妻子贡喜瑞说:“走啊,老婆子,日本鬼子要知道是他萧二爷带队,会诚挚地让道的!”
屋漏偏遭连阴雨。部队刚刚走了一天,在晋察冀二分区的边缘地带,遇到前来接应的二分区小队长,他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敌人已经获悉我晋察冀新兵要过铁路,不但加强了戒备,而且集中了六七百日寇准备袭击新兵,正在朝这一带运动。萧锋知道,如果一旦被日军遇到,新兵没有战斗力,结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最稳妥的办法是返回晋察冀,等情况好转了再过铁路。但是保卫延安的任务迫切,不能就此折返啊!
萧锋急得团团转,迅速召集几个党员以及二分区的人研究对策。当机立断,决定派出一支诱敌小分队,在敌人还不明情况的时候,把敌人引开,大部队迅速西行通过铁路。
敌人正在逼近,情况不容萧锋迟疑。可是派谁去充当诱敌小分队呢?他看了看他的身边,一位马夫,几名从五团带出的警卫人员,再就是身怀六甲的妻子贡喜瑞。谁去都不合适,只有自己亲自去了!用几个人去吸引千百个全副武装的日本鬼子,这是九死一生的博弈。
萧锋刚要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妻子贡喜瑞时,这位平山女儿坚定地问:“诱敌小分队的人给我选好了吗?”
“什么?你带诱敌小分队?!”萧锋诧异地望着妻子,目光落在她凸起的腹部上。他浮想起前妻曼玉,怀抱婴儿倒在血泊中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大声嚷道:“不!不!决不能让你去!我自己亲自去!”
“锋哥!”贡喜瑞亲切而冷静地称呼道,而后克制着眼中的泪水说,“你的担子很重,又在病中,我个人的安危是小事,把这些战士带出去,保卫党中央是大事。别再犹豫了,就这样定了!”她拿出平山女子的飒爽与倔强,不由分说,将蓝布包袱往萧锋的手里一塞,嘱咐道,“要保护好你的日记。”
一股巨大的激流冲到萧锋的眼底,他忍住泪水,深情地握住妻子的手,只说了一句话:“一定要活着到延安!”
次日,天色微明,贡喜瑞带着富有战斗经验的警卫员曹振国、马夫和从新兵中挑选出的20多名战士出发了。可巧的是,他们在途中遇到被日寇追踪的山西定襄县委机关的人员,于是一起和敌人周旋。他们把扫帚绑在骡子尾巴上,故意搞得声势浩大。果然,在封锁区的一天半时间里,敌人一直以为他们是新兵队伍,紧追不舍。最后,敌人把他们逼上了海拔1600多米的白佛堂高峰。敌人发现上了当,于是放火烧山。诱敌小分队最后被追到一处悬崖边上,再无路可走。望着狼烟四起的山谷和慢慢爬行的敌人,大家决定慷慨赴死,从悬崖上跳下去。绝对不能让敌人俘虏!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到陡壁前。
突然,曹振国大喊一声:“快把绑腿都解下来!”他观察地形后,急中生智,用绑腿连接成一条绳子,一头拴在骡子身上,一头放下去,让大家一个一个顺着绳子摸下去。敌兵渐近,马夫和他心爱的骡子走在最后,他无法让骡子走下悬崖……悲痛间,敌人的一颗流弹飞来,马夫牺牲了。
就这样,贡喜瑞率领的诱敌小分队出人意料地冲出了敌人的包围。
在小分队争取出来的一天半时间里,萧锋带着新兵急速前进,通过封锁线,蹚过滹沱河,准备过同蒲铁路,这也是最危险的一条封锁线。他们在路过南金山铺村时,打听当地群众,说是一队敌人刚刚从这里经过,向南追八路军的新兵去了。萧锋突然灵感一闪,何不利用敌人的部队做掩护过同蒲路呢?于是,他让做掩护的一个排走在最前面,新兵紧紧跟上,就和左翼的敌人保持一定距离,平行地向前跑步行进,竟然顺利地通过了同蒲路,而敌人毫无察觉。
萧锋顺利率新兵部队向西前进,当他们走出5里路时,听见后面响起了枪声,敌人醒悟了,复又追了过来。大家加快了脚步。萧锋打趣地说:“鬼子在欢送我们过铁路喽!”
战士们无不佩服萧锋的胆大心细,说他算得准,像敌人肚子里的蛔虫。萧锋说:“这可不是靠数学公式算出来的,这是在血雨腥风里摸索出的战斗经验啊!”
两天后,萧锋放慢了行军速度,是有意等着诱敌小分队。他派出人员回头去找,连续三天杳无音信。萧锋越来越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肺病复发,咳嗽到吐血丝。
夜深人静,萧锋打开日记本,凑着老乡家的油灯,写起日记:革命多么不容易啊!1928年和我一起参军的42个兄弟姐妹,就剩下我一人……长征中全州之战,8万红军死伤过半,我冲出重围……萧锋又想到眼前的小分队,“难道他们……”他不敢再往下想,也写不下去了,泪珠滴滴答答落在日记本上……
天麻麻亮时,萧锋突然听到敲门声。萧锋心里一惊,“莫非新兵出事了?”他起身开门,惊诧地看到妻子贡喜瑞站在眼前,披头散发、满身泥血。
“这不是做梦吧!”萧锋急忙咬咬自己的手指头,指头生痛,是真的!他们俩紧紧地抱在了一起,顾不上说情况,贡喜瑞放声大哭起来。“相逢无语泪先盈,启齿欲言已失声”,生死患难此刻相逢,有什么能比这哭声和泪水更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呢?贡喜瑞后来作诗云:
雨蒙蒙,鸟雀归巢,风萧萧,我心如潮。
弹指十年沙场事,半壁河山浸战袍。
梦里几回惊君醒,忍看战友殁草蒿。
老营盘双兄鲜血洒,水南案曼玉娇儿把头抛。
想今日,护送八百新兵赴延安,谁料得,路上千般艰难遇波涛。
日寇穷追四十里,马嘶人嚎似虎豹。
而今祥甫钓敌生死未测,我等逃脱怎不心如刀绞。
众人说,任务完成诚可贺,可知我,夜夜思念泪悄悄?
步步攀登白佛堂,水米无着胎儿闹。
但盼何日续血诏,夫妻抱头破涕笑。
萧锋日记里的两烈士
萧锋出身于江西贫苦老雇农的家庭,他的村庄离井冈山只有百多里。他的童年非常凄苦,无法读书,小小年纪就去学徒做裁缝。在他11岁时,遇到一个中学生萧曼玉,不但引导他参加革命,还用每天记日记的形式教他读书识字,后来两人成为革命伴侣。萧曼玉牺牲后,萧锋一直保持了记日记的习惯。
当我寻找平山团的时候,知道返回到平山的200名718团的干部战士,大都战斗在五团。萧锋抗战中一直在五团当政委,他的日记里会不会有平山团战士的身影?
果然,打开一本《萧锋征战记》,里面《痛失战友张钦副团长》、《追思爱将曹振国》两个章节,记述了两位转入5团的平山团烈士的事迹!
读完这两个章节,沉寂了几十年的两位烈士复活在了读者心中。
张钦,平山县东回舍村人,1937年小学毕业后,参加八路军平山团,后转到四分区八大队,1939年五团整编时他担任5团10连连长。1944年春,调任平山回舍武工队队长。抗战胜利后调到渤海军区警6旅任特务营长,1946年初任该旅11团副团长兼1营营长。1946年5月26日,蹲在战壕里研究战斗的萧锋,猛然听到11团主攻方向第5包炸药响了。不料一会儿,通信员跑到萧锋跟前含泪报告:张团长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