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的方圆艺术
34329700000012

第12章 能忍能让才能达到说话的目的

争强好胜是人的本性,如果说话时或者得理不饶人,或者该低头时不低头,其结果只能是嘴上占了上风,事情却没办成。不仅是办事儿,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习惯于把话说满、不留余地的人,也最不受欢迎。总之,说话要时刻牢记,自己说话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是通过说话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所以能忍能让才显说话的真本事、圆功夫。

表面示弱的说话技巧

如果双方是一种竞争的关系,而在你养精蓄锐的当儿又不想引起对手的注意,多说一些低头话,摆出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勾结,多次陷害立有大功的秦王李世民,兄弟间一场生死拚杀势所难免。

李世民身边的文臣武将屡次进言,劝李世民早做打算,抢先动手。李世民每到这个时候,便会面带苦容,叹息不止,说:

“我们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纵是他们的不对,我又怎么忍心呢?还是委屈一下吧,时日一长,他们也许会知错而改,一切烟消云散。”

别人都十分着急,深怪他心有仁念,坐失良机。李世民对此如若未闻,暗中却把他心腹的将领尉迟敬德等人找来,对他们说:

“你们的好心,我岂能不知?不过现在我们安排未妥,事无头绪,又怎能草率行事呢?事若不密,为人察觉,只怕我们先得人头落地了。还望各位详作筹划,切勿泄露。”

李世民边忍边动,加紧布置,由于他表面从容,处处示弱,李建成、李元吉果真被欺骗,暗中得意。他们按部就班,一步步地实施整倒李世民的计划,只想假以时日,不愁大事不成了。

不久,有报说突厥兵犯境,李建成便保举李元吉为帅,带兵迎敌。齐王请求李渊把秦王李世民的兵马归他指挥,李渊答应了他的要求。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将一眼便看穿了他们的阴谋,李世民见群情激愤,故做痛苦的模样安抚众人说:

“皇上既已同意,看来我只能束手待毙了。这是天意,我又能怎么样呢?”

众人见此,信以为真,不禁泣泪苦劝;有的还要告辞而去,以示抗议。只有几个知情者以目示意,不露声色。

这时又有人进来密告李世民,说太子与齐王早已定下计谋,只等李世民等人给齐王出征送行时,便要密伏勇士,趁机全部杀光,然后太子登位,封齐王为太弟。

众人听此,皆发怒喝,情绪更为激动。李世民见火候已到,这才长叹一声,对众人说:

“我是被逼如此,各位都是明证。事已至此,只有先发制人,我们才能铲除强敌保全性命。”

李世民分兵派将,伏兵于玄武门。第二天,李建成、李元吉上朝在此经过,伏兵齐出,他们二人猝不及防,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李元吉被尉迟敬德砍杀。

没过多久,李渊便让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李世民的这种表面受气、暗中动手的策略,可谓一箭双雕。一是麻痹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二是激起了手下文臣武将的义愤情绪,待时机一到,自然一举成功。倘若明着与之对抗,则不但要大大损耗自己的力量,也会因此招来非议,于名声有害。与这种策略相似,兵法上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则更让敌人出乎意料,防不胜防。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四十万大军挺进关中,意欲攻下咸阳。这里土地肥沃,是秦王朝的核心地区,所以秦兵把守得很牢。进至函谷关时,他才获悉,刘邦的十万大军早已攻占了咸阳城,并自立为关中王了。因为当时农民起义军领袖楚怀王曾许诺:反秦的起义军中,谁第一个攻下咸阳,谁就为关中王。

刘邦的战绩激怒了项羽。他率兵逼进关中,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东面)扎下营寨,并宣称要消灭刘邦。这时,刘邦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不能与项羽对抗。所以他亲赴鸿门想稳住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刘邦。席间,项羽的谋士范增示意项羽的堂弟项庄在刘邦座前舞剑,企图乘机刺杀他。因为在范增看来,今后刘邦必将是项羽的劲敌。但由于张良和樊哙的保护,刘邦在终席前以“如厕”为借口,逃离了项羽的营寨。

结果,刘邦把咸阳和关中让给了项羽。项羽则在公元前206年自封“西楚霸王”。他的势力范围在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地区,并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中国其余地区被分为十八个封地。项羽希望刘邦离他愈远愈好。于是就把汉中封给了刘邦,也就是今四川东部和西部地区以及陕西的西南部地区,再加上湖北一小部。刘邦也就因此获得“汉中王”的称号。自此也就有了汉朝的国号和年号。为了防备刘邦今后有非分之想,项羽把与汉中相邻的关中分成了三部分,分别封给三个秦朝降将。直接与刘邦相接的雍王就是原秦将章邯。

这样一来,刘邦不得不离开关中。在从关中迁往汉中途中,他命人将途中的一条一百多里长的栈道烧毁。此举一方面可以防止诸侯,特别是章邯军队的入侵,另一方面也可以迷惑项羽,似乎刘邦再也无意回关中了。

过了不久,还是在公元前206年这一年,没有得到项羽分封的田荣在原先齐国地区起兵反对项羽。刘邦命韩信做好进攻关中的准备。为了蒙骗敌人,韩信派一些士兵前去修复栈道。章邯得知,觉得十分好笑,说:“想用这么几个人把栈道重新修好,简直像儿戏一般。”其实韩信并非真的打算从栈道进攻关中。就在重修栈道开始后不久,他已率领刘邦军队的主力从一条小路,即故道(今陕西凤翔西北)迂回到了陈仓。章邯仓促应战,结果大败。

这种明里一套,暗中一套的做法与两面三刀有某种相似之处,自然不是老实认真的人所能做出来的。然而作为一种策略,则不应加以否定。现实中的人情和算计其实也正是虚虚实实、捉摸不定的,如果不能去很好地应对,不能低头一时,就会被无情地挤兑出来,更不要说掌控局势,成为人上之人了。而说话的一手软一手硬显然也是这一策略中的一部分。

有错认错才叫会说话

公开讲话也好,与人交往也好,犯错在所难免,而有些看似不经意的错误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及时认错、及时低头,开诚布公地讲一些能让人谅解的低头话才是说话圆满的表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做错事情之后,去向人低声道歉固然必要,但有时仅靠一句“对不起”是不足以获得谅解的。以黛博拉的事件为例。有一次黛博拉在同同事谈话时称其上司是“机器人”,结果被上司知悉。于是黛博拉给上司写了一张条子,约他抽空谈一谈,上司同意了。“显而易见,我用的那个词绝无其他用意,我现在倍感悔恨。”黛博拉向上司解释说。“我之所以用‘机器人’之类的字眼,只不过是想开个玩笑,我感到上司对我们有些疏远、麻木,因此,‘机器人’三字只不过是描述我这种感情的一种简短方式”。上司为黛博拉合情合理的解释和自我批评而深受感动,他甚至当即表态,说要努力善解人意,做个通情达理的人。

把问题讲清楚,通过这种方式,黛博拉帮助上司做到了平心静气,并顺利地解决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危机。

诚然,推卸责任是我们找借口辩解的一种方式,然而,问题不在于我们要找借口辩解,而在于我们辩解时不能太直率、太生硬。

任何人都会进行辩解。堪萨斯州大学心理学家,就此类主题写过两本书的斯尼德指出:“如能使对方感到出现目前的过失是事出有因,而且保证不再会重复,找借口辩解会消除一定的紧张情绪。”

终止,偃旗息鼓,这是自己在论战中不慎失误,造成明显不利形势时,采取的一种暂时退却的策略,以便振作精神,调整战术伺机再战。

任何人在论战中都难免失误,任何一方都可能遇到强劲的对手,若一方稍有不慎,就会被强敌抓住把柄击中要害。此时既不能强辩,也不可狡辩,否则将失败得更惨。为了终止已造成的失误,最好装聋作哑,不予理会。雄辩大师邱吉尔说:“我以多次陷入相似境地的同事身份,冒昧地向同事提出劝告,最好的撤退方法就是一心一意地撤退。”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辩论失利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比如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上,福特对《纽约日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做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属明显的失误,当时立即遭到记者反驳。但反驳之初记者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图给福特以订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苏联没把东欧化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

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决非善策,于是继续坚持,一错再错,结果为那次即将到手的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社论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作了报道,他们惊问:

“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像只驴子一样地顽固不化?”

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

高明的论辩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决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不屑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

公开讲话也好,与人交往也好,犯错在所难免,而有些看似不经意的错误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及时认错、及时低头,开诚布公地讲一些能让人谅解的低头话才是说话圆满的表现。

受到指责更要勇于认错

指责别人有时只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发泄,如果被指责者不去计较,而主动低头,你说我一个错我认二个错,反倒让他不好意思。

俗话说,一句话把人说笑,一句话把人说跳。在家里、在单位、在外面办事,受到别人指责的情况谁没碰到过?也许他的指责有道理,也许他的指责根本就是小题大作甚至无中生有。这时有的人本能的反应是立即还嘴反击,结果常常是由小吵演变成大闹,最后落个两不相让又两相伤害。其实细细想来,指责别人有时只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发泄,如果被指责者不去计较,而主动低头,你说我一我认二个错,反倒让他不好意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指责落在我们自己头上时,那就试试这一招吧。

王君是一位商业艺术家,他曾用礼貌道歉的话语得到了一个极易动怒的雇主的信任,王君在讲他这段故事时说:

做广告图时,最要紧是简明正确,有时不免发生些小错,我知道那位广告社主任专喜欢在小地方挑毛病,我时常是不愉快地从他的办公室走出来,不是因为他的批评,而是他攻击的地方不当,最近我于百忙中替他赶完一幅画,他来电话叫我去看他,到那儿果不出所料,他显得非常愤怒,已经准备好了要批评我一顿。我却想到了要用责备自己的方法,说:“先生,你所说的话不假,一定是我错了,而且是不可原谅的。我替你画画多年,应该知道如何才对,我觉得很惭愧。”

他立刻分辩说:“是的,你说得对,不过这并非大错,仅只——”我马上插嘴说:“不论错的大、小,都有很大的关系,会给别人看了不高兴。”

他打算插嘴说话,但我却不容他。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批评自己,我很愿意这样做。我继续说:“我实在应该小心,你给我的工资很多,你理应得到满意的东西,所以我很想把这幅画重新画一张。”

“不!不!”他坚决地说:“我不打算麻烦你。”他夸奖我所画的画,说只需稍加修改就可以了,而且这一点小错,亦不会使公司受损失,仅是一点小节不必太过虑了。

我急于批评自己,使他的怒气全消。最后他邀我一起吃点心,在告别之前他开给我一张支票,并又委托我画另一幅新的广告。

王君说,我承认自己错了,以显示主任的正确,抬高了他的地位,他高兴之余也不会再苛责我了。

试想,如果王君换一种做法,尽力为自己辩解,那会怎样?所以,只要无关大局的事情,以指责自己的话堵住对方的嘴,这样他会主动伸出双手把你低下的头抬起来。

强权面前的说话技巧

为争一时之气而拼个你死我活,于己于事又有何益呢?泰山压顶,先弯一下腰又何妨?折断了就永远断了,而弯一下腰还有挺起的机会。

假如你和对手或上司产生了冲突,论力量,你是鸡蛋,而对方是石头,你怎么办?是像头脑简单的拼命三郎那样以卵击石,白白地送命呢,还是避其锋芒,等自己也变成石头,变成比对方更大的石头再有所图谋呢?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就可以从中看出你是办大事还是办不成大事的人了。试想,为争一时之气而拼个你死我活,于己于事又有何益呢?泰山压顶,先弯一下腰又何妨?折断了就永远断了,而弯一下腰还有挺起的机会。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有一位吏部给事中,名叫王朴,曾因直谏,犯了龙颜而被罢官。不久,又被起用做御史,他马上评议当时的时政。在朝廷之上,多次与皇帝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日,为一事与明太祖争辩得很厉害。太祖一时非常恼怒,命令杀了他。等临刑走到街上,太祖又把他召回来,问:“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王朴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用之人,提拔我担任御史,奈何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如我没有罪,怎么能杀我?有罪何必又让我活下去?我今天只求速死!”朱元璋大怒,赶紧催促左右立即执行死刑。

不是说生性耿直不好,但王朴实在是太不开窍了,心中那种傲气犟劲一产生就消失不了,而且越来越旺,连皇帝给他机会都不要。这固然是受愚忠的毒害,但也与他心高气傲、不懂处世策略有很大关系。他不懂得弯与折的辩证法——尤其在一言九鼎的皇帝面前,以致毫无价值地送了自己的小命。

有感情也得能低头

感情归感情,你也完全可以拿它说事儿,但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够拉下脸,说一些恰当的低头话才成。

小时候的玩伴或过去的同学、战友,当年在一起时亲密无间,时过境迁,人家现如今有了出息,地位高了,心态也不一样了。如果你去求他办事,无视你们之间现在的差距,还是以“当年如何”的心态跟他交流,注定剃头挑子一头热。在这里必须明白一点,感情归感情,你也完全可以拿它说事儿,但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够拉下脸,说一些恰当的低头话才成。

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但杀了大量的共产党员,而且还秘密拘捕了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有一天,蒋介石接到门卫官的报告,说从家乡来了一位亲戚想要求见他,蒋介石一听家乡来人了,连忙叫门卫官请他进来。

门外进来一人,蒋介石仔细一看,正是自己的表弟,说起这个表弟,年龄只比蒋介石小两岁,是蒋介石小时候最要好的一个亲戚。

只见蒋介石的表弟走了过来,行了一礼,说:“表哥目前可错杀一千,也正得意,只怕连我这个表弟你也认不得了吧!”

蒋介石一听此言,知道这位表弟必有什么事要责备于他。仔细问清缘由后,果然不出所料,原来蒋介石在大肆拘捕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时。把这位表弟的一位好友也抓了进去。

蒋介石一听是这事,不由暗暗为难。这时的他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的心态,一心要彻底消灭共产党。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表弟放人的要求。

蒋介石的表弟一见这种情况,就知道今天若来硬的,肯定不会达到救人的目的。于是,他用悲伤的语气对蒋介石说:

“看来表哥确实变了一个人,姑奶当时对我说的话我还不信,现在看来是不会错了。”

接着,他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那时表兄弟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感情是多么的深厚,那动情的言语不由得令蒋介石也为之暗暗感到悲伤。

说完这些话,蒋介石的表弟一抹眼泪,起身就要告辞。这时,蒋介石一挥手,说:

“好吧,表弟,看在你我幼时的感情的分上,我答应你放人!”

就这样,一番亲情感动了杀人如麻、心如铁石的蒋介石。可见亲情是人世间所有人都会引起重视的一种感情,真正那种“七情六欲皆无”的境界看来是极少有人能做得到的。

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利用亲戚关系时,言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善用亲情在很大程度上要善用语言去说服对方,感动对方。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做过放牛郎,结交了一帮穷朋友。做了皇帝后,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便渐渐袭来了,于是他很怀念过去的一帮穷朋友,总想找机会与他们敞心叙谈。

有一天,一个人从乡下赶来,一直跑到皇宫门外,在他的哀求下,有人进去启奏说:“有旧友求见。”

朱元璋吩咐传进来,那人见面后即下拜说:

“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说得动听、含蓄,心里很高兴,回想当年饥寒交迫、有乐共享、有难同当的情景,心情很激动。所以,立即封他为御林军总管。

这个消息让另一位穷朋友听见了,心想:

“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也不会倒霉的。”

和朱元璋一见面,他高兴极了,生怕旧友忘了自己,便指手划脚地说:

“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没在泥地里,你只顾顺手从地下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卡住喉咙。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才把红草叶子吞进肚子里去。”

当着百官的面,朱元璋又气又恼,哭笑不得,为顾全风度,他喝令左右:

“哪来的疯子,拿下,重责。”

这位皇帝的穷朋友,因一味讲实话,既不掩饰自己,又不赞美别人,结果落得如此的下场。

由上述例子可知,即使是两小无猜的发小,地位不同了,也要看人脸色再说话。

对付无谓争执的说话技巧

避让忍耐是中国传统的生存哲学。低头是一种大智慧,为争一时之气不肯低头,惹出事来恐怕就不是简单地低一下头、说两句认错的话就能解决的了。

武则天时代有个丞相叫娄师德,他性格稳重,很有度量。他的弟弟当上了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担任宰相,你现在又管理一个州,受皇上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妒忌的,你打算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妒忌,以求自免灾祸呢?”娄师德的弟弟跪在地上,对哥哥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决不叫你为我担忧。”娄师德忧虑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对你恼怒。如果你将唾沫擦去,那不是违反了吐唾沫人的意愿吗?别人会以为你在顶撞他,这只能使他更火。怎么办呢?要是人家唾你,你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脸上的唾沫,不要擦掉,让它自己干。”

后人对娄师德教人“唾面自干”的这种忍耐,总是嗤之以鼻,认为十分迂腐可笑。事实上,娄师德式的忍,是在训练一个人的韧性,教人知道如何收敛自己,而非以忍耐为目的。娄师德在武则天时代出将入相,总管边疆事务三十年,他在兼河源(今新疆于田)军司马时,和吐蕃大战,八战八克,像这样勇毅不挠的精神和气魄,岂是一个畏缩者能够有的气质?

富弼是北宋仁宗时的宰相,字彦同。因为大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员都称他品行优良。

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聪明伶俐,巧舌如簧,常常在无意之间得罪一些人,事后,他自己也深为不安。经过长时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所以当有人告诉他某某在说你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你听错了吧,他怎么会随便说我呢?”

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拦住他道:“听说你博学多识,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众人见富才子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

秀才问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

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

秀才哈哈笑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彦同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答上,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

富弼说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争呢?”

仆人却始终不理解自己的主人为何如此胆小怕事。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彦同乃一乌龟耳!”

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

“是骂别人吧!”

“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

“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

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秀才见无趣,低头走开了。

气量如海,大度待人,对社会交际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在矛盾面前,若能够有较大的气量,以宽容态度去对待别人,即使对无理取闹者也能以低头说话轻巧避开其锋芒,就会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逐渐改变对方的态度,使矛盾得到缓和。

功劳面前说低头话的技巧

必须正确分析情势,准确判断何种情况下低头话是必不可少的,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有人说,低头话该说的时候自然该说,可是我有了大功劳,正是别人对我感恩戴德或欣赏有加的时候,何必自我作践说低头话呢?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人情世故仍是不甚了了,照他这种观点和做法,估计用不了多久,感恩戴德和欣赏有加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仇恨。说到底,这些人还是打心眼儿里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郭解,是西汉的一位侠客,为人行侠仗义,在当时很有声望。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解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时不负人之所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解有高人一招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当地许多有名望的人也来调解过,但都没有调解成。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把这件事解决了。但我毕竟是个外乡人,占这份功劳恐怕不好。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我这个外地人来解决了,未免会使本地那些有头有脸的人感到丢面子啊。”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让人以为我没办成,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头面人物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是他们调解成的,好不好?拜托了!”

郭解很懂得照顾别人的面子,因为他知道,那些当地的头面人物是爱面子的人。如果得罪了他们,以后还怎么在这里混?所以自己还是当个幕后英雄,成全他们的美名吧。

明朝的王守仁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以后,权奸江彬等人嫉恨他的功劳,散布流言蜚语说:“王守仁以前是与朱宸濠同谋的,等到已经听说各路大军开始征伐了,才擒拿了朱宸濠以自脱。”王守仁听了这种传说,于是把朱宸濠交给了协同参战的张永,使皇帝能够亲获朱宸濠,满足自己御驾亲征、生擒逆首的虚荣心。后来张永也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王守仁的赤胆忠心和谦让功劳的美德,皇帝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于是赦免了王守仁。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循良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七十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轻车简从来上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户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持刀带剑的人,他劝道:“为什么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务点正业?”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去为好!”

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还是终日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快将我的主人叫到我这儿来,我有话要对他说!”一副醉汉狂徒的模样,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这位王先生连连摆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加官晋爵。

我们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人前低头,说低头的话也是这样,必须正确分析情势,准确判断何种情况下低头话是必不可少的,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越是小人越得提防

你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借对你看不上眼的人的污辱,来表现自己的“高贵品质”,从理论上讲,这叫蛮不讲理;从现实来看,这是没事找事,惹火烧身。

在这个社会里,有些人清高也许是难以改变的;但如同各人有各人的习惯一样,你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借对你看不上眼的人的污辱,来表现自己的“高贵品质”,从理论上讲,这叫蛮不讲理;从现实来看,这是没事找事,惹火烧身。

李白是唐代著名大诗人,他才高八斗,文采斐然,但又孤傲清高、放荡不羁。他有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之句,由此可看出他的性格几乎是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所以,虽然他满怀报国热忱,唐玄宗也看重他的才华,却终未能在仕途走下去,更不用说施展身手,大有作为了。原因就在于他自恃清高、傲气太盛,使得皇帝身边的关键人物受了侮辱,以致受到暗算而丢官。

杨贵妃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深得皇帝的宠爱。在一次宫廷酒宴中,李白曾于酒酣耳热之际,作《清平调》三首,歌颂杨玉环的美貌。诗歌是李白的强项,按说这对他是个难得的机会,可问题就出在李白眼里只有唐玄宗、杨贵妃这些大人物。他在作这三首诗时要杨国忠亲自为他磨墨,还命皇帝宠信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太监的地位是卑贱的,但得宠的太监就不同了。高力士因此深以为耻,对李白怀恨在心。

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写得很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在诗中把杨玉环描写得花容月貌,像仙女一样。杨玉环十分喜欢,常常独自吟诵。李白在诗中提到了赵飞燕。这在李白,绝不存在丝毫讽刺的意思,他只是就赵飞燕的美丽与得宠同杨玉环相比较。然而比喻之物与被比喻之物不可能是全部特征的相合。这使怀恨在心的高力士看到了报复的契机。

一天,高力士又听到杨玉环在吟诵《清平调》,便以开玩笑的口吻问道:“我本来以为您会因为这几首诗把李白恨入骨髓,没想到您竟喜欢到如此地步。”杨贵妃听后吃了一惊,不解地问道:“难道李翰林侮辱了我吗?”高力士说:“难道您没注意?他把您比做赵飞燕。赵飞燕是什么样的女人,怎么能同娘娘您相提并论。他这是把您看得同赵飞燕一样淫贱啊!”

在当时,杨玉环已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她的哥哥、姐妹也都位居显要,声势显赫。她惟一担心的便是自己的地位是否稳固。她绝不希望被人看做像赵飞燕那样淫贱,更害怕落到她那样的下场。高力士摸透了杨玉环的心思,因此也就在她最软弱处下了刀子。他轻而易举地便把李白的诗同赵飞燕的下场嫁接起来,一下子使赞美的诗篇成了讥嘲的证据,激起了杨玉环的反感与憎恨。后来,唐玄宗曾三次想提拔李白,但都被杨玉环阻止了。高力士靠此手段,达到了报复脱靴之辱的目的。一次小报告,葬送了诗人的前程。

在李白看来,像高力士这样的小人根本不配与自己为伍,正邪势不两立,正人君子自然嫉恶如仇。正是在这一思想支配下,李白不仅没有适时地说两句低声下气套近乎的低头话,还巧借醉酒之机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了高力士,没给他留丝毫面子,这样做虽可泄一时之愤,但他却没想到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应该说,两人相斗,笑到最后的还是高力士。

李白后来虽然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全身而退,但毕竟被彻底赶出了他梦想施展抱负的政治舞台。从此他借酒浇愁,赋诗抒怀,落魄于江湖。因一时气傲而耽误自己看重的大好前程,无论如何是不值得的。李白留给我们的这一教训是深刻的,也是有用的。

诚然,他这种清高值得我们去钦佩景仰,但若在处世上完全这样率性而为,不讲一点策略,就会轻则前途遇阻,重则惹祸上身。

得理饶人消敌意

我们说有理走遍天下,意思并不是说有了理就不依不饶。在得势的情况下饶人,矛盾会立刻缓解。所以说,主动示弱的话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剂良药。

美国有位总统马辛利,因为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讥骂他。他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力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让人姿态,使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决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立情绪“降温”。

下面介绍一些适时退让的方法,请诸位切记常常使用:

(1)给台阶,“你好我好大家好”。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特别固执己见,十分容易为些小事情同别人争论,而且火药味浓烈。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应当有饶人的雅量,他可以一面解释一面折衷调和,最好使用不带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语言形式,以避免冲突的扩大。

有一位先生,一次上岳父家吃饭,进餐时翁婿两人聊起了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问题。那先生强调:公路的进度一再推迟,是有关方面的一个严重错误;而岳父则不同意,认为公路本来就不该兴建。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渐趋激烈。后来那位泰山大人把问题扯到“年轻人自私心重,没有环保意识”上面,显然是在批评那先生。那先生怕再争下去伤和气,便开始缓和下来,他婉转地说:“可能我们的看法永远也不会合辙,可是,那没有什么,也许我们都是对的,也许我们都是错的,这也是未可知的事。”那先生的一席话,不仅给自己搭了台阶,也给争论双方打了圆场。避免了双方争论不休,矛盾扩大,影响感情。试想,如果那先生意气用事地与岳父争论下去,结果会如何呢?很可能惹火老岳父,被臭骂一顿。

(2)熄怒火,“事情原来如此这般”。

不少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发火,是因为互不了解、有失沟通造成的。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对方的错怪而以怒制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释,想法沟通或者道歉、劝慰,与对方达成谅解或共识。

一所医院里,病人挤满了候诊室。一个病人排在队伍中,将手上的报纸都看完了也没有挪动一步,于是他怒火万丈,敲着值班室的窗户对值班人员大喊:“你们这是什么医院?这么多人排队你们看不见吗?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我下午还有急事呢!”值班员面对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释说:“很抱歉,让你等了这么久。是这样的,医生去开刀了,抢救一个危重病人,一时脱不了身。我再打电话问问,看看他还要多久才能出来。谢谢你的耐心等候。”患者排大队得不到及时诊治,责任并不在那个值班员身上,但是面对病人的错怪,他却沉住气一面解释,一面劝慰,这就比以怒制怒,火上添油的回答好多了。

(3)对蛮横,“这一切权当都怪我”。

面对蛮横无理者,得理者若只用以恶制恶的方式,常常会大上其当。这时候,平息风波的较好方式,莫过于得理者勇敢地站出来,主动承担责任,以自责的方式对抗恶人的恶语,以柔克刚。

有一个商场营业员,遇一个中年男子来退一只电饭锅。那锅已经用得半新半旧了,他却粗声粗气地说:“我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这是什么鸟锅?你再给我换一只!”营业员耐心解释,他却大吼大嚷,并满口脏话说什么“我来了你就得给退,光卖不退算个鸟!”营业员虽然占理,但为了不使争吵继续下去,便温和地对他说:“这个电饭锅已经用一段时间了,又没有质量问题,按规定是不能退的。可是你执意要退,那就干脆卖给我好了。”就在她掏钱的时候,那个粗暴的男顾客脸红了,他终于停止了争吵,悄然离去。显然,营业员的宽容与自责方式起了良好作用。因为它反衬出对方的无理和低劣,从而从容地制止了事态的扩大。

(4)止争吵,“算了,我只是想提醒你”。

一位丈夫彻夜未归,次日才幽灵般地回到家中,妻子埋怨了几句,两人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干起仗来。忽然,妻子说:“算了,没什么了不起,男人晚上不回家都成时髦了——我惟一要提醒你的是:熟悉的地方还是有风景的!”那妻子虽然占理,却没有去“痛打落水狗”,只是调侃了几句,便使一场冲突体面地结束了。

(5)破僵局,实现夫妻“邦交”正常化。

冷战斗中的夫妻,如果一个是“室内型”的人,一个是“室外型”的人,那情况还好些,一个在外面游荡,一个在家中干自己的事;如果两人都是“室外型”性格,那这小家庭就有三分动荡与七分的危险;如果两人都属“室内型”的那类,那日子过得无疑十分别扭。就大多数夫妻而言,双方是谁也不愿在冷战中打持久战的,关键的问题是双方谁先主动来打破冷战的僵局,一般说来,大都是男方先来点高姿态,也有女方主动示弱告软的。不管哪一方,只要你不想让夫妻冷战威胁这个家庭,只要你有心想迅速结束冷战状态,实现夫妻“邦交”正常化,你就应该乖乖地看看学学下面的几招。

①不把话说得太绝,为对方留有余地。

②请朋友做客或约对方看电影,借机搭话。

③热脸贴冷屁股,向对方大献“殷勤”。

④打个电话,找个借口说说话,可少尴尬。

⑤求对方帮个小忙,打破坚冰。

⑥佯装生病或不舒服,让对方来关心。

总之,打破僵局的方法很多,夫妻之怨宜解不宜结。其中根本的一点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有给对方一点颜色看、惩罚对方一下,非让他(她)低头认罪不可的这种不良心态。有话说话,有理讲理,宁要争吵也不要冷战,这是许多和谐的夫妻总结出的一条老经验。而一旦处于冷战中无人主动来给你们调解,那就靠双方“系铃人”来努力解开沉默无言这个“铃”了。

总而言之,为人不可太固执,如果是占理,让人一步不为低,人们最终会承认你的正确,并称道你的宽宏大量。

既得实惠又高明的说话技巧

把对他人有利的话说在明处,将自己的实惠落在暗处,不但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对方的人情。

元末农民起义时,群雄割据,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较为强大。他们都想吃掉对方,称王称霸,因而互相攻打。

1366年5月,朱元璋受到陈友谅和张士诚联合一起对应天的两面夹攻。在双方正进行一场血战的险恶形势下,江北形势骤变。小明王韩林儿和刘福通派出的三支北伐军,遭到元军反击而十分危险。小明王多次派人向朱元璋征兵解围。这天,朱元璋决定派兵,连军师刘基也坚决不同意。朱元璋这次力排众议,阴险地对大家说:“我自有安排!”他毅然派兵去救安丰小明王。

安丰战后,朱元璋决心把小明王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先处处卖乖,把小明王迎到滁州,在滁州给小明王建造了巍峨的宫殿,安排了威武的鸾驾仪仗、丰厚的食物和华丽的服饰。朱元璋表面上以卖乖话把小明王哄得舒坦,背地迅速安排亲信,对小明王实行封锁、隔离,甚至把侍奉小明王的宫中人员全部换上自己的部下。从此,小明王的一切,统统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后来,朱元璋又用借刀杀人之计杀了已无利用价值的小明王,而临死时,小明王还念念不忘朱元璋的大恩大德。朱元璋这样既得了江山又得人心。

高明的至上功夫莫过于此:明明是在占便宜,甚至致人死地,而给人的感觉却是他们在给人施恩。他不让自己的利益明示于人,而是将其饰成其他人的利益,使他在受益时看起来好像在帮别人的忙。

美国口才大王卡内基的一次经历,可以作为典范。他这样讲述他请求一家旅馆经理打消增加租金的念头的过程:

我每季度均要在纽约的某家大旅馆租用大礼堂20个晚上,用以讲授社交训练课程。

有一季度,我刚开始授课时,忽然接到通知,要我付比原来多三倍的租金。而这个消息到来以前,入场券已经印好,而且早已发出去了,其他准备开课的事宜都已办妥。怎样才能交涉成功呢?他们感兴趣的是他们想要的东西。两天以后,我去找经理。

“我接到你们的通知时,有点震惊。”我说,“不过这不怪你。假如我处在你的地位,或许也会写出同样的通知。你是这家旅馆的经理,你的责任是让旅馆尽可能地多盈利。你不这么做的话,你的经理职位难得保住,也不应该保得住。假如你坚持要增加租金,那么让我们来合计一下,这样对你有利还是不利。”

“先讲有利的一面。”我说:“大礼堂不出租给讲课的而是出租给办舞会、晚会的,那你可以获大利了。因为举行这类活动的时间不长,他们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比我这租金当然要多得多。租给我,显然你吃大亏了。”

“现在,来考虑一下‘不利’的一面。首先,你增加我的租金,却是降低了收入。因为实际上等于你把我撵跑了。由于我付不起你所要的租金,我势必再找别的地方举办训练班。”

“还有一件对你不利的事实。这个训练班将吸引成千的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到你的旅馆来听课,对你来说,这难道不是起了不花钱的广告作用了吗?事实上,假如你花5000元钱在报纸上登广告,你也不可能邀请这么多人亲自到你的旅馆来参观,可我的训练班给你邀请来了。这难道不合算吗?”讲完后,我告辞了,“请仔细考虑后再答复我。”当然,最后经理让步了。

这里我要提醒你注意,我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没有谈到一句关于我要什么的话,我是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的。

把他人的利益说在明处,将自己的实惠落在暗处,不但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可以获得对方的人情,这的确是一种高明的说话技巧。

说话圆满的技巧

与对手相争,不能争个没完没了,一旦达到目的就要有所收敛,别把事做绝,更不能把话说绝,这种说话圆满的技巧才叫高明。

胡雪岩的老朋友王有龄曾遇到一件麻烦事,他去拜见巡抚大人,巡抚大人却说有要事在身,不予接见。

王有龄自从当上湖州知府以来,与上面的关系可谓相当活络,逢年过节,上至巡抚,下至巡抚院守门的,浙江官场各位官员,他都极力打点,竭尽巴结之能事,各方都皆大欢喜,每次到巡抚院,巡抚大人总是马上召见,今日竟把他拒之门外,是何道理?真是咄咄怪事!

王有龄沮丧万分地回到府上,找到胡雪岩共同探讨原因。

胡雪岩道,此事必有因,他决定去巡抚院打听,于是起身到巡抚院,找到巡抚手下的何师爷。两人本是老相识,无话不谈。

原来,巡抚黄大人听表亲周道台一面之词,说王有龄所治湖州府今年大收,获得不少银子,但孝敬巡抚大人的银子却不见涨,可见王有龄自以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里。巡抚听了后,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今天给王有龄一些颜色。

这周道台到底何方神圣,与王有龄又有什么过节呢?

原来,这周道台并非实缺道台,也是捐官的候补道台。他是巡抚黄大人的表亲,为人飞扬跋扈,人皆有怨言。黄巡抚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实缺,怕他生事,念及亲情,留在巡抚衙门中做些文案差事。

湖州知府迁升后,周道台极力争补该缺,王有龄使了大量银子,黄巡抚最终还是把该缺给了王有龄。周道台从此便恨上王有龄,常在巡抚面前说王有龄的坏话。

王有龄知道事情缘由后,恐慌不已,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不见其好,也不见其坏,所以给巡抚黄大人的礼仪,还是按以前惯例,哪知竟会有这种事,得罪了巡抚,时时都有被参一本的危险,这乌纱帽随时可能被摘下来。

对此,胡雪岩却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只空折子,填上两万银子的数目,派人送达巡抚黄大人,说是王大人早已替他存有银子入钱庄,只是没有来得及告诉大人。

黄巡抚收到折子后,立刻笑逐颜开,当即派差役请王有龄到巡抚院小饮。此事过后,胡雪岩却闷闷不乐,他担心有周道台这个灾星在黄大人身边,早晚会出事。

王有龄何尝不知,只是周道台乃黄大人表亲,打狗还得看主人,如果真要动他,恐怕还不容易。

胡雪岩想来想去,连夜写了一封信,附上千两银票,派人送给何师爷,何师爷半夜跑过来,在密室内同胡雪岩谈了一阵,然后告辞而去。

第二天一早,胡雪岩便去找王有龄,告诉他周道台近日正与洋人做生意,这生意不是一般的生意,而是军火生意。

原来,太平天国兴起之后,各省纷纷办洋务,大造战舰,特别是沿海诸省。浙江财政空虚,无力建厂造船,于是打算向外国购买炮舰,按道理讲,浙江地方购船,本应通知巡抚大人知晓,但浙江藩司与巡抚黄大人有隙,平素貌和神离,各有相让,藩司之所以敢如此,是因军机大臣文煜是他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巡抚黄大人对藩司治下的事一般不大过问,只求相安无事。

然而这次事关重大,购买炮舰,花费不下数十万,从中回扣不下十万,居然不汇报巡抚,所以藩司也觉心虚,虽然朝中有靠山,但这毕竟是巡抚的治下,于是浙江藩司决定拉拢周道台。一则周道台能言善辩,同洋人交涉是把好手,二则他是黄巡抚的表亲,万一事发,不怕巡抚大人翻脸。

周道台财迷心窍,居然也就瞒着巡抚大人答应帮藩台同洋人洽谈,这事本来做得机密,不巧却被何师爷发现了,何师爷知道事关重大,也不敢声张,今日见胡雪岩问及,加之他平素对周道台十分看不起,也就全盘托出。

王有龄听后大喜,主张原原本本把此事告诉黄巡抚,让他去处理。

胡雪岩道,此事万万不可,生意人人做,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如果强要断了别人的财路,得罪的可不是周道台一人。况且传出去,人家也当我们是告密小人。

两人又商议半晌,最后决定如此如此。

这天深夜,周道台正在做好梦,突然被敲门声惊醒。他这几日为跑炮船累得要死,半夜被吵,心中很是气愤,打开门一看,依稀却是抚院的何师爷。

何师爷见到周道台,也不说话,从怀里摸出两封信递给他。

周道台打开信一看,顿时脸色刷白,原来这竟然是两封告他的,信中历数他的恶迹,又特别提到他同洋人购船一事。

何师爷告诉他,今天下午,有人从巡抚院外扔进两封信,叫士兵拾到,正好何师爷路过拆开信一看,觉得大事不妙,出于同僚之情,才来通知他。

周道台一听顿时魂飞魄散,连对何师爷感激的话都说不出来。他暗思自己在抚院结怨甚深,一定是什么人听到买船的风声,趁机报复,如今该怎么办呢?那写信之人必定还会来报复。心急之下,拉着何师爷的衣袖求他出谋划策指条明路。

何师爷故作沉吟片刻,这才对他说,巡抚大人所恨者,乃藩司,但他并不反对买船。如今同洋人已谈好,不买也是不行,如果真要买,这笔银子抚院府中肯定是一时难以凑齐,要解决此事,必要一巨富相资助,日后黄大人问起,且隐瞒同藩司的勾当,就说是他周道台与巨富商议完备,如今呈请巡抚大人过目。

周道台听完,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在浙江一带,素无朋友,也不认识什么巨富,此事难办!

何师爷借机又点化他,说全省官吏中,惟湖州王有龄能干,又受黄大人器重。其契弟胡雪岩又是江浙大贾,仗义疏财,可以向他求救。

一提王有龄,周道台顿时变了脸色,不发一言。

何师爷知道周道台此时的心思,于是又对他陈述其中的利害,听得周道台又惊又怕,想想确实无路可走,于是次日凌晨便来到王有龄府上。王有龄虚席以待,听罢周道台的来意,王有龄沉吟片刻,道:“这件事兄弟我原不该插手,既然周兄有求,我也愿协助,只是所获好处,分文不敢收,周兄若是答应,兄弟立即着手去办。”

周道台一听,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赶紧声明自己是一片真心。

两人推辞半天,周道台无奈只得应允了。于是王有龄到巡抚衙门,对黄巡抚说自己的朋友胡雪岩愿借资给浙江购船,事情可托付周道台办。

巡抚一听又有油水可捞,当即应允。

周道台见王有龄做事如此厚道大方,自觉形秽。办完购船事宜后,亲自到王府负荆请罪,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从这个故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细细体会胡雪岩、王有龄办事过程中的说话技巧,这个连环计策的成功,既是智慧的胜利,更是善于卖乖会说话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