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生存能力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鼓励孩子独立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性,坚信自己的力量,信心十足,遇到挫折有决心和勇气去克服,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独立能力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要从2~3岁时做起这时孩子全身的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加快并能作较复杂的动作,已学会走路,喜欢活动,也喜欢做事。父母如果引导得当,有意识地分给他力所能及的简单任务,并且引导和帮助他达到成功,这样,孩子的需要满足了,父母也减少一些操劳,双方都会感到愉快。切忌动不动就说“不可以”,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的劳动内容应以生活自理为主小孩子劳动不外是参与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的活动,再加上游戏、玩玩具、穿衣、盥洗,以及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事(如摆筷子、搬小椅子、送报纸、拿拖鞋之类)。孩子参加这些活动,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它能促使全身的骨骼、肌肉、筋腱系统得到较快的发展,促进眼、手、足动作的协调一致,促进大、小脑的发育,促进情绪和智力的发展。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注意方法孩子天生好动,他虽然还不明白劳动的意义和道理,但很喜欢劳动的动作及其过程本身。因此,父母在教孩子做事的时候,要以示范为主,辅以简单易懂的解释和必要的帮助。比如教孩子洗手,父母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解释:用水冲冲手,两只手交替搓搓,把肥皂抹在手上,两手互相把手心、手背、手指都搓到,用干净水冲冲手、甩甩手,再用毛巾擦干。孩子学着父母洗手的样子,经过多次练习和必要的帮助,就能学会自己洗手了。如果不做出样子,只是向他说明洗手的方法,再加上接连不断地告诫:“不要玩肥皂,不要玩水……”等等,孩子对洗手就会失去兴趣,怎么也学不会。在教孩子简单劳动的活动中,要为孩子多安排重复练习的机会。父母还应经常提醒和检查,多表扬和鼓励孩子,以调动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指导孩子提高自理水平
生活自理,也叫做自我服务,是指孩子负责自己饮食起居的活动,如洗脸刷牙、梳头剪指甲、洗手绢、洗袜子、铺床叠被、收拾碗筷、整理文具。不少孩子学龄前或刚入学时,就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了简单的生活自理,但在整个小学阶段还要继续学习和提高,从而提高其独立生存的能力:
教育孩子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提高其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对于多数孩子来说,主要问题不是会不会生活自理,而是愿不愿意进行自我服务劳动。
家长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做示范,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事自己做” 的道理,不断提高进行生活自理活动的积极性。
鼓励孩子不断扩大生活自理的范围,使其掌握更多的家庭生活本领小学低年级孩子生活自理的程度是比较低的,稍微复杂一点的事情他们就不会做了。家长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水平,鼓励他逐渐扩大生活自理的范围。如让中年级的孩子洗刷自己的衣服、鞋子,整理自己的房间,让高年级的孩子学着做家常便饭、采购蔬菜,以便父母因事外出时能独自“支撑门面”。
指导孩子提高生活自理的质量,使其养成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的态度饮食起居虽是平凡小事,但是要做好也需要有认真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常见有些孩子衣冠不整,脸面不洁,给人一种很不卫生的感觉。儿童对待生活的态度往往发生迁移,影响到他们学习、工作的态度,有些孩子作业潦草、做事马虎就是其生活态度的自然延伸。家长要教育孩子认真做好自我服务劳动,干活时要集中精力、高质量地迅速完成。家长要随时检查孩子生活自理的情况,对不合要求的地方提出批评,并帮助孩子重新做好。
就少年身心发展水平而言,生活自理更不应成为问题。但是,由于家长的过分照顾,现在确有不少孩子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对这些孩子来说必须“补课”,学会起码的生活自理。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应当继续发展生活自理能力,逐步形成独立生活能力。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给以指导:
鼓励孩子尝试独立生活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应给孩子更多的锻炼,使其逐步达到自己“完全”管理自己生活的水平,比如孩子房间的台灯电棒坏了,家长不去给他买电棒,而是由他自己到商店里购买、回家更换;再如,家长临时短期外出不专门请人照顾孩子,也不允许他全部在饭店买饭,而是留下一定的现金和粮食、蔬菜由孩子自己做饭。这样做孩子是辛苦了一些,但是,对他的锻炼作用很大,有利于他将来真正的生活自立——独立。
指导孩子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中小学阶段,虽然多数孩子能做一定的家务劳动,不同程度地自理生活,但多数孩子存在马虎、拖拉、粗糙的问题。随着生活自理范围的扩大和孩子功课重、时间紧的压力,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马虎、拖拉等毛病可能会更严重。家长应及时地对孩子的房间、书包和用具情况作出检查,提出更高要求。还可带领孩子参观别人家庭环境布置、卫生情况,使其形成改善家庭环境的强烈愿望,并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
培养内容
教给简单的劳动技能
生活能力差是当今孩子的通病,究其原因,是教育中的严重缺陷造成的。不少家长认为:
让孩子干活儿会影响健康、学习。只要他好好读书就行了,我多干点活儿没关系;孩子干活只会帮倒忙,还不如我自己做方便。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家长们可否想过:这样做的后果是使这些孩子成为“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公子哥、娇小姐,将来长大了到社会上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工作呢?
为了使孩子获得生活自理的能力,掌握自我服务的本领,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①整理房间。家长要指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去做,还要教给方法。如怎样叠被、整理床铺、收拾书桌、抽屉、书架。
②洗手帕、内衣、内裤、刷鞋等。
③整理学习用具。每天按课程表整理书包;自己包书皮、削铅笔、修补图书作业本。
④缝扣子。
学会做家务劳动孩子是家庭的一员,父母应让孩子从小知道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应教会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最简单的入手,教他们学会择菜、洗菜、淘米。再教给孩子做简单饭菜的方法,如怎样煮稀饭、面条、鸡蛋炒西红柿等。与此同时要教给孩子点煤气的方法,特别强调注意安全。还应教给孩子怎样扫地、墩地、擦桌子、洗碗筷,使他能成为得力的小帮手。
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
什么是生活能力生活能力是适应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校、幼儿园生活的能力,是一种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交能力,对每天的生活充满信心的应变及生存能力。现在的孩子虽然拥有数学、语文、英语等知识能力和学力,但自幼娇生惯养,依赖性极强,极少参加体育活动,以致身体虚弱,不爱交友,不活跃,即所谓的“高分低能”的典型。
生活能力是人类的综合能力。往往有些人在学校的时候出现这种现象:虽然成绩很好,然而一旦踏入社会,才发现其生活能力极低,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最终只有一个人孤独地活着。倒不如有些人,虽然学生时代成绩平平甚至在中等以下(因不努力学习的缘故),非常淘气,只懂得怎样玩。而在进入社会后却显得非常活跃,受人信赖,事业也较为成功。
这类人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具有“生活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一个人的生活能力?简而言之,生活能力可因本身所接受的教育、教养而得到提高。
生活能力的提升多参加体育活动(体力)让孩子多参加跑步、体操、足球、棒球、乒乓球、游泳等可随时进行的体育活动,把孩子锻炼成体格强健的人。不要只从电视或杂志上看那些令人兴奋的体育节目,应该亲自去参加一些能够培养体力和耐力的体育活动。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运动,就让他坚持下去吧!
多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社交能力)孩子在和伙伴们一起游戏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学会同情别人,关心别人,懂得如何相互合作,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也渐渐知道了在受人欺侮时应如何解决,如何与他人相处融洽。所以,让孩子一个人玩是没有益处的。孩子在幼儿期不宜以学习或参加才艺班为主来培养,应让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在和朋友的相互竞争,甚至吵闹之中,帮助其培养社会性。幼儿期很少游戏的孩子,往往生性腼腆、孤僻,容易受人欺侮,或不愿意去学校。
对孩子进行语汇和数字的指导(知识能力)偏重学习成绩是一种不良的现象,但是,将来的社会生活,要求一个人必须具备知识能力和学习能力。而知识能力的中心又是语汇和数字。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要多教给孩子一些语汇和数字,培育孩子的知识能力。平常注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知识环境,让孩子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对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数字感兴趣。
陶冶孩子的艺术方面的情操如果孩子从小就喜欢音乐、唱歌、绘画、手工制作等等,长大后仍会保持这种习惯。孩子如果看到好看的东西,并认为这就是美丽,那么,让孩子用歌声、用图画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使孩子陶冶高尚情操,从而把孩子培养成志趣高洁、具有良好教养和知识涵养渊博的人才。这些并非是购买昂贵乐器,或向学校支付高额学费才能进行的,在家里父母同样可以把孩子栽培得出类拔萃。
适当地帮父母做家务(工作能力)扫除、整理房间,外出办事、帮忙种花、照料宠物、花卉等,都是孩子能力所及的家务事,应从小就让孩子养成帮助大人的好习惯。如果只让孩子埋头学习,其他事情都由父母亲包办,那孩子将来很难具备良好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让孩子自己动手
不论是穿衣服、吃饭、系鞋带,还是搭积木、拼图,让孩子自己动手是锻炼他们社会化能力的机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孩子体味成功的乐趣。
家长如果留心观察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最喜欢玩的,不一定是花很多钱买的玩具。往往是家里没有用的小瓶、瓶盖、纸盒,还有泥沙、石子、树叶和水笔都是孩子心爱的“玩具”。
瓶盖在大人眼里只是盖瓶子用的,而在孩子手里,可以当做饭的“小锅”。喂娃娃的“小碗”,还可以用来数数,当下棋的棋子。孩子举着自己的小风车,迎风奔跑,是那样高兴。“这是我自己做的”!话语中洋溢着得意和自豪。
自己动手做玩具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开拓他的思路,而且使他聪明勤奋。父母教孩子做玩具,他的两只小手越用越灵巧,手巧可以促进心灵。制作过程中要选材料、设计,要克服困难,这才能培养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孩子亲自体会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会更加爱惜玩具。
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家里可准备一个纸箱,把日常生活中用过的废品储存起来。收集这些东西要注意安全、卫生、无毒,洗不净的、容易破碎的、有尖刺的东西不要收藏。还要告诉孩子,只能收无用的,不能收有用的;只能收藏自己家里的,不能拿邻居的东西。
自制玩具的种类很多,一般孩子喜欢而又简便易做的有:纸折玩具、布制玩具、泥塑玩具、插杆玩具,还有小瓶、小石头组成的各种玩具,用废罐头盒做的小拉车、用碎木头做的小动物,用箔盒做房子和做家具,用蛋壳做的不倒翁等,都会给孩子带来欢乐和智慧。民间流传的小老虎,用碎布拼缝的彩球,草编的小筐、小花篮等都是好玩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他还把手喻为脑的“老师”。
父母千万不要在有意无意间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而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的双手受到应有的“教育”。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孩子进行自我服务和力所能力的劳动,如穿脱衣服、系鞋戴帽、叠被整床、洗脸洗手、打扫卫生、收拾饭桌等。
2手工制作,如折纸、剪贴、泥塑、制作各种玩具。
3.开展孩子喜欢的正当游戏,如放风筝、滚铁环、粘知了等。
4.发展左手的能力,如学会用左手剪自己的指甲。如果一开始就用左手活动,请不要干预,可任其自然,因为这对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有利的。
培养方法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睡眠、排泄、卫生、穿衣等习惯,称为五大基本生活习惯。五大生活习惯是在小学入学之前必须养成的,而有些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至今尚不具备这些最基本的生活习惯。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五大生活习惯的内容(1)饮食习惯①能熟练使用碗勺。
②能单独进餐。
③进餐时不会弄得满桌米粒。
④早晨在规定时间里进餐。
⑤在规定时间吃点心。
⑥不挑肥拣瘦,不偏食。
⑦进餐时姿势端正。
⑧细嚼慢咽。
(2)睡眠习惯①在卧室睡觉。
②换上睡衣睡觉。
③一个人能安安静静地入睡。
④早睡早起。
⑤起床时精神饱满。
(3)排泄习惯①单独去厕所。
②早晨在规定时间如厕(大解)。
③不尿床。
④自己完全有能力如厕(大解)。
⑤自己完全有能力小解。
⑥玩疯了也不会尿湿裤子。目前尚有一些孩子进入小学仍会尿床,大多数孩子在三四岁时,已养成了良好的排泄习惯。
上述三大习惯称为“快食、快眠、快便”,具有此三快的孩子,身心必定很健康。
(4)卫生习惯①自己会洗手。
②自己会擦鼻子。
③自己会使用牙刷。
④自己会用手帕擦汗。
⑤能自己梳头。
⑥玩耍之后会记住洗净手脚和脸。
⑦不讨厌洗澡。
⑧洗澡时自己能将身体的主要部分洗干净。
⑨能自己剪指甲。
母亲对孩子的培育是有所不同的。这些习惯,有些孩子很快就能学会,有些孩子即使进入小学、中学后,若没有父母的指点,他就不知道如何去做。
(5)穿衣习惯①会自己脱衣服。
②自己会穿内裤和裙子。
指导孩子对待挫折和困难
当今世界,无处不存在竞争,无时不存在竞争。只有竞争,国家才会富强,人类才会进步。只有竞争,事业才会发展,个人才会成才。因此,从小要启发孩子树立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要竞争,就要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可这恰恰是中国儿童所缺乏的。他们是在“蜜罐”里长大,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有求必应,说一不二。既无承受挫折的机会,更无承受挫折的思想准备,稍有不顺心便不能自拔。家长或老师批评几句哭起来没完没了,考试成绩不好或不理想便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个别学生还会走上绝路。这样的素质长大后又怎么去参与社会竞争呢?因此,从小就要指导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提高他们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讲清道理提高认识世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
古今中外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在克服重重困难、战胜无数次挫折后取得成功的。通过孩子易于接受的故事和事例,讲清这个普遍真理。
在学习上生活中有目的地给孩子创设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的机会和环境。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去帮助,而让他自己动脑去思考,动手去查字典或书本、资料。实在解决不了时,才给以辅导。生活上不要过于优越,要艰苦朴素,并要求完成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之体验一切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有计划地培养孩子自理、自治能力,凡是他自己能做到的家长就不要代劳。
帮助孩子树立“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观念当孩子在学习上或生活中,做错了事或学习成绩不好或遇到失败时,要给孩子讲清“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和讲述有关这类的故事。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并教会孩子能逐步独立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及找出怎么改正错误、提高成绩的方法。如果孩子一时转不过弯来,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和承受水平,要耐心诱导、关心爱护,不要急于求成,呵斥打骂或放手不管听之任之。等孩子转过弯来,能正确对待时,就及时肯定,加以巩固。反复实践,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好孩子,成为一个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聪明人。
提高孩子的自我主张
什么是自我主张能力自我主张能力是指经由语言或行为,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使自己的意志得以伸展的能力。
身处现今的国际社会,要求个人堂堂正正地在公开场合表露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养成这种性格,要从小时候开始,并且父母亲的一举一动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因此,父母亲要让孩子有不断发言的机会,自己去做个听众。
提高自我主张能力的方法(1)让孩子自己选择在餐厅点菜、买衣服、买鞋帽时,要从小就让孩子有这种可以自己选择的机会。父母亲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样,孩子会逐渐失去自己主张的能力。
(2)做一个好的言论家,不如做孩子的好听众母亲切勿唠唠叨叨地对孩子说个没完,也不要过多地指责、命令孩子,最好让孩子多说一点,做孩子的好听众。孩子在沉思时,不要催促他,慢慢地听孩子讲下去吧!
(3)谈一些有关书籍和电视的话题引导孩子把从书本上读到的和从电视上看到的内容,有条有理地讲出来。
(4)听孩子讲幼儿园或学校发生的事情让孩子把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讲出来,母亲在旁边静静地倾听。孩子在表达不清时,母亲应从侧面给予提示,引导孩子有条理地讲下去。
(5)承认孩子的主张并予以赞扬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母亲认真地听,见解正确时,要给予承认并及时表扬。总是抑制孩子的思维,不让孩子的意见得到重视,孩子就再也不会提出什么主张了。当然,孩子的意见不合情理时,母亲要亲切、认真地加以说明,让孩子能够接受,代之以其他的要求。
(6)不要对孩子说“太丢人”、“别罗嗦”
切忌对孩子说“太丢人,别说了”、“别再罗嗦了”等话,要让孩子先充满自信,把自己的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7)让孩子参加团体活动或游戏,强健体魄让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及户外娱乐以增强体力,锻炼成一个意志坚强的孩子。在活动中,还可以让孩子担任团体领导,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学习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目前,西方国家的成人注意引导孩子从小就锻炼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在这些国家孩子们公休日的独立学习活动已经很普遍。美国从小学到研究生院,几乎各级各类学校都制定了“独立学习” 的计划。要求学生弄清自己究竟为何而学(For)、要学什么(What)、怎么学(How)等独立学习的三大要素。作为家长,应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指导和鼓励孩子独立学习:
要求孩子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开始,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逐步弄清为什么要学习和学习什么等明确的目标,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态度。
训练孩子具备阅读、书写、计算三种独立学习的基本技能如果这三种技能不过关,每当学习之后,无法发现问题和理解问题,就谈不上独立学习的可能性。因此,家长应督促孩子重视三种技能的基本训练,从三种技能的训练中学会自学,刻苦训练,讲究方法。
教育孩子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一般分为五个步骤,相应形成五种学习方法:一是明确目标和方向,相应形成“学习要点法”;二是订出计划并做好准备,相应形成“查询熟悉学习法”;三是在实践中探索更合理、更可行的学习方法,相应形成“正确思维法”;四是检查、充实、完善,相应形成“总结改进学习法”
;五是通过反复实践而达到新的境界,相应形成“实际运用学习法”
从小建立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孩子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主动把握现实的一种能力和智慧,从小有意识地进行竞争意识方面的启发诱导与训练,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及其独立精神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为此,家长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1帮助孩子认识其潜在的能力,使用横向及纵向的两种比较法,使孩子逐步认识自己的竞争能力。
2帮助孩子养成敏锐捕捉新信息的智慧。
3帮助孩子学会竞争方法,选择时机和制定计划,使孩子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让孩子分担家务事
3~4岁的孩子可以自己收拾衣物、穿衣、穿鞋等,在5~6岁时家长应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开始培养他们生存生活的能力。作为父母要有耐心,因为自己5分钟就可以做完的工作,孩子可能要20分钟,但这是必要的,在此过程中,父母要做到:
组织安排家务许多父母组织安排家务的办法是每周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如果孩子在会上对家务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说明孩子愿意合作搞好家务。因此,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建议,针对家庭每个成员的爱好和能力,分配给每人一份工作,也可以每周或每月分别轮流做各项家务。这样,孩子必然就会决定和计划家务,从事和评价家务工作。
考虑到孩子的能力有些父母经常训斥孩子,并对孩子下达抽象的不明确的命令,使孩子不知所措。如果想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必须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并进行具体指导,教给他怎样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如让孩子收拾卫生间,要教他先清除垃圾,再刷浴缸,最后擦地板。让年幼的孩子做的家务活必须是具体而简单的工作,这样,孩子才有信心完成。
赞扬孩子的成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个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要教育孩子不怕失败,那么他就学习得很快,并感到他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经常赞扬孩子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检查孩子干过的家务活时,绝不能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而是用和蔼的目光看孩子干过的活,尽量赞扬他的成绩,亲切地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孩子就会增强信心,并敢于接受新的工作。
给予奖励,但不能给钱许多专家都劝告说,不要用钱作为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奖励,因为做家务是家庭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对孩子进行非金钱的鼓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果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而且完成得很出色,应该给予荣誉奖励。
加强孩子的责任感要经常使孩子意识到他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以加强他的责任感。例如,如果你的孩子上学去忘记带饭,并打电话告诉你时,你要对他表示同情和无限的爱,同时也要使孩子注意到他忘事的后果。你可以在电话中亲切地回答说:“宝贝,我知道你会挨饿的。”如果孩子没完成分配给他的家务活,你就对他说:“一旦你收拾好桌子,咱们就可以吃饭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孩子意识到其行为产生的结果,这样,孩子会慢慢地懂得他所起的作用。
要教会孩子做家务,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目标。教孩子做点家务,不是减少一些繁杂的活儿,甚至也不仅是教导孩子怎样干活。把盘子洗干净,把房间打扫得窗明几净,都是次要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自信心和工作能力,这是锻炼健康的心理与情绪的基础。干家务活儿,不仅培养他们爱劳动,而且还可帮助孩子了解人们必须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相互合作。最优秀的家长是懂得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父母。
(2)早早开始。当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有一种“帮助妈妈”的冲动。两周岁的孩子就会帮你拿着洗好的衣物,或者帮助奶奶扫地。有的孩子还能把手帕、内衣等分开放,同时,可以教导他们分辨颜色与形状。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按你的吩咐,把玩具放好,把衣服放好,把餐具放好。7周岁的孩子就能够逐渐地承担一定的家务。开始的时候,可以训练孩子放餐具,把碗筷放在各人的位置上,或任何可能使孩子胜任愉快的家务。不要让孩子干力所不及的家务,失败会使孩子不愿意再试。
(3)实事求是的标准。成人干家务当然比孩子强得多。不要嫌孩子做得不好,或宁肯自己做也不要孩子干了以后你再重干一次。这样会使孩子沮丧或气馁。
最好的方法,是不断重复一种活,边做边教孩子。先做个样子,然后与孩子一起做,切莫取而代之。孩子如果要按自己设想的方法做,最好不要干涉。
(4)切莫贿赂。孩子完成一件家务,可以对他笑笑。亲亲他说声谢谢。对别人赞赏你的孩子也是可以适当采用的。千万不要因为他干了一点家务,就付给他“劳务费”,这样就把家庭责任变成金钱关系了。
(5)不要过度。工作是可贵的,苦役是可怕的。给孩子超负荷的家务,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影响与别的小朋友的交往。同时,要孩子干太多的活儿,会使他觉得自己是家庭仆役而非家庭中的一员。
培养孩子做家务也是一门艺术,不同年龄的孩子应有不同的安排,分担的家务及其训练方法也有差异。学龄前是开始训练做家务的好时机。由于他们正值精力旺盛又好奇心十足阶段,只要看似有趣的事都有兴趣试试。但是,训练幼儿做家务,首先得应付他容易分心的特性,父母最好在一旁监督,并和他们一起做。而且幼儿不可能将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尽可能放手让他完成,并多鼓励赞美。
比如,如果告诉孩子“清理你的房间”,孩子可能不知所措,应讲得具体、清楚,最好列出清理的地方、内容等,比如将被子叠好,玩具、图书整理好,或以书、剪纸等方式布置、美化房间等。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
目前成长起来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家长过多的包办与娇惯,很多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上依赖性极强。这些依赖性强的孩子,离开了家长几乎一事无成。
社会心理学家总结出这样的规律性,一个把自己看得毫无用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的人,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是低下的,没有别人的指导与帮助,什么事都难做好。相反,一个对自己评价很高的人,却乐于努力工作,愿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潜能,并且认为在困难面前屈服对自己是不体面的。自尊心强的孩子,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既然别人能做,我也一定能做。”而自尊心差的孩子更多的所追求的行为目标是:“我本来不能做这种事。”因此,自尊心差的孩子,依赖性也就强。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坚信“我能行”。
另外,要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长不能包办一切。培养孩子从小学会生活自理、独立学习、自我服务的能力,有助于克服依赖思想。当孩子写完家庭作业后,要培养孩子自我检查作业的习惯。在孩子自己没有做过检查的情况下,家长不要帮助检查。当孩子自我检查作业有一定困难时,家长应教给孩子一定的检查方法,这是培养孩子自我检查作业的重要一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家长还应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例如,孩子写作业遇到不会写的字,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查字典,为了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要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教给孩子整理床铺、收拾书桌、抽屉、书架;让孩子自己洗手帕、内衣、红领巾、鞋等小件衣物;要求孩子自己准备学习用具等。在孩子开始从事这些劳动时,很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不要指责,首先应给予肯定,然后给予耐心而具体的指导。应鼓励孩子重新做一遍。当孩子独立做好了一件事后,家长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扬,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0~1岁训练
把大小便出生半个月后,开始定时定点地培养大小便的习惯,在便盆上方用“呜”声表示大便或用“嘘”声表示小便。通过视——便盆,听——声音,加上姿势形成排泄的条件反射,在满月前后婴儿就懂得把大小便了。给婴儿把便既培养了与大人的合作,又能训练膀胱容量扩大,锻炼膀胱括约肌应有的功能,还密切了关系,是一种良好习惯和能力的训练。把大小便时应注意:大人挺胸坐正,不可压迫婴儿胸背而妨碍呼吸,当婴儿打挺表示不愿意让把便时,应马上放下,停止训练,以免使婴儿疲劳。不过,只要有耐心,孩子很快会建立起条件反射的,而且很早就不尿床了。
生活规律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逐渐停止喂奶,早饭后一时大便,使生活有规律。
用勺舔食用勺喂米糊或鸡蛋,能张大口舔食。
睡眠习惯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白天觉醒时间延长,晚上能睡大觉。
自喂饼干给小孩一块软的能攥住的饼干,笑着对他说:“宝宝吃饼干啦。"并帮他把饼干移到嘴边放入口中,让小孩将饼干咀嚼后咽下。
自喂食品继续练习让孩子自己拿着东西吃,如饼干、虾酥条等。
喝水训练小儿在盛了水的杯中喝水。
交往让小儿多与同伴交往,帮助他克服怯生、焦虑的情绪,引导他正确的表达情感。与同伴玩,是宝宝学习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素质的重要途径。
良好习惯训练小儿养成安静入睡,高兴洗脸的习惯,养成定时,定地点大小便的好习惯,学会蹲便盆,大便前出声或做出使劲的表示。
学拿勺子在喂饭时,大人用一只勺子,让孩子也拿一只勺子,许可他勺子插入碗中。此时,孩子分不清勺子的凹面和凸面,往往盛不上食物,但是让他拿勺子使他对自己吃饭产生积极性,有利于学习吃饭,同时也促进了手眼脑的协调发展。
大小便坐盆训练宝宝养成大小便坐盆的习惯。此时小儿尚不完全主动表示,可定地点,定时协助他坐盆。
配合穿衣给宝宝穿衣服时要告诉他“伸手”、“举手”、“抬腿”等,让他用动作配合穿上衣、穿裤。如果他未听懂就用手去示范协助,经常表扬他的合作,以后他就会主动伸臂入袖,伸腿穿裤。
捧杯喝水鼓励宝宝自己捧杯喝水,由洒漏渐渐熟练到不洒漏,大人应放手让宝宝做。
穿脱衣服穿脱衣服时小儿配合,如穿上衣时知道把胳膊伸入袖内。
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从小给小儿一个固定的坐位,让他养成安静坐着吃饭的好习惯。
学习用勺子用一个玩具勺子在玩具碗内学习盛起小球、枣、药丸蜡壳等。有了这种练习,孩子逐渐懂得用勺子的凹面将枣或小球盛入,放到另一个小碗内。母亲表扬孩子“真能干”,为以后孩子自己吃饭打好基础。
控制排便培养良好有规律的大小便习惯,并逐渐懂得要求坐盆,如便前自己找便盆坐下。
上桌子同大人一起吃饭不能包办代替,只能帮助,因为上桌子同大人一起吃饭,使孩子快乐,能分享不同味的食物,增进食欲。孩子自我能力随之增强,无意中感到自己会吃东西了。
脱帽和戴帽会用手抓掉帽子,也会抓起帽子戴到头上,而且戴稳。孩子的动作并不精细,半圆形的帽子可以戴好,毛绒帽子就不会拉正,需大人帮助,最好先用稍挺括的布帽练习。
1~3岁训练
控制大小便训练小孩能主动控制大小便,大小便时能用语言表达,并自己主动去坐便盆。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继续训练小儿大小便坐盆。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想要排便时的动作和表情,以及掌握孩子排尿的间隔时间,适时提醒孩子坐便盆,使他习惯用便盆。
照料娃娃以培养关心别人模仿母亲照料自己那样,看看娃娃是否饿了、冷了,有什么需要。用关怀的动作表示情感,照料娃娃培养同情心。如看到其他幼儿哭泣会过去安抚他;也能受他人痛苦的感染,做出痛苦的表情,想办法安慰和减少他人的痛苦。所以不要反对男孩子玩娃娃,每个孩子都需要拟人的娃娃和拟人的动物。
熟练用勺继续培养小儿自己拿勺吃饭的习惯,让孩子座位和桌子靠近,围好围嘴,使他尽量少洒或不洒饭食,把饭送到嘴里,鼓励他自己吃饭,千万不要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更不要跟着孩子边玩边喂。
良好生活习惯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饭前和睡醒后,要坚持给孩子洗脸,洗手,告诉他经常洗脸洗手不生病,干净又漂亮,使孩子对洗脸洗手感兴趣,不捂着脸反抗。
自己脱去鞋、袜和手套会自己脱去鞋袜,在脱衣服时,能很好配合,大人脱去一只袖子,自己会把上衣脱下。
及时找便盆会拉下松紧带裤子或扒开棉裤,但有时会来不及。大人只表扬做得好的时候,或者到时提醒孩子排便,不要不耐烦,尿裤子就打屁股,或者一直带着尿不洒,以致使孩子不能控制大小便。
控制大小便能够知道大小便前应该做的事情,减少失控的次数,逐渐学会自理。
认路回家每次带孩子上街都要让孩子学认街上的商店、邮筒、大的广告画和建筑物等标志。回家时让孩子在前面带路。起初孩子能认识自已家门口,以后从胡同口就能认路,再过后就能从就近的东西认得胡同口而找到自己的家。经常去的奶奶家和姥姥家及熟人的家的路也能辩认清楚。
自己吃饭用勺子自己吃饭,能将碗中食物完全吃掉,不必大人喂。自孩子上桌子同大人一起吃饭起,就让他自己吃。从减少喂逐渐到完全自己吃,不断称赞他吃得干净不洒饭。
脱去上衣和裤子大人将扣子松开,让孩子自己脱下上衣。在学习脱去裤子时,先替他将裤子拉到膝部,由孩子自己脱下。以后提醒孩子自己先将裤子拉到膝盖处,再进一步脱下。每天睡前和洗澡之前都让孩子自己脱衣服,并养成习惯。
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抓住每一件小事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如让小儿自己一手扶碗,一手用勺吃饭。自己脱衣裤,脱袜,每次外出要让孩子自己把帽子戴上。可让小儿自己先试着做,必要时家长再帮助,主要是给小儿锻炼的机会。每日练习1~2次,直到学会为止。
学穿鞋袜孩子会穿无跟袜,将袜子套到脚上,但不会拉正后跟。孩子会将鞋穿到脚上,但分不清左右,要大人提醒。要鼓励孩子自己穿,可以提醒他学习分辨,千万勿包办代替。
会正确地洗手拧开龙头将手冲湿,擦肥皂时要双手搓手背和手指,然后将手各处冲净,关上龙头,认出自己的毛巾将双手擦干。
学习擦屁股培养孩子大便时自动解开裤子蹲在便盆上大便,便后学习自己擦屁股,开始练习时,家长在旁监督,但不要包办代替,若擦不干净,再给一块纸,再擦一遍,直到干净,并表扬孩子“真能干”。
管理能力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训练小孩子的管理能力。如帮妈妈把洗晒干净的衣服叠好,并把爸爸、妈妈、宝宝的衣服区分开,而且学会放回固定的地方。
卫生生活习惯培养会自己用肥皂洗手,练习洗手绢、袜子、玩具、娃娃衣物等小物品,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自己脱单衣从夏天起,自己学习穿脱背心和裤衩。秋天再学习穿带扣子的秋衣秋裤和毛衣。边穿边告诉他衣服的反正,使孩子高兴且愿意穿衣服。要鼓励他自己穿衣,自己脱衣服,每天坚持练习,直到学会为止。冬天如果穿得较多,有不方便扣的领及背后的扣子才让大人帮忙。
自理能力培养小孩各种自理能力。如会在清洁台上洗手、洗脸,大便后学习自己擦屁股,必要时大人再帮忙。
3~6岁训练
学习整理自己的东西把积木和塑料玩具搜集到大纸盒里或大容器内,将盆里放上温水和洗涤剂,用泡沫海绵或毛巾逐件清洗玩具,然后放在大浴缸或水池中用水冲洗,再用毛巾擦干放在通风处吹干。
再找出折破的图书,用透明胶纸或用胶水和纸补好,把书排放整齐。
再把洗干净的积木和塑料玩具收回盒内放回原处。
在参加清洗玩具和修补图书的过程中,让孩子养成爱惜玩具和图书的习惯。通过整理摆放使孩子学会归类和摆放物品的秩序,逐渐养成整洁自理的习惯。
清理自己的房间整理房间要有次序。先铺床叠被,把床搞整齐,收拾衣服,放好鞋袜,把要换洗的放入洗衣机,整理桌子和玩具柜,然后把桌子、椅子、柜和窗台擦干净。最后是扫地或拖地。拖完地面后就不再进屋,待干后才能进去。如果反过来,先扫地拖地再整理桌子,桌上会有东西掉下,自己又在地面反复践踏,拖湿的地面又粘上泥土,工作就白干了。
让孩子负担自己小范围的卫生,掌握操作步骤。家长经常督促,但不要代劳。千万不要以孩子上学后会很忙为由而由家长代劳,家长伸手一次,良好的习惯就难以养成。
正确穿衣训练目的学会分清衣服的前后反正,正确穿上衣服,整齐地系好扣子和拉锁。
训练方法用光身的娃娃练习穿脱衣服。先拿起衣服领子看清衣服的反正,缝边向内,扣子和兜在正面的前方。孩子的衣服如果有花纹或小动物补花较易分清反正和前后。穿上袖子,从衣服的下方两侧衣角出齐,系上扣子或拉锁,把衣服拉正。
利用给娃娃更换衣服的方法使孩子学会正确穿上上衣。
也要学习正确穿上裤子,分清裤子的前后,尤其是前面开口的裤子不宜把开口穿到后面,以免上厕所时不方便。学会为娃娃更衣后,也要练习自己穿脱衣服,家长不宜包办。
训练意义学会穿脱衣服是自我服务中主要的项目之一。在幼儿园午睡时要自己脱衣服,起床时自己穿上。孩子未经过训练进幼儿园后不会穿脱衣服要别人帮忙就易于产生“我不行”的自卑感。因此,在家中要每天早晚练习,宁愿慢一些也要让孩子自己干。
自己洗手绢和袜子训练目的练习自我服务。
训练方法母亲一面洗衣服一面带动孩子洗自己的手绢,让他学习打肥皂、搓洗,冲净。再用同样步骤去清洗袜子。学会之后,每天让孩子更换手绢和袜子,自己洗干净,养成习惯。
训练意义学习自理,要坚持下去成为习惯。
铺床叠被训练目的锻炼自理能力,养成整洁习惯。
训练方法先同孩子一起为娃娃铺床叠被,一面做一面讲,使娃娃养成整齐清洁的好处。然后同孩子到卧室练习叠自己的被子、铺好床单、拉好枕巾。最好从夏天开始,夏天只有一条毛巾被容易折叠。待学会了,养成天天叠被的习惯到了冬天也不觉得困难了。
训练意义养成自我服务的独立能力和整洁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自强的性格往往从独立生活的能力开始。学会之后要贵在坚持,如果大人只要求孩子学会但不要求坚持,则学会之后也会忘记。
会整理买来的东西训练目的学会归类整理,增强管理能力。
训练方法从玩过家家学起,先把拿来当玩具用的蔬菜、肉、蛋放到原处。
每次同妈妈逛自由市场回来后同妈妈一起收拾篮子里买来的东西,渐渐过渡到自己独立收拾。孩子也应当学习整理冰箱,如冷冻架上存放肉类要依秩序排好,每次新买来的都放在右侧,先买来的放在左侧,用时从左边拿取,就可避免存放过久的问题。最下一格或抽屉里放蔬菜亦应按先后秩序排放,取用时尽量按买来的先后顺序取用。要有固定地方放鸡蛋、糖、盐及酱油佐料,有规律地排放才便于使用。
训练意义让孩子养成做事有秩序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不但提高效率、减少浪费,而且养成按部就班整齐方便的工作习惯,对将来学习和工作都有利。
夏天练习自己洗澡训练目的夏季练习洗澡机会多,简单易行,容易独立操作。
训练方法夏季让孩子自己去找背心裤衩,在已准备温水的浴盆内自己洗澡。或者在大人已调好温度的淋浴器下练习自己洗澡。大人在旁指导,告诉应把身体淋湿,用肥皂或浴液在小毛巾或擦浴海绵上打出泡沫,分别在各部位上摩擦然后清洗。洗净后用大毛巾擦干,将衣服穿上,最后将脚洗干净。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把脏衣服放入洗衣机内集中清洗。
训练意义夏天学会洗澡作为冬天独自洗澡的准备。5岁半的孩子有能力把一切工作做好,将应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自己洗头、梳理,保持仪表整洁训练目的学习自理使仪表整洁。
训练方法练习自己用洗发剂将头发洗净、冲净、擦干或吹干,自己梳理,使仪表整洁。无论男女孩都应有整理自己仪表的能力,准备上学的孩子尤应使自己整洁,不依靠大人。
训练意义洗头梳理是保证仪表的重要部分,蓬头垢面不但引人厌烦,自己也丧气。保持仪表整洁代表一种精神面貌,使人产生自信。但不必要的装饰不适合孩子年龄,奇特的发型给人奇怪的印象,不利于儿童成长。
学会点火煮熟面条训练目的进一步练习生活自理。
训练方法在家长监护下孩子要学会用火柴点着煤气或用自动燃器把火点着。用水放在小锅内尝试将挂面煮熟。孩子会有冒失的经历,如水开放入挂面后不久面条会冒出锅外,要马上关小火再煮一会儿才能使面条熟透。日常生活中如煮牛奶、煮豆浆也会在烧开时冒出来,要及时控制开关将火拧小,豆浆未煮透会使人腹泻,这些要在大人监督之下学会。
训练意义上学后家长难免出差或外出开会赶不回来吃饭,孩子如果连煮面条都不会只靠泡冲方便面就很难受了。趁未上学时先学会点火,煮熟最简单的面条,如能学会妙鸡蛋或拌凉菜家长就会放心多了。不过要告诫孩子关好煤气以免出现事故。
清理自己的房间训练目的学习自理,养成整齐清洁的习惯。
训练方法整理房间要有次序。先铺床叠被,把床搞整齐,收拾衣服,放好鞋袜,把要换洗的放入洗衣机。整理桌子和玩具柜,然后把桌子、椅子、柜和窗台擦干净。
最后是扫地或拖地。拖完地面后就不再进屋,待干后才能进去。如果反过来,先扫地拖地再整理桌子,桌上会有东西掉下,自己又在地面反复践踏,拖湿的地面又粘上泥土,工作就白干了。
训练意义让孩子负担自己小范围的卫生,掌握操作步骤。家长经常督促,但不要代劳。千万不要以孩子上学后会很忙为由而由家长代劳,家长伸手一次,坚持习惯就难以养成。
自己洗澡训练目的发展自理能力,养成个人卫生习惯。
训练方法在妈妈的监护下,孩子自己准备衣服和洗澡用品,安装在浴室适当位置。由妈妈调节水温,孩子自己动手脱衣服,把身体淋湿,打肥皂,清洗各部位。大人可以提醒未尽之处,但不必动手。然后把身体冲干净,用毛巾擦干,穿好衣服。初次练习时最好在夏天,因为天气暖不易着凉,而且衣服单薄易于自己穿好。已经学会之后,渐渐养成每天定时自己洗澡的习惯,到秋天也能坚持,冬天可以间隔长一些,但因操作已经训练也能独自洗澡了。不要忘记把用过的物品清理好。
训练意义培养和巩固个人卫生的自理能力,收捡好用品的能力。
负责收拾院子或楼道的卫生训练目的让孩子有一个责任地段,负责地区内物品的安置,排放及卫生。
训练方法除了孩子自己的卧室外,还应让孩子负责一个区域如院落或楼道,使该地区保持整洁。孩子可以自己订一个计划,每隔几天清理一次才能保证该地段的整洁。
训练意义孩子要对公共的地段负责整理和清扫,养成专职负责的习惯。家长可以督促,但不必动手,让孩子完全负责某处的清洁。
注意问题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技巧
三岁左右的孩子,由于其年龄特征,出现了独立意识,试图摆脱成人,什么事都要求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看书、自己玩……但有些家长却对孩子过于担心、过分宠爱、过度保护和照顾。一味借口孩子太小,要为孩子多做一点,或者担心孩子有危险,给孩子设置了重重保护圈。这样会养成孩子不听话、磨人和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因此家长要注意防止溺爱,警惕过度的关心。
具体培养独立意识的技巧如下:
(1)当孩子跌倒时,不要大呼小叫紧张得不得了。可以轻松地对孩子说:“不痛吧?
”然后让孩子自己起来。
(2)孩子提出要做某种事时,家长明知道他会失败,但也要让他去试一试。
(3)和孩子游戏、玩耍时,不必认为他小而处处让着他。
(4)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5)孩子在尝试新的任务时,家长只需给予简略提示,让其独立完成。
(6)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只提供参考意见。如何解决,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7)孩子上街走累了要大人抱时,可告诉孩子:“你累了,大人也累了,咱们一起休息后再走。”
(8)对听话、顺从的孩子创造一些挑战性环境的问题让其去解决。
(9)当孩子被欺负回家时,应指导孩子自己分析事情的经过,让其想出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