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第一种本领是能说会道
34363400000017

第17章 与人辩论中的机智口才

辩论,既是口才的较量,又是知识、智慧、心理素质上的对抗。与人辩论,最能检验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因此,要在辩论中胜出,必须拥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必须掌握各种辩论技巧:或先发制人,或迂回进攻,或出其不意,或抓住要害等等。

在辩论中,只有凭借严密的逻辑,充分的论据,清醒的头脑,并灵活运用于与人辩论中,才能在辩论中争取主动,把握先机,驳倒对方。也就是说,只有发挥好自己的口才,才能在辩论中轻松取胜。

有理有据有逻辑

辩论是由立论(辩护)和反驳两个基本环节构成的,其中立论就是为了证明己方的基本立场,它是反驳的基础和必要的阶梯。辩论中如果没有必要的立论,反驳就会显得强词夺理,苍白无力。而且,辩论中如果自己的立论不稳,自然会被对方攻击得只有招架之功,更谈不上对对方的攻击了,可见立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辩论的成败。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立论战术:

(1)逻辑严密,框架严整

立论中,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构建缜密的理论框架,从而使自己的立论坚实,无任何漏洞可寻,这是使辩论获胜的关键。如一次辩论大赛上,辩论题目是《我国现阶段应该鼓励私人购买轿车》。这一题目的关键是“轿车”、“鼓励”和“我国现阶段”这3个词。如何找准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形成一条强有力的立论思路,这是能否构建严密的攻防体系的关键。正方根据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推导出了这样的思路:

现阶段发展轿车工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由于轿车工业“三高一快”的特点,轿车工业被证明是经济起飞最有力的助推器,轿车的质量和产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我国也不例外,要想促进工业发展,必须发展轿车工业。轿车工业要发展,关键在市场。如何扩大轿车市场,最便捷的办法是使轿车“飞入寻常百姓家”。所以,轿车工业同鼓励私人购买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正方再依据其必然的逻辑联系充分论证了“鼓励购买”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充分考虑对方立论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即我国公路交通的拥挤状况,轿车的私人消费是否会是一种奢华的超前消费倾向),并对此一一作了周密合理的论述准备。由于正方在立论中充分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来确立自己的论证体系,确保了该体系的严整周密,所以人们的立论在实践中既立得起,又防得住,收到较好的效果。

(2)出其不意,“破”中求“立。”

辩论,说到底是一种知识、智谋的较量。辩论的一方在立论时如能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谋,在透彻地分析辩题的基础上,突破对方立论的防线,巧妙地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给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便能削弱对方的攻击力。

如一次辩论赛上,正方的立场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是发挥个人专长。反方立论的思路有很多,比如可以说“首要的标准是社会需要”,也可说“是收入丰厚、是兴趣”等等,但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太平常而可能落入正方事先准备好的猛烈进攻中。你说“社会需要”,他讲择业是主观行为,“发挥个人专长”正是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你说“收入丰厚”,他说:对方辩友在养育自己的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以一己私利为先,向人民讨价还价,多么让人痛心和失望!

如此,反方将难以招架。最后,经过缜密的思考,反方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观念:大学生择业复杂多样,没有也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首要标准!并指出,没有证明大学生择业应当有一个统一的首要标准,就强调这个首要标准是“发挥个人专长”,这无疑于在流沙上盖楼。此语一出,举座皆惊。由于反方的观点从根本上动摇了正方精心设计的立论,正方毫无准备,顿时乱了阵脚,以致在规范性发言中几乎未对此进行反驳。反方在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勇气击破对方防线的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立论:大学生应以个人的自我完善和推动社会进步为择业方向。如此一来,反方便很快占据了场上的主动,收到了十分明显的场上效果。

(3)少下定义,多做描述

在立论(辩护)中,时常会遇到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即给概念下定义。可以说,下定义是明确基本观点,澄清基本立场的主要方法。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在辩论中热衷于给每一个概念都下明确的定义,很可能因此给对方提供许多意想不到的“炮弹”。而且,把辩题和概念交代得太清楚了,辩论中也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比如“温饱”这个概念,如果把它定义为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社会的大部分人都无衣食之困。”那么对方马上就可以追问:“你的社会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它指一个团体,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也可以问:“你的‘大部分人’的含义是什么?是人口的60%、70%还是80%?”对这些问题,如果你继续回答,就又可能会暴露出许多新问题,从而完全陷入被动应对的局面。

因此,在解释概念时,既要说出什么,又必须隐藏什么,即采用描述的方法来搪塞。所谓“描述”,也就是不揭示概念的本质涵义,只是从现象上对概念进行描述,甚至是同义反复的描述。如对“什么是温饱”的问题,可这样回答:“温饱,就是饱食暖衣。”这个回答实际上是同义反复,没有提供任何新的东西,但它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已清楚地阐释了这个概念,而对方又抓不住任何把柄实施攻击。这样,在后面的辩论过程中,当对“温饱”这一概念做出新的补充和说明时,他们就显得比较灵活自如。

总之,在辩论中要注意恰当使用描述和定义的方法,两者不可偏废,但要尽量多用描述,从而达到既讲清某些问题,又隐蔽另一些问题的境界,使对方不能迅速地判断并抓住己方观点中根本性的东西来攻击。

辩论中的立论是一个灵活多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战术也是灵活多样的,上面列举的只不过是实践中几种最重要的也最常用的战术,很多好的战术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总结,这样才能在辩论赛中取胜。

掌握辩论中的主动权

辩论是很多人都无法避免的。俗话说,“先下手为强”,有时局势的主动与否全在于论辩开始时能否掌握主动,能不能做到先发制人。

如果辩论刚开始在心理上能比对方站在更优越的位置,自然可以影响到后来彼此的谈话。因此,能够比对方先行一步,就达到了先发制人的地步。

辩论不是简单的舌战,更不是街头泼妇骂架,而是进攻与防守综合艺术的运用。顾头不顾尾的蛮攻和忍气吞声的呆守都会造成灭顶之灾。孙子曰:“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在辩论时,为了辨明是非,最经常也是最奏效的战略就是主动出击,因为只有在进攻、进攻、再进攻中才能始终把握主动权。但不能盲目进攻,要掌握进攻技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正面进攻

与对方短兵相接,面对面地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尤其是中心论点,指出对方论点的错误和明显违背事实和常理的地方,使其主张不能成立,是辩论制胜的法宝,这就是所谓正面进攻。这是大规模的正规军决战常用的手法,最常用,也最难以掌握。

1988年“亚洲地区大学生论辩赛”预赛的第一场,香港中文大学队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辩题是“个人功利主义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因素”,辩题即论点,站在反方的香港中文大学队的一名队员发言指出:

“国父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难道是因为个人功利主义吗?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造福于全人类,难道是因为个人功利主义吗?”

这里采用的就是正面进攻,直接反驳辩题。只用两个反问句,举出两个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国及全世界都知道;爱迪生的科学发明,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更是世人皆知。

论者用这两个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历史事实,直接证明“个人功利主义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这一论点的错误。这一方法的效果是全面而且有力的。

(2)侧面进攻

侧面进攻指不与对方正面交锋,或是因对方论点看似十分坚强,难以找到漏洞,而从侧面驳斥对方的论据,或提出对方论据逻辑上的毛病,加以迎头痛击,彻底打垮对方。

(3)包围进攻

包围进攻是指当对方分论点很杂时,可以分割包围对方核心论点周围的分论点及论据逐一进行驳诘,最后推翻对方的核心立论。既然对方分论点不能成立,其核心立论自然不成立。

(4)迂回进攻

迂回进攻是指不与对方近距离接触,而先远距离地进攻,如从挑剔对方的论辩态度不妥或论辩风度有失,开始诘难,进而抓住对方的论辩企图,深入进行驳诘。用这种方法,往往使对手措手不及,难以应答。

在辩论中,掌握主动权,只有以正确的进攻方式攻击对手,在攻击过程中发现对方的破绽抢先下手,进而穷追猛打,方可一举取胜。

避开对手的进攻锋芒

常言道:“君子避三端:武土之剑端,文士之笔端,辩士之舌端。”

在辩论的时候,遇到于己不利的论题,如果不及时避开,一味纠缠不休,就会为“笔端”或“舌端”所害。

辩论方法不但要有攻,而且也要有防。有攻有防,攻防结合,才能克敌制胜。只攻不防,看似骁勇,实则并非善战;疏于防守,弄得遍体鳞伤,又怎能养精蓄锐,战胜论敌呢?

避开论敌锋芒的要则,就是要善于及时避开论敌“笔端”和“舌端”的锐利锋芒,必要时不惜“丢卒保车”,甚至“丢车保帅”,寻觅新的战机,化险为夷,东山再起,变被动为主动。

律师在为一个实施正当防卫的被告辩护的时候,如果一味与控方律师争辩原告的伤是重是轻,后果是严重还是轻微,只能是被动受责。只要及时撇开这一话题,转入被告为何要实施正当防卫,以及他若不防卫又会招致何种后果这一关键论题,并予以充分的论证和有力的辩护,就能取得辩论的主动权,维护被告的合法利益。

灵活应变的范围很广,在辩论中常常会发生预料不到的问题,由于双方都不肯让步,使辩论陷入僵局。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一是把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往后放,待其他问题双方统一后,再来讨论。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确保辩论的顺利进行;二是先易后难,经过几个回合的洽谈,对剩下的问题,双方都能抱着通情达理的态度,尽快使问题达成协议,以避免在少数问题上耗费精力,过分纠缠。

具体怎样避其锋芒,灵活应变,有以下几种方法:

(1)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2)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己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这里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己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辩论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述:

“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辩论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

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论证贫困不足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3)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己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4)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入己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己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5)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两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地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6)自我解嘲

当令人难堪的事情已经发生,运用自嘲,能使你的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并且,还能体现出自己的大度胸怀。

置身于难堪境地时,如果过分掩饰自己的失态,反而会弄巧成拙,使自己越发尴尬。而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几句取悦于人的话,却可以活跃气氛,消除尴尬。

自嘲运用得好,可以使辩论平添风采,如果用不好,会使对方反感,造成交谈障碍。自嘲要审时度势,相机而用,不宜到处乱用。比如,对话答辩、座谈讨论、调查访问等,就不宜使用自嘲。此外,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积极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心、自爱。这种自嘲不过是采取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涉谈话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已。它从另一个角度,把不利化为有利,摆脱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在军事上,有一个很好的策略就是“避实就虚”。在辩论中,避实就虚也是取胜的不二法门。

掌握悖论破解法

悖论,是一种奇特的逻辑矛盾。悖论的奇特之处在于当人们按常规推理要肯定某件事或某种道理时,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又把它们否定了。在辩论中,某些论敌的辩辞往往有意无意会含有悖论的因素,此时,辩论者如能慧眼明察,加以利用,并以此为突破口,巧妙地予以破解,必使论敌难以自圆其说而被击败,这就是论辩中的“悖论破解法”。“悖论破解法”一般说来有3种。

(1)用自我涉及方法使对方作茧自缚

一般的悖论,如果不涉及对方自我,往往不易发现其悖谬,而一旦把对方牵涉进去,则悖论立现。用对方自我涉及的方法来使对方作茧自缚,是破解对方悖论的绝妙方法。如:某评论家评论某作家的作品,武断地说:“您怎么能这样写呢?您已是第三次在作品里作这样的描写了。难道您不知道:第一个把女人比喻为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这句名言吗?”作家答道:“是的,您说得很对。不过您已经是第7次使用这句话了。”

在这里,评论家引用名言来批评作家屡次在作品中作相同的描写,作家及时抓住评论家多次用此名言去批评别人的把柄,让对方自我涉及,如果对方所讲的道理成立,那么对方也就是名言中所说的“庸才”、“蠢才”。如此,对方只能无言以对。

(2)用两难推理形式揭穿对方悖论的逻辑错误

凡是悖论,都隐含着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破解对方的悖论,可以运用逻辑中的两难推理形式揭穿对方悖论的自相矛盾,使对方陷入进退两难、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有些诡辩学者主张“辩无胜”。对此,一位哲学家反驳道:

“你们既然和人辩论,又主张‘辩无胜’之说,那么,请问,你们的‘辩无胜’之说是对的呢,还是不对的呢?如果你们的说法是对的,那就是你们辩胜了;如果你们的说法是不对的,那就是你们辩败了,而别人辩胜了。由此可见,不是你们辩胜,就是别人辩胜,怎么能说‘辩无胜’呢?”

在这里,哲学家慧眼识谬,机智地运用了逻辑中的两难推理形式,揭穿了对方“辩无胜”的矛盾,让对方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用肯定其美言的方式揭露对方言行相悖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说话冠冕堂皇,然而所作所为,离其所讲的相距很远,这也是一种言行相悖的悖论。在辩论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极力肯定、赞美对方所说的美言,再以其美言反利其丑行,达到揭露其心口不一、言行相悖的目的,使其不得不收敛自己的丑行。例如:

春节将至,某局长助理到下属单位找到该单位负责人,暗示该单位负责人在年终时到局里拜拜年。这位下属单位负责人推辞说年终工作忙暂时去不了。该助理却进一步明示:“我来时,局长说了,下属单位给我们送一点点,我们收一点点,但我们也要给上面送一点点,这样,我们局里的事就好办一点点,请你们还是要多多理解。”话已到此,该单位负责人只好说:“你说局长说的这些话,我没有亲耳听到,可是上次局里开廉政会议,我可是亲耳听到局长讲话要求大家要抵制不正之风,反腐倡廉,局长还说要做好表率。你说的这些话,我感到和他在廉政会议上讲的正好相反,我们到底是按他在会上讲的还是按你传达的去执行呢?是否打电话请示一下局长?”说着,他就要去取电话。该助理见状,急忙说:“别,别!就算我白来一趟。”说完,悻悻地走了。

在这里,这位下属单位的负责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对方打出局长旗号时,他使用局长在廉政会议上冠冕堂皇的话,揭穿其言行相悖的悖论,使对方悻悻离去。

只要掌握了悖论破解法,当论敌论辩中有悖论之时,适时应用,就可以轻松击败论敌。

(3)摆脱对方的故意刁难

在论辩中,对方故意刁难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或接过对方的话头,或借助论辩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场景加以联想,找到它们与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似性,抓住一点尽情发挥,引出对方未曾预料到的新的思路,从而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这就是借题发挥的论辩技巧。

抗美援朝时,一位外国记者采访周总理,周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钢笔放在桌上。外国记者看见桌子上放的是一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故意刁难地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接过话头朗声笑着答道:“提起这支笔,那可说来话长,这不是支普通的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无功不能受禄,就想谢绝,哪知朋友说,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确有意义,便收下了这支美国生产的钢笔。”

那记者听完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周总理针对外国记者企图讽刺、讥笑中国落后的意图,巧借话题,说了这番风趣而又有分量的话。周总理用“战利品”、“作个纪念”和“觉得确有意义”等词句暗示,这支笔正是正义力量强大的结果。

接过对方的话题发挥论辩口才,关键要抓住借来的话题与自己说的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去关联两种原来毫不相关的事物,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并对对手所提的话题进行易位,以借题发挥的方法,使自己摆脱受击处境。

一位名叫丘浚的人游杭州时,特地到灵隐寺拜访一个和尚。

殊不知,那和尚生性势利,见他是一个穷书生,态度十分冷淡。刚好此时有位大将军的儿子来访,和尚立即换了一副笑脸,拱手行礼,待为上宾。对比之下,丘浚十分气愤,等那位公子一走,便质问说:“你为何对我这样不客气,对他又那样客气呢?”和尚双手合十,狡辩道:“误会,误会,佛经曰:‘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我表面上对他客气,其实是对他不客气;而我表面上对你不客气,内心就是对你客气呀!”

丘浚听了,二话不说,举手朝和尚脸上打去,一边打,一边说:“如此说来,我打你就是敬你,不打你就是不敬你。”直打得和尚脸红耳赤,却又不能辩解。最后,他表示不敢再拿佛经上的言论来为自己狡辩了。丘浚这才住手。

丘浚这样做,是将和尚说的论据返还给他,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借题论辩运用掌握得好的人,可以借对方的话题来封住对方的嘴巴。

明朝绍兴府的小公子有一天抢了一个小孩的毽子,把人家惹哭了,刚好徐文长路过,就把毽子从小公子手里夺过来,归还给那个小孩。谁知小公子由于平时娇宠惯了,哪受过这样的气,他一下子大哭大闹起来,还说徐文长欺负他。于是,家丁就把徐文长押上堂去面见知府。知府厉声喝道:“你欺侮我的孩子,就是目无本知府,你可知罪?”徐文长冷笑道:“据我看。您大人才是不知罪呢!”知府大喝道:“我何来有罪?”徐文长说:“你家小公子一早在踢毽子,大人谅必知道这毽子上有羽毛,下有铜钱,铜钱上印的是嘉靖皇帝年号。小公子如今竟然手提毫毛,脚踢万岁,岂不是欺君罔上?常言道:‘子不肖,父之过。’大人又该当何罪?”徐文长这一招果然厉害,他针对知府借题发挥的作法,借来了更大的题——脚踢万岁,来整治知府,使知府无论如何也吃不消如此“大罪”了,不得不赶忙赔笑道:“好吧,好吧,大家谁也不要为难谁吧!”徐文长这才罢休。临走的时候,知府还客气地亲自把他送出衙门。

论辩双方往往会各不相让,如果不能给对方以有力地打击,自己就会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只有抓住对方话题中的辫子,用锋利的言辞驳斥对方,才能一招制敌。

另辟蹊径,突破辩论中的僵局

论辩是参辩双方的一种逆向抗衡,这种抗衡往往针锋相对,陷入僵局相持不下。要想突破僵局,取得辩论的胜利,不妨另辟蹊径,变逆为顺,采用一种“投其所好”的战术,从反向的角度,向对方发起一场心理攻势,在顺的过程中化解对方的攻势,发现对方的破绽,抓住突破之机,从而出其不意地战胜对方。

(1)捕捉战机

律师乔特斯为有杀妻嫌疑的拉里辩护,这时律师麦纳斯提出了对拉里十分不利的证据:拉里曾向麦纳斯提出过,要麦纳斯帮助他与妻子离婚,并由此推论拉里在无法达到离婚目的时,会采取极端措施。乔特斯知道要直接反驳“要求离婚就有杀人动机”是困难的,于是他采取了“投其所好”的策略。

乔特斯向麦纳斯承认,自己对离婚是外行,一边恭敬地问对方是不是很忙。麦纳斯踌躇满志地回答:“要我处理的案子要多少有多少。”后来又补充说,每年至少有200件。乔特斯赞叹说:“呀!一年200件,您真是离婚案的专家,光是写文件就够您忙的了。”麦纳斯的声音犹豫起来,感到说得太多人们难以相信,就只好承认说:“可是……其中有些人……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了主意。”破绽出现了,乔特斯抓住这一点,进一步诱导道:“啊!您是说有重新和好的可能,那大概有10%的人不想把离婚付诸行动?”麦纳斯说:“百分比还要高一些。”“高多少。11%?20%?”“接近40%。”乔特斯用惊奇的眼光盯着他说:“麦纳斯先生,您是说去找您的人中有近一半最后决定不离婚?”“是的。”麦纳斯这时有些感觉到了,但退路已经没有了。“嗯,我想这不会是因为他们对您的能力缺乏信任吧?”“当然不是!”麦纳斯急忙自我辩解,“他们常常一时冲动,就跑来找我。可是一旦真的要离婚,便改变了主意……”他突然止住,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谢谢,”乔特斯说,“你真帮了我的大忙。”

在这场法庭辩论中,乔特斯见正面反驳难度较大,就采用了“投其所好”术,从侧面迂回。他先坦率地承认自己对离婚案是外行,恭维对方很忙,当对方得意忘形,鼓吹自己处理离婚案件的数目时,他又进一步恭维对方是离婚案专家。当对方感到吹过了头,说有些人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了主意时,战机出现了。乔特斯抓住这一点诱使对方说出了自己否定自己的话。可见,在论辩中如果正面说理难以奏效,可以采用“投其所好”术,与对方巧妙周旋,对方对抗心理弱化,疏于防范,就有可能暴露出一些破绽,己方乘隙而入,一举制胜。

(2)请君入瓮

一天,一位面容娇美的女青年在马路上走。突然,她发现有一个“摩登”男青年在后面紧追不舍,怎么办呢?她突然有了主意。她回过头来对男青年说:“你为什么老跟着我?”男青年说:“您太美了,真让人着迷,我真心爱您,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姑娘嫣然一笑,说:

“谢谢您的夸奖,在我后面走的姑娘是我妹妹,她比我更美。”“真的吗?”男青年非常高兴,马上回过头去,但却不见姑娘的身影。他知道上当了,又去追赶那位漂亮姑娘,质问她为什么骗人。女青年说:“不,是你骗了我,如果你真心爱我,那么为什么去追另一个女人,经不起考验,还想跟我交朋友,请你走开!”男青年被说得面红耳赤,讪讪地溜走了。

这位女青年之所以能制服男青年,就是顺着对方贪图美色的心理投其所好,设计诱之。对方不知是计,去追更美的姑娘,这就使其丑恶的嘴脸暴露无遗。女青年顺势反击,让对方自暴其丑,无地自容,从而达到了目的。从这个实例可见,辩论中的“投其所好”术,其实也是一种“诱敌”战术,抓住对方的需求和动机,设下圈套,诱敌深入,对方进入伏击圈后,己方就可猛烈出击,战胜对方。

巧布疑阵

一位顾客到某酒店喝酒,店主以半杯酒当满杯卖给他。他喝完第一杯后,转身问店主:“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多少桶酒?”“35桶。”

店主洋洋得意地回答。“那么,”顾客说,“我倒想出了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店主很惊讶,忙问:“什么办法?”“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酒装满就行了。”

聪明的顾客利用店主唯利是图的心理,投其所好,巧设圈套,待其落入,再奋力一击,揭露了店主以半杯酒充一杯酒的恶劣行径。此种说法比起一般的斥责要有力得多,也深刻得多。可见“投其所好”术又是辩论中的疑兵之计,可以迎合对方的某种爱好和某种心理,巧布疑阵,麻痹对方,使之放松警惕,误入陷阱,从而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

在论战中,只要善于另辟蹊径,就能很快突破僵局,渐入佳境。

抓住对方的要害与弱点,穷追猛打

辩论,在很大程度上靠即兴临场发挥,而人的语言不可能总是组织得很严密,总有一些漏洞。只要能够抓住对方的弱点,全力击之,就能迫其就范。

对方立论不甚周全、解释不尽合理、表达欠妥等,都可带来可乘之机。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种抓住论敌弱点的情况。

①集中力量攻击对方某一薄弱环节。在辩论中,对方必有软肋。在进攻时,集中火力攻击之,打开突破口,一鼓作气,最终必定取得胜利。

②利用对方隐藏的弱点。这类弱点需要处处留心,随时抓住。

③利用对方表达上的漏洞。辩论中抓住对方表达上的漏洞,及时指出,也会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④利用对方逻辑上的弱点,按照对方逻辑导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这样,对方论点不攻自破。

⑤利用对方立论上的弱点。一般来说,这样的弱点不很明显,但一旦抓住,进行攻击,那么它的攻击就是致命的。如在“人性本善”辩论中,找出对方立论的疵点,“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并进行连续攻击,效果就非常明显。

打击对方的不备之处,摧毁力是很大的。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对方考虑再周全,也有疏漏之处,关键在于是否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并抓住这种疏漏进行反击。

1966年,电影演员出身的里根同前任州长布朗竞选加利福尼亚州长。当时,布朗的助手苦心编了个电视节目,节目中布朗对一群小学生说:“我正在同一名演员竞选,而你们知道是谁暗杀了林肯?”这里说的是杀害前总统的演员布思,而其真意却是诽谤里根的出身。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被里根强大的竞选班子抓住了漏洞,进行了有力地反击,里根因此而获得了无数张同情票,最后以绝对优势当上了州长。布朗的失策就在于“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再说里根是演员出身跟凶犯布思有什么关系呢?

在论辩的进攻中,因准备不足而出现漏洞,就等于把把柄送给了对方,对方当然会毫不留情地进行反击,所以,抓住要害常常是辩论取胜的关键。

20世纪50年代中期香港茂隆皮箱厂负责人冯灿善于经营,生意相当兴隆,因而引起英国商人威尔斯的嫉妒。威尔斯蓄意敲诈,向茂隆订购了5000只皮箱,价值港币20万元。茂隆按照合同规定如期交货,威尔斯却鸡蛋里挑骨头,硬说皮箱中有木料,不能算是皮箱,要求赔偿损失。威尔斯同时向法院提出诉讼。开庭时,港英法院偏袒威尔斯,企图判冯灿诈骗罪。冯灿委托当时还不大出名的律师罗文锦出庭辩护。罗文锦分析了案情,抓住了最关键的问题。在法庭上,正当威尔斯信口雌黄,强词夺理的时候,罗文锦站起来,从口袋里取出一只大号金怀表,高声问法官:

“法官先生,请问这是什么表?”

法官答:“这是英国伦敦出品的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罗文锦高举金表,面对法庭上所有的人问道:“这是金表,没有人怀疑了吧?但是请问,这块金表除表壳是镀金之外,内部的机件都是金制的么?”

旁听者同声议论:“不是。”“当然不是。”……

“那么,人们为什么叫它金表呢?”罗文锦稍作停顿,高声说:“由此可见,茂隆的皮箱案,不过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

在众目睽睽之下,法官只得判威尔斯诬告罪,罚款5000元,了结此案。从此,罗文锦声名大振。

显然,罗文锦由于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明确了主攻的目标,才设想了以金表来类比推理的方式。而且,他在进攻中还注意了表达的层次和气势,显得简洁有力,从而获得胜诉。

在战争中,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辩论中,全面反驳,不如抓住要害,攻其一点。只要抓住要害,穷追猛打,论敌就会败下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