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社会上的有些人,一个比一个精明,一个比一个爱较真儿,生怕什么地方犯糊涂吃了亏。《红楼梦》里批王熙凤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学王熙凤式的精明,世事复杂,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弄得清清楚楚,这样做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烦恼,影响你的生活,所以做人还是“糊涂”点为好。
在风景如画的苏州,住着一位广告公司的米小姐,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她对玄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以至于每次做生意或外出都要为自己算上一卦,看看运气怎样。有一次她要去韩国谈一桩十分重要的生意,在出发前,她在家里又为自己算了一卦,卦面上的内容还不算差,于是她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到机场买好机票,还有几分钟剩余时间,米小姐走到电脑算命机旁边,“名字叫米云,体重103斤,要搭2点35分飞机去韩国……”她深感吃惊,因为上面写的内容除了体重103斤比她实际的体重多两斤外,其他完全正确,她觉得有人在开玩笑,于是又踩上去,投了一块硬币,接着,又掉下来一张命运卡:你的名字还是米云,体重仍是103斤,你还是要搭2点35分的飞机去韩国……她更纳闷了,她想:“其他一切都那么准确,为什么偏偏体重多出了两斤?肯定是有人在故意捣蛋。”
米小姐决定捉弄一下对方,她到大厅的洗手间里换了一身套装,并稍加修饰,她相信现在的她就是妈妈见了也要看上一刻钟才认得出来。她再次踩上算命机,投下了硬币,命运卡又掉下来了:“你的名字还是米云,体重还是103斤,不过你刚刚已经错过了2点35分的班机。”
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想不开,爱较真儿,结果因对一个自己明明心知肚明的道理或事情过分较真儿而耽误了生命的班机。
一些女性之所以不幸,就是因为她们太过认真,也太过敏感了,对待生活有时几近一种病态的苛刻。而这种苛刻又在很多时候是不讲理或不正确的,就像有一则故事里所讲的那样:
某地有一个又懒又喜欢谈论别人的妇人,一天,她看见邻居晒在阳台的白被单沾了许多黑点,便嘲笑说:“我看这家女主人连衣服也洗不干净,不会理家,只会吃饭。”哪知当她推开自家的窗户一看,邻居的被单又白又干净,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家的窗户污秽不堪。
所以,为了不犯这样的错误,我们不妨“糊涂”一些,这样不但可以平静地原谅了别人,有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和释放。
糊涂,人生的大学问也。怎样艺术地、高明地糊涂,学问深也。清代郑板桥为排遣自己一时的不得志,便得出了“难得糊涂”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世人都愿当智者,不愿做糊涂虫,更不会心甘情愿地由聪明而转入糊涂。事实上,聪明有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层次,而糊涂呢,也有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层次。认真地做些研究,就可以发现聪明有初级的聪明和高级的聪明之分,糊涂有低级的糊涂与高级的糊涂之别。
所谓顶级的聪明就是“糊涂透顶”的聪明,老子称之为“大智若愚”,即“真人不露相”。所谓初级的聪明就是表面化的聪明,荀子谓之“蔽于一曲,暗于大理”,即“浮精”。
所谓顶级的糊涂就是“聪明绝顶”的糊涂,孟子称之为“隐而不发”,即“面带朱相,心中嘹亮”。所谓低级的糊涂,就是从里到外的糊涂,俗称“木头脑袋”、“不开窍”,即压根儿的糊涂。
在这里,特别要引为警戒的是,从来就没有聪明过的人,千万不要侈谈糊涂,更不要去追求糊涂。正如常言所说:亡国之臣不敢言智,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没有达到真聪明,还未摆脱低级糊涂的人,贸然地去仿效“聪明的糊涂”,那就真要糊涂到底、一塌糊涂了。
不懂糊涂之奥妙的聪明,处处锋芒毕露,像无制动器的火车,极易肇事。
通晓糊涂之奥妙的聪明,正如火车装上了制动器,可以安全可靠地向目的地进发。
不知糊涂之奥妙的聪明,固执死理,不通人情,像书呆子一样经常碰壁。
掌握糊涂之奥妙的聪明,能“合乎天理,顺乎人情”,是真正的明智者,将处处受到欢迎。
“糊涂”是升华之后的聪明,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策略,如果你能学会这种“糊涂”之道,那么你的人生一定会更加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