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四十二章》
万物背负于阴,而拥抱着阳,充满元气而互相调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说的不仅仅是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而是说,阴阳是统一于事物内的两个方面,因其无休止变化的缘故,它们之间的和谐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但是不和谐的程度,可以表明事物恶化的程度。
“冲气”,就是对万物重要的调控作用。“和”,是阴阳消长平衡的结果。“冲气为和”,就是客观规律作用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两方面,“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通过其变化使之在新的层次上达到新的和谐。所以,无论是整个自然界或是细微的具体事物,都是运用着这条自然规律在这种动荡的调节中维系着自身的平衡。
老子还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这意思是说,知晓了和谐的道理,可谓知晓了道的常规;知晓了道的常规可谓明智。《荀子·天论》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论语》中所谓:“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也就是说圣明君王治国,无论大小事都遵循着达到和谐这样的标准去做。郑君《中庸》目录云:“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可见儒道两家都崇尚事物的和谐,从这点来讲,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和”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境界,历经2000多年心心相传 ,“和”已深入人心,“和”它纵贯了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诸多过程,积淀于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的思想文化中。它体现着中国思想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也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有生命力的体现形式。
先贤们对和谐这一基本法则的深刻认识,对我们经商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我们知道,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生意,都有无数的大道理,信口拈来,可谓汗牛充栋。说一千,道一万,当我们身在商场,有一个必须遵循的道理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做个和和气气的老实人,做个身正不怕影子歪的人,做个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人,做个从虚拟到现实都不隐晦、不游戏、不做作的人。“负阳而抱阴”,“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样,就能维持各方面的和谐,伙伴会越来越相信你,回头客会越来越多,生意就能大成。
韩非子讲过一件事,叫做“狗猛酒酸”。宋国有个卖酒的人,酿制的酒香味醇厚,人也和气、公道,待客人殷勤周到,但是生意却很清淡。店外的酒旗高高的迎风招展,可酒就是卖不出去。由于酒卖不出去,放着放着就变酸了,这人很苦恼,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他就去请教邻里的一位长者。这位长者告诉他:“你养的那条狗太凶猛了,人们害怕狗咬,谁还敢来买你的酒,酒变酸也就可想而知了。”
韩非子用这件事来说明治理国家的道理,其实也可以用来比喻做生意的道理。
生活中,你给人一个微笑,别人也会给你一个微笑;你热心帮助别人,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自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善有善报,和和气气是绝对没有坏处的。
再比如经商,古人都知道以和颜悦色来笼络顾客,让他们放心,让他们亲近,让他们舒适,这样,顾客还能不把你那里当作消耗银子的一个好地方吗?
有一个老字号商店的掌柜。算是把这一课学透了。凡在他那里买货的,无论年少年长,还是文弱强暴,他都对你一脸笑容,客气陪送。有时碰到一两个年少无知的,冲撞了他老人家,他也毫不介意,甚至还会夸奖两句那些冲撞他的人。
如果有人寻衅滋事,伙计耐不住握紧老拳,想打一个出手。老掌柜则示意不要动怒,送走即了之。如果伙计们咽不下这口气,露出些许言语,老掌柜便会断喝制止。这使新来的伙计往往不明白,也老大不痛快。当然,等到他们待久了,也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待人接物和老掌柜如出一辙。
一次,有个人去买水果,“这水果这么烂,一斤也要卖10元吗?”他拿着一个水果左看右看。
“我这水果是很不错的,不然你去别家比较比较。”
他说:“一斤8元,卖不卖?”
老掌柜还是微笑地说:“先生,我一斤卖你8元,对刚刚向我买的人怎么交代呢?”。
“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
“如果是很完美的,可能一斤要卖15元了。”老掌柜依然微笑着。
不论客人的态度如何,老掌柜依然面带微笑,而且笑得像开始那样亲切。客人虽然嫌东嫌西,最后还是以一斤10元的价格买了。
等到那位客人走了,老掌柜自言自语地说:“嫌货才是买货人呀。”
生活中,我们会在意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的评论,是不是由于不自知呢?我们会担心被理解或不理解的人嘲笑,是不是正好显示了信心不足呢?
舞台的小丑不畏人笑,并非天生的,而是有了“如实知自心”的信念,是来自对生活更深的学习,对生命更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