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提醒
34500500000045

第45章 行善与功利无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老子·第三十八章》

具有上乘品德的人,从来不追求形式上的“德”,这才是真正具备了“德”;而下乘品德的人,从来不放弃形式上追求“德”,实际上没有真正具备“德”。真正具备“德”的人,一切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而且也是无心作为;形式上具备“德”的人,喜欢人为地加以施为,而且也是有心作为。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实际是说,一个人要求名求利,立功立德,必须首先要从不求名利做起,不能自恃有德。假如处处表现自己的有德,唯恐失去自己的“善”名,那实际上就已失去了德、名。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这句话:“上德不德”,做善事是应该的,要不故意去做好事追求名声,也就是不为名声而故意去做好事,这样才能安心,心平则气和。为了做好人而做好事,为了让人家去表扬,为了让人家叫我们好人,而做善事,那就不算善事了。比如,有很多人捐款救助别人而不留下姓名,不企求任何回报,这就是“上德不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实际上是说抛开功利心,自然而然地去做善事,这样心灵才能得到升华,才能“养护精神,享尽天年。”

汉朝的大将军韩信小时候是个市井流浪儿,当不了官,做不了买卖,常贴着人家吃白食,人都厌烦这个“嘴上抹石灰”的青年。有一回他在城下钓鱼,很多老妈妈在那里漂洗衣服,有一个老妈妈看见韩信没饭吃,就把自己的午饭分给他一些。就这样,韩信跟着那位好心的老妈妈吃了数十天饭,韩信非常感激,说以后一定重重报答她。老妈妈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挣饭吃,我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哪里希望你回报啊!”

这位老婆婆不是故意为善,而是出于慈母之爱心,决不望报,真是上德、上善!

老子主张“上德不德”,就是叫你不要逃避,真为善,也不要为了因果报应而故意求善,那样往往是无果而终。比如,常常碰到信奉宗教的一些朋友,他们觉得自己做了好多善事,磕了好多头,拜了好多佛,念了好多经,天天到教堂做礼拜,为什么亲人还会遭遇不幸呢?这种心理就是为了一定目的,或者为了自己的私利去行善,其结果往往让人失望。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与孙武齐名的吴起最善用兵,一是足智多谋,二是士卒卖命,故能百战百胜。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吴起对士卒好,还亲自为士卒吮吸疮疽的脓血,并非真心行好,而是为了让士卒感恩图报,战场上为他卖命,这便是“下德”。当然具有吴起这种“下德”的将军今天也几乎见不到了,有几个将军能与士兵同甘苦?

如果我们为老子的这段话作一个总结,那就是:不要故意行善,更不要为名或利行善;大错莫犯,小错要慎,最好别犯。小的迷惑,使人迷失东西南北,大的迷惑叫人失去天然性情。真正的聪明,不要过分,安于自然常态,不可画蛇添足。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就可以养护精神,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善始善终,得以安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