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习惯决定健康:日常生活中的175个习惯性误区
34546100000168

第168章 要跟贪婪说再见

贪婪心理是一种较顽固且易对自身造成危害(如直接导致犯罪甚至坐牢)的异常心理,因此,必须予以警惕。贪婪并非遗传所致,它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人生观而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行为表现。

贪婪心理与健康的生活质量是不相符合的,许多人正是因为贪婪而走上了追悔莫及的道路。贪婪是一种过分的欲望,它的表现主要有:不择手段的财欲;难以满足的贪欲;难以填补的权力欲;欺世盗名的名欲;胆大包天的色欲。

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最容易造成贪婪的心理。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会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拥有,而且永远不会满足,得陇望蜀,在金钱、名誉和权力上永远不会停止攫取的脚步。

攀比心理最要不得,它能使清心寡欲之人变得自私和贪婪。当他们看到原来与自己境况差不多的同事、同学、战友、邻居、朋友、亲戚、下属、小辈,甚至原来那些比自己条件差得远的人都过得比自己好,心理就不平衡了,觉得自己活得太冤枉,由此就学着伸出了贪婪的双手。

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害怕暴露而受到惩罚。如果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屡屡尝到甜头后,胆子就越来越大。每—次侥幸过关对他都是—种条件刺激,会不断强化贪婪心理。

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生活中有一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索取不义之财,以补偿以往的损失。

矫正贪婪心理也不妨采用如下方法:

(1)格言自警法。可抄录古今名人讽喻贪婪行为的名言警句,挂于床前案头,每日朗诵用于自警,比如陈毅元帅的《感事抒怀七古·手莫伸》。

(2)采用二十问法。这也是一种自我反思法,方法就是在纸上连续二十次用笔回答“我喜欢……”这个问题,回答时应不假思索,限时二十秒,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然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做较深层次的分析,分析清楚后,下定决心:堂堂正正做人,改掉贪婪恶习。

(3)认知法。即做到知足常乐,保持心理平衡,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不要对生活的期望过高。如能“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做到“常乐”了。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克制贪婪念头,在行为上走清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