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革命之本”的身体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人们普遍认为运动是提高身体素质、强健体魄,而且无任何副作用的活动,所以,现在不仅仅是年轻人喜爱运动,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了运动健身的行列中来。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更掀起了全民运动的热情。但是,运动也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在运动的时间的选择上就很重要。
一般来说,早晨空气清新,此时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肺活量,增强胸肌力量,而且对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也大有益处。所以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选择在清晨锻炼比较有好处。而下午则是强化体力的好时机,特别是黄昏时分,人体肌肉的承受力比其他时间高,视、听等感觉也最为敏感,而心跳频率及血压值也较低且平稳,此时锻炼能够很好地适应因运动所引起的心跳加快和血压上升现象。所以对于心血管和神经调节机能相对减弱的中老年人来说,黄昏时锻炼相对比较安全且有效。并且在晚上锻炼后,微微的身体疲劳感还有助于睡眠。但锻炼须在睡前3小时进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因为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而导致失眠。
然而有些时间段却不利于锻炼身体,如果此时强行为之,则对身体健康有害。
刚刚吃完饭,需要较多的血液流向胃肠道帮助消化食物,吸收养分。如果此时进行运动,就会使血液流向四肢,影响人体的消化。长此以往,胃肠功能会受到损害,易患胃肠疾病。老年人与体弱者进餐后锻炼还易发生餐后低血压,大脑供血相对减少,外出活动时易跌倒等症状;患有肝、胆疾病的人餐后运动,会影响肝脏分泌胆汁,可能使病情加重。因此,“饭后百步走”也不是完全正确的,最好能够在进餐后休息30~45分钟后再进行锻炼。
酒后运动不仅会影响肝脏分解酒精的速度,而且酒精通过血液循环还会加速进入大脑、肝脏等器官,对其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运动时应保持乐观的心情,当生气、悲伤时,尽可能不要做激烈的运动。因为人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身体的生理机能,激烈的运动会影响器官功能的发挥。但可以参加一些强度不大的、非竞赛性、非身体对抗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羽毛球等。
若是有些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防病治病,特别是为了治疗脏腑疾病,则应遵循我国中医学的“子午理论”,按各脏腑经脉充盛的时间进行锻炼。所谓“子午流注”理论是以祖国医学中“天人相应”的思想为依据创立的一种健身治病理论与针灸取穴法。
其中心思想就是:随自然环境的节律变化和时间的先后不同,人体气血的流注也呈现出有规律的盛衰变化。因此,择时选穴,候气而刺,顺时应势,做到“因天时而调气血”,便可增加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效果。例如,欲防治胃脘痛、胃炎等疾病,最好在上午9~11点之间练习;治疗心血管疾病可选择在上午11点至中午时间或晚7~9点进行锻炼。
另外,该理论还有四季旺五脏的说法,即春旺肝、夏旺心、秋旺肺、冬旺肾和季末十六日旺五脾。这样,针对自己防治不同脏病疾病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季节进行锻炼,对于提高疗效将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