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34587700000044

第44章 不敢尝试——如何让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

行为:不敢尝试

如何让孩子勇敢地面对困难:

①孩子一出生就懂得有困难时向别人求救,当他们的尿布湿了的时候,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②面对困难,怎样让孩子勇敢地尝试新的解决方法,比您帮助他完成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及家人的照顾,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不会袖手旁观,但是您的援助之手却并非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5 岁的松松是妈妈的”跟屁虫“,妈妈走到哪,他就跟到哪。为了给松松更好的照顾,妈妈辞职回家做起了全职妈妈。每天早晨妈妈看松松起床穿衣服慢,就来帮松松穿好;松松吃饭磨蹭,妈妈看饭菜都快凉了,就来喂松松;现在松松穿衣、吃饭等基本的生活技能比同龄的小朋友差一些,每天都会等待妈妈的帮助。由于松松非常依赖妈妈,一个月上幼儿园的时间有时甚至连一周都不到。松松越是离不开妈妈,妈妈就越担心松松在外边遭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妈妈告诉松松,少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万一他们打到你了怎么办呢?由于松松自理能力比较差,妈妈对松松在幼儿园能不能吃好饭也表示怀疑。每次从幼儿园回来,妈妈都会让松松在家里再吃些东西。妈妈经常和松松讲坏人骗小孩的故事,并告诉松松,外边坏人很多,不要和不认识的人说话。在松松的心里也许只有和妈妈在一起才感到更加安全。从松松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对外边的世界很向往,但同时也充满了恐惧,松松不敢尝试”自己来“。

从呱呱坠地开始,孩子会随时向父母提出自己的需求,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比如,当他们饿了的时候,会用”哭“来向家长求救;当他们不小心跌倒的时候,会趴在地上不起来,等着妈妈来抱;当他自己穿衣服穿不好的时候,会哭闹着让妈妈来帮他穿;当孩子搭积木怎么都搭不成心目中的城堡时,希望看看您会如何处理;当他的小玩具掉在地上的时候,他们也许会希望您能帮他捡起来……所有的一切,您是不是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助他一臂之力了呢?可是您想过没有,在孩子的人生之路上,是否都会有您的陪伴?尽早让他们敢于迎接挑战,勇敢地去尝试,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其实,孩子从出生到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很多事情他们更希望能够”自己来“,比如,想自己拿着小勺子来吃饭;自己用小手来系上衣服的纽扣;自己拿起小扫把来打扫房间。您是否担心孩子做不好,而代替孩子来完成了呢?这也就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勇于尝试的心就一点点地被抹杀。许多孩子生活在家长的”包办“中,可当他们真正面对学习、生活、与人交往中的一些困难或压力时,常常不知所措。让孩子勇于尝试,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挑战,需要我们平时对孩子的培养。在这里,我给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支持和鼓励孩子”自己来“

我们不仅要支持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比如,孩子摔倒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当孩子鞋带松了,爸爸妈妈不要怕耽误时间,让孩子自己来系;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闹矛盾时,家长不要轻易就参与其中,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等等。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挫折“的滋味,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2)让孩子学会换个角度来找方法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开动脑筋想办法,更要会想。比如,当小皮球滚落到沙发底下,如果孩子用手去拿,怎么都够不着,您可以提示孩子可以借助工具,告诉他如果拿一个小棍就可以轻易地把皮球拨出来。启发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一个方法行不通,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

(3)让孩子体验成功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地去面对,而不是逃避,更不是由家长来代劳。在生活中家长可以设计一些事情,让孩子拥有通过努力最后取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和孩子一起去爬山,当孩子通过坚持终于爬到山顶的时候,内心也会充满成就感,这时您别忘了要启发孩子,告诉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只有尝试、坚持、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并且告诉孩子”你很棒!你能行!“(4)容许孩子”失败“

孩子成长的路上没有失败。即使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得不够好,家长也不要去责怪孩子,而是要让孩子知道没有做好的原因在哪里,更主要的是要让孩子鼓起勇气,重新再来。这里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您千万不要为了 ”鼓励“孩子,不仅不告诉孩子真相,还表扬孩子。比如孩子画画时,没有画好,您不能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就对孩子说:”你画得很棒!妈妈非常喜欢。“要给孩子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应该让孩子懂得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能从失败中找到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将来一定能取得成功。

§§第七章 塑造高尚人格,父母要从心理学中找法宝

拥有一个诚实守信、宽容大度、不卑不亢、坚强勇敢的孩子,是家长共同的心愿,但是我们不能希望不用付出就可硕果累累。说谎、任性和小气抠门等行为也并非”洪水猛兽“般可怕,家长也不要太过担心,这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易出现的行为,要想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不能靠意气用事,而应该从心理学里找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