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了孩子的可塑性:
①当一个人被冠以一种名称,即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
②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家长要引导孩子向积极向好的方向发展,要给孩子贴上 ”正面“标签,而不能轻易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决不能以孩子某个阶段的表现,而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尤其不能给孩子贴上”坏“标签。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给孩子贴标签,看到孩子在一次吃饭时不爱吃菠菜就给孩子贴上了”不吃菠菜“的标签,每逢吃饭的时候,就说别给他吃菠菜了,他不喜欢吃;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出现,当孩子1 岁左右时会非常认生,有的妈妈就给孩子贴上了”内向“的标签,如果见到生人孩子不愿打招呼时,家长就会对客人说”这孩子性格内向,胆小“的话;当孩子2 岁左右了,进入了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他们会和父母对着干,这时有的家长会说,这孩子就是不听话,总爱发脾气;当孩子上幼儿园了,家长看到其他的孩子今天学会了这个、明天学会了那个,回到家里,问问自己家的孩子每天都学什么了,如果孩子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时,这时家长就会失望地说,这孩子就是笨,什么都学不会,给孩子贴上了”笨孩子“的标签。
殊不知,家长这样随意地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时,孩子就会按照家长给他贴的标签的方向去成长。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一个人被冠以一种名称,即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被称为”标签效应“。人们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标签,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在心理学上,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73 年曾对这种效应的显然性作了科学的实验研究。他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作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标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标签。另一些被试者没有用标签法。后来再次要求他们做捐献时,标签就有了使他们以第一次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作用,即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标签为”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标签过的人捐得要多,而那些第一次没有捐钱被标签为”不慈善的“人比没有标签的贡献更少。
从上述的实验研究中可见,标签效应是很显然的,它影响着人们的印象管理。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要以此为戒,不能轻易地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否则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孩子对自我印象的管理。这就是标签效应给我们教育的启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不能轻易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而应该利用标签效应,引导和鼓励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使其更好地成长。具体做法,以下几点供您参考:
(1)不能轻易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种不良的行为或心理,通过家长的引导和教育都可以纠正和改善,不能以孩子一时的表现就给孩子贴上标签。比如,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轻易说孩子”你真是笨“”这孩子内心胆小“”他总和家长顶嘴“”这孩子就是不爱叫人“”他磨蹭极了,一直都这样“”这孩子就爱插话,不等别人说完就说话“等话。这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标签,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轻易贴上。
因为对于可塑性较强的孩子而言,如果根据孩子阶段性的表现就给孩子定性的评价,显然为时过早,而且这些对孩子的消极评价,不仅会影响评价者对孩子的态度,这种外在的评价也会逐渐被孩子内化成为孩子的自我评价,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给孩子贴上合适的正面标签
给孩子贴上合适的正面标签,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如果您能做到在适宜的时候给孩子说声”你真行“”你很有主见“”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做事情很认真“”你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等,并让孩子从心理上认可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时,他就会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因此,家长要多用激励的语言,给孩子贴一些正面的标签,引导和鼓励他们克服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让自己成为一个越来越优秀的人。
§§后 记
在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日子里,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孩子的成长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尤其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他们每天都会给您惊喜、困惑以及疑问,当您刚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时,下一个问题也许已经悄然来临。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不解也许会越来越多,任性、胆小、做事情三心二意,今天哭着喊着要学钢琴,可用不了几天学琴的热情却消失殆尽。甚至还出现了最让家长头疼的撒谎、挑食以及在大庭广众之下撒泼哭闹……不管不谙世事的孩子怎样地语出惊人,让您遭遇尴尬;不管孩子的行为,在您看来多么恶劣和棘手,您都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孩子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强有力的理由做支撑,以及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因此,要想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培养孩子的好行为,就要从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开始,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挖掘孩子真正的需求,给予孩子真爱。
《孩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正是从孩子的行为出发,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孩子心理,并为家长提供了解决孩子不良行为和培养孩子好行为的方法和技巧,旨在让所有爱孩子的父母都能够通过孩子的行为明了孩子的真正需求和心理动向,给予孩子真爱和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
此书是我继《聪明孩子从聪明妈妈开始》、《好妈妈管孩子就这样简单》之后奉献给大家的又一本早教心得,更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和理解。在这里我还要心怀感恩之心,对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说声”谢谢“,感谢所有为本书顺利出版提供过帮助的人!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它才能最终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在此,我要特别对以下各位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我的父母——他们赋予了我坚强、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我的先生——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他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我的女儿——对她的教养过程使我的理论和观点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也为我的写作带来了许多灵感。
本书出品人李起业先生——他在本书付梓过程中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心力。
新世界出版社的所有工作人员——是他们把这本书带给了所有爱孩子的父母。
最后,祝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所有的家庭都美满幸福!
2011 年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