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骨质疏松一本通
34592800000020

第20章 骨质疏松症的重点人群

妇女由于其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缺钙情况,因此,妇女是骨质疏松症的重点人群。下列妇女更是属于重点中的重点:

◎ 十三类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1.50岁以上的妇女

此时她们已经绝经或接近绝经,至少是卵巢功能已经处于明显的下降了,此时,她们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是很低的,而雌激素水平的低下,直接或间接地会影响到钙的吸收和利用,造成骨骼内钙的不足。因为50岁是妇女发生骨折的分水年龄,从50岁起,妇女就容易发生骨折了。

2.绝经(包括卵巢切除和自然绝经的妇女)

不论是否到了50岁,只要发生了绝经,就有可能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症。因此,即使一些年纪较轻的女性一旦双侧卵巢被切除后,不要以为这仅是妇产科问题,而是应该积极地去看内分泌科,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骨密度的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并使用雌激素补充治疗,否则,等到发生骨折时,再去处理就为时已晚了。

3.一些妇女由于卵巢功能的欠佳,雌激素水平长期比较低下

由于与上述同样的原因,雌激素的低下使这些妇女长期处于钙吸收不足的情况下,骨质疏松也就难免了。因此,对于月经失调、经常发生闭经的以及月经量太少,经检查是由于雌激素水平过低而造成子宫内膜过薄的妇女,应该学会了解自己是否出现骨质疏松症。

4.过早绝经(不到40岁就绝经者)

这就是我们通常称为卵巢早衰的那些妇女,对于她们来说,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5.饮食中长期钙摄入不足的

一些人长期吃素,蛋白质摄入不足;一些人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使饮食中钙的摄入不足。这种长时间的不良环境因素也会造成妇女的钙缺乏。

6.太阳晒得少,食物中缺少维生素D者

人体内约70%的维生素D来源于太阳光中紫外线对皮肤的照射,紫外线可促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因此,太阳晒得少,又加上食物中缺少维生素D的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7.缺少体育锻炼者

如果妇女长期卧床不起,或者每天运动时间少于半个小时的,都有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

8.身体瘦小单薄者

肥胖者可以增加骨质的营养,而偏瘦者则减少骨质的营养,而且,偏瘦者骨盆缺乏肌肉的保护,摔倒时,更易骨折。

9.经常吸烟者

当一个妇女长期抽烟,并且一天抽烟数量在20根左右,那么也就增大了患有骨质疏松的概率。

10.一天喝三杯以上咖啡或浓茶、碳酸饮料者

过多地喝碳酸饮料则容易把钙从肾脏中带出体外,加重缺钙。

11.一天饮白酒100毫升以上者

妇女如果过量的饮酒,则会使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过多,以至于影响到钙质的吸收,影响到骨骼的生成或者减缓骨骼的生长速度,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出现。

12.经常服用可的松、地塞米松、泼尼松、甲状腺素、抗癫痫药及服用中和胃酸药或铝制剂者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这样就会增加钙从肾脏中的排出或减少胃肠道对钙的吸收,造成钙的不足。

13.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的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因此,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的妇女要更注意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通常上一代有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下一代中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

◎ 女性一生中有五个生理阶段容易发生缺钙

1.快速生长发育期

12~18岁是女性快速生长发育期,女孩的月经初潮一般在12岁后就开始启动了,这个时候身体变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身体开始长高,骨骼开始明显长长。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女学生长得比男生高,这些女孩都是已经来了月经的。此时,她们对钙的需求明显高于平时,约每日需要摄入钙1200毫克,但是,据统计她们的平均钙摄入量仅360~500毫克,此时,就会发生缺钙。

补钙能使女孩的骨骼长得结实,但并不会使骨骼长得高一些。解决的办法首选食补,一般可以多喝些牛奶(每毫升牛奶含钙1~1.2毫克)和富含钙的食物,但是,要少喝碳酸饮料,否则,碳酸饮料容易把钙从肾脏中带出体外,加重缺钙。

平时应多参加一些户外运动,这不仅促进了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她们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而且,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帮助皮肤产生维生素D,有利于对钙吸收利用。

一些举重运动可以多做些,这类运动能刺激骨骼生长,促进人的个子长得更高,这当然不是指举重比赛时举的重量,而是指平时我们经常举的那些哑铃类较轻的器材,但注意月经期不要做。其他诸如适量地游泳、跑步等都是比较合适的运动。缺钙明显的以及长的特别快的孩子应及时地补充钙剂。女性由于其生理特点,尤其是骨骼系统在全身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慢,约24岁才能完成,因此,对钙的需求和时间比男性更高、更多和更长些。

2.孕期

孕期,俗话说,“生一子、掉一齿”,母亲怀孕期间要负担母、胎两方面钙的需要量,孕期母亲体内骨骼中流失的钙量相当大,因此,每日需要摄入钙量为1500毫克,但实际上她们每天钙的平均摄入量才600毫克。精子和卵子刚结合时,就像缝纫机针尖那么小,可是十月怀胎,孩子出生时,已经长到2500~4000克,孩子身体中的血、肉、器官和骨骼中的钙都是来自于母亲。据测定,一个足月出生儿体内的总钙量为35~38克,可见孕妇在孕期的钙流失量之大。

孕妇要负担母、胎两个方面钙的需要量,如果不能满足需求的话,孕妇就会发生缺钙(表现为脚抽筋),而孩子更容易发生先天性佝偻病。所以,给准妈妈们补钙事关母、儿两代,除了食物中补钙外,必要时,补充些钙剂是有益的。

3.哺乳期

很多人以为孕妇需要补钙容易理解,但不知产后给孩子喂奶的妈妈更需要补钙。其实,哺乳期较之孕期的钙消耗量还要大,母乳喂养的好处人所共知,每毫升乳汁中含钙1~1.2毫克,我们以平均每天哺乳750~800毫升来计算,一天就要付出给孩子900毫克的钙,加上母亲自身的需要,一天至少要补充1300~1500毫克的钙。但事实上,很少有人补充这么多的钙,所以,哺乳期的妇女特别要多补钙。奶喂得越多,钙的流失也越多,补充的也就应该愈多。如果妈妈缺钙没有及时补足的话,乳汁中也会发生钙的不足,质量不好的乳汁又会直接影响哺乳的效果。即使是不哺乳的产妇,多补充一些钙也有利于身体的及早恢复。

4.更年期

目前,对更年期年龄阶段的认识通常是指40~60岁,其实在国内的统计中,早就发现中国妇女的更年期已经明显提前了,不少妇女在35岁时已经进入隐性更年期。妇女在这个阶段里雌激素水平开始明显降低,绝经后更迅速下降。由于雌激素是女性吸收钙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她们发生缺钙是特别严重和明显的。对她们来说,每日需要补充钙的量为1000~1200毫克,但事实上,她们的平均日摄入量仅501.5毫克。所以,许多生产钙剂的公司把宣传补钙的重点放在更年期妇女身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遗憾的是,这些妇女对自身的自我保健意识往往比较淡漠。

5.老年期

进入老年期后,许多人的活动量减少了、阳光照的少了,维生素D的自身合成更少了,老年人体内的性激素的水平更低了,就会明显影响到钙的吸收。随着摄入食物量的减少,钙的摄入量是一生中最低的,因此,骨质疏松在他们身上尤为突出,骨折容易在他们身上发生就容易理解了。对他们而言,每日需要量应在1200毫克,但他们的平均摄入量往往不到430毫克。可以说,他们是需要补钙和宣传补钙知识人群的重中之重。

70岁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Ⅱ型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开始了。此时他们每日需要摄入钙量为1200毫克,但实际上他们的平均钙摄入量常不足430毫克。摄入量少,加上运动少,老年人更易发生钙流失。

◎ 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男子

男性出现骨质疏松症要比女性晚10~15年;又因男性的骨架和骨质量比女性大,横截面积也比女性大25%~30%,因此,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及发生骨折的概率要低于女性。这些都使得人们长期以来对男性骨质疏松症一直缺乏重视。但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性也存在与女性类似的年龄相关骨折率增加的规律,男性骨质疏松症同样是一类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

其实,男性出现骨量丢失的时间比女性还要早,往往自中年期就开始了,但与女性绝经后快速丢失相比,其骨量丢失过程相对缓慢,而且“隐蔽”,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雄激素缺乏被认为是引起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最主要原因,但男性雄激素不会在某一个年龄段完全停止分泌,只是随年龄递增逐渐下降,因此,男性是“缓慢地”患上骨质疏松症的。具体地说,男性通常是从40岁后开始出现骨量的丢失和骨密度的下降的,如果在这以后的10年内未能给予重视和防治,那么自50岁后,骨量丢失就更为明显,以后就容易发生老年骨质疏松症。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一点也不比女性低,以髋部骨折发生为例,女性与男性发生比例约为7∶3;但男性死亡率却是女性死亡率的2~3倍。同时,男性骨质疏松症所致的疼痛、乏力也比女性明显。我国一项统计资料表明,50岁以上的男性每12人中有一人患骨质疏松症,在8名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至少有一人会发生骨折。因此,男性要对骨质疏松给予高度重视。以下男性要特别注意骨质疏松的可能:

1.嗜烟、喜欢喝浓咖啡的;

2.每天饮白酒二两以上的;

3.身材瘦小单薄的;

4.小时候发育比同龄儿童迟缓的;

5.雄激素不足或低下的;

6.长期卧床或缺少体育锻炼,尤其缺少负重锻炼的;

7.因哮喘或自身免疫疾病常服泼尼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类药者;

8.常服抗癫痫药,服中和胃酸药及铝制剂者;

9.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病人的;

10.长期缺少阳光照射及饮食中维生素D含量少的;

11.年龄大于60岁的。

◎ 老人是重点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的丢失多于骨的重建,其机制一方面是由于破骨细胞的吸收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成骨细胞功能的衰减导致骨量减少,这就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细胞学基础。引起老年性骨质丢失的因素十分复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减少已被公认。同样,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雄激素也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雄性激素具有促进蛋白合成作用,对骨基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中老年人骨矿物质丢失量与血清性激素含量呈负反比。

2.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人体有三种钙调节激素,即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PTH)和维生素D。老年人肾功能显著下降,血磷升高,使骨吸收增加,骨钙下降。老年人肾内1α羟化酶活性下降,使1,25(0H)2D3合成减少,使肠钙吸收下降,骨形成下降。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胃食欲缺乏,进食少,常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蛋白质摄入不足对钙的平衡和骨钙含量起负性调节作用。我国习惯膳食属低钙食谱,钙来源主要依靠谷类及蔬菜,老年人牙齿缺失较多,蔬菜、水果、瘦肉不易咀嚼,摄入量减少,呈现“负钙平衡”,反馈性使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上升,动员骨钙溶解,血钙上升。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机械负荷可以增加骨转换率,刺激成骨细胞生物活性,增加骨的重建和骨量的积累。长期坚持有规律的负重行走或跑步、爬楼梯,可以增加椎体的骨量。老年人行动不便,户外运动及日照减少,使维生素D合成降低,60岁以上老年人血中25(OH)D3的含量比20岁青年人下降30%,维生素D的减少可以使肠道钙磷的吸收下降,使骨形成及骨矿化降低。

◎ 患某些疾病时的特殊人群

许多疾病会影响骨代谢,有些疾病甚至会严重地影响并造成骨质疏松症。比较明显的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库兴氏病)、人工绝经(卵巢切除)等;其他的有各种肾病,如慢性肾衰竭(可造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还有凡是患上了会影响钙在消化道吸收的疾病都会造成骨质疏松症。

◎ 缺少运动者

患上了严重疾病使病人无法下床活动会影响骨钙的吸收,如严重癌症、心肌梗死、股骨颈骨折等。因此,老年人如有手术或严重疾病,尤其要避免长期绝对卧床,提倡早日下床活动。据统计,卧床一周,腰椎骨的矿含量会降低0.9%,若骨矿量减少到30%时极易发生骨折。同时,对于需要长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航员来说,怎么防止他们发生骨质疏松症也是一个令宇宙航行部门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 有某些嗜好者(烟、酒、浓茶和浓咖啡)

不良嗜好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已经被大众所接受了,但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过多抽烟、酗酒(一天100毫升以上白酒)、一天喝三杯以上可乐及过多喝浓茶和浓咖啡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为烟叶中的尼古丁、酒类中的酒精、各种碳酸饮料(可乐)、含较多咖啡因的饮料。这些生活习惯都由于上述物质会影响钙的吸收。

◎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

如因疾病而不得不经常甚至长期服药者,例如,癫痫病人不得不多年服抗癫痫药物者。如常服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这类药物会影响钙的吸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不得不长期服用糖类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等)的都会由于药物的作用造成骨质疏松症。

小贴士

人类的许多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和肾上腺素等都是以胆固醇作为原料的,通常胆固醇水平较高的肥胖者的胆固醇水平比较高,他(她)们体内的这些激素的水平通常就不容易出现因缺乏原料而发生的低下情况。而过度减肥造成厌食症重度消瘦的女性,以及在二战中关在集中营中的女性囚犯因营养不良而发生的闭经,就是因缺乏胆固醇而造成体内激素水平下降而发生的。

过去我们习惯地把这类激素称之为“类固醇激素”(即类似胆固醇激素),后来,科学家采用了一个新的名称——甾体激素,来代替“类固醇激素”的名字,并沿用至今,我们熟知的一些避孕药都是属于甾体激素。

小贴士

有人说举重运动员都是矮个子,举重会使人变矮,因此,孩子要长高,不能参加举重活动。当医生提出举重可以增加骨骼的生长时,家长和孩子不但不信,还搬出“举重运动员都是矮个子,杠铃把人都压矮了”的所谓理由。

其实这是个误解,这是由于举重运动队在选拔举重运动员时,往往选择个头矮的,因为矮个头的人比起高个运动员来更容易把杠铃举过头顶。而不是进入这个运动项目后把身体压得变矮的。

小贴士

据一份对长江流域上海、苏州和马鞍山三个城市2000多例中老年男性生殖健康调查报告的统计:70岁的这些男性中,烟、酒嗜好极为普遍;每日喝二两以上白酒的占16.65%;每天抽一包以上香烟的占40.01%。而在长江流域以外的广大农村地区的男性中这个比例应该可能更高。中国是世界头号抽烟大国,酒的消耗量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

在讲到抽烟、酗酒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时,过去往往只谈到对肺和肝等器官的影响,以及算算一些简单的经济账,其实很少有人去认真考虑一下,由于抽烟、酗酒对骨质疏松及骨折带来的远期影响有多大!

§§第四章 骨骼健康需要哪些营养

骨骼的健康是由营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尽管人们早就知道骨骼的成分中的80%以上由钙、磷组成,但对于骨骼其他营养素重要性的认识却是在70年代以后。此时,人们还习惯于只是对身体的单纯补钙,其补钙的热情还停留在早期的态度上。从长期防治骨质疏松症临床实践来看:单纯补钙常常效果不够理想,事实上,只有1/4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属于单纯缺钙。当进入21世纪以后,营养学家提出我们对身体必须要全方位的均衡营养。那么,作为人体重要器官之一的骨骼,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也应该全方位地考虑骨骼的综合营养。骨骼的全面营养远不是单纯的补充钙和维生素D,此外,还涉及人们不太了解的许多激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近些年逐渐开发和认识的有益于骨骼健康的一些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