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会喝水才健康
34597000000019

第19章 水能防治各种结石

盛夏应多喝水防结石

盛夏,不少医院都收治了比平时成倍增多的泌尿性结石患者,因肾结石引发的肾绞痛患者也比平时增多了,而且患者多是体力劳动者,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专家指出,这是身体缺水的缘故。因为夏天天气过热,出汗量大,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尿路不畅,尿液浓缩,里面的结晶便沉积下来形成结石。

在人体的泌尿系统中,从上到下都可以产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一般来说,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尿液的成分有一定的关系。

在尿液中含有多种晶体盐类,如尿酸盐类、碳酸盐、草酸盐和磷酸盐等。上述物质在身体正常时保持相对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尿液中的晶体盐类就会沉淀于泌尿系统管道中。这些沉淀物可以和细菌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的块状物,这就是结石的雏形。这些小的沉淀物一般都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但是,如果体内缺水,尿液变浓或排尿不畅,尿液潴留时间过长,沉淀物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结石越积越大,无法再从尿道排出,这就形成尿酸盐结石或草酸盐结石。

这就是说,平常应多饮水来稀释尿液,保持正常排尿,从而能有效预防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尤其是夏天,由于气温高,人体因易出汗而导致缺水,所以要特别注意补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去饮水,也不要等到尿液减少、颜色变黄时才饮水。

一般来说,为了预防尿液结石,身体健康的人也要及时补水,做到每日饮6~8杯水(每杯200毫升),已有尿路结石的人,每日应饮8~10杯水,在夏季应经常服用排石冲剂。

饮用水硬度和肾结石的关系

肾结石是指一些在肾上生长的钙化颗粒。有肾结石的病人往往痛苦难堪。中国每年约有2‰的人有肾结石病发作,有1%~5%的人口一生中有至少一次的肾结石病发生。除了引起疼痛外,肾结石还会引起感染和肾组织损伤。

目前已知有几个因素能促使肾结石的产生。首先是遗传因素,肾结石的产生有家族性的特点,许多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易患肾结石病。其次是食品因素,一些食品例如动物蛋白(肉)、奶制品等与肾结石的产生有关。这就是在因饥荒或战争使食品供应不足的时期,肾结石的发病率比在食物供应充足的时期的发病率低的原因。最后是地理因素,例如美国东南地区的肾结石发病率就比别的地区高,一种解释是这些地区气温偏高,因此使人容易脱水而导致肾结石的产生。

那么肾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来说过程是这样的:当肾小球过滤血液的时候,血液中过多的盐、矿物质、水和污染物被排入过滤产生的尿液里,因此尿液里含有这些被浓缩的排泄物,这些物质包括磷酸盐和钠、钾、钙、镁等。如果尿液中水的含量相对偏低,这些物质就会过饱和而不能完全溶解,在此情况下这些物质发生沉淀并形成结晶物,就像咖啡或茶中糖太多而无法溶解留下晶体一样。

医学研究发现,肾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它约占整个晶体的75%。一个成年男人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的钙平均为300多毫克,妇女平均约为250毫克。由此很多人认为,只要减少每天钙的摄取量(包括通过饮水摄取的钙),那么人体需排泄的钙量就会随之减少,于是肾脏过滤出的钙就会减少,必然地,肾结石的发病率就会减少。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一般来说,饮用水硬度越高,其中钙的含量也就会越多,那些试图通过减少饮水中的钙来防治结石的人,就会选择硬度较低的水饮用。但尽管如此,事实还是证明了降低饮用水的硬度并不能减少肾结石的发病率。甚至调查发现,美国饮用水硬度高的地区肾结石的发病率比硬度低的地区低。这一发现也在世界其他地区得到证实,如斯堪的纳维亚和日本。

这一发现与人们的猜测完全相反,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合理的解释,但也有一些解释似乎是有道理的。例如一种说法是由于硬水中钙的含量高,因此刺激肠道排出的钙比通过肾组织排出的钙要多,从而减轻了肾的负担。还有一种说法是硬水中除了钙还有其他一些物质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有影响,因此使尿液中钙的排出量低。

无论何种解释,最重要的一点建议是:为了避免肾结石的产生应该多喝水,最好每天超过两升,以维持尿液的稀释度,同时不用担心饮用水的硬度,正常情况下,硬水并不会使你患上肾结石。

喝水少易生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之一。结石可发生于尿路的各个部位,但多数原发于肾和膀胱。临床表现有疼痛、血尿,并可引起尿路感染,到了后期可能发生肾功能不全,因而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治尿路结石尤显重要。医学家说,临床中因喝水少而引起尿路结石的患者随时都能碰到。

医学常识告诉我们,细胞构成了组织,组织又构成了器官,器官构成了系统,而各系统又构成了人体。所以细胞是人体的基础,人体由60兆亿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是独立的生命体,需要吸收营养物质,同时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在微循环中,水通过每个毛细血管把血液中养分和养料渗入细胞膜,同时把细胞中代谢废物带出来。水由于其溶解力、渗透力强,使细胞能充分吸收营养物质并完全排出代谢废物,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保持健康、活力,就算有细菌、病毒侵入也不容易生病,并能使器官功能正常运转。

但如果体内水分不足,没有足够的水分来清除体内毒素,那尿路的细胞死亡的几率就会增大,代谢物没有输送液输送导致累积,从而就会导致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形成的原因包括尿中晶体浓度过高和尿液理化性质改变两个方面。

正常尿中常含有多种晶体盐类,如草酸盐、碳酸盐、尿酸盐、磷酸盐等。这些晶体盐类与尿中的胶质物质如黏蛋白类和核酸维持相对平衡。若晶体盐类浓度过高或黏多糖类发生量或质的异常,造成晶体与胶体的平衡失调,晶体物质即可析出沉淀,形成结石。当脱水,尿量减少,尿浓缩时,尿中晶体盐类浓度增高,尿路结石的发生率就会增加。

身体的有些情况会使体内晶体排出增多,这样尿晶体浓度也会增高。特别是身体排钙增多时。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身体会把骨钙输送入血液中;长期服用大量含钙抗酸药物或过量维生素D使钙吸收增多,也会使尿钙增多;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溶骨会使尿钙增高;长期卧床病人发生废用性骨萎缩、骨质疏松、脱钙,钙就会经血流由肾排出。这些情况下,如尿中胶体不能维持钙盐的过饱和状态,则钙盐析出沉淀就会形成结石。

这两种情况看似严重,其实通过大量补水就可以预防。钙和水的关系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人体补充的大量钙质,必须在大量水的作用下才能被骨头彻底吸收和利用,如果人体缺水,这些钙质无法溶解或排除,所以只要多喝水即可避免钙沉积。

另一个形成尿路结石的原因是尿液理化性质的改变。当尿液内晶体浓度正常,但尿液理化性质改变时,也会造成结石形成。如尿液pH改变可影响晶体的溶解度。碱性尿有利于磷酸钙、磷酸胺镁、草酸钙结石形成;酸性尿内易形成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此外,构成尿路结石基质的黏蛋白在尿内含量的改变对尿路结石的形成可能也有一定作用。但这两种原因属于病变的范围,与喝水没有直接的关系。

还有一些情况会导致结石的形成,比如尿滞留和尿内异物等。尿滞留有利于水分再吸收,使尿液浓缩,晶体易析出,但同时容易发生感染,析出的晶体可粘附在细菌表面形成结石。

而尿内异物,如脱落的上皮细胞、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和细菌等可构成结石的核心,尿中晶体盐类可沉积于其上,形成结石。

其实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身体缺水或脱水,体内累积的废物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导致大量的毒素、细菌等淤积,长此以往形成了结石,结石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发展成更严重的病症。

有必要一提的是夏天是尿路结石引发的关键期,患尿路结石的病人比平时增多20%左右。越是炎热的地带,尿路结石病人也越多。比如我国南方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就较北方高。这说明尿路结石的形成除了与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泌尿系统梗阻等因素有关外,还与高气温明显有关。

每逢炎热季节气温骤升时,尿路结石病人肾绞痛的发生也比冬季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因为天气炎热,人体会大量出汗,再加上运动、思考、呼吸,水分会比平时高很多倍地流失掉。此时,如果不及时补水,排尿量就会减少,导致尿液酸性物质浓缩累积,本身悬浮的很小的颗粒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这种状态会使排尿时间越来越长而更加恶化,从而导致尿路结石。一般大的尿路结石会堵塞尿道而让人排尿困难,如果不马上清理可能会产生生命危险。

我们一再强调水具有润滑和排毒功效,这一功效的存在使体内的代谢物及时排出体外。医学上也认为,人体发生任何部位的结石都是由于体内水代谢失常所致,而人体水代谢又与肺、脾、肾有着密切关系,泌尿系结石表现在局部,实际上是全身水代谢异常,尿量减少所致。当一个人每日的尿量少于1100毫升时,肾脏结石的几率便会大大提高,相反,如果尿量增加,相对地就会降低了尿中钙离子的饱和浓度,也就减少了结石的形成。不过人体每天大概要排除2000~2200毫升的代谢水,如果在排除水的同时不补充大量水的话,依然达不到身体水分平衡的目的。

专业人士指出,为预防结石形成,人体每日进液量应该在3000~4000毫升之间,保持尿量2500~3000毫升,尤其是天热出汗时,维持足够的尿量更为重要。一般来说,体积小、没有症状的肾结石,靠多喝水就可自行排除。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饮食和充足的饮水,是预防结石的真正法宝。

此外,在日常饮食上,含钙结石者应避免过多饮用高钙饮料与食物,如乳类及豆类,低维生素D饮食以减少钙的吸收;草酸盐结石者,避免摄入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西红柿、芹菜、红茶、可可等。要注意,所有的尿路结石病人均应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类。饮食一般以含水量高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

肾健康全靠8杯水

肾结石在泌尿系统结石中居首位,是泌尿科常见疾病。目前认为肾结石的病人与人体代谢环境、饮食、疾病等因素有关,任何年龄层都有患病的可能,中壮年患病率最高。

肾结石的产生,跟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人们的饮食品种是多样的,人体新陈代谢是复杂的,所以肾结石的成分也是多样的。常见的肾结石按成分可分为5种:

1.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占肾结石的80%以上,在酸性或中性尿中形成,发病多为青壮年,以男性多见。

2.磷酸胺镁结石:占结石的10%,在碱性尿中形成,尿pH值小于7.2时结石溶解,以女性多见。

3.磷酸钙结石:占结石的6%~9%,在碱性尿中形成,也以男性青壮年多发。

4.尿酸结石:占结石的6%,在酸性尿中形成,当尿pH值大于6.7时结石溶解,以男性多见。

5.胱氨酸结石:少见,约占结石的1%~2%,在酸性尿中形成,尿pH值大于7.0时结石溶解。

正常人每天流经肾脏过滤的液体有180升左右,可排出的尿液2~2.5升。肾脏因为要接触体内各种各样的物质,因而有可能患病,尤以肾炎和肾结石为多。

肾结石的形成跟尿路结石一样,也是人体极度缺水或脱水产生的。这种缺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表现:一是补充水分不足,排尿次数减少,尿酸过浓,造成钙质沉淀,久而久之形成结石;二是水和食物中钙质过量,没有足够的水来分解、输送、排除,积聚在肾中形成结石;三是肾脏发炎,无法及时将钙质排出体外,日积月累形成结石。

要避免肾结石,最重要的是要多喝水,每天最少要喝2000~2500毫升开水,相当于8~10大杯,加快尿液排放,不断把肾中沉淀和积聚的钙质排出体外,就不会形成结石。

如果非常重视自身的水含量,大量饮水不仅能有效地阻止肾结石形成,还能帮助有结石者排出体积比豌豆小的结石。虽然果汁、汤和牛奶都能作为辅助饮料,虽然酒精、茶和咖啡也有利尿的作用,但它们都会加速身体内水分的流失,而汽水之类的软性饮料则含有较高的糖分和热量,它只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所以只有补充水,保证每天八大杯的饮量,才能真正让身体保持活力,防止患上肾结石。

健康小贴士:防治结石的4个小建议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多喝水。

2.长期坚持用金钱草泡水喝,不但价格便宜,而且效果很好。

3.远离碳酸类饮料,比如可乐,雪碧之类的。

4.多做运动。但别在喝太多水的情况下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