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知识篇》(下)
34598000000016

第16章 世界之最(2)

东北虎栖息在我国东北地区、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1000米以下丘陵起伏的山地,尤其在红松占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中更多。东北虎是夜行性动物,日落以后、日出以前最活跃,白天睡觉,午夜休息。

虎的寿命可达30多年。成熟年龄为3~4岁。交配期自11月开始至次年3月止。怀孕期为98~110天。通常每胎产2~5只,也有产1只的。

初生虎仔体重约1.3千克。出生后4~12天睁眼,1个半月后开始练习吃肉,1岁的幼虎体重可猛增到50千克左右。在自然条件下,幼虎与母虎生活2—3年后才分离。母虎在这段时期不发情交配。所以在自然界中母虎每2-3年繁殖一次。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待幼虎生长至6个月,可将幼虎与母虎分开饲养,母虎便可按时发情交配。

东北虎主食野猪、虎等动物。在自然情况下,虎饱食一餐后,可几天不食。虎一般不主动攻人,仅在迫不得已或特别饥饿的情况下,才向人进攻。

东北虎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珍稀展览动物,体躯雄壮威武,毛色浅淡而美丽。可是,目前东北虎的数量甚少,如不加适当保护,即有绝灭之危险。

现在已将东北虎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最大的猴子

狒狒生长在非洲,是最大型的猴子。西非的狒狒,重达54千克,据说还有体重达59千克,体长90厘米以上的。它们成群生活,每群一般有20~60只,最多的可以超过100只。在一个狒狒群里,有一只年龄较大、身体强壮和经验丰富的雄狒狒当“狒王”,其他的狒狒都听从它的指挥。

狒狒的生活很有规律,晚上一起睡在树林里,早上7点钟左右起来,然后一起到外面寻找食物。走路的时候,狒王统一指挥,几只年长的雄狒狒领头或在后面,保卫全队的安全。

狒狒懂得用石头作武器,一旦遇上敌人,它们就在地上抓起石块投掷过去;但有趣的是它们从来不用石块袭击自己群里的成员,哪怕是在狂怒的时候,它们也只是从地上抓起石块抛向空中,而决不投掷到自己的同类身上。

小狒狒的诞生,是狒狒群中最能引起激动的头等大喜事。只要生了一个小狒狒,整群狒狒便都欢欣若狂,纷纷挤到新生“婴儿”的周围争着瞧它。“只准瞧,不准摸”,这是狒狒群中的一条不成文的“家规”。只有做“妈妈”的狒狒才能抚摸新生的小狒狒。但是,其他狒狒可以通过抚摸母狒狒,来表示对她的慰问和尊敬。当“妈妈”的狒狒非常宠爱刚生下的”子女”,整天把它抱在怀里。有时母狒狒去吃东西,为了保证“婴儿”的绝对安全,就用一只“手”抱住“婴儿”,只用另外一条前肢和二条后肢走路。

狒狒常常沿着固定的路线去找水源饮水。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因为那些狡猾的狮子和蟒蛇往往会在水源处等候着它们到来,准备饱餐一顿。因此,每一次取水都是狒狒群一次计划周密的战斗行动。它们在出发之前,总是由最强壮和最勇敢的雄狒狒组成“开路先锋”,其余的狒狒则躲藏在水源附近的树上。一旦遇上狮子扑来,打先锋的狒狒就同敌兽进行顽强的搏斗。同时,周围树上的狒狒一起大声吼叫助威,并向“敌人”投丢石头和果实。在团结战斗的狒狒群面前,狮子往往只好狼狈而逃。

最毒的蜘蛛

蜘蛛是昆虫的天敌,但也有会伤害人类与牲畜的毒蜘蛛。世界上最毒的蜘蛛是球腹蛛科的红斑蛛,也称黑寡妇蛛,及狼蛛科中的穴居狼蛛。它们广泛地分布在苏联南方、欧洲东南部与中亚细亚、美洲,及我国的海南岛、新疆等地。

毒蜘蛛口内有一坚硬的结构,为螫肢,即上颚,内有毒腺。当它遭到惊动时,为了自卫,立即跃起扑上螫伤来犯者,此时蜘蛛体内毒腺分泌出一种神经性毒蛋白的液体,从螫肢经皮肤的伤口进入被螫者的体内,被螫时有剧烈疼痛感,之后受害者的运动神经中枢发生麻痹。人或者牲畜被螫后有局部反应,也有全身症状,严重的会死亡。骆驼、牛、马经常遭穴居狼蛛的侵袭而丧命,对牲畜危害极大,唯对绵羊很留情,从不去伤害。人被咬伤极少。但是,人被“黑寡妇”蛛螫伤而丧命的,世界各地也都有过报导。

毒蜘蛛雌雄异体,雌雄个体的大小、体色均有较大差异,一般都是雄的个体小,毒性弱,雌的个体较大,毒性强。狼蛛全身披毛,刚毛发达,身体显得坚强威武,有很强的抵抗力,体灰褐色有两块颜色较深的斑。“黑寡妇”蛛披有少量灰黄色刚毛,有人字形重迭斑纹,雄性体色黝黑色,步足长而粗壮,善于奔走。

毒蜘蛛过着游猎生活,它们穴居在土中、墙洞里、石块下或各处的缝隙内,它们不会织网,没有固定的“家园”,象流浪者终日四处游荡,专门在树上,花草上,墙壁上到处盲目巡游,见有可食的小昆虫即去追扑。它们生活不象织网蛛那样安定轻快。毒蜘蛛每次只能捕食一个猎物,这个吃完了,才去找另一个。它们选捕猎物的本领很强,绝不至于被猎物所伤害,一经咬住猎物,它就死死不放,即使把猎物带着四处奔走,也仍然紧紧地咬住。

飞得最高的鸟类

据科学资料记载,目前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就是大雁。它的平均飞行高度近1万米,并据可靠资料记载,我国西部高山湖泊地区的夏候鸟——斑头雁又是大雁中的登高冠军。每年夏季斑头雁从印度起飞飞越世界第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到达迁徙的目的地——西藏。科学家们在印度发现,斑头雁迎着烈日炎炎的太阳,拍打着双翅直冲云端。估计当时的高度在17680米左右。这个高度在同温层内,空气稀薄,温度恒定,对一般的鸟类来说简直是死亡区,而斑头雁却能在“死亡区”里飞翔自如。

斑头雁是一种小型雁类,羽色灰褐,后颈暗褐色,喉和颈部均为白色。头顶上有两条明显的黑色带斑。斑头雁在迁徙过程中常常是集体行动,并由富有经验的老雁做向导,其余的在后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形飞行。

斑头雁生性异常警觉,对人类尤其防备森严,见人就互相鸣叫,互通情报,并及时躲闪,与人保持100米左右的距离。当群雁在进食时,总有一只雁在四周放哨,担任警戒。

然而,无独有偶。有些鸟的飞翔登高能力也是非常惊人的。如被人们喻为神明化身的鹰就享有“高空飞行勇士”的美誉。1960年和1975年,我国登山运动员两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都看到雄鹰在山顶上空盘旋飞翔,高度在海拔9000米以上。另外,大天鹅在飞往印度越冬的过程中,也要飞越喜马拉雅山,平均高度在8200米左右。另据记载,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兀鹰,也能在7500米的高空自由翱翔,安第斯神鹰也毫不逊色,平均飞行高度达5~6千米,最高时可在8500米以上。

寿命最短的昆虫

如果“寿命”两字在昆虫中是指成虫生活的天数而言,那么蜉蝣是昆虫中最短命的。我国古代早有记载:“蜉蝣,……朝生暮死”。确实,多种蜉蝣成虫的寿命只有几小时,最长的寿命不过五星期。

蜉蝣的幼虫期生活在水里,要经过几次蜕皮(有些种类要蜕皮30次,长达3年之久)才变成成虫。蜉蝣成虫的身体柔软,能反光;触角短刺状;两对膜质翅膀休息时直立在背上;腹端有比身体显然长得多的3条尾毛;嘴嚼式口器极度退化,有些根本没有口器。蜉蝣成虫的职能,专司繁殖。雌蜉蝣可以说是一部产卵机器,从它的胸部后方直到腹部末端,都是虫卵。蜉蝣的幼虫在水中会遇到无数敌害,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它们以多取胜,使种族得以繁衍。

蜉蝣的交尾在“婚飞”中进行。傍晚时刻,水面上常集聚着大群刚羽化的蜉蝣,在飞行中,一只雄虫会突然抓住一只雌虫进行交尾。交尾后,雌虫将卵产在水中。蜉蝣的卵生有一些细线,在水中这些盘着的细线伸开。有些细线尖端长有吸盘,可以使卵牢牢地固着在湖(河)底,有的细线和水生植物纠缠在一起,以便安身立命。

蜉蝣常常成群同时羽化,那些傍晚时扑向灯光死在室内的蜉蝣,是离开水面找不到产卵场所的“迷路者”,但是有些蜉蝣还是把卵产了出来。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卵的体积几乎与雌虫的腹部相等。蜉蝣产卵之后,次日,湖边岸上,到处都是它们的尸体。据说,美国东北部五大湖泊附近的城市,甚至要用卡车清除街道和桥梁上的蜉蝣尸体,不然路滑不能行车。霓虹灯能吸引蜉蝣飞来,为了不使虫尸积聚,傍晚只好停止使用。但是,蜉蝣不是害虫,它们的幼虫是鱼类的重要饵料,死蜉蝣也可以饲喂鱼类,或者施在田里,当作肥料。

最大的蝎子

蝎类总称蝎子,全世界已知有600种,属蛛形纲蝎目。蝎子是治疗麻疯病的良药,还可配制成30余种中药。蝎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热带种类多数个体大,如分布在西非和马来亚群岛一带的绿蝎,体形大得惊人。1975年,人们采到数只标本,个体最大者达35厘米,赤褐色,体形如虾,脚须似蟹螯,形状奇特,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蝎子。其身体由头胸及腹组成,头胸部甚短,腹部的最后一节为尾端,呈钩状,附有一杆尖锐而上弯的毒刺。绿蝎属畏光夜行动物,昼伏夜动,白天隐藏在砖石间、泥穴中、树皮、枯杂草堆内,夜里出来寻食,扑食时用脚须攫住小动物,尾部同时上弯将毒刺插入,以毒液杀死捕获的小动物,冬天潜伏土中越冬。蝎类绝大多数有毒,而巨绿蝎毒性更剧烈。蝎毒是无色透明的毒蛋白,主要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对心脏和血管起收缩作用,先兴奋后麻痹。

绿蝎是假胎生的陆栖节肢动物。在繁殖季节,雄蝎先抚摸雌蝎,然后用脚须紧握雌体脚须,若雌蝎推拒,雄蝎若有所失,高举脚须颤抖呆立,或急促不安地来回走动;若雌蝎顺从,雄蝎便站立不动,紧握对方;若雌蝎仍想抽身,雄蝎就直起尾巴进行威胁,但雌蝎也效法竖起尾巴回敬一下。当雄蝎察觉雌蝎已不动了,随即把雌蝎拉近身旁,开始头碰头“散步”,散步时间有1小时,也有数分钟。蝎子受精既不同于昆虫,也不同于蜘蛛,也并非真正体外受精,它受精时必须通过精球,精球插入雌孔,精液经精球注完。受精结束,散步也就停止,雄蝎立刻用刺或用爪攻击雌蝎,将雌蝎赶走,雌蝎不作任何抵抗,默默离去。

最毒的蛙

在中南美的丛林里,生活着好多种毒箭蛙。它们的体型大多很小,一般都不超过5厘米,但色彩却非常鲜艳,似乎象炫耀自己的美丽,又象警告来犯的敌人。

毒箭蛙和其他的两栖动物一样,它的皮肤里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粘液以润滑皮肤和保护自己。它的分泌物毒性很强,使它成为世界上最毒的动物之一。任何一个动物,假如曾经试着去吃毒箭蛙的话,如果它还活着,就决不会再去吃第二次。除了人以外,毒箭蛙几乎再没有别的敌人。在南美哥伦比亚西部崔柯地方的毒箭蛙分泌的蛙毒,是目前所知道的最厉害的毒,仅1克的十万分之一便足够使一个人中毒死亡。有个到南美去专门研究毒箭蛙的科学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了毒箭蛙的厉害。当她在丛林里剥制一个小小的黄黑条纹的毒箭蛙时,不小心让手术剪划破了接触蛙的手指。虽然伤口很小,还是出了点血。

立刻,她感到好象有一支强有力的手卡住了她的喉咙,使她透不过气来。她赶快挤压伤口,阻断血液循环并吸吮伤部,但仍感到胸口很难过,透不过气,这样经过几分钟,她认为自己就要死了,但此后却渐渐有了好转,两个小时过去了,人完全恢复了正常。这一戏剧性的经历,恐怕要归功于迅速处理伤口的结果。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当地的印第安人就已经知道利用毒箭蛙的毒去武装他们的箭头和标枪。他们用锋利的针把蛙弄死,然后放在小火上烘。当蛙被烘热时,毒液就从腺体中渗析出来,于是就用箭在蛙体上反复抹擦,毒箭就制成了。上述那位科学家曾亲见一只蛙的毒液,可以抹擦50支镖、箭,而蛙本身还不到3厘米长。当这种带毒的箭射中一只鸟或猴子时,它能使动物立即死亡。

毒箭蛙的毒性虽然很烈,但可以用手去捕捉,只要手上没有创伤就行。

但如果把蛙拿在手中时间太长,也可能引起皮疹。因此印第安人虽然用手去捕蛙,携带时却是用树叶把它包卷起来,以免中毒。

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

冬眠现象是许多动物在生存斗争中适应气候变冷、食物缺乏的一种方法。动物在冬眠期内,伏在窝里不吃也不动,或者很少活动,呼吸次数减少,体温也降低,血液循环减慢,新陈代谢十分微弱,整个生命依靠夏季食物充足时在体内逐渐积累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来维持,所以可以渡过长达数月的冬眠期而不至于饿死。

在许许多多的冬眠动物中,冬眠时间最长的当推睡鼠。它每年有5~6个月(从10月至4月)的时间处于冬眠状态。据报道,英国有一只睡鼠竟酣睡了6个月23天,可谓是世界上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了。

睡鼠在形态与构造上,介于鼠科与松鼠科之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小(60至190毫米长)、前肢短、眼睛大、耳朵大而圆、尾巴多毛、有长须、无盲肠。

睡鼠是树栖动物,多数筑巢在树洞中。白天在树洞或丛林中睡觉,晚上外出寻找食物。主要吃浆果、坚果、谷粒等物,有时也食一点虫类。吃食时候的姿态象松鼠,席地而坐,手捧食物入口。它的感觉敏锐,行动灵巧,如在地上感到“风吹草动”,立即爬上树顶。

睡鼠的种类较多,欧洲、亚洲、非洲均有分布,并都有冬眠习性。生活在中欧、西欧各地的普通睡鼠,常被人们饲养为玩物。产于日本的日本睡鼠,它的尾巴比身体长,脊中央有一条黑纹,容易识别。产于欧洲和北非的田园睡鼠,它的尾巴能脱落后再生,这一现象在哺乳动物中是极为罕见的。非洲睡鼠仅分布于非洲大陆,其他地区是没有的。

最原始的哺乳动物

现今世界上哺乳动物共有三大类群:单孔类、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其中与爬行动物相关联的是珍贵的单孔类,仅存的代表——鸭嘴兽和针鼹。它们虽属于哺乳动物,却同爬行动物一样是卵生的,生殖、排泄都通过唯一的“泄殖腔”,故称单孔类。此外,它们的四肢壮健,向外侧延伸,行走匍匐前进。腹部常着地面,样子很象爬行动物。这些反映了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但是它们也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如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幼兽,体表有毛。所以说,鸭嘴兽和针鼹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

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的特产动物,这种动物全身密布浓褐色的短毛,以往捕杀取其皮毛,现在受法律保护。它的嘴巴的外形极似鸭嘴,故名鸭嘴兽,但是它的嘴却非常柔软且具有弹性,并密布着神经感受器,因而触觉异常灵敏。前后肢的各趾上均有爪,趾间有蹼,游泳时作“桨”用;其尾巴扁平而宽阔,几乎为体宽的三分之二,游泳时当“舵”用。鸭嘴兽生活在没有污染的溪流和湖泊中,所以可作为一种检测环境的“指示动物”。它常在晨昏时啄食甲壳动物、蚯蚓、蛙类和水生昆虫,其他时间在洞穴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