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人告诉父母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就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性格给予足够的尊重,这样才可以使孩子在快乐的氛围里成长,使他们拥有超强的创造能力。家长不应该一味的约束自己的孩子,对他们步步紧逼,拔苗助长,这样会使孩子的创造能力得到限制。
牛津的有关专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家长可以从小就系统科学的对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进行培养,那么,这个孩子会拥有超强的创造力。可是,现实生活总是不尽人意,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那些创造力极强的孩子由于父母的不当教育最后成长为了缺乏创造能力的人。
这些孩子的家长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经常的要求孩子,过分挑剔孩子的言行举止,不仅管得太多,而且还管得太严,没有给孩子留一点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久而久之,孩子的叛逆和埋怨被激发了出来,与生俱来的创造能力就会逐渐消失。
迪迪今年15岁了,每天都生活在妈妈的唠叨声中,“你看你,我都叮嘱你多少次了,你还是先洗脸后刷牙,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了啊,一定要尊重通常的顺序,刷牙在先,洗脸在后!为什么总记不住?记得明天按照刷牙、洗脸、梳头的顺序来啊。”迪迪走到客厅,妈妈瞟了他一眼,然后火冒三丈,对迪迪大声的说道:“我昨天就跟你说过今天穿我给你新买的那套裙装,难道你没有看见我把它放在了你的床头吗?为什么不记得穿呢?”
久而久之,迪迪变得更加失去自由了,就连属于自己的时间也不能任意分配了。妈妈不仅没收了她新买的羽毛球拍,而且还撕掉了她卧室里贴的那些明星画,贴上了她制定的“学习规划”、“十不准则”和写满“赶紧学习”的纸条,让迪迪抬头不见低头见。不仅如此,妈妈还剥夺了迪迪看电视放松的时间,她每天放学回家之后,除了吃饭,剩余的时间都要被迫在书房里读书学习到深夜才可以睡觉。
我们不难通过上面的案例得到以下结论:迪迪的妈妈认为她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她想要对迪迪体贴入微,但是迪迪却不明白她的苦心,而且还总和她较劲,真是令人寒心。事实上,迪迪并没有和父母做对的理由,他们中间的种种摩擦都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法不恰当而导致的。妈妈对迪迪的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她在教育过程中过于专制,对迪迪的要求不仅严格而且苛刻,甚至抢夺了孩子的自由,长此以往,遭到孩子的抗议是情理之中。如果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意志赋予孩子,强迫孩子去做什么,那么孩子一定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家长抗衡。这样一来,别提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了,恐怕孩子都懒得思考了。
虽然现如今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物质逐渐丰富,但是却导致孩子们的生活中出现了种种对立的现象:住房的面积大了,心里的空间小了;外界的种种压力大了,内心的丝丝动力小了;这些对立的情况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阻碍,让他们成长得并不快乐。父母一定要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对于孩子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家长应该抱有少参与或者是不参与的态度,锻炼孩子独立成长的能力。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的减少孩子的叛逆心理,逐渐发展成和父母做对,不服从父母的教导。
那么家长怎样做才会很好的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而且不强迫呢?牛津的有关专家给父母以下几条意见:
第一,对孩子的独立人格给予足够的尊重。
父母与孩子应该建立的是真实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上级和下属的关系。父母一定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专属物品,总想把他带在自己身边。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好习惯,学会独立生活、学习,懂得自己管制自己。
第二,任何时候都对信任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喜欢被人信任,假如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孩子也会说到做到。反之,孩子就会对家长不诚实,甚至和家长对着干。例如有些家长,为了避免孩子早恋或者是交上狐朋狗友,就会不给孩子自由交友的空间,甚者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来打探孩子的生活,查看孩子的短信,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书信。殊不知,他们这些“关心孩子”的行为,不但达不到教导的初衷,而且还会让孩子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开始反感和父母沟通,有时候还会产生敌对父母的心理和行为。
第三,给孩子制造自由空间。
孩子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父母不应该过分管制和占有,更加不应该监视,因为孩子有拥有隐私的权利。父母不必对孩子的事情都了如指掌,该管的可以插手,不该管的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万万不可在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上和孩子讨价还价,把这些当做对孩子的施舍,那样,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父母为了自己培养自己的孩子拥有超强的创造力,有所发明创造,适当的约束一下孩子是情理之中,但是一定要掌握好约束的方法、力度。父母要知道,并不是管理得越严格、越苛刻,孩子就会发展得更好,拥有更强的创造能力。就像种子需要自由自在的汲取水分和养分之后才会发芽、茁壮成长,如果拔苗助长,那么种子的基因再怎么优秀,也不会吐露芬芳,天赋异禀的孩子也会成长为资质平平。因此,父母要给孩子制造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自在的成长,也许创造力也会在自由的环境中被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