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那些被遗忘的历史
34649000000029

第29章  杨门虎将天下闻名

历史档案

“金杨家、银呼家”,这句话在北宋民间流传甚广,它指的是北宋初年军民抗击契丹侵略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家族。忽略后半句,单说杨家。这个家族可了不得,随便拎出来一都是大英雄,真豪杰,就连小小的烧火丫头,都入得厨房,上得战场。

在北宋抗击契丹侵略的战场上,杨家将名震天下,他们的故事,从古至今一直广为流传,目前还有好多影视节目,如《杨门虎将》《杨门女将》《少年杨家将》等将杨家将的故事一遍一遍的翻拍重现。杨家将之所以深入人心,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更是由于他们是忠肝义胆,保家卫国的典范,更是抗击侵略、爱好和平的精神寄托。

历史揭秘

杨家将满门忠烈,从老令公杨继业到杨家八子、宗宝,文广祖孙四代前赴后继,即使佘太君、穆桂英、杨排风等女流也都是个个巾帼不让须眉,杨家这个大家族为大宋江山的安定繁荣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甚至可以说以一家之力左右历史的舵盘。

杨家将的故事,文学、艺术工作者写了又写,演了又演,可是老百姓还是百看不厌,依旧推崇。历史中的杨家,祖孙三代镇守边关,为保护大宋江山不辞辛劳,被称之为“金杨家”,的确是实至名归。杨家将任劳任怨,前赴后继地恪守着他们的职责,那就是保卫大宋的每一寸疆土。大文豪欧阳修称赞杨继业、杨延昭是父子皆名将,智勇无敌。杨家将被编成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早在宋元之际,民间艺术家们就将杨家将的故事改编成戏曲,搬上舞台。

到了明代,民间的文学家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小说评书的形式将他们的英雄史诗、悲壮故事再次演绎,一经出世即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存作品两种,一种是《北宋志传》,后易名《杨家将演义》,五十回,描写了杨继业祖孙三代的事迹;另一种是《杨家府世代忠烈通俗演义》,五十八节,描写了杨家五代的功勋,在前书的基础上续写了杨文广、杨怀玉两代英雄。不同的演绎方式,却同样传递着杨家将英勇不屈,精忠报国的壮志豪情,给观众无限的激励与鼓舞。

提起杨家将,首先就不得不说老令公杨继业。杨继业可谓是杨家将的核心人物,也是杨家将最早的统帅,可以说没有杨继业也就不存在后来人尽皆知的杨家一门忠烈。杨继业的一生有很强的传奇色彩,少年时就在武学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在骑射方面造诣颇高,每次和小伙伴们一起打猎,他总会收获高于别人几倍的猎物,从小便是他人羡慕的对象。

杨继业原名杨业,原是北汉的将军。当时,北汉在太原建立政权,弱冠之年的杨继业,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被任命为侍卫新军都虞侯。彼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发动陈桥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继业看准,大宋统一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可逆转,于是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不成想遭到了坚决反对。

宋朝统一天下的决心已下,怎会纵容小小的北汉,战争一触即发。杨继业原是知恩图报之人,自然不会弃北汉于不顾,舍死卫国,誓与敌军周旋到底。无奈敌众我寡,即使苦苦支撑,仍是回天无力。宋朝当时的皇帝宋太宗原是爱才之人,听闻杨继业的才干后十分爱惜,于是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所谓“良禽择木,良臣择主”,审时度势之下,杨继业最终选择归降宋朝。由于出色的将领才干,杨继业被宋太宗任命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在河东三交口都部署的潘仁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重任。俗活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战友”,从被安排与潘仁美共职之日起,杨继业的悲惨结局就已被注定。

对于潘仁美任自己的主帅一事,杨继业并不计较,他一心完成宋太宗的重托,抵抗契丹,保卫大宋。杨继业带人在契丹军出入的各个要道口,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六个兵寨,巩固城池,易守难攻。同时,他坚持每日练兵,从不懈怠。

当契丹十万军马妄图从雁门攻打大宋时,杨继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办法,大败契丹军,杀死他们的节度使、驸马、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这一仗打得契丹军落花流水,铩羽而归。从此,杨继业得了“杨无敌”的称号,杨家军使契丹人闻风丧胆,再不敢轻举妄动。杨继业由于抗击契丹有功,被就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此后,杨继业继续驻守雁门关,长达八年之久,在他驻守期间,犹如定海神针般契丹军由于有所忌惮始终不敢向前走一步,保得雁门关内得以长治久安。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同样的,杨继业因为战功显赫,一些心胸狭窄的奸佞小人便妒火中烧。这些人经常在背后奏谗言,对杨家进行恶意诽谤。不过,好在宋太宗还算英明,并没有轻信小人的谗言,为了安抚忠臣,表达对杨家的信任,太宗常把诽谤书封好了交给杨继业。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为了彻底消除契丹对大宋边境的骚扰,宋太宗决定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潘仁美、杨继业率领西路军,一路北上,一举便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旗开得胜,军心大振。与此同时,东路和中路的攻契队伍却节节溃败,这使得杨继业队伍先前的胜利变成了孤军深入敌营,优势转变为劣势。

此时的契丹瞅准时机,纠集十万精兵,全力攻打杨继业他们占领的寰州地界。朝廷眼见敌人来者不善,便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四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大军压境,形式对杨军十分不利,此时主帅潘仁美为争一己私利,不顾敌众我寡的现实,以及杨继业的反对,坚持决定攻打寰州,任何不顾现实情况,急功冒进的后果都是以失败收场,这次自然也不会例外。

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老令公最终身陷重围,坠马被俘,绝食而亡。其子杨七郎也在这次战役中应用殉国。子承父业,兄终弟及。杨家六郎杨延昭,在父兄战死之后,很快成长为新一代杨家将领军人物,继承和发扬杨家将“忠心报国”的传统,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带领杨家其余忠烈续写杨家将的忠义传奇。

史书记载,宋仁宗时期,杨延昭先后在河北、陕西边境做镇守将军,有力地抵御了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骚扰保卫一方国土安定祥和。杨延昭正好处在北宋对辽国进行防御的时期,他为保卫宋朝的边防而奋战,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

时代需要英雄,群众也需要英雄。中国人最讲究忠义二字,杨家将恰恰最重忠义,这使得杨家将成为群众心中的英雄典范,这也许就是杨家将的故事经久不息,历久弥新的根源所在。世世代代,人们对杨家将的热爱不减,杨家将的故事也就永远不会剧终。